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2018年不可不關注的11個機器人大事件,你看到了哪些趨勢?

對於機器人行業來說,2018年是充滿活力的一年。當然,它也充滿了讓業界大跌眼鏡的死亡瞬間。在我們將注意力轉向2019年的趨勢之前,有必要回顧一下2018年頗具代表性的十大機器人事件:

洞察|2018年不可不关注的11个机器人大事件,你看到了哪些趋势?

1)協作機器人鼻祖Rethink倒閉

毫無疑問,Rethink Robotics在10月3日的倒閉成了機器人行業轟動一時的新聞,消息傳出,頓時議論四起。Rethink Robotics成立於2008年,共獲得八輪融資近1.5億美元,而其推出的兩款協作機器人產品Baxter和Sawyer,也對行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think Robotics的機器人使用了系列彈性致動器(SEA),憑藉其在打造靈活機器人關節的特色優勢和差異化功能——這對安全性有好處,但對精度和運動性能不利。Rethink Robotics的表現曾一度風光無限,讓同行都嫉妒得紅了眼。

但由於產品難以商業化落地,無處生財光燒錢研發的Rethink Robotics開始急著把自己“賣”出去,但無奈最終交易失敗,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首席執行官Scott Eckert表示,主要原因是幾款機器人的銷售量遠遠低於預期,導致現金流不足。而其缺乏完善的市場銷售渠道,和過於超前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也產品研發是其重要死因。

隨後,10月25日,德國自動化專家HAHN集團收購了Rethink的IP以進一步開發該技術。

該公司前身為Heartland Robotics公司,是該公司市場上首批產品的合作先驅。2012年推出的雙臂Baxter和2015年推出的單臂Sawyer以其動畫面孔,紅色外觀和易編程而聞名。

2)社交機器人苦苦煎熬

Rethink Robotics並不是2018年唯一讓人唏噓的機器人明星。兩家社交機器人公司Jibo和Mayfield Robotics今年也關閉了,這導致許多人在不久的將來重新考慮社交機器人在家中的可行性。

博世支持的Kuri機器人制造商Mayfield Robotics於10月31日停止運營。該公司表示,自2017年底以來,該公司一直在尋找外部合作伙伴繼續前進,但它“無法與洽談過的數十家中的任何一家達成協議”。

全球智能家庭社交機器人鼻祖Jibo此前銷售了數千臺社交機器人,但它的掙扎並不是什麼秘密,該公司將其知識產權賣給了一家投資管理公司SQN Venture Partners。Jibo於2012年成立,由MIT博士Cynthia Breazeal領導團隊打造,創始人Cynthia Breazeal表示希望賦予機器人情感和社交技巧,但從幾番驚豔亮相後便走向了“高開低走”的發展軌跡。遲遲不能發貨、產品還沒造出來就開始拓展中國市場、本土化難題沒解決……終於等到開賣,世界卻早已變了樣……沒有人真正知道世界上的Jibo機器人將會發生什麼,但機器人留下的任何功能都可能最終結束。

2018年見證了兩大社交機器人企業的悲慘結局,在某一點上,每個社交機器人都顯示出一些潛力。但由於業務和技術方面的挑戰,以及更低成本和更強大的智能助手——如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Jibo和Mayfield Robotics都沒有可以繼續前進的餘地,它們轟然一聲終於還是倒下了。

3)oston Dynamics成功推出了其第一個商業化機器人

一如既往,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憑藉其炫技又吸睛的機器人產品,在2018年為世界贏得了驚喜。無論是Atlas做跑酷,進行倒車或慢跑,還是SpotMini開門,Marc Raibert和他的這家公司再次展示了他們的工程師實力。

但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驚豔轉折”發生在Raibert在機器人峰會和展示會上的主題演講中,該演講由機器人報告和WTWH Media製作。 Raibert宣佈計劃在2019年將SpotMini商業化。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波士頓動力公司在其26年曆史中首次商業化的機器人。

波士頓動力公司正在與合同製造商合作,在明年出貨100個SpotMinis。它希望每年可以出貨1000個。我們已經看到了SpotMini在日本檢查建築工地的機靈樣,對潛在的實際應用進行了一些瞭解。對於波士頓動力公司來說,2019年將是重要的一年,這是有腿的機器人技術。

4)Uber致命車禍

3月18日,一輛以自治模式駕駛的優步自動駕駛車撞擊並殺死了亞利桑那州坦佩的一名行人。自動駕駛就這樣再一次站上了風口浪尖。然而,這並不是第一次自動駕駛汽車參與致命事故。2016年,當一名司機在自動駕駛模式下駕駛特斯拉撞向一輛卡車時不幸身亡。

由於車禍,優步被禁止在亞利桑那州進行進一步的自動駕駛測試,它在亞利桑那州和匹茲堡解僱了數百名安全駕駛員,並考慮完全取消其自動駕駛汽車計劃,後來對其自動駕駛卡車實施了這項計劃。12月中旬,在致命事故發生近9個月後,優步重新開始在匹茲堡的公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而測試的車輛被大大減少至2輛,且不得超過25英里/小時,必須始終有兩個安全駕駛員,測試僅限於優步總部附近一英里的地理區域。

“當我們看到自動駕駛時,這似乎是機器人技術中運行時間最長的炒作故事(並不是壞事!),最近的事件正在使敘事更加現實化。”

5)Waymo推出首個商業化自動駕駛服務

Waymo是Alphabet的自動駕駛汽車分支,一直在亞利桑那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但在12月初,它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推出了全國首個商用自駕車出租車服務Waymo One。目前,Waymo One僅限於預先批准的數量有限的乘客,根據Ars Technica的報告,在可以接送乘客的地方非常有限。

多份報告稱技術問題仍然存在,比如難以在交通擁擠的情況下左轉,並在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合併。這是Waymo One在其貨車中仍然具有人類安全驅動因素的部分原因。 Waymo採取了非常謹慎的方式推出,這是理所當然的。當然,技術問題部分歸咎於此,但優步的致命事故也是如此。 Waymo是迄今為止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的領先公司,如果它在開發初期造成致命事故,那對Waymo和整個市場來說都是不利的。

此外,儘管亞利桑那州在開發這項尖端技術方面發揮的作用讓一些人感到興奮,但並不是所有錢德勒居民都歡迎在他們的城市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一些居民已經採取了阻撓措施。

因此,Waymo One尚未成為其所宣傳那樣在2018地就推出商業服務的架勢。不過,它畢竟是該國首個商用自駕車出租車服務。讓我們看看2019年會發生什麼。

6)微軟Windows正式進入ROS

機器人操作系統雖然相對硬件而言很少被提及,但是仍為機器人關鍵要素之一。其中,發佈於2007的ROS是其機器人主流機器人操作系統之一。

微軟正在與Open Robotics和ROS工業聯盟(ROS-I)合作,將機器人操作系統(ROS)引入Windows 10。ROS社區已經為Windows建立了解決方案,但是在Windows 10上對ROS Melodic Morenia的官方支持即將到來在2019年。

在21世紀初比爾蓋茨的領導下,微軟對機器人技術充滿熱情。蓋茨在2007年預測機器人技術將成為下一個熱門領域。不幸的是,在2008年蓋茨離開微軟之後,微軟的機器人車輪下滑了。

2006年發佈的機器人開發和軟件包Microsoft Robotics Developer Studio(MRDS)——是在Willow Garage宣佈ROS之前大約一年發佈的,但從未獲得過牽引力。 ROS for Windows是微軟進一步向全球大量ROS開發人員展示其Azure雲平臺的機會。

7)雲機器人平臺

正如Brain Corp.全球業務發展總監Sandy Agnos所說:“機器人和雲(RaaS)就像花生醬和果凍。”“雲機器人”(cloud robotics)一詞是由James Kuffner於2010年創造的,但是幾個科技巨頭正在尋求正式將雲機器人技術放入自己的戰略部署之中。

前後一個月的間隔,亞馬遜和谷歌都宣佈雲機器人平臺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集中的環境來構建、測試和部署機器人。其中,亞馬遜推出機器人平臺Robo Maker,這是全球第一大雲服務商對機器人平臺的最新動作,目前已經上線。10月,谷歌發佈了其雲機器人平臺。該平臺的詳細信息將於2019年推出,但很少。開發人員可以訪問Google的所有數據管理和人工智能功能,從Cloud Bigtable到Cloud AutoML,在發佈時包括AutoML Translation,Natural Language和Vision的beta版本。

谷歌表示,其“對象情報服務將提供低延遲物體識別和姿勢檢測,可用於抓取、自動化庫存等。”谷歌雲機器人平臺還將使用谷歌製圖,提供實時同步本地化和映射(SLAM)2D和3D。

Amazon Web Services(AWS)是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在有限的基礎上發佈了其RoboMaker雲機器人平臺。 RoboMaker可用於構建機器人,添加智能功能,在各種環境中模擬和測試機器人,以及管理和更新機器人車隊。RoboMaker運行在ROS之上,並將框架擴展到AWS服務,用於機器學習、監控和分析。

雲計算機器人技術日益重要的另一個跡象是,Fetch Robotics聘請了沃爾瑪前雲計算平臺副總裁Tim Kimmet擔任其工程副總裁。 Kimmet將領導Fetch的硬件、軟件和質量工程團隊,並擴展Fetch的雲機器人平臺,以支持倉庫和物流環境。在加入沃爾瑪之前,Kimmet是PayPal和eBay的首席工程師,領導兩家公司轉向基於雲的架構。

8)工業機器人銷售猛增

在2018年這一年,工業機器人的圈子熱鬧不減。

根據2018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世界機器人報告,2017年工業機器人的銷量達到創紀錄的380,550輛。比2016年銷售的294,300輛增加了29%。在Automatica 2018上宣佈,報告稱中國經歷了58%的增長最快。美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增長了6%,而德國的銷售額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8%。

IFR還在東京的記者會上表示,預計2018年工業機器人的全球銷量將同比增長10%,達42.1萬臺。預計到2021年,工業機器人的全球銷量將保持年均14%左右的增速。據推算,2021年的銷量將達63萬臺,是2017年的1.5倍以上。全球的自動化需求預計十分旺盛,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保持高速增長。

從不同地區來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這5個國家的銷量就佔到2017年全球總銷量的73%。其中,在中國的銷量大幅增長59%,達13.8萬臺,市場份額高達36%。

IFR秘書長和2018年恩格爾伯格獎獲得者Gudrun Litzenberger表示,數字化、易於使用的機器人、通過雲相互學習的機器人以及改進的人機協作等趨勢將有助於繼續增長全球銷售。

9)協作機器人OnRobot合併

OnRobot在2018年與美國的Perception Robotics,總部位於匈牙利的OptoForce以及總部位於丹麥的OnRobot合併,引起轟動。新的OnRobot由首席執行官Enrico Krog Iversen領導,前任Universal Robots首席執行官,有兩個目標:提供機器人的一切,併成為世界領先的cobot終端機械工具公司,成為協作終端工具的一站式服務。

8月,OnRobot收購了創業公司Purple Robotics,這是一家機器人抓手創業公司,由三位前Universal Capots(UR)員工於2017年創立,他們在UR3,UR5和UR10合作公司工作了18年多。Iverse在收購時表示,“Purple Robotics肯定不會是我們的最後一次收購。我們關注世界各地其他一些有趣的公司。”

在現有投資者丹麥增長基金的參與下,OnRobot有能力獲得Summit Partners領投的大型融資輪次,現有投資者丹麥增長基金參與其中,這將使其繼續實現收購。2019年值得繼續跟蹤關注OnRobot。

10)倉庫機器人的興起

不斷增長的電子商務需求和勞動力短缺給分銷行業帶來巨大壓力。因此,市場代表了機器人技術的一個重要機會。一項研究預測,到2024年該市場將超過200億美元。我們看到許多物流自動化公司在2018年茁壯成長,這裡僅舉幾個例子。

3月,中國移動機器人制造商Geek +在美國的MODEX上首次亮相,這是美洲最大的供應鏈貿易展。Geek +在11月還成功募資1.5億美元,希望將業務增長“超過5倍”。

今年4月,丹麥公司MiR(移動工業機器人)被Teradyne收購,Teradyne已經以1.48億美元收購了Universal Robots,另外還有1.24億美元用於未來的里程碑。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GreyOrange公司在美國設立總部,並籌集了1.4億美元,用於擴展亞洲、歐洲和美國的業務。

京東是中國相當於亞馬遜和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提供商,從谷歌籌集了5.5億美元,也在大力打造無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從6月5日開始,京東先後與新松、新時達、埃夫特、ABB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除此之外,今年初,京東還領投了智能倉儲機器人馬路創新的A輪融資。頻頻合作機器人企業的背後,是京東對“智慧物流”的志在必得,早在2007年,京東就開始燒錢自建物流體系,在推進智慧物流的進程中,機器人是其關鍵設備,於是衍生了京東和國內機器人大腕——新松等一系列機器人企業的合作。

美國的物流自動化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國際競爭。但是,許多美國公司也在2018年蓬勃發展。例如,RightHand Robotics籌集了2300萬美元,併成功讓Kiva Systems的創始人Mick Mountz加入了其董事會。

11)機器人融資猛增

2018年,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的熱情依舊不減,且延續去年機器人行業的融資併購熱潮。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機器人行業項目投資數量有望超過2017年158個項目,總金額突破200億大關。

外媒近日盤點了2018年全球融資最多的十家機器人技術公司,三家公司霸佔其中的8個席位。它們分別是Cruise Automation、商湯科技(SenseTime)和Uber。而廣泛來說,按年度融資額來看,融資規模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5家來自美國(4家位於加州,1家位於馬薩諸塞州),4家來自中國(商湯科技、優必選、京東和依圖科技),1家來自英國。

三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上榜,它們在六輪融資中共融資52.5億美元,平均每輪融資8.75億美元。

榜單上最令人驚訝的公司是中國的優必選,該玩具機器人公司在五月份募集了8.2億美元。中國的京東和英國的Ocado這兩家涉足物流自動化的公司也進入了榜單,Auris Health則以2.2億美元的融資額位居榜單末席。

未入圍榜單的公司名單也令人印象深刻。當中不乏頗為有名的企業,包括Pony.ai (籌資2.14億美元)、Bright Machines (籌資1.79億美元)、Geek+ (籌資1.5億美元)、GreyOrange(籌資1.4億美元)、Procept Biorobotics(籌資1.11億美元)和Boxed (籌資1.11億美元)。

人力成本的上漲,不斷推動企業考慮使用機器人,機器人從製造業到大眾生活,應用場景不斷放大。2018年是機器人持續高速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機器人產業如火如荼,國內外機器人競相擴產、資本持續注入、企業補貼引人注目、行業政策逐漸完善讓人眼花繚亂,整體呈現出健康發展態勢。但進入2018年的機器人市場,競爭也在變得越來越激烈——新角色的出現,巨頭的投資加持,產業併購開始加速,都在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寒冬”之下,這個行業也在受凍。機器視覺、人機協作、人工智能、並聯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納米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仿生機器人、智能製造,正是今年機器人行業的“關鍵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