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位文正?你認為誰最名副其實,誰最有爭議?

汏城小事丶


文正,別以為這僅僅是兩個簡簡單單的漢字!其實它們是千百年來,文臣夢寐以求的諡號。

那麼為何“文正”就如此珍貴呢?

首先我們看看諡號中何為“文”?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再看看何為“正”?

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更有一代名臣司馬光提出“諡之美者,極於文正”。他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

另外得“文正”最有名的是後世文臣的標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他不僅有文治,主持慶曆新政;還有武功,打得西夏羌人稱他為“老子”;另外他還寬厚仁愛,嚴謹治學。不過得“文正”諡號第一人也是北宋名臣王曾。

如此一來,對於文正諡號,皇帝自然不肯輕易給。

其實最初一字諡最貴,“文”也沒有固定搭配,得到是莫大的光榮。唐朝有白居易、韓愈、李翱、權德輿、陸希聲;北宋有楊億、王安石(不過對此眾有非議);南宋僅有朱熹;元朝有歐陽玄、姚燧;從明朝開始,諡法用字有高下之分,官員沒有全是兩字的,單諡只給親王。大唐諡號開始變得無限長,也因此從唐朝開始皇帝多稱廟號,文官得到“文貞”諡號是無比的光榮。

對於諡文貞還有幾個小故事——

唐朝張說被諡為文貞,還引發了群臣的爭論,最終還是玄宗下詔才結束了爭論。唐代宗本想給宰相楊綰擬定的諡號為“文貞”,蘇端極力反對,最終只好將蘇端貶到廣州,諡楊綰為文簡。

文貞者唐朝有魏徵、陸象先、宋璟、張說、蘇瑰、牛僧孺等人,宋朝初年李昉、王旦。

不過到了宋仁宗時期,老大叫趙禎,那麼就得避諱。不然老叫貞,皇帝得不停的打噴嚏,於是文貞改為文正,到了元朝時期恢復了文貞,位於文正之下。

其實總觀中國歷史諡為文正這不過28人而已!

宋朝:王曾(第一人)、范仲淹、司馬光、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七名。

金朝:虞仲文、張行簡。

元朝: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

明朝有方孝孺(南明弘光帝追諡)、李東陽、謝遷、劉理順、倪元璐。

對於李東陽諡號文正還有一段故事,垂死的李東陽聽大學士楊一清死後給他文正的諡號,竟掙扎起來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有人作詩諷刺到:“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到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明鄭時期陳永華(鄭經諡),陳永華就是天地會陳近南的原型,活躍在金庸小說和電視熒屏之上。

清朝有湯斌(死後50年追認)、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個人。

朱珪、杜受田、李鴻藻、孫家鼐皆是帝師;曾國藩挽狂瀾於既倒,位列同治中興名臣之首,諡“文正”當之無愧;劉統勳是乾隆朝名臣,剛正不阿,功業非凡,為百姓所愛戴;曹振鏞則一生唯唯諾諾,小心謹慎,“多磕頭、少說話、”諡“文正”一直為後世詬病。

個人認為最名副其實的文正公是范仲淹、司馬光和曾國藩,誰最有爭議?那當然是曹振鏞。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根據諡法來看,重要的不是正而是文,但文正似乎比其他人都高一點。唐朝魏徵得到了文貞的諡號,後來為了避趙禎的諱所以改成文正。

至於誰配不配大家明眼就能看見,范仲淹絕對當之無愧啊,因為他可能是文正成為文人最想要的原因。那個司馬光“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吧,反正我不認的。除了司馬光以外有點不符合以後還有就是清朝的所有人了,清朝乾隆出了第一個文正,因為是追認的,是五十年前的死人,就是隻有歸隨我大清的文人,其文才“正”。否則,像呂留良一樣,其文就是歪的,就要被殺頭戮屍。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文正”對漢族知識分子是帶有明顯奴化性質的。曾國藩功勞大,但有激勵的意思。後來的就是末世名器,不足為貴。

李東陽這個人咋說,單獨給他弄一個的原因是啥,因為這人我確實挺欣賞的,皇帝看上眼的神童本來就不多,被抱在腿上的也就這一個晏殊就沒這殊榮。但李東陽有這一項,而抱他的是誰呢,景帝。明朝為數不多的正常皇帝,不喜歡煉丹,不喜歡不上朝,也不信太監。這人咋說呢?文章寫的好,一時的文壇領袖文這個諡號挺適合的。正做事依附於劉瑾,不過是為了能撥亂反正,這也沒啥吧,畢竟歷史會記得,關鍵就是晚節不保。楊一清去找他說給他文正這個諡號,還要給他磕頭,因為這兩人有私交,最後別人寫了一首詩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到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反正這東西咋說呢,我認為這個可以給的,不過最後晚節不保,讓別人道短長。


皮皮萌寶李時珍的皮


有多少位被封文正,這個直接到百度上搜索“歷史上被封文正的都有誰”置頂的那篇文章就知道了,寫的非常詳細。

就文正這個名號誕生以來,我認為最當之無愧的是司馬光、蘇軾、曾國藩,他們給國人的影響自不必多說,不僅功蓋當時,更是彪炳千秋。我最喜歡和羨慕的是蘇東坡,乾隆號稱自己是十全老人,從物質層面上來說,他或許可以這麼說。但在人生閱歷深度和寬度上比,蘇軾可以說是完人,比李白物質上富足,但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詞仙。比乾隆精神上更深遠,一個是九五之尊,一個也是當朝宰相。“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為報傾城隨太守,千騎卷平岡”,可見蘇東坡的鮮衣怒馬。人生大起大落,又能善終,書、畫、詞可以說是中國文壇的頂尖,為政也能左右朝局,和司馬光,王安石這樣的千古名臣同朝共事也算為官典範。特別是王安石變法,在當時今日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作為保守派,蘇軾的政治訴求符合當時的歷史侷限,是務實明確的,有時候不是改革就是好的,必須符合現實情況,從長計議。

受爭議的太多了,有當時權貴影響和政治考慮,徒有虛名的說也無益。


三體的究極形態


文正挺多的,宋朝最多,有九為,清朝好像是八位,元朝記得不是太清楚,大概是五位,明朝四位還是三位的,忘了,歷史第一個被溢為文貞的是魏徵,宋代因為趙楨皇帝,後文貞改為文正


用戶52157040082


曾國藩不配文正這個諡號,他雖然有“中興”滿清的功勞,但從人品,學識,軍功,政績等方面,皆不如人。人品不如范仲淹,學識不如司馬光,軍功不如王守仁,政績不如劉統勳。王守仁是有明一代佼佼者,尚且只是文成,曾國藩豈能配文正?!


養默篤行


範文正心憂天下,

司馬文正史學大家,

曾文正忍辱負重!


逍遙子三陽開泰


只有范仲淹配,其餘都是賞賜。


a926298


范文正公最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