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油榨場」一個因天然氣而興衰的古縣城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油榨場 一個因天然氣而興衰的古縣城

文·圖/楊輝祥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01

民國初年的一個午夜時分,萬籟俱寂,油榨場沉沉地睡在文井江邊。各家各戶的燈已經熄滅,人們鼾聲四起。突然,有人高喊,李二孃的房子遭火燒了。人們驚慌失措地跑出房子,看到李二孃的房子燃起來了,火已經竄到了屋頂,很快房子燒成了光架架。大家議論紛紛,這個月,場上連續發生了三場火災。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幾位鄉賢聚在一起議論。他們認為,此地古稱火井,火井之名,有火也;現在叫油榨沱,而油榨沱之油乃易燃之物,火災頻發,實乃地名犯了忌諱。於是大家決定將油榨沱場,更名為清和場。清者,從水也,水能克火;和者,平安也,將來就不會發生火災了。民國版的《邛崍縣誌》說,更名是因為“厭火祥也”。但更名之後,火災還是依然不斷髮生。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油榨場之所以經常莫名其妙發生火災,放到現在,能很好地作科學解釋。油榨地區岩層有裂隙,天然氣沿著裂隙上行洩露,無色無味,遇火燃燒。所以這個地方經常發生火災。但正是這種天然氣的洩露,被油榨的先民發現並利用,用來熬鹽,讓這裡成了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氣的地方,成就了邛崍世界第一井的美譽。

油榨沱的名字,來源於在場鎮旁不遠山邊文井江的一個水沱。地名因它而起。為什麼叫油榨沱呢?民間傳說,在這個沱裡,有紅砂石岩層,形狀猶如榨油的工具油榨殼。因此當地很多關於油榨地名的來源說法,都與榨油工具有關。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我在地震遺蹟考察中,有鄉民告訴我,1947年夏的一天,有人發現小地名新碾子那裡,有大量黑黃色油渣冒出,浮在水面。他們準備回家拿工具打撈,但因為後來暴風驟雨,河水猛漲,未成。其地離油榨沱約40米,斷層明顯。鄉民所述,完全是石油冒出水面的情形。可以推測,歷史上,這個地方經常冒石油。所以,油榨沱其實原來叫油渣沱。油榨之說,應該是油渣被人們的雅化或者訛化了。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02

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對鹽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鹽是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質,也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油榨地區發現了天然氣和鹽,產量很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視。三國時,諸葛亮也親往視察。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朝廷決定在這裡置火井縣,對鹽的生產銷售進行管理,而且用火井作為縣名,可見火井在當時的影響。唐初著名相士、天文學家、星象學家袁天罡曾經在這裡當過縣令。

現在油榨場的橫街子不遠處,有一座天罡祠,周圍發現有輸送天然氣的火槽子。人們認為,天罡祠就是袁天罡任火井縣令時的衙門遺蹟。在它的旁邊,確實有一個小地名叫衙上。油榨方言,衙上就是在縣衙上邊的意思。志書上也說,油榨是唐火井縣舊治,意思是,當時的火井縣衙門駐地就在現在的油榨;或者說,油榨這裡曾經是火井縣縣城。但奇怪的是,現在叫火井的地方不在油榨,卻在它南邊五里的一個場鎮,叫火井鎮。那個地方同時還有一個名字叫高場。當地人告訴我,這是因為油榨場經常發生火災,不但場鎮時不時被燒燬,縣衙門也經常被燒,當時的火井縣管轄高場(現在的火井鎮)和現在的油榨場,於是袁天罡決定將火井縣衙遷到了不遠處的高場。所以,高場又叫火井。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常有人爭論,世界第一井具體是在油榨還是在火井?其實意義不是很大,因為這兩個地方靠得太近了,古人的文獻記載比較粗略,5里路左右,完全可以看成一個地方。不管火井縣衙如何搬遷,第一口井也在火井縣行政區劃內。不過,根據更多的歷史記載,我更偏向於文獻中記載的火井地理位置在現在的油榨。歷史上,火井縣衙門還遷到過平樂,且被人津津樂道。邛崍民國縣誌載,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至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平樂曾為火井縣治地,歷時27年。志書載,“北宋曾移火井縣治此,從本縣令肖琢之所請也”。說是火井縣的縣令請求衙門遷到了平樂。但為什麼縣令要把火井縣治搬到平樂,其原因,歷史記載語焉不詳,但不排除其中有一個老百姓流傳的原因,那就是油榨場經常發生火災,所以把縣治遷到了平樂。火井縣衙,歷史上時而在油榨,時而在高場,時而在平樂,不得不懷疑是火災所致。油榨場因為天然氣的發現而興旺,也因為天然氣引起的頻繁火災而衰落,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使人唏噓不已。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03

油榨場現在還遺留一條很窄很短的老街。歷史上,它曾多次因地下天然氣的洩露而遭火燒。現在,它連場都很難趕起來了。那些鋪向河邊的水巷子的踏腳石,已經長滿了苔蘚。老人們告訴我,這條街近百年來沒有什麼變化。民國時,街上有幾十戶人家、一個么店子和幾間商鋪。當時,邛崍到火井還沒有現在這條公路(注:邛蘆路),人們從邛崍到油榨、火井,要步行經馬湖,穿紙房溝,到油榨場對面河邊。過去,岸邊有一個擺渡船。在它上游,還有一座廊橋。人們過河到老街,走過老街,然後分兩條路,往西一路到大川,往南一路到火井、高何直到翻越鎮西山。兩條路最終都能到達康藏現蘆山地區。應該說,油榨場處在茶馬古道的一個節點上,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油榨老街不長,大概400米,順河修建,有些破敗的滄桑感。由於離火井場鎮太近的緣故,現在場也趕不起來了。街上人很少,有兩個老人坐在街沿曬太陽。很難想象,一千多年前,這裡曾經是繁華的古火井縣的縣城。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我走進老街尋覓。老街上老屋已經不多了。那些古屋牆壁上,還殘留著很多具有歷史印記的文字圖畫,使人眼睛一亮。那條“除四害,講衛生,大躍進,放衛星”的文字,應該是1958年寫的,下面畫了一隻很大麻雀,旁邊寫有“捉麻雀”的文字。寫有“勇躍儲蓄”的文字,時間應該更早,大概在1953年左右。“為人民服務”的文字,應該出現在文革期間……這些殘存的文字,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使人浮想聯翩。

「邛崃·油榨场」一个因天然气而兴衰的古县城

04

油榨場置火井縣,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曆史。這座千年的場鎮,歷史上,輝煌過,也衰落過。風水輪流轉,現在,新的歷史機遇又擺在了它的面前。為了發展南寶山旅遊業,油榨鄉原行政區劃併入南寶山鎮,油榨場成了南寶山鎮政府駐地。

我走出老街,一座嶄新的、充滿生機的新油榨場呈現在我的面前。在天罡祠周圍,新修的居民小區鱗次櫛比,面積是老街面積的數十倍。小區內菊花盛開,街道縱橫,窗明几淨。油榨沱的岸邊,新修了一座公園,很多老人在那裡休憩閒聊。人們在天罡祠附近,塑了一座袁天罡立像,以紀念這位油榨場的第一任縣令。油榨場正在發生變化,這個山區小場正在努力建設成為西路的一箇中心場鎮。

古油榨場雖然衰落了,但新油榨場正在崛起。場口桃花灘那棵巨大的古榕樹還在述說油榨過去的歷史。油榨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是天然氣和石油使用的世界之最,仍然彪炳史冊。

- END -

目前480000+人已關注我們

(歡迎掃碼使用邛崍人自己的表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