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註釋

在這一章裡,老子所講的都是以整個“道”、整個法界大自然為主、為核心,然後再切入一般眾生顛倒夢想的世界,希望能夠從中喚醒眾生。

所以,世間法方面他也會做一些比較,但是,老子的思考範圍,他的思想,跟一般眾生的思想,那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眾生是不斷地在追名逐利!而老子他就提出一個問題來:“名與身孰親”,“名”就是虛名。

你的名聲、虛名跟你的生命,哪一個對你比較重要呢?是生命重要?還是這些虛名比較重要?所以,老子就告訴我們,一般人都是一直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出名。問題是,這些名,你是真正實至名歸,還是說你只是要名這樣而已。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身與貨孰多”。“身”就是你的生命。“貨”就是那些金銀財寶。你的生命比較貴重,還是那些金銀財寶比較重要。“得與亡孰病?”“得”就是說在得失之間。“亡”就是喪失生命。你到底是要為了得到名利,而喪失生命比較重要?還是說保有你的生命,過著純真、快樂的那一種解脫自在的生活比較好呢?

老子對於世間這些做出一個結論,“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甚愛”就是那些很喜歡世間名利的人,一直在抓世間的名利,“必大費”,一定要付出很大、很大的代價。“多藏必厚亡”,“多藏”就是在名、利,尤其是財務方面,什麼國寶,珍寶!一直希望越來越多。這樣的話,你的生命很快就會喪失掉!雖厚也是死亡!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就像你拼命去賺錢,但是等到你有了錢,你的健康、你的生命,卻喪失掉了。很多人就是一直在奮鬥,很努力地在賺錢。

當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的時候,覺得:“喔!這一生所預定的目標總算達到,可堪安慰!”但往往你還是不知足,還是會積蓄!當你漸漸有了錢之後,往往你身體的健康也喪失了。也就是說,你表面上是在賺錢,如果你的生命意義沒有提升起來,你把賺錢當做你的人生目的,那麼你是用你的生命去換取錢財。

這兩者,它是一個反比,結果會變成,你的錢越多,你的生命也就越少。所以說你賺錢、賺錢,到後來呢?你的生命是被錢賺走了。如果你的人生意義沒有找出來,你一直地要賺錢,在金錢上面較量、在乎的話,你用生命去積累錢財,那麼你的生命是會越來越少,最後你的生命是被錢賺走了。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熟慮!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不辱”,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知足的話,那麼就可以常樂,而不會遭受很多的侮辱。人到無求品自高嗎!“知止不殆”,如果能夠知道滿足,適可而止。這樣的話,你不會一直在無窮地去追逐那些錢財。

所以,記得!我們賺錢是為了“不必再賺錢”。而不是說,賺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如果你賺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積累更多的錢,你把錢當做人生目的,那麼你的生命就會被賺走。錢只是一個工具,不是人生目的。

這裡不是說錢不好,而是我們要善用它。我們要把人生的目的、意義找出來,然後再善用這些錢,而不是把它當做目的。所以,能夠“知足”就“不辱”。“知止不殆”,那就“可以長久”。因為你有那種生命意義、生命方向,你的生命意義就可以發揮出來,它就可以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