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幣圈的“嘲諷”文化——無“嘲諷”,不幣圈

嘲諷,按說是一個貶義詞,百度百科裡的釋義為“嘲弄譏諷和嘲笑諷刺,也有作‘故意激怒他人,引其攻擊自己’”。但當用嘲諷去定義一種文化時,可能會偏於中性,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說,新東方的企業文化裡就有這“嘲諷”文化的基因,指的是一種類似於鼓勵“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企業文化氛圍,如定期地來相互地“揭一下短,相互嘲諷一番”,“紅紅臉、熱熱身”,戒驕戒躁,有利於企業成員更瞭解自己,促進成長。

V神發推特稱,Craig Wright絕對有權發言,而我們也絕對有權嘲笑他的愚蠢。

話說前兩日澳本聰(CSW)剛剛嘲諷完吳忌寒和比特大陸,這些又輪到自己被嘲諷了。事實上,V神的話充滿辯證,首先肯定了澳本聰的言論自由,然後才表明自己的立場。

1、幣圈的“嘲諷”文化

在幣圈,相互“嘲諷”的事情其實很多,正如李笑來曾經說的,在圈子裡許多大佬都是網紅,有事沒事喜歡利用一些渠道發表自己的觀點,如V神、BM兩位行業泰斗就曾交鋒數回,以太坊和EOS在共識機制上各有不同,這也是二位大神相互“嘲諷”的焦點,但嘲諷歸嘲諷,其他層面上還是相互尊重的,就如V神曾就EOS向BM提建議,後來BM表示了感謝。

小議幣圈的“嘲諷”文化——無“嘲諷”,不幣圈

在我們國內,國人一般比較崇尚“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但也不乏做事做人都高調的人,如李笑來、寶二爺一類的都是,而前一段時間的各種“撕逼”事件似乎也是“嘲諷”很好的體現。剛剛“強勢”退圈的楊寧自然也沒少受到大佬的語言“照顧”。

2、“嘲諷”過後,無妨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嘲諷”歸“嘲諷”,難道能可貴的是“嘲諷”之後還能繼續做事情,對行業熟悉的老韭菜朋友知道,幣圈就這麼大,經常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情、大佬一句言出無心的話可能就會成為輿論的焦點。大家都習慣瞭如此,V神與BM相互“嘲諷”,但各自領軍的項目發展都沒落下,只是空了閒了出來“吐吐槽”、“打打嘴仗”,畢竟這又不花錢,說不定還能蹭上一點熱度;而對於被“嘲諷”者,那也沒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畢竟有人在關注自己、有人願意“嘲諷”自己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成功的象徵。對於孫宇晨的波場不少被高位深套的老韭菜可能記憶深刻,直至現在,每次孫老闆發一個消息出來下面依然能找得到帶“嘲諷”意味的評論,但孫老闆不受影響,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貌似波場現在發展得有模有樣;同樣的還有我們這些內容平臺,幾個頭部內容平臺中相互“嘲諷”的帖子幾乎是司空見慣,但大家依然是按照各自的路徑在行進,有了“嘲諷”的聲音的存在,項目方也能夠更明晰外界對於自己的看法,在前行路上有了多一分的警惕。

3、適度的“嘲諷”是自由的象徵,有利於促進行業發展

區塊鏈和數字貨幣行業依然屬於一片蠻荒熱土,許多事情都沒有成功的模式,目前投身行業之中的創業者都屬於行業早期的拓荒者。從行業現狀來看,公鏈等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垂直應用領域更是缺乏成功的標的,無論是共識機制的創新、通證經濟、去中心化交易所還是我們所熟知的內容挖礦等諸多領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每往前一步,都可能都是前所未有的嘗試。

“嘲諷”文化應該算是自由民主的象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言論自由,這與區塊鏈的理念應該是契合的。一味地悶頭做事情可能效果沒有經過充分收集採納意見建議後來的好,而“嘲諷”文化看起來能夠為行業的拓荒時期提供一定的熱度和氛圍。因此,適度的“嘲諷”或是有利於促進行業發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