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九死一生,創業的坑,遠比《創業時代》裡更多


創業九死一生,創業的坑,遠比《創業時代》裡更多



從《創業時代》中,可以總結出創業江湖四大坑。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者 / 張友紅

來源 / 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創業時代》播完了。搞科技報道的人不屑於去看這部劇,說太狗血了。

但我看完了,並總結出創業江湖四大坑。

1

一部狗血的角色扮演劇

《創業時代》播完了,我看完了。搞科技報道的人不屑於去看這部劇,說太狗血了。

調侃的說,這就是一個因為一張名片引發的戰亂,情感線太亂,這更像一部偶像劇,讓ab大秀身材。或許追劇的唯一理由是,我喜歡看黃軒那張憨厚暖男臉。

編劇很“壞”,克隆了現實互聯網江湖裡的脈絡和角色。

譬如臥雲生是互聯網江湖裡的超級大佬。在《創業時代》裡臥雲生做電商,看起來逍遙似神仙,講哲學,穩居電商老大位置,高調退休打太極。這不就是馬雲麼?

劇中“同訊”,是一款足以顛覆社交概念的產品。基於此,一系列的勵志的,骯髒的,情感的,甚至暴力的情節依次展開。

這些故事在現實中發生在2008-2009年左右。

那些年,雷軍開發了米聊,準備先做軟件再做硬件。在用戶增長到5000萬高峰的時候,被騰訊的微信趕超。微信由此奠定了如今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社交江湖老大地位。

雷軍在裡面也有原型,就是要開發小龍手機的創始人,他先做一個叫密聊的產品,又發佈了手機,儼然就是米聊和小米手機的節奏,發音都是一樣的。

如果說,非要找劇裡劇外角色的差異,只有劇中開發出“同訊”的羅維和劇外的張小龍的確不是一個style。

所以說,這是一部角色扮演劇,一點不為過。

2

創業江湖四大坑

看《創業時代》,我總是出戏。很容易腦子繞遠。因為那些坑,總讓我聯想起真實世界裡的某某某,精準定位到人,到事。

儘管情節很扭捏,但是無論如何我看到了編劇的用心,他想表達的關於創業江湖的幾個點,我認為點到了。借這部劇吐槽一下我所觀察到的創業刨坑這個事。

第一坑,互聯網產品抄襲乃王道。

這句話,想必哪位成功的創業者都不愛聽。

《創業時代》裡,男主的魔晶還沒上線就遇到了被抄襲的命運,而且不止一個人抄。

富二代金城抄來了捷訊,屌絲創業者羅維抄到了自己的產品狐郵裡。

後來者的抄襲更不用說,密聊靠抄得到了鉅額融資。

移動互聯網十年,所有的創業者都以“顛覆”自居,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個足以顛覆傳統的產品,“互聯網+”的概念讓所有人都為找到了“+”後面的內容而興奮。

移動端這個新的載體的確帶來了比pc端更便捷的優勢,但是到底又有多少產品是“新”的,獨家的?

美團王興被認為是最能抄,最會抄的人。

pc創業年代,他的校內網,飯否,以及美團最初也都是抄的國外的現成模式。他甚至帶動了國內抄襲國外團購模式的一夜興起。

那時候,國外互聯網更先進,模式更多,拿來主義的確是早期創業者很好的選擇。

抄,有兩種,一種是抄國外的,一種是抄同行的。前者是機會,後者是坑。

在全民創業的年代,一個想法並不值得讓投資人興奮,執行力才是最讓投資人興奮的。

一個產品從想法到面世,在移動互聯網年代,可能只需要幾天。

產品出來了,最大的風險就是被別人抄襲。

商業社會的邏輯就是如此,如果對方有比你更好的執行力最快把產品做得有模有樣並拿到了融資,那麼他就是創造者,第一個顛覆這個行業的人,開拓者。要不,為什麼很多投資人選團隊比選產品更重要呢?

郭鑫年被塑造成一個天才創業者,但他敗了。最直觀的原因,他敗在抄他的後來人上。

創業九死一生,創業的坑,遠比《創業時代》裡更多

第二坑,資本是天,資本是地,創業者只是個打工的。

《創業時代》裡,女主那藍給男主郭鑫年總結,你是敗給了資本。

男主這個創業者沒錢,只能等著被資本收購,結束自己的創業時代。

在劇裡,各家資本為了競逐移動互聯網社交,砸錢是唯一重要的手段。

資本才是創業者的天。哪塊雲彩下雨,融到資了,心花怒放逐鹿群雄狀。一直乾旱被炙烤,創業也沒有幾個有好前途的。

況且,在移動互聯創業潮裡,中國商業社會創造出了“燒錢補貼”這個模式。各家為了爭奪流量,爭奪用戶,瘋狂補貼,燒錢是唯一迅速達成用戶激增效果的手段。

要燒錢,要融資,創業者的股份要稀釋,資本來當老大。

於是被資本追著,不得不馬不停蹄地跑下去的創業者,不計其數。

滴滴程維曾說,燒錢簽字手打哆嗦。打哆嗦的不止他一個。e代駕的創始人說,燒錢補貼擴張的日子,他每天焦躁到必須徹夜的在公園裡走。

創業九死一生,創業的坑,遠比《創業時代》裡更多

不是隻有初創企業的小創業者們才是資本的打工仔。

百度李彥宏是比較幸運的。李彥宏和妻子馬東敏持股比例合計為20.8%。這個比例已經算是很高的了。馬雲持有的阿里股份只有8.9﹪,作為超級互聯網大佬,在自己公司的持股比例都不到10%。

真正的大股東是誰呢?資本。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8.8%的股份。

第三坑,蹦躂不出這個圈,兩大陣營是歸途。

《創業時代》裡比較醜化臥雲生這個角色。

作為電商江湖的老大,打太極,講哲學,卻總是在答應了創業者之後屢次反悔。自己金盆洗手,也反悔了,最後自己喝下了大盆金盆的水。

這當然是一種嘲諷。在這部劇裡,臥雲生擔當了大佬丑角的任務。

在資本的世界裡,圈地遊戲一直在上演。

對於巨頭們而言,單純的業務拓展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投資併購成為他們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有媒體做了統計,去年以來阿里巴巴在投資併購上的資金在1200億元左右,這比很多公司的營收以及市值要高得多,甚至比很多地級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要高。

第四坑,創業,最大的坑,莫過於:得靠命。

我不止一次的聽到這個結論了。

不久前,一個vc基金管理人對著我感慨,“大富得靠命。”他投了很多創業者,這是他的結論。

我一直認為,《創業時代》裡,羅維是一個人才。

他有產品意識,能自己設計出同訊這個產品;對人性參悟透頂,總能給自己談出價碼;對自己下得去狠手,兄弟,女朋友,統統可以犧牲;有志向,他從一開始就沒想做一個平凡人,即便在地下室,窮困潦倒,他依然能想辦法讓大佬造訪他的陋室。這個人不牛麼?全才啊。

但是,那藍評價他,太能算計。認為這是他敗給郭鑫年的原因。

拜託,這是劇,弘揚價值觀當然會告訴你郭鑫年那樣的一心執著純粹的人才是一個真正人才的樣子,才值得獲得成功。

現實是如此麼?我不這麼認為。

創業九死一生,創業的坑,遠比《創業時代》裡更多

現實中,或許羅維更容易成功。

郭鑫年太容易倒在任何一個關卡了,融資,人際關係,各種問題在現實中都可能擊垮一個心思簡單的人。

羅維不一樣,他能力太全面了。任何一個優秀的創業者都是對人性領悟直至的人。這是一個被投資人普遍認同的觀點。

羅維硬是被編劇刻畫成一個偶像劇價值觀擔當的反面教材。這是他在劇裡的作用,但不代表現實會是如此。一個情商,智商,產品技術統統能搞定的人,會弱?

《創業時代》裡對羅維這個人的人物命運邏輯我是不認同的,但是我認同他的結果,起碼在全劇的三分之二的劇情裡,他是一個loser。

理由就是:這是命。大富靠命,創業也靠命。

千萬不要覺得這個觀點玄乎,在我採訪過的目前相對成功的創業者裡,在我問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們幾乎都是信的。

創業維艱,一路走來,太多機會讓你死無葬身之地,你沒死,他死了,有時候真的不是你能力多強,就是命更好點。

反正,我信。

3

創業維艱請珍重

《創業時代》最後一集,我終於原諒了溫迪。

這個被我內心罵了無數遍“臭不要臉”的女人,幾乎每次出來我都要吐槽:一個賊,偷錢騙感情。

最後一集,我看著她穿上婚紗,站在一個完全看不起自己的男人旁邊拍照,瘦小,膽怯而不敢怒,我原諒了她。

或許,她只是因為窮怕了想富,沒安全感缺愛,膽小怕事又想努力往上爬。這不是現實生活裡多數打工者的狀態麼?沒有關係,沒有身世,沒有勇氣,沒有真愛。她是創業者的反面。

為什麼要創業?創業者王利芬在一個會上說,“想想不創業會不會死,不死就別創業。”創業者是那些想想會死不會死都行動跨出去那一步的人。

站在這個角度,給創業者點個贊。坑多路遠,一路珍重!

你是怎樣入了創業這個“坑”的?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創業九死一生,創業的坑,遠比《創業時代》裡更多


推薦關注:成長是人一生的主題,每天成長一點點,就會積少成多帶來巨大的飛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