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齒叛而封侯,但丁公救劉邦一命卻為何反而被殺?

公元前195年,劉邦親自率軍平定淮南王反叛。歸途中路過沛縣,置酒沛宮,大宴沛中故老子弟,也算得上衣錦還鄉。酒過三巡,菜嘗五味,酒酣耳熱之下,高歌一曲即為《大風歌》。興奮之餘,承諾免除沛地世代徭役賦稅。

眾所周知,劉邦起於豐、沛。然而此時卻沒有免除豐邑的世代徭役賦稅,難道說劉邦忘記豐邑了麼?顯然不是,否則劉邦也不會置酒高會十餘日,更不會在長安畫地設置新豐了!但這一切又是為何呢?豐沛父老自然也有此疑問。追問之下,劉邦方將原因細細道出。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人。此時已經是漢十二年,然而劉邦仍然耿耿於懷,難釋其心,顯然對此人那是恨之入骨!

雍齒叛而封侯,但丁公救劉邦一命卻為何反而被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劉邦的同鄉故人——雍齒。這一切都要從劉邦起於草莽時說起。雍齒出身沛縣豪族,公元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劉邦對他信任有加並委以重任。次年,劉邦率軍攻薛,命雍齒留守老家豐,但他卻率眾以豐降魏。致使劉邦無所歸處,甚至劉邦兩次攻豐,都未能拿下。

你說劉邦能不生氣麼!沒有根據地,那就心無安處,軍心也容易散。劉邦後來功高兵眾被封為漢王,都南鄭,很多兵將因思鄉日夜逃歸,甚至韓信都騎馬而逃,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何況是此時,他剛剛起兵不久,將不滿百,兵不滿萬?劉邦無奈之下,只能往投項梁,借兵五千人,方才奪回。

雍齒在劉邦創業最艱難時刻,背後捅刀子,都不愧是“插刀教”祖宗了。劉邦平生豈能不恨之入骨?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劉邦平定天下之後,並沒有殺他,反而封其為什邡侯——兩千五百戶,位列五十七。

雍齒叛而封侯,但丁公救劉邦一命卻為何反而被殺?

雍齒背叛,不但沒有被殺,反而封侯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史記》中對雍齒封侯寫得清清楚楚。漢六年,劉邦因初定天下,諸將爭功,採取張良計策,封雍齒為侯以安定人心。但是,這隻解釋了“雍齒先封”的原因,卻解釋不了劉邦不殺雍齒。漢三年雍齒就已經再次歸降劉邦,中間整整三年的時間。

劉邦沒殺雍齒,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為其功多,故不忍”,但遍翻史書卻找不到關於雍齒具體功勞的任何記載。沒有記載並不能否定功勞。雍齒功多當然是沒有被殺的主要原因,但也許並不僅僅如此。細思來大約如下:

雍齒叛而封侯,但丁公救劉邦一命卻為何反而被殺?

1、雖曾在劉邦起兵之初背叛,但在楚漢之際,雍齒野戰出力甚多。《史記漢初功臣侯者年表》“什邡侯”條下記載:“以趙將前三年從定諸侯,侯,兩千五百戶。齒,故沛豪,有力。”

2、劉邦雖常侮慢人,但對有才之士留而用之,會聚攏人心。漢三年,正是楚漢之際兩虎相爭,當時諸侯將領叛而復叛者為數眾多,從而人心匯聚至關重要。雍齒留而不殺恰恰能顯示劉邦的心胸——雖然我恨你,但你有功,我就容忍你,並使用你。所以,劉邦徵項羽雖多次失敗,但人心未散,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3、劉邦用人唯才是舉,有容人之量,而不太考究人的品性。劉邦對陳平的使用和評價,就是最好的註腳。

雍齒叛而封侯,但丁公救劉邦一命卻為何反而被殺?

但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丁公遽戮,雍齒先封。”丁公為季布的弟弟,在劉邦兵敗彭城時,曾放過劉邦一馬,致使劉邦逃歸滎陽。說起來,他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在項羽兵敗被殺後,季布、丁公俱歸劉邦。“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就是從季布來的,劉邦後來拜他為郎中。而丁公則被劉邦殺于軍前示眾,理由是不忠於其主。但丁公背叛的是項羽,而不是他劉邦啊。於劉邦而言,丁公妥妥的是無過而有功,但卻被劉邦殺了!

如此看來,雍齒背叛劉邦沒有被殺,反而封侯,也是人品好的爆表,運氣到家了!只是曾任丞相的王陵,因與雍齒交好,在漢初封侯時被晚封,也算得上是無辜躺槍了。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