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終盤點:沉浸在全自動駕駛熱潮中的我們,明年將再次轉向 ADAS?

2018 年终盘点:沉浸在全自动驾驶热潮中的我们,明年将再次转向 ADAS?

文 | 大壯旅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道

從今年 3 月的 Uber 致命事故到年底 Waymo 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縮水”,2018 年的自動駕駛行業給我們打了一個大大的歎號並釋放出明確的信息——自動駕駛的目標沒那麼容易實現,無論你是新創公司、傳統汽車大廠、一級供應商還是科技巨頭。

雖然行業內觀點不一,但一個判斷是,2018 年科技/汽車行業開始放下對自動駕駛汽車不切實際的期待,而 2019 年將成為 ADAS 從逐漸被遺忘到重新走向前臺的關鍵年份。

甚至有人為 2018 年打上了“自動駕駛行業期望值大降溫”的標籤:大家終於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比預期要難產的多。另一方面,汽車行業又對 ADAS 興趣大增,你甚至可以認為 ADAS 2.0 時代要來了。

人真是善變的動物,要知道一年之前,Waymo 推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計劃還讓整個行業熱血沸騰,大家對軟硬件技術的發展簡直信心爆棚。

危險的路測

對大多數分析師來說,Uber 自動駕駛測試車 3 月份引發的那場事故絕對是 2018 年最為轟動的事件,它的出現讓自動駕駛行業來了次急剎車。Uber 那場事故帶來了一場逆流,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協議和開發慣例一時之間都成了眾矢之的。

但從另一方面看,Uber 測試車的這場事故其實是一個‘進步’:從人的失誤轉軌到機器失誤後,公眾和自動駕駛行業都認識到了一個事實——“自動駕駛也會有傷亡。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兼安全專家 Phil Koopman 指出,“Uber 這場慘烈的事故告訴我們,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還是道路參與者本身,在公路上都必須絕對安全。這起事故讓 Uber 的路測項目暫停了 10 個月,損失不計其數。”

Koopman 認為,Uber 是自作自受,受傷最深的還是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任何危險的路測對道路參與者來說都是個定時炸彈,一旦爆炸甚至可能會毀掉整個自動駕駛產業。眼下,公眾根本不知道誰的路測是真正安全的。”

據新智駕的瞭解,Aurora 已經拿到了賓州交通部門的測試執照,並且已經解決了路測的安全問題。據路透社的報道,Uber 拿到了在賓夕法尼亞重啟自動駕駛測試的許可。不過,Uber 發言人稱 Uber 的測試車暫未上路。

Waymo 的虛張之事

今年 12 月初, Waymo One 上線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Waymo 前期的鋪墊都白費了,它的服務令人大失所望。

雖然 Waymo 官方依然將其稱為世界上首個“商業自動駕駛打車服務”,但實際上,它不是“無人駕駛”,也不是“自動駕駛”。

一年前 Waymo CEO 的承諾根本沒能實現,車裡還是有安全駕駛員,打車服務也沒有向公眾開放,線路更是非常有限而且整個服務的運營特別保守。

準確來說,Waymo 的乘客還是此前先行者項目的“老人”,而且服務能到達的目的地也非常有限。

這就意味著,即使強如 Waymo(幾乎有無限的預算),也沒有摸到 Level 4/5 的門路。Waymo One 象徵著 Waymo 已經拉低了預期。而整個行業打了雞血的癲狂狀態最終也會歸於平靜。

合縱連橫

不過,我們並不能就此看衰 Waymo。

雖然 Waymo One 並沒有迎來開門紅,但未來依然充滿希望。展望 2019 年,隨著 Waymo One 開放服務並向硅谷等地逐步擴張,我們將越過試驗階段,見證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

當然,更多行業內合縱連橫的出現,知識將大大增殖,形成網絡效應提升整個行業的水準。

瞭解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本來面目”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合作求生。一個趨勢是,汽車廠商已經開始在自動駕駛開發商通力合作了,比如本田與通用(Cruise)的合作。至於其他形式的聯盟就更多了,如寶馬-英特爾-安波福聯盟和奔馳-博世聯盟等。

這些合作的真實度不用懷疑,因為自動駕駛開發的成本和軟件複雜度都在不斷攀高,合作是最為理性的方式。

各種交易與合作可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

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非常困難,因此各種大手筆的交易會源源不斷。而且其中許多都是傳統汽車巨頭髮起的,因為它需要技術和移動出行平臺完成轉型。

今年,Aurora、Argo、Uber 和 Cruise 等公司都拿到了汽車廠商的大筆融資。

那些本該發生的大事

那些本該發生卻未發生的大事也在影響著自動駕駛行業的軌道,

高通收購恩智浦泡湯就是其中之一。它並未改變行業的既定軌道,但如果這筆交易能成,雙方強強合作能為行業貢獻一個強大的 ADAS 處理平臺,也許還能與英特爾和英偉達雙巨頭還有一戰。

如果 Waymo 和其它廠商堅持認為路測經驗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提升至關重要,至少也要從各種安全問題中抽身。途徑之一是用上更多的模擬方案,此外大家必須認識到,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安全駕駛員,也沒有手眼通天的能力。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 2019 年路測再出問題,恐怕對整個行業的傷害更嚴重。

科技行業最偽善的地方在於總是打個光鮮的幌子,比如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是為了拯救生命。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自動駕駛路測的道德協議在哪?

舉個例子,沒有哪個瘋狂的醫生會給病人注射了測試藥物後說:“你可能會死,但想想那些未來會得救的病人,在你身上試驗的藥可能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簡而言之,在公路上肆無忌憚的搞自動駕駛公測和那些科技界‘騎士’的態度確實讓人感覺不舒服。畢竟沒有人用槍指著哪家自動駕駛公司高管說,“你必須在哪一年推商業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自動駕駛公司的公關秀與拯救生命無關,其背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完】

歡迎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一點資訊、新浪微博、搜狐號、網易號關注@新智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