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曾經政府重點打造,佔地200畝,斥資3億,建造四年的中國第一“慢城”,現在卻變成了一座“空城“。遊客與市民覺得可惜,質疑是巨大的資源浪費。主管方卻回應“高品質開發就得耐得住寂寞”,究竟孰是孰非?

1

慢成了一座空城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江蘇南京市邊上有個高淳區,區內有個椏溪鎮。這個小鎮名字雖然很繞口少見,卻有個響徹省外的標籤“中國第一國際慢城”。

所謂“慢城”,是指將“慢生活”作為這座城運營的標準,大家儘量都靠綠色交通出行,少開車,多步行騎車。大家生活在城鎮、村莊或者社區裡,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或者大型超市,就是現代的“桃花源”。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新開發的“慢城小鎮”就位於椏溪鎮的西北角。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慢城小鎮”是是一個融合購物、旅遊、居住和工作的綜合體項目。包含精品商業、青年旅社、餐館、健身中心、藝術工作室等功能區。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慢城小鎮”鳥瞰圖+模型

2016年下半年完工後,至今仍是一座空城。大量建築閒置、裡面空無一人,非常可惜。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曼城小鎮”實景道路房屋空置

在場地現場,的確有些建築上標註著“文化展示區”、“酒店區”、“夜市酒吧區”、“學生創業區”等字樣,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建築裡都空蕩蕩的,既沒人,也沒有傢俱、辦公設備,有些建築的窗戶玻璃已經破碎,部分背街面的外牆髒汙;路上的窨井蓋成排損壞。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2

空置的背後,主管方稱“要守得住寂寞”

佔用土地200多畝、建設耗資3億多元的“慢城小鎮”建成之後卻成“空城”。不少市民、遊客覺得“可惜”的同時,也質疑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但是被質疑方,“曼城小鎮“的主管方(簡稱“曼管會”)卻表示,不能站在遊客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曼管會:“我們要把這個地方賣掉,會有很多的人來買。但是賣掉以後、全部分割出去以後,怎麼去管理它、(商業)業態怎麼去控制?還能不能使這個地方成為慢城的一個焦點、一個亮點、一個制高點?我看難度就很大了! 有時候,要做高品質項目,就要守得住寂寞。”

乍一聽曼管會的說辭很有道理,不過經過調查,其實早在小鎮建設之初,他們就已經和一專做商業綜合體的上海公司商談,不過因為未知原因擱淺了。

今年二三月份,曼管會又跟南京藝術學院接洽,談判把項目整體出讓給南藝做分校或者教學基地。

項目功能由商業綜合體一下子“切換”到風馬牛不相及的教育、培訓,恰恰說明項目本身的定位是混亂的,主管單位在項目的建設之初是憑藉自己的主觀想象行事。

中國旅遊景區只有5%的景區在盈利,一大原因是負責決策的決策者不懂旅遊,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旅遊策劃和規劃。比如政府作為投資方時,關心的是景觀搞出來夠不夠氣派,檔次高不高。他們著眼點詮釋市政工程的套路。但這些他們關心的,恰恰是遊客最不感興趣的,所以最後一營業就門可羅雀了。

“慢城小鎮”也是政府重點發展的項目,同樣發生了一樣的錯誤。

“小鎮的客戶是誰?客戶到這裡來想得到什麼樣的價值滿足?這種價值滿足是否和小鎮能提供的人文、自然資源想匹配?“這些重要的問題,主管方與開發方都沒有著重思考。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他們一開始的自身定位就是“高大上”,可是建成這麼長時間,如果小鎮的“高端”定位準確,相關項目或者商家早就找來了,哪會閒置這麼久。

所以說,“慢城小鎮”一開始的策劃與定位就是錯誤的。曼管會現在做的不該是 “耐得住寂寞”,而是需要重新調整定位,在中國這個大片旅遊小鎮死亡的現狀下,希望“慢城小鎮”能殺出一片光明之途吧。

3

錯誤的定位也將椏溪陷入困境

俗話都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對於椏溪的政府單位,他們現在不僅需要擔心“慢城小鎮”這一綜合體項目如何換髮“第二春”,同時也要開始擔憂椏溪鎮越來越少的遊客量了。

從“慢城小鎮”定位錯誤的背後可以看出,當地政府對於旅遊定位這一塊是不太擅長的。所以椏溪現在陷入的困境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椏溪鎮也開始遊客減少,陷入困境。

2014年是椏溪獲得“中國第一慢城”稱號的第四年。“慢城”這個頗有逼格的符號,讓剛剛開始向“精神消費”轉型的中國人傾心不已。全國慕名而來的遊客比肩接踵。每家農家樂都大排長龍,連小店裡的泡麵都賣的快斷貨了。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那時的椏溪鎮很熱鬧

可是現在,只看得到幾個老年旅遊團。一個老南京人說:“我們南京人除了春天看花海,秋天吃螃蟹外,現在很少到椏溪來玩。”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南京人春天到椏溪看花海

幾個當地的農家樂老闆娘說,即便週末,秋高氣爽,蟹黃肥美的季節,她們的生意也只是勉強過得去。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空蕩蕩的農家樂

“中國第一慢城”椏溪為它的旅遊定位不精準,開始漸漸付出代價了。

4

無文化土壤的“慢城”不如多體驗的“Low城”

椏溪的“慢城”頭銜,其實算是“無意”得來的。

當年,椏溪只是有個“生態之旅”的旅遊項目,而且恰好被世界慢城聯盟副主席安傑羅瓦薩羅參觀了。他立馬被椏溪的自然環境與江南小城韻味打動了,認為這裡的一切完全符合“國際慢城”的標準。當年11月27日,在蘇格蘭召開的國際慢城會議上,椏溪“生態之旅”被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安傑羅瓦薩羅

椏溪被這一“國際慢城”的頭銜砸中後,沒有好好研究過什麼是“慢城”的真正含義。

“慢城”背後應該是一種“歐美”文化,是一種社會經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匹配的居住人文文化。而現在的中國民族性格也好,經濟發達程度也好,都造成我們的休閒習慣“匹配不了”慢城生活。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意大利慢城,人們享受休閒時光,喝茶聊天曬太陽。中國人的旅遊還是以參觀旅遊體驗多樣化為主。

政府應對“慢城”這一“金牌光環”做的,不是慢慢耕耘這一背後的文化底蘊,讓人們真的能來感受下“國外才能體驗的”“高級慢城體驗”。

相反,他們把“慢生活”變成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賣點而已!很多村民開始做起農家樂,接待慕名而來的遊客。政府也積極行動,打造花海等各種配套項目來滿足遊客。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慢慢地,“鄉村遊”逐漸開始取代“慢城”的最初內涵。“慢生活”不再是一種人文生態社區理念,而變成“鄉村遊”的一個賣點。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慢城”成為空洞的一個賣點

椏溪鎮變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旅遊地。看似是高檔的“慢城”旅遊,卻沒有相應的文化底蘊支持。看似又是“鄉村旅遊”,卻又沒有相應多樣休閒體驗,只有單一的觀光和吃農家菜。

相比之下,南京周邊幾個較“Low”的主題莊園,建築不算奢華,景色不算優美,遊玩項目不算高端,卻每到週末人山人海。因為這幾個莊園定位就是接地氣的“鄉村旅遊”,可以“Low”但是參與體驗的遊玩項目必須多,讓人玩的盡興才行。

無文化土壤的國際範“慢城”還不如多體驗的“Low城”——這種對比,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

“中國第一慢城”——慢成一座“空城”

即便是在臺灣和日本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所有的莊園和鄉村項目,也都是以休閒體驗為根本核心,景觀只是承擔配套及部分引爆功能。

5

後續

旅遊小鎮想走高端路線,這不是說不可以。但是“高端”≠“虛空假”。

做鄉村旅遊不是簡單的事,想靠一種“標籤”“口號”或者“金字招牌”就做到一勞永逸是不可能的事。鄉村旅遊必須有美景,也需要有互動與娛樂。

飯要一口一口吃,鄉村旅遊也只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