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馬雲:企業跨界為什麼鮮有成功?

隔行如隔山,馬雲:企業跨界為什麼鮮有成功?

談跨界,馬雲是有資格的。

我們看阿里巴巴的投資併購佈局,從互聯網、電子商務到基金、影視傳媒,還有零售、餐飲、物流等等,甚至是足球。

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經濟體啊。

但就像阿里巴巴CEO張勇(逍遙子)所說,併購來的企業要負責,要做得比以前更好,而事實上,被阿里巴巴投資和併購的產業基本上都是通過整合改造變得更好了。

為什麼,阿里怎麼有這麼厲害呢?

為什麼別人這麼做就是不行、不成功呢?

隔行如隔山,馬雲:企業跨界為什麼鮮有成功?

在中國,做大做強是大多數企業老闆永恆的追求。

比如某創業教父就公然喊出過先把企業做大的宣言,後來我們都知道了,大是大了,但不強。

近幾年來,傳統企業紛紛佈局轉型升級,希望開闢自己的第二賽道,實現企業的“雙輪驅動”發展。

因此,好多企業都開始拿出自己的家底,又是投資,又是併購,談整合,談合作,不是進軍互聯網,就是佈局文化傳媒、健康和遊戲等產業。

萬通地產是國內的老牌地產公司,也是耐不住寂寞,想要收購星恆電源股份有限公司78.28%的股份,打造“地產+新能源”的雙引擎。

2018年12月16日,萬通地產公告稱終止併購交易。

還有做金屬線材製品的新日恆力,當年巨資(15.66億元)做生物科技醫療的博雅幹細胞的80%股權,如今雙方已經對薄公堂。

其他金字火腿、通化金馬、常鋁股份和寧波東力等想要“雙輪驅動”的企業,都是狀況不佳。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企業的轉型升級真的不是進軍新產業就行的,當然,更不是別的企業買過來就能成功的。

隔行如隔山,馬雲:企業跨界為什麼鮮有成功?

“當一個企業把自己80%的資產質押出去,拿錢去做與自己主業不一樣的東西的時候,你就要想到你的問題已經開始了。我們很少有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為我們永遠相信賭博,永遠相信all in。”

在2018年12月1日舉辦的浙商總會上,馬雲說自己看到過太多的企業跨界失敗。

他認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並不等於要去做別人的產業。

因為,絕大多數的企業家並不具備三方面的能力:

1.老闆的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不足以勝任企業的跨界發展;

2.跨界發展必須要有足夠的企業組織保障,而很多企業是沒有這方面的保障的;

3.更不必談的是跨界的技術保障,比如你的企業轉型去做互聯網、電商和遊戲,絕不是說招聘幾個技術員就可以成功的。

話不好聽,但說得很實在。

有許多老闆覺得自己有錢,做事情拿錢砸就行,但你能比首富王健林有錢嗎,要是有錢就可以做成事,那麼萬達集團搞電商這幾年早就可以成功了。

所以,還是要理智,要量力而行。

隔行如隔山,馬雲:企業跨界為什麼鮮有成功?

對於盲目跨界的這些企業家,馬雲有個良心建議:先把自己的行業做精。

轉型升級並不意味著必須進入別的產業,不然別的產業沒搞起來,自己的主業也變得涼了。

太多這種雞飛蛋打的例子了,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還是那句老話,“隔行如隔山”,就是你再覺得簡單容易的行業,你突然進去也是要抓瞎。

比如許家印的恆大地產那麼厲害,可它想要進軍飲用水行業,不也是跌跌撞撞嗎,還是要敬畏規則,尊重市場規律,在自己行業的成功經驗並不意味著可以複製到新的行業中。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不同,進入新的行業必須有個熟悉和摸索的過程,不是說從同行那裡挖幾個人、多砸些錢就可以做成功的。

做企業不要迷信風口,馬雲說,“以前常說‘風來了,豬都會飛’。我那個時候就講,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那一天就要想到這一天會來的。”

真要進入一個新行業,還是要學習馬雲,你看他進軍足球,本來同是浙商的綠城老闆宋衛平想要馬雲和他的足球俱樂部合作,可馬雲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找了許家印的恆大足球。

宋老闆酸溜溜地說馬雲,“不愛浙江愛美人”——他也知道恆大那邊的是美人啊。

實際上馬雲又不是臉盲,他選擇進入一個新產業,必然是遵循他的邏輯,而馬雲的邏輯是什麼呢?

“要麼做老大,要麼和老大合作,要麼打敗老大。”

對於宋老闆的酸話,馬雲一笑置之,改造宋衛平有多難啊!他馬雲又不傻。

隔行如隔山,馬雲:企業跨界為什麼鮮有成功?

冬天了,好多老闆抱怨這困難那困難,但馬雲說與其跟著別人抱怨困難,不如修復一下自己,抱怨有什麼用呢?

“好公司都是在逆境中競爭出來的”

最後,如果你鐵了心要進入一個新的行業,那麼一定要記住馬雲的這句話:

“要首先喜歡自己做的,不要輕易進入別人地盤,如果要去的話,手上先要有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