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限薪令落地 仍有明星堅持不降薪要求換方式補償損失

演員“限薪令”終於落地。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在網站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遏制影視圈追星炒星的不良傾向,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加大網絡劇治理力度。

廣電限薪令落地 仍有明星堅持不降薪要求換方式補償損失

新華社供圖

今年以來,廣電總局對影視圈不良作風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強。不過,有製片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有明星明確提出不降薪,要求對損失換一種方式補償。不過,也有上市公司董秘否認這一說法,認為違規操作不現實。

在《證券日報》記者採訪過程中,有不少聲音認為,加強監督的同時,也應該建立完善透明的演員市場環境,提高市場流通,增強新演員的就業機會,給行業注入“活水”。

明星“限薪令”落地

在薪酬方面,《通知》規定,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19:30至22:30播出的綜藝節目要提前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佔比等信息,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

具體到電視劇而言,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如果出現全部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情況,製作機構需向所屬協會(中廣聯製片委員會、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及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進行備案並說明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還提出懲罰措施,如果製作機構無正當理由或隱瞞不報嘉賓薪酬情況,一經查實,由所屬協會上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視情況依法採取暫停直至永久取消劇目播出、製作資質等處罰措施。可謂是一記重拳。

仍有明星堅持不降薪

明星高片酬從本質上反映出的是供需關係的不平衡。

從公開資料來看,近幾年明星的薪酬飛漲,已經成為行業頑疾,嚴重影響製片成本。根據領驥影視年報披露,鍾漢良主演《一路繁花相送》,2016年時片酬就達到5000萬元,單集片酬高達166萬元。而該片豆瓣評分4.5分,僅7000餘人參與評論。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根據新麗傳媒的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年支付給天津欣喜相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女主周迅方)的《如懿傳》劇組勞務費用為5350萬元,支付給東陽橫店連俊傑影視文化工作室(男主霍建華方)的勞務費用為5072萬元。這意味著僅兩位主演的公開片酬佔總製作成本的比例接近35%。

今年市場傳出“限薪令”後,有媒體報道,因參與綜藝節目《中餐廳》薪酬超標,趙薇、舒淇退回4000萬元。

頂級明星供求緊張的問題不消除,影視行業融資難的困難不解決,就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演員薪酬現狀。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影視行業的製作週期長,現金流緊張,在一部劇立項時就要先拿到一部分預售費用。

可是購劇平臺如何衡量這部作品的價值呢?只有看演員、導演的知名度,導致作品估值唯明星論的趨勢愈演愈烈,因此製作方不得不依賴明星,他進一步表示,“為的不是收視率,而是將這部劇賣個好價錢”。因此,名氣大、演技差的演員也通告不斷。

有不願具名的資深製片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限薪令”傳出後,有的明星根本沒降價,要求公司換個名目進行補償,更有甚者要求通過境外銀行轉賬。

對此,某影視公司董秘表示,還未聽說有海外匯款的情況,這種要求也很難操作,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財務透明規範,大筆支出明細都要經過審計;另一方面,現在出海政策收緊,想通過境外銀行從操作上來說就不可行。但是,他也承認,對製作方而言,並不希望支出鉅額的成本,但卻又不得不依賴於明星所帶來的熱度。“行業整頓還是需要官方干預,不能任由行業野蠻生長,目前寄希望於‘限薪令’可以長期嚴格執行,降低成本為大家帶來喘息的機會。”他表示。

延伸閱讀:

明星限酬未必一招靈,業內談到這些問題有待解決

最近影視行業對“明星限酬”紛紛發聲,要求“自律”和維護行業繁榮發展成了大家共同的呼聲。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和策劃人、影評人譚飛接受媒體採訪,就最近發生的現象進行解讀。

尹鴻:相信行業的自我調節能力

尹鴻說,明星片酬的問題,其實幾年以來一直是社會輿論關注的一個焦點,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現在是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行業希望有一個基本的共識來協調產業相關環節的關係,更好地來促進影視行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其次,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之下,大家也在想辦法怎麼能做到對價格的一些限制。包括最近出現的各大平臺,各大影視公司的關於限價的一些宣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回應輿論的一些壓力”。這種宣言本身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行業的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平臺和一些重要的影視公司“至少願意來表達他們應該承擔的一些責任和義務。當然最終是否能夠實現實際上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尹鴻強調,影視行業在過去的十年中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因為跑得太快,難免會有許多坑,我們應該相信行業在市場的推動之下,在市場成熟的過程當中,會有一定的自我調整調節能力。

尹鴻希望這一次的限價行為,最終推動行業內各個方面充分認識到關於合理的產業鏈環節,對於整個行業發展的長遠價值和意義達成一些共識。“隨著產業的成熟,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高,隨著這些領導性企業真正願意承擔好責任,而且表率性地承擔好責任,我們就能夠逐漸地讓影視圈的一些亂象得到改變。而政府更多的是加強市場監督,把假收視、假產品等問題管理好,做好有法可依。”

譚飛表示,“一切舉措都應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經過這個周密調查研究探討方案,才能保證行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譚飛:片酬佔百分之三四十較合理

在六大影視製作公司發表聯合聲明中,提出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對此,尹鴻認為, “片酬究竟多高算高多低算低,不同的類型,不同的作品,其實差異非常大。不見得拿一百萬就不算高也不見得拿一千萬就算高,實際上很難判斷。”在大部分國家,片酬可能在整個製片比例當中,都應該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這肯定是比較正常的。但是中國現在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的都常有發生,“它確實會影響到製片的質量。更要命的是,因為演員籤的片酬都是稅後片酬,如果加上稅,其實這個價格就更高了。”

尹鴻指出,在西方國家也有個別明星主演的電影,“他也可能達到百分之六十的片酬。或者說他自己就是一個投資者,有股權。演員片酬這種情況最終一定是市場來調節的。”

譚飛認為真要解決“天價片酬”的難題,可能還有很多需要同時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收視造假的支出,播出平臺的欠款,這些都是可能嚴重地困擾中國影視發展的問題。”他認為,演員的片酬佔比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比較合理。但限制片酬,不代表這些錢就能轉到其它製作上。

尹鴻表示,這一輪的管制效果可能還是需要慢慢去觀察。“因為行業自身有一些內在的力量在推動,我們也不指望它馬上就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它有積極的信號使得各個方面都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我們相信社會輿論的監督和行業自身的成熟,可以一起來幫助我們解決好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