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之(二)——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異同

互聯網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借用了原有的很多概念。從2014年起,重新炒熱了“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概念,滴滴、摩拜等相繼出現並被大眾廣泛接受,人們重新掀起了新一輪“共享經濟”熱潮。

不免有人會問,到底那什麼是“共享經濟”,他與“分享經濟”和 “循環經濟”,他們之間又有何異同呢?下面我重點站在符合時代特徵的互聯網思維角度(並非站在傳統經濟思維角度)重新闡述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以便於未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互聯網時代發生的各類經濟現象和新的變化。

互聯網思維之(二)——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異同

互聯網時代下的共享經濟

首先我們看一下三者的傳統定義。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分享經濟: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閒置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複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

循環經濟:亦稱“資源循環型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徵、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上述概念源於百度百科)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每一種經濟形勢都是基於一定的資源(如物品使用權、閒置資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而產生的,而這種資源一定以物質資源方式呈現,同時三個概念都強調有一定經濟利益(一定報酬、經濟與社會價值、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這些特徵表明了實物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徵,就是

由一定有價值的物品通過買賣或租賃等行為獲取一定時期內的使用價值,同時支付一定的費用。至於使用者選擇短期租用或買賣轉手,就是上述三個經濟概念的區別了。

在互聯網思維下,共享經濟強調陌生人之間的物品使用權轉移,而要實現陌生人之間的交易,一般都以平臺方式進行,租房有中介公司或互聯網網站,這些都是平臺,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平臺除了以物品連接雙方外,資金往來大都通過平臺進行。目前的神州租車、摩拜、ofo等都屬於基於互聯網平臺的共享經濟形態。

而分享經濟則強調資源為海量、分散、閒置,這種資源一般為個人所有,有一定使用價值的舊物品,通過平臺臨時或永久出租或出借。這在資源創造價值上與共享經濟相似,但區別在於物品使用權屬於個人,而非平臺所有。目前的互聯網公司有順風車、快車、小豬短租等。

循環經濟則強調資源的再利用,即回收後使用,可以回收後通過一定處理,達到使用價值最大化後的二次銷售,也可以回收拆解後廢物使用。與上面兩種經濟的最大不同是,

資源本身的使用價值已經很小,但通過一定處理可以重複利用。目前此類互聯網公司包括瓜子網(二手車交易)、京東拍拍二手等。

未來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通過“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和“循環經濟”等方式實現共享或循環使用,但總有些物品是不能分享的,這是由物品本身的使用特徵決定的。一般來說,不能共享的物品包括生活快消品、家庭內使用的各類私人物品等,他們會具備如下特徵之一:1、使用後會消失的,2、使用後不能被別人再次使用,3、個性化喜好,4、一定範圍(如家庭)內使用。

而可以分享的物品主要包括,1、交通、物流工具類(公共汽車、地鐵、出租、貨運、單車、輪船飛機等)。2、培訓、教學類(在校學習、參加研討會、展會等)。3、影視、娛樂類(演唱會、影視劇等)。4、土地、房屋類(耕地、住宅、底商等)。這些可以被分享的經濟,未來都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共享(分享)經濟的風口,可能培育出更多的細分領域的優秀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思維之(二)——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異同

2012年~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可以被共享或分享的產品,大部分會慢慢演變為公共產品方式實現共享(如公交、地鐵等就屬於此類產品)。另一部分因為人們對產品的痴迷和熱衷,則會演變為個性化產品。如果你的需求,有現成互聯網平臺產品能滿足,非常適合以共享方式,即減少了個人投資,又方便了便捷使用,如果你的需求是特定的,則需要定製化產品或單獨擁有它來滿足。

共享、分享經濟對於社會快速發展,滿足大眾需求,利用更少資源實現社會進步,同時對於建立高效、集約社會意義重大,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這個未來互聯網共享經濟投資的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