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也曾经入主中原,但人们却极少像“蒙元满清”一样视鲜卑为侵略者,这是为何?

传说--白胡子


鲜卑建立的政权曾经一统北方,定都中原腹地洛阳,后称为“北魏”。之所以鲜卑不会被视为侵略者,大致有三点原因:

第一,自己不把自己当外人。尽管有种种关于鲜卑起源的传说,但是北齐史学家魏收所著的《魏书》明确指出“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也就是说,鲜卑是黄帝之后,和中原同出一统。北齐来自于东魏,东魏是北魏一部分,这应该是当时官方的流行观点。不管真是黄帝之后假是,至少在鲜卑统治者的官宣里就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黄帝后裔上,这样明显能避免中原百姓的敌视。

第二点非常重要,北魏并没有结束或直接取代哪个中原的汉政权,这一点与蒙元和满清都有本质区别。正相反北魏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为中原收拾残局了十六国时期四分五裂,北魏继前秦之后击高车、破后燕、取胡夏、败柔然,再次统一北方,甚至有南面取宋之志,在一定程度上平定了局势,缓解了战乱。

第三,就是北魏的主动汉化。北魏的建立者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南迁,到内蒙古扎赉诺尔,到盛乐,再到平城即大同,最后迁到洛阳,各种矛盾必然疯狂见涨,其中就包括民族矛盾。冯太后及孝文帝通过一系列的汉化政策缓和了矛盾。这一系列汉化改革中甚至包括禁胡语和改汉姓,以及和汉族高门士族通婚,主动融合。

基于这几点原因,又是在十六国及北朝胡族更替的大背景下,鲜卑就被反衬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沅汰


拓拔鲜卑为什么不被如今的汉人视为侵略者,原因其实很简单,有这么几个:

一,历史盲很多,北魏知名度太低。但这真不是原因,原因是下面这条。

二,这条很有意思了,因为北魏根本不是汉族的侵略者啊,尽管严格说,北魏确实主动进攻过刘宋并且取得了一些土地,但是,北魏明明是慕容鲜卑、匈奴、羌的侵略者!北魏灭掉的国家有:胡夏(匈奴铁弗部)、北燕(鲜卑化汉人政权)、北凉(匈奴政权)、北魏打残的国家有:后燕(慕容鲜卑政权)、柔然,西域诸国,而刘宋丢掉的是刘裕当年短暂收复的黄河附近的一些土地,所以汉族人凭什么说北魏是侵略者呢?

三,北魏很快的接受了汉族文化,尽管有过灭佛,但是主体还是汉化了,甚至姓氏都改了,汉族人对北魏的民认同也就更高了。


microkof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确实,历来给华夏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少数民族政权被近现代诟病的有很多。尤其是蒙元和满清,一般提到这两个政权许多人基本上是咬牙切齿的痛恨。

蒙元屠杀汉人,奴役汉人,满清屠杀汉人,大搞胡化风,文字狱…………

不过,很多人对鲜卑族却不是那么痛恨(慕容氏这支鲜卑除外,毕竟这是真正吃人肉的恶魔!),尤其是鲜卑拓拔氏建立的北魏深受好评!

为何拓拔氏建立的鲜卑政权会受到好评呢?

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加强统治以外,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鲜卑族举族汉化!

让鲜卑贵族学习汉文化,取汉名,比如他就给自己弄了个元姓,让鲜卑和汉族相互通婚,他自己就娶了几个汉氏族大家的女儿,具体的汉化措施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孝文帝元宏汉化政策实施以后,鲜卑和汉族逐渐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以至于,以后的隋唐皇帝都带着部分鲜卑血统。

当然,正是因为鲜卑皇族孝文帝引导的改革,促进了名族融合,为后来北魏,北周,隋唐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隋唐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也与汉化的鲜卑族做出的贡献分不开的!





马豌豆


三个原因

第一,宣传少,知名度低

两晋南北朝太黑暗,那三百年里百姓基本上没几天安稳日子过,充满血腥仇杀各种征伐,后续王朝主流宣传下意识的就会略过不谈。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齐、周,可以自问一下,这南北七国开国皇帝是谁,有啥知名人物?这些最简单的知识点,相信都很少人有能脱口而出吧……

知名度如此之低,又怎么去和清元比呢

第二,为汉化,鲜卑牺牲大

北魏虽为鲜卑王朝,但王朝建立之初,就实行汉化政策。开国皇帝拓跋珪离散部落编户齐民,继任太武帝拓跋焘兴太学重汉臣……到孝文帝元宏,更是全面大规模移风易俗,写汉字说汉话穿汉服,为汉化都不惜迁都改姓,拓跋姓都改成元姓了

可以说北魏历代帝王,都在致力于汉化改革,期间虽有龌龊,比如借国史案清洗了一批世家大族,自己取而代之,但其向汉之心,值得肯定!

当然,上面算不得牺牲,只能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反汉化的尔朱荣上台后,借助北方六镇兵力,搞了个河阴之变,朝官被杀近两千户,汉家大姓、汉化鲜卑大族,屠杀殆尽

此牺牲,不得不认!又如何再把他们当做侵略者呢?

第三,汉家鲜卑,已融合

北周之后,反汉化势力烟消云散。鲜卑已经成为历史,彻底融入了汉家血脉,并且创立了隋唐辉煌大世,成为史书荣耀一部分

魏碑,书法中有名的汉字书写体,地位非凡

自己人打自己人,有毛病吧

以上


灵石蕴珠宝


诚邀,鲜卑之所以没有被同“蒙元满清”一同被视为外来侵略者,小编以为理由有二!

首先,其实鲜卑并没有统治过整个华夏

鲜卑最为强大辉煌的时候,也只是如同曹魏一般建立了统治淮河以北的青州,幽州,并州,冀州,徐州等等(还丢了西域长史府)的北魏政权,并与南朝相对敌对,所以史学家更多的认为它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不像蒙元和满清统治了全国,自然敌意较小。



其次,鲜卑的汉化很彻底

鲜卑北魏,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力度极大。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所以沿用汉人制度统治汉人的北魏政权并不像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受到汉人很大的抵制。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旦汉族的国家治理机制整体失效,中央集权制度难以为继,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各派政治势力都没有能力重新统一中国,这时,能力超群的少数民族才会有机会入主中原,重新统一中国。

一旦他们接受汉族文化,就会被汉族文化所毒害,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质,最后被历史所淹没,北魏的鲜卑族就是典型的例证。

大元帝国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就是由于接受了汉族文化,对国民过于宽松,使得大汉族主义势力做强做大,才导致了蒙古人失去了对中国的控制。

大清帝国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他们有选择地接受汉族文化,但是仍然保留满族优秀的特质,全力应对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最后只是移交了国家的权利,而不是亡国灭种。


沈阳杨艺


鲜卑族作为五胡乱华的主力之一。对于当时的汉族而言理应算为侵略者。之所以没有人这么说,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年代久远,现实意义不强。两晋南北朝距今已经上千年了。长久的时间早已经无人关注鲜卑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当年鲜卑在对汉族侵略中造成的杀戮早无人记得。时间的久远,让鲜卑民族已经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现代人对其很难产生明晰的感触,特征不够鲜明,现实意义不大。





2、民族融合强,文化已经彻底同化。鲜卑族虽是外族,但是自从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到隋初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已经微乎其微。再加上之后崛起的新的北方少数民族使得鲜卑遗民与汉民遭受同样境遇。逐渐也就被视同为汉族,甚至连独特的鲜卑姓氏都已经不复存在。


3、五胡乱华过程中,鲜卑杀戮不重。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五胡进入中原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大肆杀戮。但是当时主要进入中原杀戮的是匈奴、羯人和氐人。相对而言当时的鲜卑族还生活在北方一代。等到后赵灭亡才大批次迁来中原。而北魏时更是如同收拾北方残局(当时刘宋撤兵,关中在赫连勃勃的夏国手中,此人无比残暴)的拯救者一般。所以史书中对于其的记载多为正面。

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现代人才不将鲜卑族视为侵略者。


历史的尘沫


鲜卑属于东胡中的一支,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五胡之一,东汉后期,匈奴势力逐渐退出草原,而鲜卑人开始走出东北大山,填满了匈奴退出草原后的权力空白,到西晋末年,匈奴人、羯人先后在中原掀起五胡乱华的序幕后,鲜卑人也开始在北方蠢蠢欲动。而真正南下进入中原的鲜卑人主要有两支,分别有辽西进入中原慕容鲜卑的燕国和从代地(陕西)进入中原的拓跋鲜卑的魏国。

羯人建立的后赵统一北方,残暴帝王石虎进行野蛮统治,石虎死后,后赵大将冉闵,起兵反抗后赵,建立冉魏政权,颁布杀胡令,公开屠杀羯人。此时已经占据辽西的建立前燕的慕容鲜卑南下,击败冉魏,将前燕的疆域扩展到河北、山东一带。后来氐人建立的前秦在关中崛起,前秦在苻坚带领下灭亡前燕。

慕容鲜卑的前燕

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失利,原来投降前秦的前燕皇族慕容垂等重新复国,建立后燕(还有一股慕容皇族在山西境内建立西燕,后来为后燕所灭),后燕的疆域辐射辽西、河北、山东等地,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疆域,然而只是经历了二代,后燕便被新崛起的拓跋鲜卑打回了辽西老家,又遭遇冯氏兄弟的政变,后燕灭亡。后燕北逃后,残留在山东南部的部分慕容鲜卑建立了南燕,不过很快被北伐的刘裕击败亡国。

慕容鲜卑建立的后燕

此后慕容鲜卑彻底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只剩下慕容复们在慨叹。

而另外一支入主中原的拓跋鲜卑,其原来的主要实力集中在塞外草原上,氐人的前秦强大时,他们屈服于前秦,前秦瓦解之后,他们在塞外崛起,开始不断与同为鲜卑人慕容氏的后燕国进行争霸,最终后燕被赶出中原,而后拓跋鲜卑的对手为东晋的刘裕、匈奴的赫连勃勃,当中最强大的对手为刘裕,不过刘裕忙于回南方篡位,留在中原的偏师最终被北魏击败,赫连勃勃建立夏国最后也被北魏亡国,此后北魏还灭掉了北燕,统一了北方,结束北方乱世,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

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北方

而之所以无论是拓跋鲜卑还是慕容鲜卑,他们在历史上给人留下印象并不坏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他们都是起自乱世,他们的对手也多为羯人、匈奴人、氐人等其他异族人,虽然他们也曾与华夏正统的东晋为敌,但是东晋不是他们唯一的对手,而且作为华夏的正统王朝,东晋给人留下二代印象也并不好,重要的他们几乎没有灭亡和摧毁汉人王朝。而无论蒙元还是满清,他们统一全国时,都对汉家王朝中宋、明进行侵略,灭亡了宋、明王朝并对发宋人和明人进行了野蛮屠杀和征服,

二是鲜卑入住中原,并没有太过激烈的抵制和涂炭汉文明,反而迅速融入汉文化,特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积极汉化改革,将整个鲜卑民族最终全部溶于汉民族,而蒙元则十分抵制汉文化,入住中原百年,居然仍旧没有完全融入汉文明,而满清则是阉割汉文化,将汉文明进行了有利于满清统治的阉割和改良,并进行剃发易服、文字狱等汉人满化政策。

剃发易服最让汉人不满

三是鲜卑人融入汉文明,鲜卑王朝成为汉家王朝,并承接隋唐盛世。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不仅维持长期的统一,并且通过汉文化复兴,让汉文明的主导权,重新东晋时迁往南方,成功的转移回到北方,并有此后北周、隋、唐进行延续,保证汉文明的星火传递,这样的王朝,让我们生不起恨意。而蒙元王朝和满清王朝,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刻意保持着他们的民族独立性,让国家处在绝对多数的汉民族感觉到格格不入。


大东北的小豆包


因为他们选择自我瓦解,全面汉化,融入华夏,这与满蒙有本质区别,鲜卑决定走入文明,满蒙坚持继续野蛮!特别是满人,剃发易服,文字狱就是最好的证明。



墨攻69119629


中国两次大一统之间侵入中原的鲜卑,与后来的满蒙二虏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满蒙是在完成民族统一之后入侵中国的,入侵时,它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民族了;而鲜卑进入中原时,仍未完成内部统一,各部落间没有共同的身份认同。这样就导致,鲜卑进入中原的破坏性,远不如蒙古和满洲的破坏性。

蒙古人打进来的时候,蒙古部已经统一了草原诸部,将鞑靼(室韦)诸部和遗留在草原的突厥-回鹘诸部统一为一个蒙古族整体。而满洲人打进来的时候,也已经把建州女真诸部、海西四部及大部分野人女真统一为一个满洲整体。完成统一后的它们,都具有杰出的领袖、众多的人口、广大的地盘、强大的军队,同时一起出现的是极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它们自视天之骄子,是一切被征服民族的主人,它们可以在文化上深度汉化,但其“高贵”的民族身份永远不会磨灭,它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隔离永远不会消失,被征服者在它们眼中永远都是卑贱的,顺则被奴役,逆则被屠杀。所以,它们来过的地方,留下的都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蒙古人嚣张的时候,中原的下场已经算是幸运的,西夏和中亚的下场那才叫一个惨。满洲人嚣张的时候,中原的下场也不是最惨的,察哈尔、准噶尔的下场,那叫一个惨。

但鲜卑人不同,它们进入中原的时候,并未完成民族统一,东部鲜卑、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互不认同,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生活习俗差异很大。东部的段部、慕容部、宇文部,中部的拓跋部,西部的秃发部、乞弗部,还有北方的室韦部,彼此之间的差异之大、隔阂之深,完全就是不同的民族。长期以来,鲜卑各部没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认知,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比如人口最多的东部鲜卑,段部是由鲜卑和乌桓杂糅而来,汉化较高,与晋朝的关系也最密切;慕容部次之,但后期随着大批汉人为避永嘉之乱而涌入辽东,慕容部汉化也很迅速;宇文部是融入鲜卑的匈奴人发展而来,比较野蛮。三部有联姻,也互相仇杀,段部就是被慕容部联合后赵灭亡,宇文部被慕容部灭亡。而慕容部最终是被拓跋部灭掉的。这种仇杀不是打败,而是灭绝,部落被灭绝之后,它的主要姓氏基本就消失了,后世再有出现,也都是零零散散的偶见于史。比如说,到了南北朝时期,姓段的鲜卑人、姓慕容的鲜卑人、姓宇文的鲜卑人都是凤毛麟角,要不是宇文家后来出了个争气的宇文泰,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还有宇文这么个姓,而隋文帝又把这仅有的正牌宇文氏鲜卑人基本杀光了,留下一个偏支作为介国公用来装点门面。所以说,在进入中原前后,鲜卑人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鲜卑民族,没有共同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没有自我隔绝的藩篱,不会自我封神,也就不会享受屠杀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欲望和快感。

在这样的条件下,趁着中国大乱,鲜卑人作为五胡中最大的一股,乘乱进入中原,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其中,最重要的是慕容氏建立的诸燕和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早在西晋的时候,慕容鲜卑很早就被中原王朝打了一顿,从此臣服于西晋,接受西晋的册封和教育。后来,中原大乱,相当一部分河北汉人进入辽东避难,其规模不亚于衣冠南渡,他们就依托于慕容部麾下,慕容部的汉化进程大幅加快。冉闵灭亡黑暗残暴的后赵后,一纸杀胡令,河北登时大乱,人民水深火热,慕容部乘机进入中原,夺取河北,建立前燕。应该说,高度汉化的慕容鲜卑进入中原,更加类似于边疆军阀杀进中央平乱,救济斯民,而不像外族入侵。前燕始终是一个汉族+慕容鲜卑共治的中国化政权,内部没有出现激烈的鲜汉冲突。对外,中期的前燕与东晋为争夺河南而发生持续激战,但没有种族屠杀和种族灭绝事件发生。其实,这个时候的北方,是一个全面汉化的时代,东边的前燕如此,西边的前秦力度更大,再西边的前凉根本就是汉族政权。后来,前燕被更加中国化的前秦苻坚所灭。在淝水之战后,慕容部复国,但过程中,被苻坚迁入长安的数万慕容鲜卑人基本被氐族杀绝了,而留在河北和山西的两股慕容鲜卑又开始为了争夺正统而激烈自相残杀。但河北股后燕刚刚灭掉山西股西燕,拓跋鲜卑就从内蒙古冲了下来,参合陂一战,河北股慕容鲜卑精锐损失殆尽。慕容垂死后,河北被拓跋部侵占,后燕被拦腰截断,分为南北两半,南半拉以南燕的名义统治山东,慕容鲜卑人数已经屈指可数,后被东晋政府吞并;北半拉是后燕正统,但经过与拓跋部几次大战和内乱,北半拉的慕容鲜卑也基本死光了,汉人和高句丽人篡夺了慕容氏政权,建立了北燕,后被北魏所灭。

可见,前燕时的慕容鲜卑,虽然是外族,但其行为与当时河南山东的诸多军阀并无不同,甚至要更好些,并未对汉人进行满蒙做过的种族灭绝行为。后燕及以后的慕容鲜卑,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不重要了。

此时,重要的是拓跋部鲜卑。这只鲜卑要比东部鲜卑落后的多的多。在前秦灭亡后,在后燕的扶持下,拓跋部复国,在内蒙古建立了北魏。此后,拓跋部不断忘恩负义,击败了后燕,夺去了河北和山西,联合北方汉族豪强,建立起一个新的联合政府。再往后,北魏越来越强,逐渐统一了北方,与南方对峙,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双方开始是隔秦岭-黄河对立,后来又隔秦岭-淮河对立。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拓跋鲜卑虽然杀敌一千,但自损八百,损着损着,拓跋鲜卑人就越来越少了,汉族豪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怎么压都压不住,杀了带头的都不管用。北魏统治者最后想到了两个办法,方法一是汉化,孝文帝强行带着三十万鲜卑人南下洛阳,勒令鲜卑贵族立即汉化,马上开始民族融合,方法二是推行均田制,一来能削弱汉族豪强实力,二来能带来更多兵源,保卫洛阳皇权。慢慢的,北魏从鲜卑-汉族二元对立,变成了北方军镇与中原郡县的二元对立。然后,穷疯了的北方军人南下,什么民族都有,各种鲜卑人也有,匈奴人也有,铁勒人也有,高句丽人也有,最多的是汉族,甚至不乏中原超级贵族乃至大晋皇族的子孙后裔,他们就像往日的游牧民族一样南下洗劫中原,最终摧毁了北魏,也基本摧毁了汉化鲜卑贵族阶层。随后,由于从北魏到隋朝之间的一系列动乱,鲜卑这个民族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消失了,不管他是中原的汉化鲜卑还是来自北方六镇的野生鲜卑,没几个活下来的,侥幸活下来的也不记得自己是鲜卑人了。

所以,原本最野蛮的鲜卑拓跋部,也没有自视高人一等,没有觉得自己贵不可言,没有残酷奴役和屠杀其他民族。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慕容鲜卑还是拓跋鲜卑,他们在进入中原的时候,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完整的民族,他们没有将自己视同天之骄子,整体上不排斥与高阶文明民族共享权力。所以,鲜卑人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最终被消化和遗忘了,随风消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