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實戰強的坦克都不用自動裝彈系統?人工裝彈不耗時間嗎?

繠鷽_á孏靜


坦克的發展研製和改進並沒有那麼快的更新換代。

而第四代主戰坦克將普遍裝用自動裝彈機,這也發展的基本趨勢。但為了防止二次效應而提出的自動裝彈機的隔艙化問題,已成了影響新一代主戰坦克總體結構的重大課題。

將炮彈集中存放於炮塔尾艙內,並設置自動的裝甲防爆艙門,與炮塔內乘員隔開而實現隔艙化,是在M1坦克研製的早期就提出並在M1A2坦克上較好地實現的。

將自動裝彈機置於炮塔尾艙內,連同其上的彈藥一起實現隔艙化,其優點主要是:當尾艙的自動裝甲防爆艙門處於關閉狀態且工作可靠時,尾艙被擊中後通過洩壓窗口洩壓防爆,可大大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炮塔尾艙距炮尾近,其輸彈軌跡與炮尾可在一條直線上,裝彈過程便捷迅速,還可裝用彈長在一定範圍內的大口徑整裝式彈藥,使射速得到較大的提高。但是,炮塔尾艙內置自動裝彈機也有很大的缺陷。

首先是,尾艙長而且大,側面投影面積大,坦克在行進間作戰中,炮塔並不完全處於正面對敵的方位,經常會有以不同程度的斜側方向對敵的可能性,因此,帶大尾艙的炮塔受彈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其次,在裝彈過程中,防爆艙門打開,此時若尾艙中彈,則造成的後果仍將不堪設想,這種幾率雖不高,但在尾艙中彈幾率增高的條件下,這樣的結果將是難以避免的;最後,容積較大的尾艙,若防護較強,則炮塔將增重較多,若防護較差,則在戰場上極易被毀傷。這些問題說明;自動裝彈機置於炮塔尾艙內實現隔艙化,並不是理想的選擇。


總說裝甲


圖為美M8輕型坦克與M1A1坦克自動裝彈機示意圖

自動裝彈機是現代火炮或坦克的自動裝填裝置,優點主要有是減少裝填手、加快發射速度、提高命中率(單位時間內發射越多發則命中概率越高)、降低乘員體能消耗(由於火炮的口徑增大,彈藥重量隨之增加,應用自動裝彈機可減少乘員體能消耗)。

目前,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烏克蘭所生產的坦克車,都有安裝機械化的自動裝填系統,一方面減少人員配置,另一方面可以藉由自動裝填機的輸送帶將笨重的炮彈順利上膛。相較之下,美國與北約的坦克車較少使用自動裝彈機。

圖為蘇系坦克自動裝彈機

相比蘇式坦克動輒125毫米甚至更大的口徑的滑膛炮,美國與北約的坦克口徑普遍要小,故彈藥體積和重量也要小得多,所以進一步降低了自動裝填機的裝備迫切性;考慮到自動裝填機的機械故障率帶來的負面因素要大於人工裝填的速度劣勢。西方軍事部門進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確定120mm口徑以下的坦克炮自動裝填並不比手動裝填更有優勢。

同時,西方坦克普遍內部空間良好,相比蘇系坦克要求降低車身、重量對自動裝彈機的需求要小很多;從人員分工來說西方坦克裝填手不但要負責裝彈,而且要負責偵查和指揮工作,由於坦克內部空間大,相對於少多個人,新的任務分工可能要全部改變訓練、作戰習慣,這是巨大的改變。所以早期西方坦克大多不安裝自動裝彈機。


思遠軍事


圖注:120毫米整裝彈

西方國家坦克不用自動裝彈機主要原因是:一是坦克在設計時不像蘇式坦克那樣追求緊湊的結構和低矮的外形,所以坦克設計的比較高大,內部空間比較充裕,不像蘇式坦克內部狹窄,裝填手在裡面有足夠的空間活動,因而可以進行人工裝填。

圖注:M829A3穿甲彈的穿甲杆都延伸到彈殼底部了

二是自動裝填彈機結構複雜,如果還要具備彈種選擇功能的話,結構就更復雜了。大家都知道結構越複雜的系統,可靠性就越低,再加上坦克野外機動作戰時顛簸較大,也會減低自動裝彈機的可靠性,一旦發生故障,這輛坦克就得退出作戰行列進行維修,如果使用人工裝填,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圖注:MAA2坦克的裝填手正在裝彈

而且人工裝填的速度並不慢,前幾發爆發射速時的裝填速度甚至比自動裝彈機還快,只是在連續裝填十來發後因為體力原因,速度才會慢於自動裝彈機。但是對於坦克來說,火控系統的瞄準、計算、裝訂都需要時間,因而對裝填速度和耐力要求並不是很高,人工裝填足以滿足需求。

圖注:俄羅斯的125毫米分裝彈

三是隨著坦克炮口徑的增加,炮彈的長度變得越來越長,自動裝彈機受空間限制,只能使用分裝彈,也就是彈頭和發射藥是分開的兩部分。而人工裝填卻可以使用整裝彈,其優勢是穿甲彈的長徑比可以做的很大,穿甲杆可以設計的很長,可以從彈頭一直延伸到發射藥筒內,使穿甲杆的遠距離存速性更好,進一步提高穿甲能力。分裝彈就沒法這麼做,在同等裝藥的情況下,分裝式穿甲彈的威力不如整裝彈。

圖注:坦克的維護都是力氣活

四是使用人工裝填的話,車組成員比自動裝彈坦克多一個人。這樣不論是平時維護坦克,還是戰時遇到問題需要維修更換部件,都多了一個人幹活。別小看這一點,坦克的維護、維修都是力氣活,一個電瓶上百斤重,一塊履帶板十來斤,一個負重輪百十斤,多一個人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體力。


兵工科技


原因有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主戰坦克的定位,主戰坦克是為了消滅敵人重裝甲目標而存在的。對主戰坦克來說炮的穿深和精確度還有射程比射速重要多了。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要對付裝甲硬的敵人,如果打準了一發炮彈可以打穿,如果打不穿再多發也沒用,而如果打不準再高穿深和射速都是等死。為了提高射程和穿深,炮彈就必須做的更長,炮彈長了自動裝彈機的體積就必須更大,看下圖…


自動裝彈機把炮塔下面都裝滿了。


大家看看裝了自動裝彈機後坦克內空間

而且不知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大威力的狙擊步槍都是手動上膛的,比如98k和巴雷特,為什麼不做成連發。


高清GIF


實戰強悍的?這就是個虛假提問了。從來就沒有過東西方同等級別坦克在同一個戰場交戰過。

人工裝彈瞬時/爆發時效率要遠超自動裝彈機,大約1分鐘多打2-3發,幾分鐘的“黃金時間”之後裝彈員就手臂廢了,可以說是“垃圾時間”了,遠不如自動裝彈機穩定。

還不如李逵的三板斧呢~遭遇小股武裝時有奇效,大兵團就無所謂了。

從技術路線上也決定了,美蘇對裝備的認知不同,一個是高技術,一個好生產。

西方走的是大炮塔高車身,靠先進裝備搞技術代差碾壓,偷襲賣頭,偶爾結陣

蘇系走的是小炮塔矮車身,靠設計優化搞低成本狼群戰術,萬歲衝鋒


所以,習慣搞大兵團/集團作戰的,都是自動裝彈機。習慣精兵路線,用於小規模衝突、特種作戰的習慣人工裝彈


小生這廂有禮1


這是個偽命題。

機槍實戰前所有經過實戰考驗的步槍的實戰都比機槍強,但真打起來就是機槍厲害。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種裝了自動裝彈機的坦克參加過大規模的裝甲實戰的,小規模的城市戰,治安戰有太多限制,難以說明問題。

也許永遠不會再有大規模的常規坦克對沖了,因此實際上無從比較人工裝填與自動裝填的坦克的性能差異。

也許下一代坦克用的是電磁炮。

言歸正傳,在俄羅斯舉辦的坦克大賽還是說明了自動裝彈的坦克反應快一些,只是歷史也許不再給坦克表現的機會了。


無知的Owen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人工填彈看似慢,但能保證質量,但機械填彈就保證不了這一點?就猶如機器人炒菜和大廚師炒菜,以及汽車使用無極變速檔和使用人工檔一樣,看似機器解放了雙手,其實是為未來埋下了隱患的伏筆?而坦克自從美國拖垃機廠老闆惠靈頓設計發明出來以後,車身體內武器一直是由人工操作,尤其是二戰中交戰雙方著名的一號、二號、三號、四號、豹式、虎式,以及T34、斯大林終極號,謝爾曼、公羊等等中重型坦克,車體所配炮彈,口徑雖一致,但炮彈種類不同,有高爆彈、穿甲彈、煙霧彈等等,而這是根據戰場環境需要而選擇發射的對象有所不同,就猶如在商場貨架上挑選東西一樣,必須根據自己所需而選,這一點機械裝置永遠代替不了人的雙手和大腦的需求,理由很簡單:即因為機械不知道你到底要填哪一種炮彈,就算二戰中的坦克是裝有潛望鏡以及發射炮彈需要停下來才能開炮,但自動填彈裝置卻永遠無法取代人工裝彈,因為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除了人的大腦能作出正確判斷外,自動裝彈機械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就算坦克炮彈只使用一個品種,比如說,沒有穿甲彈和煙霧彈等,而只有高爆彈一種,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可能幾乎為零!當然了,機械裝置也不是一無所是,你比如說,二戰中,美軍小吉普卸掉輪胎,可以當磨面機用磨面等等。所以說,有些時候,機器裝置可以解放人的雙手,但卻永遠解決不了人的大腦是也!


造物主20曹黎明


首先糾正一點,近年的坦克戰,都是美軍用先進一代甚至兩代的坦克去打冷戰時期的老古董,所以不存在實戰能力強這個說法,美國打法是先奪制空權,再以空中優勢消滅坦克集群,最次也是利用空中優勢先發現敵人,然後讓坦克利用射程優勢遠程點名,所以他們可以在兩三公里外停車慢悠悠的打,很少碰到需要行進間連續開火的情況,實際上在坦克不斷晃動的情況下,要把一發三十公斤重的彈頭從彈倉拿出來,塞進炮膛,是件很難的事,而採用分裝炮彈的,更難,因為還要從另外一個地方去拿藥筒!具體參考英國坦克,一分鐘三發的射速!第二點,歐美坦克體積都比較大,輕鬆裝下一個人還能給彈藥倉做隔倉設計,而俄系坦克為了減少被擊中概率,都做的儘量小,再裝下一個填裝手實在困難。第三,坦克口徑越來越大是趨勢,總有填裝手抱不動那天,所以或者上外骨骼,或者換填裝機,美軍也面臨選擇,而且口徑大了,美式再用定裝藥,就沒法填裝了,整體長度太大,所以也面臨上分裝的課題。第四,美軍認為人多力量大,所以四個人保養坦克比三個人輕鬆,填裝手還是機械師,換空濾,換機油,保養履帶,一般小保養都是填裝手乾的!但是怎麼說呢,我們也認為人多力量大,我們一個坦克團的後勤人員,大概佔三分之二,細分的話,大概一輛坦克就有七八個人伺候,反正戰場上打壞了,原地維修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所以三個人四個人那時候都一樣。所以說東西方不同的選擇,是建立在他們要面臨的戰爭形式和對未來戰場不同的理解上的,美國堅持他們是對的,我們認為美國在治安戰的岔道上越走越遠,目的不同,導致手段不同罷了


kaobei001


主要原因是和坦克炮塔結構有關,為提高對人員的保護,M1坦克的彈藥是放在尾部隔艙中的,這就給自動裝彈機設計造成困難,很難實現對火炮在任意角度下的裝填,另外如果解決不好會大大降低防爆隔板的作用,要知道M1是70年代設計的當時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到了後來整體結構已經定型,就更沒必要改了。但是隨著技術進步,自動裝彈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現在即使採用尾艙儲彈裝彈機照樣可以實現對火炮任意角度的裝填。

展望未來隨著無人炮塔的大量應用,自動裝彈機的應用是必然的,新一代坦克乘員會減少,不會再有裝填手。另外隨著觀喵系統和戰場感知能力的提高,比的是快速發現快速開火,甚至會出現爆發連續急速射的場景,人畢竟不是機器,隨著口徑和裝藥的提升比如140口徑還要人力去裝填嗎?

最後說一句,要客觀的看待技術的進步,美軍有優點也有缺點,不要盲目的膜拜!


用戶62402000019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理解,首先,美歐坦克的人工裝填僅是上彈環節是人工操作,其他環節如選彈送彈還是自動化的;其次,目前的定裝彈藥太長,不方便用自動裝彈機,硬要上的話成本很高;最後,美軍認為坦克車組多一個人對於整體可靠性、維護保養很有幫助,坦克日常維護確實不是個輕鬆的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