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資委發債 10 億元,說是專門解決民企融資難的問題

深圳国资委发债 10 亿元,说是专门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问题

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長放緩、去槓桿、宏觀形勢複雜多變等因素影響,民營企業的生存面臨著融資、貸款、發債等多方面困難。

近期,多項解困政策密集出臺,例如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融資可以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11 家證券公司設立 210 億母資管計劃,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設立子資管計劃,形成 1000 億元總規模,專項用於幫助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央行行長易綱鼓勵、肯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信用增進公司就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等。

官方最近一次出手是在 10 月 26 日,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深交所發行了第一單紓困專項公司債券,規模 10 億元,利率詢價區間為 3.6%-4.6%。

對投資方而言,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配套融資、可轉債等融資,有比較多的退出和回報方式,如果股價表現好可以高位拋售,表現差的還有債轉股的退路,拿到更多的上市公司控制權。

但債券的投資回報方式很單一,就是借錢企業按時還本金、利息。所以,債券市場更注重現金流層面的償債能力,給到企業的利率、不同企業的利率差別,與經營質量、盈利能力、企業性質、資產情況高度相關。

在經濟快速增長、信貸寬鬆的時期,企業融資、貸款、發債的成本都比較低;但在經濟放緩、去槓桿的時期,有更多房產土地等硬資產和地方政府信用背書的國企,與普通的民企,在信用上的待遇就迅速拉開差距了。很多國企的債券評級還是最高的 AAA 級,利率也平穩;但中小企業的債券評價可能只有 AA+、AA 級,而且利率快速上升。

深圳国资委发债 10 亿元,说是专门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问题

信貸緊張,加上再融資新規、減持新規、質押新規大幅削弱了上市公司融資能力,股權質押成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核心融資資金來源。不幸的是,A 股自身的問題疊加不確定的外部風險,導致股指不斷下滑。股價高位時的質押融資,到了股價低位時就會遇到平倉危機。

在 6、7 月份的時候,監管部門已經看到了危機的苗頭,先後推出擴大 MLF 擔保品範圍到 AA 級和 AA+ 級公司信用債券、央行定向降準、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投資等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受此影響,AAA 級債券與 AA 級債券的信用利差曾收窄,但到 9 月,又重新擴大。也就是說,貨幣寬鬆還沒法轉換成信用寬鬆。

去槓桿時期的債券發行成本上升,對於很多靠加槓桿來改善經營的企業來說,是巨大的考驗。這一點,在地產行業就展示得淋漓盡致。

恆大、融創、碧桂園、華夏幸福,2016、2017 年在債務和業績上都突飛猛進,但到了 2018 年舉步維艱。例如,9 月份,現金充裕的萬科發行 20 億債券,利率只有 3.35%;債務沉重的華夏幸福發行2 年期債券的利率是 6.5%,3 年期的利率高達 9%。而在整個第三季度,萬科用了 458.7 億買地,規模幾乎等於恆大、融創、碧桂園、保利的同期拿地金額總和。

因此,給企業設立專項債券,降低企業發債成本,是信用重新放寬的重要一步,有望使企業在經營、資金週轉狀況上觸底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