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今天迅速發展的網絡傳播是人類歷史上最新一次信息革命的產物。

信息與物質和能源一起成為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五代南唐詩人李中在《暮春懷故人》中有這樣的詩句:“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依樓臺。”唐代詩人杜牧在《寄遠》一詩中也提到了“信息”:“塞外音書無信息,道傍車馬起塵埃。”這裡的“信息”指的是音信、消息,與我們今天的“信息革命”、“信息社會”所涉及的信息概念相去甚遠。

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信息”被作為一個科學的概念提了出來。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在信息科學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以至於對信息本身的科學定義也存在很多爭議,學術界對信息的定義多達百餘個。這些定義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信息本身的某種特徵。而目前比較傾向一致的定義是系統論對信息的概括,即:信息是對客觀事物變化和特徵的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和聯繫的表現;是客觀事物經過感知或認識後的再現。

信息是一種資源,而且是不同於物質和能量的特殊資源。信息的主要特性有以下七種。

(1)客觀性:信息反映了客觀事物的特徵和變化,以及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係,因此具有客觀性。而且信息本身也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被感知和傳播的。

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2)可處理性:信息是可以被加工處理的。為了使信息便於檢索,可以對信息進行分類、組織等有序化處理,經過處理的信息可以用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不同形式再生成。

(3)可識別性:人們可以通過感官對信息進行直接識別,也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間接識別。

(4)可存儲性:人類最早通過大腦記憶對信息進行儲存,隨著技術的進步,儲存信息的載體大大增加。通過儲存,人們可以對信息進行加工並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加以利用。

(5)可傳輸性:信息可以通過一定的載體和信道進行傳輸。

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6)時效性:信息反映了事物的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因而某些反映事物最新變化的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也就是說,一條信息可能在某一時刻價值很高,而過了這一時刻則可能一文不值。

(7)共享性:信息不同於一般資源,它是可以通過擴散的方式進行共享的。交換信息的雙方不但不會失去原來的信息,反而有可能增加新的信息。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資源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