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中國的飲食文化,脈絡萬千,但大概只有火鍋,能擁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好似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它作為中國人的獨創美食,既任性,又有著最深度的包容。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無論初識還是老友,如果要約飯,火鍋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初次見面的人伴著火鍋咕嚕嚕蒸騰的香氣,氣氛便不會尷尬,一頓飯下來也就自然熟絡;而老友相坐,便自是千言萬語煮進一鍋裡,好不快樂。

無論寒冬或是炎炎夏日,火鍋店裡的生意都總是火爆,大概正是因為,火鍋的意義並不止於味美,更在於它還能給每位食客帶去食物之外的愉悅、歸屬感、和慰藉。無論清淡白湯,還是熱辣紅湯,當湯水咕嚕嚕滾起,白煙緩緩上升,將喜愛的東西煮煮涮涮後吃進嘴裡那一刻,便像是完成了一場洗禮,一切的壞情緒就都化掉了。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是說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東漢的火鍋。具體雖無從考證,但可以見得,火鍋自古在我國就有了重要地位。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隋唐時期,應該是火鍋的發展時期,雖然關於人們吃火鍋的圖像、詩文等資料較少,但白居易的那一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卻是引無數人為之神往。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圖為:漢代分格鼎


到了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便有雪天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他們涮的是切成薄片並用調料醃過的野兔肉。林洪還特別稱讚“因用此法,不獨易行,且有團欒熱暖之樂。”

數年之後,林洪仍不能忘記那段奇遇和那美味,於是寫詩云:“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還為它起了一個美麗而有詩意的名字——撥霞供。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圖為:唐代三彩鍋


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更是一道著名的“宮廷菜”。乾隆皇帝更是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得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火鍋達1550個之多,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圖為:清掐絲琺琅花卉火鍋


古人吃火鍋用的器皿,多為青銅或瓷制,外觀設計精美,飾以花紋,厚重大氣。發展至今,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已然有了許多變化,但從未改變的,是人們吃火鍋的熱情和樂趣。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圖為:民國銀製二龍戲珠火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同地區的人們也形成了各自的火鍋體系。

川渝一派的火鍋自是不必多說,彷彿全國各地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油多、口麻、重辣,食材也從各色蔬菜、各色鮮肉,到鴨腸、鵝腸、豬腦花,彷彿一切都可以涮進火鍋裡,鮮香麻辣皆為食客所喜愛。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老北京火鍋最講究的就是“涮”。必得用銅鍋,備火紅的木炭,清湯的鍋底,肥美的羊肉,方能達到“涮”的效果。“涮羊肉”講究本味,肉要細嫩,肉片薄而勻,尤其是剛剛切好的手切鮮羊肉,在銅鍋裡一涮,鮮嫩的羊肉瞬間緊緻。

配上同樣甚是講究的麻醬蘸料、小磨香油、韭菜花和紅腐乳,再放上一勺剛炸出來的辣椒油,美味的麻醬包裹著鮮嫩的羊肉,入口生鮮。老北京人涮羊肉,還喜歡配上現烤的芝麻燒餅,蘸著白糖,咬上一口,外酥裡嫩的燒餅,和著醬料的咸和白糖的甜,別是一番滋味。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除了銅鍋涮肉,冬天一到,“羊蠍子”也佔據了北方火鍋的主場。

羊蠍子主要用料是羊脊椎骨,因其形跟蠍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蠍子。羊蠍子與涮羊肉比較起來就要省事多了,多由廚師煮好、調好味道,端至食客面前時已微熱,稍一開鍋便可夾到盤中,也不需要再蘸任何小料,直接戴起手套便可大快朵頤。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廣東則喜愛海鮮火鍋。廣東的海鮮火鍋有著一種素面朝天的獨特鮮美,在烹飪中儘可能的保留食材的原味。海邊剛撈起的鮮魚鮮蝦,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城裡,清洗切片後即被送到桌面上,在清淡的湯裡熬煮,送到嘴邊時彷彿還帶了絲大海的鹹味。

海鮮火鍋的蘸料也越簡單越好,重點在於突出食材的新鮮,一碟海鮮醬油就是全部。淡淡的鹹,與魚蝦的原味在舌尖融合,嫩滑中帶著鮮美,使人細細感受到來自大海的鮮甜,才知為何要“不辭長作嶺南人”。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澳門流行“豆撈”火鍋。由於澳門海產品豐富,澳門人便將當地豐饒的海產品變換著多種不同的方式加工後置於鍋中涮煮,以求口感變化,久而形成了豆撈火鍋的獨特吃法。

“豆撈”一詞取自“都撈”的諧音,以“撈”字的口彩寄語發財旺運。意思是不僅撈得鍋中的丸、滑、海鮮等,更能撈得到財氣、運氣。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更有苗族的竹蓀鵝涮鍋、侗族的“牛糞”火鍋、蘇杭的菊花火鍋與八生鍋、雲南的菌子鍋、內蒙的冰煮羊各種,五花八門,但每一種,都是中國人記憶裡最親切的味道。或許,假若世界上只剩一種食物不可辜負,那就一定是火鍋了。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如今人們總是感嘆,節味兒越來越淡了,其實,不過是在日益浮躁的快節奏裡,人們的儀式感越來越差罷了。

早在《紅樓夢》中就有描寫,黛玉及寶玉去往薛姨媽家,天冷又遇降雪,於是薛姨媽乾脆把他們留下來吃火鍋。古人的情趣,是逢雨便要去聽雨打芭蕉,落雪便要紅泥火爐把酒言歡。

而今呢?人們行色匆匆,怕是連看雪的心情都沒有。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不如慢下來,擇一個好天,或雨天,或雪天,只要是心裡想選擇的任何一天,邀上好友或家人,團座而煮煮涮涮,眼見煙火可親,便是最幸福的模樣。

火鍋:五湖四海之共同熱愛,舉一鍋而同煮著不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