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秋季腸病毒來襲!美突發致癱疾病初期像感冒,中國是否有危險

■本報見習記者 卜葉

感冒症狀的病毒會使兒童癱瘓嗎?近日,美國《科學》雜誌撰文聚焦今秋流行於該國的急性遲緩性麻痺症(AFM),而這個問題是否也應引起中國的重視呢?

並非感冒那麼簡單

近日,明尼蘇達州宣佈,自9月20日以來,該州已有6名兒童罹患AFM。此前,該州每年最多出現一起病例。同時,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兒童醫院宣稱正在診治3起病例;科羅拉多州今年已出現14起AFM病例;北伊利諾伊州自9月以來則已出現10起病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佈,最近幾周該國22個州確認了62起AFM病例,另有65人正在接受調查。隨著病情蔓延,這個數字將繼續升高。

當心秋季腸病毒來襲!美突發致癱疾病初期像感冒,中國是否有危險

AFM是一種罕見的突發性神經系統疾病,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而後患者會出現肢體無力,眼瞼、面部下垂,以及吞嚥困難或言語不清症狀。AFM通常發生於兒童,這種疾病有可能損傷神經系統導致癱瘓,極少數患者會死亡。AFM可能具有傳染性,找到致病原因、減少嚴重和不可逆轉的損害是當務之急。

目前,研究界認為AFM可能是由腸病毒EV-D68引起的。EV-D68並非新發病毒,早在1962年就被發現,但因其罕見性並未引起廣泛關注;而後2014年和2016年美國暴發疫情,引發多起重症肺炎死亡案例,並受到外界重視。

研究難點重重

兒童罹患AFM的幾率大約是百萬分之一,病例數少。腦脊液是尋找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病原體的常見場所,此前科學家僅在一名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了EV-D68病毒。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樣本採集太晚,無法檢測到病毒。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EV-D68引發AFM這一論斷。

與此相關的動物實驗中,科羅拉多大學的(CU)Kenneth Tyler及其同事曾報道了幾起EV-D68可能會導致小鼠癱瘓的案例。來自CU的兒科傳染病專家Kevin Messacar表示,這項研究還表明EV-D68直接攻擊神經細胞,而不僅僅引發損害神經的免疫反應。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病毒似乎以參與肌肉控制的神經細胞為目標。

當心秋季腸病毒來襲!美突發致癱疾病初期像感冒,中國是否有危險

中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牟丹蕾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初期表現為感冒症狀,而後導致麻痺癱瘓的病毒有很多,比如引起手足口病的EV71、水痘病毒、部分皰疹病毒等,這些病毒均有一定的噬神經性,均可引起腦炎,引起麻痺症狀。如何排除這些病毒的干擾,鎖定EV-D68是關鍵。

與此同時,科學家發現EV-D68在呼吸液中比在腦脊液或糞便樣本中可以更可靠地檢測到,這使得識別感染變得更容易。

如果EV-D68能夠引發AFM,那麼為什麼在極少數情況下會造成癱瘓或死亡還不清楚。但脊髓灰質炎病毒也是如此,99%以上的感染者僅出現輕微症狀,或根本沒有症狀。一種理論認為,這種病毒能感染神經,在極少數情況下它進入了受傷的肌肉;另一種觀點認為遺傳因素起了作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遺傳流行病學家Priya Duggal和同事招募了近60個家庭參與他們的研究,以驗證這一理論。

尚無特效療法

已有證據懷疑EV-D68通過唾液和黏液傳播。Duggal表示,AFM很罕見,但非常具有破壞性,而且似乎是週期性暴發。

牟丹蕾表示,不同於針對流感病毒使用奧司他韋、針對EBV使用利巴韋林,針對EV-D68並沒有特異性的抗病毒療法,一般進行對症處理,主要靠自愈。病毒損傷神經系統或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則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療。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病毒學家Heli Harvala表示,中國研發的一種候選疫苗在小鼠身上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這種病毒的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可能太低,不足以讓人群廣泛接種疫苗。

牟丹蕾認為,疫苗上市的過程或許是緩慢的,一方面疫苗研發週期比較長,另一方面驗證疫苗效果也需要長時間、大樣本,但不應該停下研究的腳步。

“並非寄希望於一種疫苗,醫生也應該意識到AFM的症狀,瞭解如何測試可能涉及的腸道病毒。”丹麥病毒性流行病學家Thea Kosen Fischer說,“病毒監測和診斷方面的投資尤為必要,這將幫助一線臨床醫生在出現下一次疫情時作好準備。”

當心秋季腸病毒來襲!美突發致癱疾病初期像感冒,中國是否有危險

中國是否面臨威脅

2017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針對EV-D68展開流行病調查,篩查結果僅發現個別病例,呈散發態勢。

臨床上,目前針對病毒的篩查方法比較少,檢測費用較貴。“儘管已有證據表明一些AFM患兒經過一兩週治療後麻痺癱瘓可緩解,乃至治癒,但是從臨床角度和科研角度來看,這種調查和檢驗都很有必要。不經過科學驗證,沒人知道EV-D68有多普遍。”牟丹蕾說。

目前科研界對EV-D68的關注度很高。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鄭振華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作為一種RNA病毒, EV-D68的基因組RNA處於不斷突變過程中,突變導致的病毒毒性也在變化。比如,此前EV71並未引起公眾重視,直到2008年安徽阜陽的高神經毒性EV71引起嚴重手足口病才引起重視,這也是由於病毒RNA在傳播過程中不斷突變形成高致病性毒株而引起的。目前我國對EV-D68的疫苗研究已經有所突破,應該以此為契機,作好預防準備。

專家警告,不需要很多癱瘓的孩子來讓這個問題變得重要。現在頗受我國重視的手足口病最早出現在歐洲等一些國家而後在我國流行,AFM也可能這樣。加之我國基層衛生條件不一,檢測篩查系統尚不完善,因此對EV-D68絲毫不能大意。

《中國科學報》 (2018-10-25 第3版 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