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車輪”時代的深圳樓市

今年以來

瑞先生髮現身邊地鐵出行的朋友越來越多:

一方面:

深圳的路面確實是越來越擁擠了,高峰期全市車行均速已低至28公里/小時,並且還在繼續下降,流量大的主幹道更是可想而知。雖然駕駛出行有其便利和樂趣,但出個門還”添堵”實在沒必要;

一方面:

隨著近年多條地鐵線投入運營,地鐵路網的覆蓋率逐漸提高,主要城區的鏈接基本打通,地鐵的網絡效應和通勤效率開始凸顯。

據統計:今年地鐵日均載客量已經達到428萬人次。地鐵,正在成為這座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

與此同時

我們也不難預判:

深圳,開始步入“後車輪”的軌道時代!

從“車輪上”的城市到“軌道上”的城市,是深圳作為一個世界級大都市的必然趨勢,也是無奈之舉。

說其必然,有前車之鑑:

綜觀目前主要的世界級大都市,如紐約、東京、巴黎、首爾、香港,無一例外的都屬於軌道上的城市。

依靠發達而高效的軌道網絡,是提高大城市效率以及都市圈融合的必由之路,也是緩解高密度造成的大城市病的最優方案。

以東京灣為例:

整個灣區軌道交通出行的佔比高達60%,其中東京區更是超過78%的出行人口,選擇地鐵和新幹線。

……

當然

因為起步較晚,深圳的地鐵和成際輕軌的發展,無論路網密度、還是運輸能力,以及出行佔比依然有極大的差距。

目前深圳已開通的7條地鐵線里程合計265公里,即使加上週邊城市,與紐約都市區(3347公里)和東京灣區(2705公里)的差距依然巨大,路網密度也僅為後者的1/3左右,出行佔比則更低。

但我們應該對”深圳速度”還是要充滿信心,根據發展規劃規劃:

至2035年,深圳地鐵網絡里程將達到1335公里,無論通勤里程,還是路網密度,將至少提高三倍以上,看齊甚至超越大多數世界頂尖城市。

……

除了城市地鐵,我們同樣需要關注城際軌道的發展,這不僅是深圳城市“擴張”的需要,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無論紐約灣區、還是東京灣區,城際輕軌和新幹線,在灣區都市圈的融合和發展過程中,都曾並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港深莞廣的高鐵聯繫已經全面貫通,加上深港和深廣鐵路、以及規劃建設的深莞和深惠城際輕軌,整個珠江西岸將形成更緊密的、更高效的超級都市圈,以及世界級灣區的超級名片。

城際+地鐵,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深圳和灣區主流的“一小時都市圈”出行乃至生活方式。

……

從“車輪上”的深圳到“軌道上”的深圳,之於房地產的意義,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地鐵物業

近期深圳多個被搶購樓盤,都是地鐵物業,作為市場上最吃香和保值增值能力最好的物業品類,關於地鐵物業的分析和評論汗牛充棟,這裡不再展開。

二是樞紐效應

目前最具代表性莫過於深圳北站,這個目前深圳乃至亞洲最大的軌道樞紐,對於整個龍華城市和樓市的發展的推動作用,有目共睹。

軌道樞紐便捷和高效的通勤能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流量效應,不僅對於周邊物業價值影響巨大,對於區域城市的崛起,也是極其重要的推手。

……

作為國家定位的“國際樞紐城市”,深圳交通正在迎來大發展和大躍變,其中軌道交通可謂重中之重。

除了已經建成的龍華、福田和羅湖三大樞紐站,以及規劃中的西麗站(有可能取代龍華成為最大樞紐站),筆者認為升級中的平湖樞紐站,也許更值得關注。

原因有三:

其一,這是深廣鐵路的重要節點,也有平南鐵路的背書,是整個深圳中軸以及連同灣區五座西岸城市的關鍵樞紐。

其二,升級後的平湖站,除了深廣線(交通港深莞廣)和規劃中的深惠城軌,建設中的地鐵10號線、規劃中的13和18號線,城軌+輕軌交織,流量效應不可低估。

其三,相對福田、龍華和西麗,目前的平湖在深圳樓市中,還處於顯著的“窪地”,隨著平湖樞紐站升級,以及深圳中軸和中部板塊的強勢崛起,片區面臨較大的價值躍變機遇。

……

【樓盤信息】

平湖佳兆業城市廣場

作為平湖樞紐區的首發大盤——65萬超大規模的都市綜合體平湖佳兆業城市廣場的面世,與80萬平米的平湖TOD樞紐綜合體連城一體,將共同構築平湖樞紐的城市封面和區域地標。

平湖佳兆業廣場集高端住宅、商務公寓、行政辦公、集中商業Mall於一體,其中商業面積超過10萬平米。

項目涵蓋集中商業、體驗街區、下沉式商業廣場,加上近在咫尺的80萬TOD商業&商務集群,平湖的不二地標和生活打卡地。

“后车轮”时代的深圳楼市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