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公寓:下一個共享單車?

這是一個“變天”比“變臉”還快的年代!

三年前,當一批又一批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瘋魔般投入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的時候,很多人為之歡欣鼓舞。

“讓單車迴歸城市”的情懷,加上“最後一公里”的商業邏輯,讓共享單車,作為中國互聯網+產業引領全球的創新範本被推到了舞臺的中央。

也讓90後的胡小姐和戴帥哥,成為新一代的創業偶像,為無數青年所仰望和膜拜。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氾濫成災的單車,如牛皮癬一般,成為廣大市民厭惡和吐槽的對象,而在“入口“紅利逐步枯竭後,膜拜和ofo 也開始淪為AT和資本的雞肋。

回到房地產……

過去這個週末,地產人的朋友圈被三個男人佔據了:左暉、謝勇和胡景輝。

事件源起於胡的“被”離職,箇中的八卦和恩怨依然待解,而羅生門的背後,是一度被歡呼的風口:長租公寓,在房租暴漲的風暴中,正在成為千夫所指的始作俑者。

根據房情網統計數據:

七月份,深圳租金同比上漲了29.68%、北京上漲了21.89%,廣州上漲了21.65%,上海上漲了16.46%,而二線的成都和西安也錄得30.98%和25.08%的同比漲幅。

租金猛於虎!

於是乎,大家又開始忙著找“兇手”,到底誰是房租上漲的罪魁禍首?以自如、相寓、蛋殼為代表的長租公寓投資和運營商,被推到了前臺。

瑞先生不能否認:

各路資本的爭相湧入,確實在供應側對租金的上漲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房源的爭奪,以深圳為例,目前已經集結了近300家長租品牌。存量商品房、工業廠房、城中村,成為各大公司爭搶的目標,因為在租金盈利空間不足,且行業格局依然混亂的情況下,規模,就成為大家的首要的戰略目標。

二是二次的投入,如裝修、如公共空間、如增值服務,都需要不菲的投入,成本自然要向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轉嫁,畢竟,這並不是公益事業。

長租公寓運營商的進入,提高了供應側的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但我們知道,在一個開放的市場,價格並不是單邊決定的,尤其是目前品牌長租公寓遠遠未能形成壟斷格局的情況下。因此,房租的暴漲應該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供求格局的變化:

本輪房租暴漲的一二線城市,基本為“人口淨流入”的城市,如深圳,去年淨流入人口超過60萬,源源不斷湧入的新增人口,無疑增加租房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這些年各大城市大規模的舊改和棚改,讓存量房源大大減少。這一增一減之間,造成了租房市場的供需失調。

其次是隱形的通賬效應:

過去十多年持續的貨幣超發,之所以對CPI的影響不明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房地產這個蓄水池。但在“史上最嚴”的本輪樓市調控中,房地產的蓄水作用、尤其對增量貨幣的吸收效應,已基本消失。

過往每一次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幾乎都會導致物價的飆升,“姜你軍”,“蒜你狠”都曾讓公眾印象深刻。正所謂“按下葫蘆浮起瓢”。

這是結果,也是規律。

無論從房地產市場和城市化的發展規律,還是國家的政策導向,中國房地產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的過度和轉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長租公寓市場,目前確實也存在一些不規範的事情,但並沒有必要為此妖魔化這個行業。

在存量為王的趨勢下,之前遊走在新房市場的資金,部分向存量轉移,是必然的路徑和選擇。

它們的進入,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房租的成本,但對居住條件和環境的升級,乃至對城市的界面和安全的提升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而對於城市中的無數年輕人來說,在高房價讓大多數人自有住房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況下,如何讓他們在城市中擁有安全和體面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之前,有人說過“長租公寓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也即資本的瘋狂,最終導致滿地雞毛,對比,瑞先生相對樂觀。原因很簡單:

世界上每一座偉大的城市,租房市場都是永恆的剛需,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和發展規律,並非如共享單車般“無中生有”。

專業化運營的長租公寓的發展,只會讓這個市場越來越高效、有序並持續推動市民居住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至於“租金暴漲”這口大鍋,單靠長租公寓,是背不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