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裡康熙為何非得將魏東亭貶到臺澎做知縣?

木眼


這是電視劇裡的情節,康熙因小過失大發其火,以貶的方式委任其一個小小知縣。魏東亭走了,狠狠剜了容妃一眼,那意思不是你多嘴哪來這檔子事。魏東亭不知道呀,容妃不能不忠於皇上。容妃蒙生歉意,她也不知道,多了一句嘴,惹出了這麼大的麻煩事。只有皇帝聖明燭照,此乃重任,唯魏東亭不可任。

魏東亭夠忠。除了皇帝他誰也不認得,當年剷除鰲拜後,按照二月河的描寫,魏府頓時多了一個陌生的看門人,對他的動靜,皇帝盡在掌握,一直這麼多年,魏東亭啥樣,皇帝高居龍座,照樣一清二楚。長期觀察得到的結果,此臣夠忠。

魏東亭夠勇。剷除鰲拜,小魏子以身擋之,不僅功夫好,機智靈活,身手不凡,勇氣可嘉,這一切用之一個小小護衛身上,那就了不得,有了這份勇勁,正能幹大事,以向天下無可敵也,極為難得。

魏東亭夠才。坐鎮一方斂取財富,東南數省,朝廷財源,小魏子幹得好,不但送米送錢,還送來戰船模樣,心知朝廷如臂指,康熙大為讚賞,自個也蠻得意,通過數年鍛鍊,磨鍊出來小魏子,當真一干臣了呢。不使他使誰,朝廷歷來所用,皆心腹幹練之才也,魏東亭是,他就有拉不完的磨呢。

魏東亭夠智。書說簡短,最後一回,東亭在臺幹不動了,回朝覆命,二人重至一榻睡大覺,問及容妃,問及後世之君,魏不問,皇帝要他看,魏不看,老辣手段也。這輩子他知道了康熙,康熙也夠精的不是?能明白康熙的,朝中幾人?

忠勇才智都有了,果然一大臣,他不去臺灣,誰去?!


魂舞大漠


魏東亭貶到千里之外,蠻荒之地的臺澎做七品芝麻官,因為他不走就得死,走才能保全自己,以圖後續發展,最後得封親王,善終。

一、維護滿族正統地位,九五至尊的帝王權術

康熙大帝四十六年為什麼要下江南之後,去祭拜明孝陵?為什麼剛好出現明朝遺孤“朱三太子”的反清復明勢力,清朝入關都那麼久?為什麼還沒有辦法讓漢民族承認清朝的正統合法性呢?故他此次政治作秀活動的目的是確保祖宗基業不衰敗,確保滿清貴族地位在政治上的絕對統治地位。

清朝是以少數的滿族統治龐大的基數的漢民族,又始終拒絕與漢民族進行深度融合,雖說康熙大帝學貫中西,崇拜與仰慕漢民族文化,但他也知道漢民族文化兼容幷蓄的可怕性。

故魏東亭作為五省漕運總督兼康熙南巡的總策劃與指導,他在明珠與索額圖兩大黨爭派系進行斡旋的同時,他又有康熙大帝身邊人的身份標識,吸引與集合一幫漢族官僚人員。假如還不採取預防措施,將來在朝廷上將會出現第三大派系之時,康熙大帝個人認為是無法掌控這個局面,多黨派系或獨一黨派的現狀對於封建帝王來說是最具威脅或對國家的治理最具破壞力。為了確保兩黨派系之間的微妙平衡,剔除掉形成漢民族官員的第三大黨派系的可能性。

康熙南巡的花銷費用,屬於皇帝私人定製VIP,不能從國庫費用報銷。這筆費用的虧空又沒有辦法進行彌補又有著朱三太子的事情集合起來,將會讓明珠或索額圖兩大黨派聯合起來把魏東亭給剷除。

康熙大帝為了南巡花銷費用及朱三太子的事件,他就先下手為強把魏東亭給處分,避免到時群起攻之時,他沒有辦法平衡與協調這幫大臣的怒火,因為滿族官僚體系對於漢民族官僚體系一直都是敵視與排斥的狀態。

二、臺灣收復之初,派經濟大臣到蠻荒之地,避免再現“鄭氏”藩王

清廷統一臺灣初,舊日鄭氏部眾,以及沿海來臺的人民,紛紛“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尚有一半“逃亡南洋群島,因致全臺灣空虛,人煙寥落,十室九空,民生凋敝的現狀。派個自己放心又懂地方,又管過經濟民生的地方主官,老成持重的魏東亭這個人選最合適。原來掌控臺灣地區的是漢民族,且鄭氏在臺灣經營多年,一直宣揚著“反清復明”的統治文化,不可能派個功勳滿族親王,滿族大臣,那臺灣就會一直在鎮壓與反壓迫的鬥爭,再次爆發動亂,一發不可收拾,最後也能避免再現“鄭氏”藩王。

魏東亭,歷史趨勢選擇了他,康熙大帝給他明降暗保的待遇,康熙大帝對於他兒時的夥伴是比較照顧的。虛擬一些,康熙大帝對於漢文化給予最低保障待遇,但又不能讓它在處於統治地位的如此糾結的心態。

三、年老歸來封親王,善始善終得正寢

年老歸來封親王,享受漢民族在清朝滿族統治下最高規格的榮譽稱號,相比明珠與索額圖的一代權臣喪命,魏東亭的成就遠在他們之上,因為他遇到康熙大帝,成為康熙大帝的身邊紅人,也在盛年黨爭最猖狂之時,遠離廟堂之外,在《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壽終正寢。

個人意見,不當之處請回復並關注,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和明珠兩個黨派一直在明爭暗鬥,康熙都看在眼裡。平定三番之後收復臺灣成了主要的目的,東南五省離臺灣最近,因此五省海關總都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魏東亭才是最佳的人選,因此魏東亭成為兩黨爭奪的對象。

康熙南巡南京時,兵部派往福建經南京時的30門紅衣大炮有三門不翼而飛了,讓魏東亭又驚又怕。後來在找到三門紅衣大炮並發現四百萬兩的造反銀子時,康熙對魏東亭的處置卻頗為費解。劇中康熙以擾民,未發現有人造反而瀆職,越是親信大臣越要嚴加處置為由,貶魏東亭為臺灣一知縣。結合當時的時局可以得出:

1 穩定朝局當時正值黨爭膠著時期,雙方都想拉攏這位能在康熙面前說一不二享盡極寵的封疆大吏,魏東亭有時也是康熙的影子代表著康熙的旨意,他的走向極易引發連鎖效應,無論走向索黨還是明黨,朝廷局勢立刻翻盤,不僅不利於朝局平衡穩定,反而會威脅到皇權。

2 保護魏東亭在劇中,索明兩黨極力拉攏魏東亭,但魏東亭對之嗤之以鼻,不理不睬,只效忠於康熙一人,令康熙很是讚賞,但魏東亭卻整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不留神被人栽贓,便授人以柄,到時想不參與黨爭都身不由己,就連康熙到時收拾黨爭想救他都無力迴天,因此在關鍵時刻拿下魏東亭既不引人懷疑,也能保護魏東亭。

3 發展臺灣大戰一過百業凋零,況且臺灣土夷雜居,易生民變,所以臺灣急需恢復社會生產力,急需一位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得的人,魏東亭在治理地方方面經驗豐富,堪當大任,換做別人康熙也不放心。但又不能對魏東亭授予高位,一來仍有可能受到索明兩黨拉攏,二來萬一有裂土封疆之心就造成大患。

4 歷練魏東亭魏東亭自幼跟隨康熙,除鰲拜後也是位居高官,少有機會去基層瞭解民情,這也讓魏東亭成為康熙瞭解民情的一扇窗戶,從而有效避免受百官奏摺的矇蔽糊弄,對於治理臺灣更能對症下藥,其次也為日後重新啟用魏東亭打下基礎。果然在康熙收拾黨爭之後立刻找回魏東亭並封為毅親王,康熙借四百萬兩造反銀子之事不露聲色達到目的,此計雖苦,卻是苦中有甜,因此康熙對於越是信任的親近大臣不僅越嚴格而且越呵護。


墨清薇


《康熙王朝》中,魏東亭的老爸魏承謨是帝王師,魏東亭又是康熙的發小,兩人小時候一起讀書、一起玩耍、一起擒拿鰲拜。康熙與魏東亭的關係,名為君臣,實為兄弟。也就是憑著這層關係,魏東亭從康熙的侍衛一路扶搖直上,做到了封疆大吏,並且掌握著大清東南的稅收。

本來仕途一片光明的魏東亭,再進一步就能入閣,卻不料在康熙到南京時被貶到了臺澎。被貶的魏東亭一肚子委屈,不知康熙聖心難測。帝王就是如此,翻臉就像翻書,前一秒龍顏大怒,後一秒種或許就笑逐顏開。比如,康熙視察盛京,聽聞東南一千二百萬兩銀子被施琅搶走,立刻火冒三丈,恨不得要將魏東亭碎屍萬段。等到魏東亭說出實際情況(丟失的是糧草,銀子上交國庫),康熙又立刻龍顏大悅(東亭啊,朕這些日子數今天最高興)。

魏東亭之過錯

第一,康熙巡遊南京時,魏東亭負責的接待與安全工作有失誤,險些釀成大禍。魏東亭負責鑄造的紅衣大炮,在運送的過程中丟失三門。這批大炮落入印空法師之手,準備在康熙祭拜明孝陵的時候襲擊康熙,幸好及時破獲。這印空法師何許人也?朱三太子。他是康熙的老對手,也是朝廷的的犯人,寄居南京棲霞寺上十年。魏東亭來南京任職數年,居然絲毫沒有察覺此人的來歷和圖謀,並在案發後輯不利,讓朱三太子逃之夭夭。康熙南下,一路上順風順水,偏偏到了魏東亭的地盤就遇到不測,這讓康熙很生氣。

第二,魏東亭為了保護康熙的安全,採取的措施讓康熙不高興。他讓百姓住兵營,讓士兵扮演老百姓,暗中保護康熙,這事被容妃知道了。容妃的女兒藍齊兒被用來和親,剛剛嫁到了蒙古草原,成了犧牲品。容妃心裡一肚子不高興,埋怨康熙不公平、偏心,想試試康熙是不是真的大公無私。於是,容妃將魏東亭把士兵與百姓調換的事告訴康熙。康熙一向反對打擾老百姓,又是容妃稟報的,知道此事後對魏東亭大失所望。

康熙貶魏東亭去臺灣,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讓滿朝文武和三宮六院看看,即使是皇帝的同學,犯了錯誤,依舊嚴懲不貸。

康熙之算盤

第一,大清朝堂之上,爭鬥嚴重,一邊是明珠和大阿哥,一邊是索額圖和胤礽,康熙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魏東亭是康熙能夠完全信任的大臣,又大權在握。明珠和索額圖爭相拉攏魏東亭,他一旦加入任何一方,朝廷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康熙調魏東亭去臺灣,可以讓他遠離朝廷的爭鬥,不要捲入是非之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魏東亭是康熙眼裡的當紅辣子雞,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恨。這也是對魏東亭的一種保護。

第二、大清剛剛收回臺灣,臺灣百廢待興,軍民需要安撫、土地需要開墾、經濟需要建設。臺灣的情況不同於內地的一般縣城,需要因地制宜,這些都不是一個普通縣官能夠控制的,所以康熙需要對臺灣進行特別管理。康熙重視臺灣,必須選擇一個信得過的人。魏東亭經驗豐富,深得信任,他是臺灣知縣的不二人選。

魏東亭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康熙的用意,左遷他去臺灣,既是責罰他,也是保護他。


秋媚讀史


第一次看《康熙王朝》時,當看到康熙將魏東亭貶為臺澎知縣時,很為小魏子鳴不平。作為康熙的侍讀和心腹手足,魏東亭與康熙可謂情誼深厚,魏東亭也一向對康熙忠心耿耿。在除鰲拜、滅三藩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可是這樣一位心腹,康熙卻因其失察朱三太子謀逆和將百姓遷往兵營兩件事大怒,將其貶至臺澎。可魏東亭實在是罪不至此,何況那時候的臺澎是天涯海角,且民風彪悍、生活艱苦。

康熙是怎麼解釋的這件事呢?他對魏東亭說,自己之所以要辦他,原因有二。其一是康熙要樹一個典型,樹一個辦錯了事情就要罰的典型,殺雞給猴看。儘管這個人是自己的心腹手足,是自己恩師的兒子,是自己的恩人。

其次臺灣剛剛收復,那裡缺少一個老成持重,精明幹練的人去管理,這個人便選中了魏東亭。

康熙說的是貶魏東亭的原因,但只是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他為什麼真的要貶魏東亭去臺灣,他並沒有真的說出來。且看康熙明著說的兩點,其一是犯錯就罰,可魏東亭犯的這點小錯決不至於被從四省督撫貶為一個小小知縣。要罰,要殺雞儆猴,其實方式很多,完全不必將魏東亭放到那天涯海角。其次,九州萬方,億兆生靈,有多少事情需要魏東亭這樣的干將,又何必非要將他派去臺澎這樣一個地方。

所以,康熙說的這兩點原因是對的,但絕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那麼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在《康熙王朝》一劇中還有一個人的遭遇和魏東亭差不多,那就是容妃。容妃和康熙可以說是伉儷情深,但康熙還是讓忤逆自己的容妃去刷馬桶。這是因為胤礽必須得廢,而容妃的遺詔肯定會讓此事難產。為天下計,為列祖列宗計,康熙也只能犧牲他深愛的女人,將她罰去幹活。雖然殘忍,可這又何嘗不是對容妃的一種保護。只有讓她去最苦的地方,后妃才不會尋她的事端,她才能活。這就是康熙的作風,對人好卻不說,只是用最狠的方式。

而對魏東亭,康熙的真實意圖也不難理解,而理解這一問題的題眼就在“天涯海角”四個字上。為什麼非得是臺澎縣這個天涯海角,因為那裡遠離朝堂,遠離著陰險的政治鬥爭。

彼時的朝堂,索額圖與明珠都爭相結黨,對各地督撫、朝廷大員極盡拉攏之能事。皇帝的心腹魏東亭自然是他們重點拉攏的對象,而魏東亭無論倒向哪一方,朝局必定為之一變,微妙的平衡也將被打破。而魏東亭若是哪一方面也不加入,勢必會被兩股勢力忌憚而被清洗。

其次,彼時的魏東亭不到五十歲已經是四省督撫,不說功高震主但亦引起康熙在某種程度的擔憂。要知道劇中的康熙非常多疑,早年間就在魏東亭府上安插了奸細。難道此時的康熙就不會懷疑魏東亭?這是肯定的,因為他是皇帝,他必須要為自己考慮,要為江山考慮。

就算魏東亭忠心康熙一生,那康熙百年之後,元老魏東亭又將如何自處?後繼之君又能否控制住這個老臣呢?所以只有讓魏東亭去那個“天涯海角”,他才可以避免黨爭。而在這個時候斷送他的前程,魏東亭才不會在之後陷入窘境。

康熙這招雖狠卻是用心良苦,面對即將到“天涯海角”的兄弟,康熙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要常來信”。

而魏東亭也在最後被封為毅王爺,平安而終,成為陪伴到康熙最後一刻的人。


逆流時代


康熙對魏東亭的處理要放在整個大清當時的複雜情況,康熙中前期是很不太平,內有索相明相黨政,外有三藩謀反、臺灣鄭氏、朱三太子作亂、準葛爾丹等等。魏東亭在除鰲拜、平三藩等事件中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且對皇帝始終忠心耿耿,對於明珠和索額圖的拉攏都不為所動,不參與黨政,這讓康熙看在眼裡,也在不斷謀篇佈局。

皇帝對魏東亭的處罰理由只是藉口而已,康熙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平衡朝政,歷經8年平三藩戰爭,明珠和索額圖都乘勢大肆擴張個人勢力範圍,朝內一半以上官員出自他們兩家門第,魏東亭也是他們極力拉攏的對象,而當時面臨準葛爾丹、臺灣鄭氏集團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康熙還暫時不能對兩黨採取措施,畢竟朝中團結一致是最重要的。

康熙打發魏東亭去臺灣做知縣,一方面是保護他,找個合適的機會讓他遠離朝堂是非,遠離黨爭,也不至於招人懷疑,給他個低官職,表個姿態顯示皇帝冷落了魏東亭,也是省的明珠索額圖還惦記魏東亭。另一方面康熙也是為了更好地經營臺灣,找個信任的官員給臺灣打個好基礎,畢竟康熙也怕找個不靠譜的跑到臺灣又做了鄭氏第二。

還有個更大的佈局,南京遇到的事情,包括假朱三太子在南京經營多年,一直積極準備反清事宜,加上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情,這讓康熙深知朝廷肯定有內鬼。康熙假借懲治魏東亭的事情,把這事兒就算搪塞過去了,讓朝內內鬼以為此事就此了結,避免打草驚蛇。

最終,經過一番佈局,明珠索額圖先後入獄治罪,黨爭被化解,康熙後來也把魏東亭接回來做了毅親王,這過程雖然苦了點,但階段性結果還是甜的。


雲中史記


《康熙王朝》裡魏東亭是康熙的發小,一起讀書,康熙身邊的侍衛,後來放到福建那邊做官,最後做到了正一品大員總督。不過在康熙收復臺灣南巡時,差點被南京城的前明叛逆朱三太子的紅衣大炮給弒了,康熙便借這個由頭,一怒之下將魏東亭貶到臺灣做了個知府,小魏子當時心裡可委屈啊!



那麼康熙到底為什麼要借這麼件事情,這這麼對待自己的發小魏東亭呢?

1.康熙殺雞儆猴給朝中那些臣子看的

作為朝中人都知道魏東亭和蘇麻拉姑都是皇上的發小,彼此感情深厚,魏東亭又建功無數,所以正常人思維都會覺的,小魏子無論犯什麼錯,康熙肯定顧念舊情會網開一面的!可是康熙偏偏因小魏子為了確保康熙的安全擾民,未察覺當地暗藏前明餘孽,這點好事辦錯事而大動肝火。目的就是讓那些勞苦功高的老臣們看著,不管誰,犯錯了就得罰。就是為了跟索明兩黨提個醒!這苦逼的過程就讓魏東亭替康熙承擔著!



2.平臺成功,百業待興,需要一個可信有才的去看管著!

康熙花了大手筆財力物力平復了臺澎,希望收回了就得好好管著,治理好。康熙著實需要像魏東亭那樣忠於自己的心腹之人去做臺澎知縣,以防颱灣生變,自己辛苦打下來的臺灣毀於一旦。 因此康熙內心認為最合適的人就是魏東亭。更重要的是魏東亭是漢人,臺澎就是漢人之地,康熙的滿人心腹確實也很多,但是如果讓剛剛收復的臺澎,交給滿人管理,首先是老百姓可能會鬧事,其次是滿人也可能不好好管理,因此魏東亭是最合適的人, 於是康熙便在南京把魏東亭往死裡面整!心疼小魏子三秒鐘



3.康熙那樣做也是暗地裡對魏東亭的一種保護

當時朝廷處於明珠跟索額圖兩黨之爭,有時候他們把康熙都搞的焦頭爛額,很想除之而後快,可是康熙知道他們的根基深,不能輕易動。而魏東亭作為康熙的發小,他們兩個人日後必定想法設法的拉攏小魏子,康熙擔心,擔心剛正不阿的小魏子被他們兩個任何一方利用;擔心小魏子受不了糖衣炮彈的攻擊,最後跟康熙會面和心不和的局面。所以康熙忍痛重貶魏東亭,也讓他遠離京城那個大染缸。從他拍小魏子的肩膀就可以看的出來!後來魏東亭出來容妃給他道歉,一開始看的時候還以為容妃向康熙告密了,康熙才發現小魏子擾民的事,現在想想並不是,容妃那是替康熙道的謙,畢竟康熙是皇上,怎可低頭道歉呢?所幸最後魏東亭封親王,得善終!



馬雲6663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魏東亭的人物設定是康熙老師魏承謨的兒子,從小陪侍三阿哥玄燁伴讀、玩耍。康熙成年後,魏東亭又擔任主子的貼身侍衛,皇帝將其視之為親信心腹,交託辦理諸多隱秘要事。


整日出入於皇宮相府的魏東亭辦事勤快謹慎,尤其在除鰲拜一事上更是擒賊立功,為康熙執掌朝政去一心頭大患。憑此除賊之功及皇帝信任的魏東亭,隨後得以出任“五省海關總督”,掌握江南膏腴富庶之地的財稅大權。

如此顯要地位的封疆大吏,卻因康熙祭拜明孝陵時遭遇未遂刺殺事件,以及過度驚擾行宮周圍的百姓,被一怒之下的康熙降職奪級,貶謫到孤懸海外的臺澎地區做了小小的縣令。巨大的反差之間,看似是康熙殺一儆百,不顧主僕舊情和魏東亭為收復臺灣籌集軍餉的功勞對其施以嚴懲,但細究康熙此番安排的背後深意,又不得不佩服起康熙的帝王心術,以及他對魏東亭特殊的呵護。


魏東亭有罪嗎?當然有!朱三太子餘黨隱身南京棲霞寺多年,不僅暗地裡潛藏八百萬兩銀子密謀再度反清,而且勢力發展更是達到了能夠偷出紅衣大炮、策劃刺殺皇帝的可怕地步。然而,身為總督的魏東亭,對眼皮子底下的這一切竟然毫無察覺,以至於事態惡化到了威脅皇帝生命的地步。也虧得是私交甚篤的魏東亭,如若是換成是別人,恐怕腦袋早就要搬家了吧!

康熙此舉重拿輕放,頗有一箭三雕的妙處:一則賞罰分明、不徇私情,對魏東亭施以懲戒殺機給猴看,整肅超綱,堵塞朝廷議論之口;二來借貶官的由頭,將心腹親信魏東亭安排到剛剛收復、亟需控制安撫的臺灣;三是讓魏東亭遠離是非之地,以免他在朝廷黨爭的漩渦中行差踏錯。


此時的朝局,索額圖、明珠等滿洲親貴把持壟斷朝政大權,聯合極力排擠周培公、姚啟聖等漢族大臣。而朝堂內部,索、明二人拉幫結派、各自成黨,兩人背後又隱含交錯著太子與大阿哥之間的奪嫡苗頭。

魏東亭作為手掌大權的地方實權派,又有同康熙一同長大的情誼,自然是索額圖和明珠競相拉攏的重點對象,長久下去魏東亭難保不會陷入其中。後來深受康熙看重、重點培養的李光地,便是在黨爭之間左右搖擺、難以自處。

康熙嚴厲處置魏東亭,除表明自身不會偏袒親信、以私廢公的公正立場外,更是在警示告誡黨爭日趨激烈的索額圖和明珠。恰好此時,初定不久的臺灣,也需要一個老成持重又能託付信任的人,替康熙安撫臺澎金廈地區的民心。放眼朝廷上下,能夠放心委以重任的,還是這個一起長大、仕途經驗豐富的魏東亭。

果不出康熙所料,魏東亭在臺澎縣令任上勤勤懇懇、處事公正,施政舉措輕重緩急適宜,臺灣民心漸安,收臺撫臺之效顯著。而身居低位、遠離朝廷的處境,又讓魏東亭避免了像李光地那樣身陷黨爭奪嫡的漩渦危局。

等到功成身退、年老致仕之時,魏東亭又獲得了“毅親王”的最高待遇,表明康熙和魏東亭的情誼,獲得了善始善終的完滿結局。然而此時的索額圖和明珠,早已因黨爭被罷官奪權,晚景淒涼。


竹山清溪澗


我個人分析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臺灣剛剛收復,需要一個人去安撫民心,控制混亂局面,鎮壓殘餘。魏東亭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一方面,收服人心。魏東亭從小跟著康熙,又是伴讀,又是御前侍衛,後來還做了封疆大吏,是皇帝比較親近的人,更重要的是,魏東亭是個漢人。

這些條件都比較適合收攏臺澎的民心。你想啊,百姓一聽皇帝派了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漢人來做父母官,牴觸心理就會少很多。如果是派明珠索額圖這類滿員,他們本身心裡就崇滿抑漢,怎麼收服人心?

另一方面,削平後續叛亂。臺灣雖然收復了,但是追隨鄭家的人,或者其他的不想投降滿清的人,會繼續抵抗,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有過平叛經歷的,文武雙全的人來坐鎮。魏東亭恰恰也符合這個條件。

魏東亭跟著康熙從小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比如擒鰲拜,滅三藩,為收復臺灣徵集軍餉。這些經歷足以應付臺灣的混亂局面。

二、魏東亭被貶的罪名是什麼?兩條,一是丟失紅衣大炮,護駕不周,剿亂不及時;二是把皇帝行宮周圍的百姓趕走,騷擾百姓安居樂業。

這兩條罪名,說實話,對於魏東亭這麼親近的人,康熙帝不至於做這麼絕把他趕到孤懸海外的臺澎做知縣。像索額圖明珠,哪個沒犯過比他更大的過錯,不也將功補過了嗎?

而康熙之所以對魏東亭做這麼絕,我考慮是為了小小的懲戒魏東亭。在康熙的眼裡,你魏東亭不是很會驅趕百姓嗎?那好啊,臺澎有的是百姓,你去驅趕一下試試。你魏東亭不是找了半天找不到朱三太子這些“亂黨”嗎?那好,臺灣有的是亂黨,你去治治。

而且從魏東亭的經歷來看,他也不是一味好狠鬥勇的狠毒之人,到了臺澎,也不至於彈壓過甚,激出民變。

以上種種因素,都說明魏東亭是去治理臺澎非常好的人選。

至於其他人說的,保護魏東亭什麼的,我是沒看出來。此時離明珠索額圖的黨爭浮出水面還早,再說,只要不把魏東亭調回京城,他就不會太深陷於黨爭,讓他繼續做封疆大吏不就行了嘛,何必非得搞到臺澎去?


西堤君


在真實的歷史中,魏東亭並不存在,他的原型是江寧織造曹寅。為什麼是他呢?因為曹寅號楝亭,曹字又容易使人聯想起曹操,曹操生前正是魏王。既然不存在,我們就得用電視劇的情節解釋。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魏東亭犯了大錯。康熙問他,朱三太子在南京潛伏了多少年,魏東亭說:十年,天哪!包藏十年的禍心,魏東亭竟然沒有絲毫覺察。以致康熙拜謁明孝陵時,險些被紅衣大炮炸死。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神,他的安危高於一切,魏東亭沒有最好本職工作,險些釀成天大的慘劇,不貶謫實在是說不過去。

第二個原因:康熙與魏東亭私交甚篤。全國人民都知道,小時候,魏東亭是康熙的伴讀,兩人一起長大,關係好的不得了。現在魏東亭鑄成大錯,無論官場還是民間,都想看看康熙怎麼決策,會不會袒護,如果以私廢公,朝廷必然失去民心。重要關頭,康熙別無選擇,必須懲處魏東亭,告訴大家,朝廷是大公無私的,皇帝是遵守法紀的。

第三個原因:臺灣剛剛收復。施琅攻陷臺灣,鄭經自殺,此時的臺澎,民心未安,百廢待興,需要一個有能力、值得信賴的大臣管理。魏東亭就是這樣的人選,事實證明,他最終完成了任務。幾十年後,康熙又叫李光地去當臺澎知縣,曾說魏東亭政績卓著。

第四個原因:朝廷內部黨爭嚴重。明珠、索額圖兩派紛爭、互相傾軋,魏東亭是皇上的心腹,自然會被拉攏。康熙將魏東亭貶往海峽對岸,可以遠離是非,有變相保全的意思。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