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爆雷”,中國市場背鍋?

苹果“爆雷”,中国市场背锅?

苹果“爆雷”,中国市场背锅?

蘋果在美洲大陸一聲雷響,中國市場被動背鍋。

週三,蘋果公司下調2019年第一財季營收預期。消息發佈後,道指期貨一度大跌400點,隨後亞洲股市對此亦作出反應。亞洲市場中蘋果相關概念股普遍大跌。

截至收盤,A股東山精密跌停,信維通信大跌8.77%,立訊精密跌4.88%,欣旺達跌5.47%。港股相關概念股走低,瑞聲科技跌5.76%、舜宇光學科技跌7.06%。

在蘋果CEO庫克致投資者的信中稱,由於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需求意外放緩,並且iPhone升級減少,使得“iPhone導致的營收缺口比例超過100%,而且主要來自大中華區”。

可是,中國市場有必要為蘋果公司的業績問題背鍋嗎?

中國市場:從蘋果糧倉到蘋果失落之地

中國市場曾經是蘋果最大的“糧倉”。

蘋果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至114.1億美元,併為蘋果貢獻了總收入的近20%。在此前一個季度,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

從這一數據來看,大中華區並沒有虧待蘋果。不僅如此,從市場佔有率來說,蘋果也一直享受榮光。

調研機構MobData研究院公佈的2018年Q3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國內手機市場佔有率排在首位的依舊是蘋果,市場佔有率為21.6%,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分別為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前五名共計佔有80.5%市場份額。

這足以證明,大中華區對蘋果而言是重要的糧倉。

但飛得越高,跌下來時也就越痛。對蘋果來說,大中華區,尤其是中國市場成為重要市場,也就意味著,這一地區的市場動向對於蘋果整體的影響來說非比尋常。當在大中華區的市場表現出現問題之時,整個蘋果的表現也將不復以往。

按照庫克的說法,“iPhone營收低於預期,尤其是大中華地區,貢獻了業績指引中的所有營收下滑,且遠超同比營收的下滑。”似乎這個曾經的糧倉,現在成為導致蘋果下調營收預期的“罪魁禍首”。

但中國市場並不應該為蘋果的業績背鍋。

苹果“爆雷”,中国市场背锅?

高盛分析師羅德哈爾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現在市場狀況說明,蘋果正在受制於iPhone的高售價。根據手機行業的以往經驗,當定價權喪失時,消費科技公司要麼損失利潤率,要麼失去市場份額,或者兩者同時失去。這一判斷正在蘋果身上應驗。

在國內市場上,iPhoneXR的官方售價最低為6499,以最新匯率換算需要944美元,接近1000美元,作為一款主打中低端市場的機型,這一售價顯得不太親民。而最新機型iPhoneXS頂級配置版本售價高達12799元人民幣,約等於1860.6美元。

不斷拉高的售價對於正處於宏觀經濟下滑期的新興市場消費者來說,越來越成為一個負擔,人們會去思考,究竟自己有沒有必要為這樣的負擔買單。

在上述報告的機型分佈統計中,蘋果老款機型佔比正處於上升狀態。在役主力機型均為iPhoneX之前的機型,其中,iPhone 6s/6sPlus以及iPhone 7Plus的用戶量均有所上升。iPhone6機型以16.1%佔據最多份額。換言之,蘋果新機型似乎沒有得到消費者認可。

反觀華為,則有Mate 9、P10等多款機型上榜,在換機選擇上,國內用戶更傾向於選購華為出品的新款機型。

可見,消費者並非不願意買新產品,而是不願意購買他們認為和售價不相匹配的新產品。事實上,高昂的售價並不一定不可取,對消費者來說,價格便宜不一定比物有所值更加重要。如果蘋果能夠拿出具備和產品價格相應價值的產品,或許也不缺為之買單的人。可惜的是,消費者對蘋果新機型的追捧,讓蘋果有些失望。

從這一點來說,越來越貴的蘋果,或許要為此負上一些責任。

高價策略失效:蘋果或許迎來真正的拐點

近年來,蘋果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iPhone系列產品的增長。然而,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放緩以及其他高端智能手機品牌的崛起,正挑戰著iPhone的吸金能力。

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報告中看到,2017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91億部,同比下降12.3%。2018年前11個月,出貨量3.79億部,同比下降15.6%。

高速增長消失,手機廠商自然不能倖免。對沉浸在“iPhone依賴症”中的蘋果來說,市場的新變化帶來的挑戰更為嚴峻。

從蘋果2018財年財報來看,其iPhone在2018財年的營收超過了16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在蘋果營收的比重接近63%。智能手機市場的滑落對蘋果而言可以說具有致命影響。

為了繼續獲得業績的增長,蘋果無奈之下采取“高價策略”,試圖用提高平均售價的手段,在整體銷量可能下滑的情況下,支撐業績的上漲。

這一策略的確曾起到過重要效果。

2018年第三季度,iPhone銷售給蘋果帶來371.85億美元的收入,在629億美元的總收入中佔比近60%。與此同時,iPhone銷量為4688.9萬臺,與2017年同期4667.7萬臺的水平幾乎持平,但歸功於iPhone的高價策略,令iPhone的銷售收入在銷量未出現增長的情況下,增長依然達到近30%。

苹果“爆雷”,中国市场背锅?

不過這次下調營收的結果顯示出,這一策略正逐漸失效。

事實上,蘋果自身並非沒有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在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財寶後,蘋果對於接下來第四季度銷售預期出人意料地保守。蘋果預計在該季度中,銷售收入在890億至930億美元之間,這一預計的區間上限顯著低於市場預期的930.2億美元的水平。

但蘋果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幾個月後,自己又將再一次調低預期。

對蘋果來說,高價策略是解藥,也是毒藥。它拯救過增長乏力的蘋果,也讓蘋果嚐到它帶來的苦果。

如果蘋果找不到漲價之外的增長之路,或許,蘋果真的要迎來自己的拐點,比如諾基亞式的悲劇。

前車之鑑:諾基亞墜落

老大掉下神壇這種事情在整個手機行業史上並非沒有發生過,最近的例子就是諾基亞。

1998年,諾基亞成功取代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手機領域的新霸主,逐漸成為 全球知名的手機品牌,佔有40%以上的市場份額,創造了全球手機行業的神話。

2011年,諾基亞出現了1996年以來的首次虧損,掙扎數年後,手機業務被賣給微軟。

回顧諾基亞的崩塌歷史,忽視用戶需求,是它錯失戰略先機的重要原因。

2007年,蘋果公司發佈iPhone,開啟智能觸屏手機的時代。此時的諾基亞仍固守著功能機市場,在塞班系統中做著不緊不慢的更新。

在“最大的不變就是變”的時代裡,諾基亞未能預見到用戶需求的轉變,這成為推倒諾基亞的一大推手。

此外,諾基亞此前的成功和長時間居於行業霸主的地位,令其不僅越來越少考慮用戶需求,反而單憑決策者的感覺、經驗以及眼前的利益進行決策。

苹果“爆雷”,中国市场背锅?

這和現在的蘋果異常相似。在庫克的帶領下,蘋果的輝煌更上一層樓。2018年更是成為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功。

但這種成功背後,針對蘋果創新乏力的聲音從未消失。從iPhone 6到iPhone8,同一個設計用四年,在現在的手機行業裡並不多見。蘋果的創新除了“並不全面”的全面屏,還有用高企的售價來提升利潤率。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只看眼前利益的選擇。

對蘋果來說,iPhone既是最大收入來源,也是衰退的最大隱患,要避免諾基亞式的悲劇,尋找更多業績增長點,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並且,蘋果生態能夠為它提供這樣的機會。

在庫克致投資者的信中指出,iPhone以外的業務同比收入增長了近19%,包括營收創下紀錄新高的服務、可穿戴設備和Mac。並且特別指出,服務類別的營收超過108億美元,在各個地區均創下新的季度營收紀錄。有望實現該業務從2016年到2020年規模翻倍的目標。

從一家手機公司變成真正的科技公司,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決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布留索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