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不是“奸雄”?

品明鑑清


我是歷史愛好者“輸贏皆成土”,喜歡我請關注吧。

我認為歷史上的曹操是個不折不扣的“奸雄”。我們從下面幾點分析

初出茅廬

年輕時的曹操便機智警敏,可以隨機應變。梁國的喬玄曾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意思就是天下就要大亂,曹操可以拯救世界。南陽的何顒也對曹操說過“漢室將亡,安天下者,非此人也!”最經典的還是許劭對他的點評“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本人對許劭的點評也比較認可


為何說曹操是奸險小人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在逃亡的路上被陳宮所救,共同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吩咐家人磨刀殺豬款待客人,自己便去買酒,而曹操聽到磨刀聲,誤以為是要殺自己的,便將呂伯奢一家老少全部殺死,正準備離開呂家時,遇到了買酒回來的呂伯奢,陳宮勸其向呂伯奢下跪求饒,可曹操害怕事後呂伯奢告發他,便將呂伯奢也殺死了!


哪裡體現出曹操英雄的一面

曹操的帶兵打仗能力不容小覷,三國時期,群雄而起,只有曹操早日的完成了北方的統一。而且曹操很愛慕英雄,死對頭劉備的二弟關羽,曾被曹操俘獲,曹操一心想留關羽為自己效力,可是關於注重他與劉備的兄弟感情,邊對曹操說要不就放他回去,要不就將自己處死。曹操不忍心殺害關羽,便下令將關羽放走了。從這點來講,曹操也當屬一位英雄了。


所以說,“奸雄”是對曹操最好的評價


輸贏皆成土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正是因為羅貫中站在劉備的立場上所說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自然是因為他謀朝篡位;第二是因為他在刺殺董卓失敗逃跑的時候誤殺了好友呂伯奢一家並說了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心性涼薄之輩。

但是這兩個條件都不成立,首先他並沒有篡位,雖然他活著的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逼漢獻帝退位的是他兒子曹丕,反而三國中最先登基稱帝的是一心興復漢室的劉皇叔;其二那句話是羅貫中經過了藝術加工的,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其實他內心應該是有所愧疚的。

其實曹操還是有功勞的,當時天下分裂,曹操統一了北方,起碼讓半個中國百姓免於戰火之苦,甚至他還北擊烏恆,打敗了北方的少數民族,揚威草原,反而統一後的晉朝亡與鮮卑之手;然後曹操其實還是有點人情味的,他死的時候沒有惦記王圖霸業,反而說的是家裡的點點滴滴,可憐曹操其實也是個有人情味的人。







葳蕤且饕餮


首先先回答一下問題,我的答案是:是“奸雄”。

“亂世之奸雄”是汝南許劭對曹操的評價。曹操聽後也十分高興。

曹操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曹操自己認為自己是個英雄,那為什麼呢?在三國志.劉備傳》寫到曹操有一次跟劉備講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原型),可見他自己認為自己是英雄。

而別人的評價,也就是許劭的評價則是“亂世之奸雄”

那“奸雄”是什麼意思呢?

《荀子·非相》:“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則節,足以為奇偉偃卻之屬;夫是之謂奸人之雄。”

本指淆亂是非的辯士。後多以“奸雄”主要指奸人的魁首,也指弄權欺世的人。

首先說,曹操算是一個英雄,因為他維穩了北方亂世,而他也生性奸詐,這一點有太多的例子佐證,所以曹操算是一個“奸雄”。

並且,曹操聽了別人說自己是“奸雄”,表示很開心,曹操的意思是:哈哈,說的很對,我喜歡。他自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歷史文玩百家談


曹操是一個奸雄,易中天先生還在奸雄前面加了兩個字,稱曹操是可愛的奸雄。曹操奸雄的稱號是怎麼來的呢?


一、曹操奸雄之來源和一個人很有關係,這個人的名字叫許劭,是三國時期一個著名的識人專家。曹操也充滿了好奇心,他想知道在許劭眼中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許劭剛開始不願評價他,最終經不起曹操的軟磨硬泡,許劭對曹操的評價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奸雄之名從此聲名遠揚。

二、曹操一句名言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太自私了,真乃奸人一個。



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為漢相,實為漢賊。明明是以自己的名義發號施令,謀取私利,卻偏偏說是天子的詔令,真奸!


四、羅貫中先生寫了一篇文學鉅作——《三國演義》,他為了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正面人物,就需要一個反面人物來襯托。不好意思,曹操剛好就成了這個反面人物,真是不奸不行啊!

曹操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愛人才卻又殺人才,楊修、許攸、孔融、華佗等人都是被他所殺。他相信別人,卻又生性多疑。說他是奸雄,真的一點也不為過,一點都沒冤枉他。

歡迎關注忠哥說歷史,歡迎在評論區自由吐槽,發表高論,更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忠哥說歷史


曹操奸雄的形象,很多人認為源自三國演義,羅貫中將尊劉抑曹的傾向貫通在整部小說,導致後世人們普遍認為曹操是個大壞蛋,說是奸雄都便宜他了。

其實往深層次去探究,羅貫中再妙筆生花,但三國曆史擺在那,僅憑一人之力,一部小說就能影響曹操幾百年來的奸雄形象,實在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羅老爺子這麼寫的原因。在明朝時,這種通俗小說屬於難登大雅之堂之物,真正的文人是鄙視的。那麼三國演義的目標市場當然是普通大眾,要讓他們喜歡看,要寫他們想看的東西,迎合市場。所以說回來,其實曹操奸雄的形象早在三國演義形成之前,在民間依然定型了。三國演義不過是起了發揚光大,徹底板上釘釘的作用。

所以我們還要再深究一層,為什麼會這樣?堂堂漢末三國數一數二風雲人物,魏王、漢丞相、領冀州牧,曹魏王朝的實際開創者,集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於一體的曹操,怎麼就成了“奸雄”?

其實原因並不在民間,曹操作為大人物,他的影響力對後世王朝的帝王們非常大。曹魏怎麼立國的?篡漢啊。曹操在世時雖然並未稱帝,但公然聲稱:“若天命再吾,吾為周文王矣”,這擺明是要讓兒子當皇帝。所以後世王朝的帝王對曹操的雄才大略心知肚明,但對於曹魏立國的方式是諱莫如深的。不管漢朝末年輿論如何說氣數已盡,但篡位畢竟給後世王朝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果不其然,幾十年後司馬家有樣學樣,篡位建立晉朝,這導致皇帝權威性下降,權臣專政,只要大權在握就躍躍欲試想當皇帝。這也是後來東晉十六國與南北朝分裂的一大原因。如果後世王朝將曹操形象塑造的偉光正,就等於承認曹魏篡漢的正當性,這潛意識裡不就是在鼓勵篡位者們嗎,所以千百年來的上層統治者們有意無意將曹操塑造成奸雄,突出、誇大他狡猾奸詐的一面,對於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低調處理。你敢說曹操好?當朝皇帝不處理你才怪。

曹操起初確實是有匡扶漢室的信念的,起兵討董卓,關東諸侯逡巡不前,只有他和孫堅兩路人馬真刀真槍跟西涼軍打。當然在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中,起初單純的想法發生了變化,這也是事實。只能說沒能堅持初心,但他統一北方,結束軍閥混戰,堪稱英雄。

曹操也是一個很大氣的一個人,我們都讀過他的《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樣大氣磅礴的詩句,沒有寬廣的胸懷寫不出來的。

至於聞名天下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得天下人負我”,也是羅老師的誇張。史書原文寫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加個“天下”您是否覺得氣氛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當然,曹操是否是奸雄,這個問題的爭論也許永遠不會停止,以上只是我的看法,分享給您。


公孫楓翔


曹操沒有篡位:貪官沒有貪腐 收錢的是他的兒子;曹操沒有篡位,逼漢獻帝的是他的兒子...曹操當時難道是死了嗎所以這盤棋就不是他幕後策劃的?呵呵

曹操愛才,所以惜才:強姦犯說他愛那些女人,所以要用她們來爽,滿足自己的性慾,哪怕那些女人並不願意並不感到幸福;曹操愛才愛猛將,所以廣納猛將,當自己搞破鞋被追殺時,可以用這些猛將譬如典韋為自己擋死...這尼瑪是太愛自己了吧?關羽要是跟了他,等不到敗走麥城了,也許比楊修等人更早被這個愛才的老闆搞死!呵呵

其它懶得說了,說不完,中國以前的幾千年這些人都白活了,都想不透,都錯看了曹操,就你聰明覺得他是良人,是英雄!繼續洗白!


公道話至尊


1、漢高祖劉邦之子孝惠帝劉盈去世後,呂太后掌權,先是幽禁少帝然後廢殺之,最後立常山王為帝,還給皇帝改了名字叫劉弘,開啟呂太后稱制管理天下的時代,太后掌權後發展民生,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呂太后去世後,呂氏被滅族;

2、漢武帝重臣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光,身為漢昭帝輔政大臣,漢昭帝去世後,廢劉賀,另立漢宣帝,並實際執掌漢王朝20年,漢王朝經濟發展上了新高度,但霍光去世後,霍家被滅族;3、試問,曹操掌權輔政後,如果不想被滅族,有其他的活路嗎?何為奸雄?


歷歷讀史記


一直以來,對於曹操的評論就沒有少過。

從唐朝至今,對於曹操的評價太多太多了。

從遠到唐朝皇帝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到近代的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每個時代都有代表其朝的代的相同和不同聲音。

我認為,“奸雄”這個詞有點主觀了,《三國》中代入感太強,描寫曹操過於貶低,但曹氏對於三國當時的貢獻和發展是功不可沒的。

有的人討厭曹操的“奸”,而有的人卻又覺得曹操不夠“奸”,這就要取決於各人的喜好了。畢竟,對於歷史人物的討論不一直都是百家爭鳴,各有千秋嗎?


大話往事


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 古往今來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哪個勝利者不是腳踏血腥過來的


掛牆上11


什麼是奸雄,勝者王候,敗者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是一代梟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