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宋朝,哪個朝代的整體實力更強大?

牟海峰


明朝和宋朝,可以說是爭議最大的兩個漢人王朝。愛他們的人覺得他們舉世無雙,黑他們的又把他們說的一無是處,那麼不吹不黑,宋明兩朝,到底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呢?

軍事

這應該的各大粉絲們最愛比較的一個方面,一直以來,大家都詬病宋朝的軍事水平,而相比之下,明朝似乎表現的要好得多,因為明朝從來沒有割地賠款求和,而宋朝,幾乎是把這些都做了。

也的確,宋明兩朝軍隊主力都得募兵,只不過宋軍的募兵對象成了難民,目的是緩解社會矛盾,也不好好訓練,這樣一來,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差不少。而明朝針對這個問題,完善了募兵制,所招募士卒非輕壯勞動力不要。似乎是要好不少,但是真的這樣嗎?


看看雙方的戰績,宋朝打個敗仗,就成了家常便飯,但是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有一兩支特能打的軍隊在邊境駐紮著,以備不策。比如北宋末年的西軍,其戰鬥力之高已經可以依託國力來消滅西夏了。只不過宋徽宗一波騷操作耗盡了這支王牌。南宋末期的淮西軍在洛陽可以野戰擊退蒙古,但是慌忙的撤退使得這支王牌也被蒙古人放風箏乾死了。更不要說兩宋初年的靜塞軍和背嵬軍,那基本是常勝軍了已經。

這麼看來,宋朝軍事其實還行,至少不弱。只是周圍的鄰居,太逆天了。歷朝歷代,沒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周邊形式可以比宋朝還緊張的。對手不但能打,還是帝國,對,帝國,不是部落。


再看看明朝,明初的軍隊,從洪武到永樂,那戰鬥力之高,排到世界前三也不過分。尤其是永樂時期的三大營,幾乎是15世紀早期的傳奇中央軍。不過也就只能走到永樂了,宣德年間,為了縮減軍費,明宣宗表示,撤司保衛、國土戰略收縮,那些彰顯功績的土地,我們不要了。

不是豪氣,而是無奈,因為宣宗時期開始,明軍就已經控制不了這麼多土地了。國家經濟不允許,中央軍的戰鬥力也在直線下滑,保衛國土,只能靠邊軍了。這點和南宋一樣,只是大明的邊境壓力,要小得多。我們知道漢朝北邊有匈奴,即使被打散了,也是兩個大部落。唐朝有吐蕃有突厥,一開始東北還有個高句麗。宋朝之前說了,更慘,周邊都是帝國。只有明朝,最安全,周圍看似是一個蒙古,其實細看發現是一堆蒙古。最好的時候,蒙古也是分成了韃靼、瓦勒、黃金家族三個大部分。而更多時候,蒙古是一盤散沙。就是這麼一盤散沙,沒事還能翻過長城到關內搞波事情。最狠的是嘉靖年間嚴嵩吹噓大明邊境固若金湯,然後蒙古人就搞了個京城周邊自助遊,史稱庚戌之變,打臉,piapia的打臉。


如果沒有李成梁和戚繼光,真不知道大明的邊境會變成什麼樣。

這麼一看,明軍的情況也沒比宋軍好到哪去,當然,原因不是明軍素質不夠,而是缺餉。宋朝也有缺餉,但是和明朝比,當兵的還是富裕不少的。不給錢,我憑什麼賣命打仗啊!

那軍事方面,我覺得明朝略勝,如果配上宋代的財政,那就能完勝。那下面就來聊聊財政。

經濟

宋朝的經濟很強,如果和歷代古代王朝豎著比,是第一。和當時其他國家橫著比,還是第一。

之所以這麼有錢,是因為政府重視商品經濟的發展,並且還有一套配套的相關政策。歷代王朝都會在開始抑制土地兼併,只有宋朝搞特殊。因為統治者知道,搞了也白搞,因為資本的發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解決方法也簡單,誰土地多,誰交的稅就高。有多大能力負多大責任嘛。

商業方面,宋朝政府打破了坊市制,從這以後,大家在城裡只要不影響別人,就可以隨便擺攤了。而且還有了夜市,所以吃貨朋友們感謝宋朝吧,如果沒有它,你可能需要一黑天就回家,什麼烤串、小吃?躺床上流口水吧還是。



一般來說,政府都會打壓商人,因為這些人到處走動,很容易思想不穩定還有錢,會影響自己的統治。人家宋朝卻不,你要做生意啊,可以,帶我一起做哦。宋朝的政府在多種行業都會進行官私合營,一方面可以控制市場,一方面還能掙錢。像一些下級官員因為工資低,也開始自己搞個生意兼職,撈點生活費。

但是在宋朝普通人活的也不是很輕鬆,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兩極分化也嚴重。各種苛捐雜稅也是歷朝歷代最多的。每個月各種稅錢使勁交,都不待停一停的。對富人來說還無所謂,但是窮人就熬不住了。不想交稅,那就跑路吧,跑了就是流民,所以宋朝的流民很多,多到很影響社會治安。不過政府也有一定的解決辦法,安排給地主做佃農,或者幹雜役,再不然,就去當兵。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為啥宋兵很容易戰五渣。



明朝相比之下,就很自行慚愧了。太祖皇帝不但重農抑商,還不讓隨便搞貿易。宣德之後商業發展得到了恢復,遏制是遏制不住了,那就多收錢好了。於是成化年間,各地開始設立鈔關。所謂鈔關,就是商人路過一個地方,就要交貨物入關稅,其實就和今天的高速路費一樣,只不過收的更多。所以不要被那些不收商稅的文章騙了,大明的商人活的並不輕鬆。明代的商業稅收,分成三部分徵收,簡單一說就是貨稅、運輸費和關稅,每個比例基本都是三十稅一,這麼一合計,商業總稅收就成了十稅一,比如你一年整100塊錢,就要拿出10塊錢交稅,而中度稅負,是不超過5%的。而且貨物的徵收標準還由官府人員裁定,他說你東西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吃了虧還不能叫喚,憋屈。當然隨著文官集團的強大已經白銀的大量湧入,這個情況發生了改變,既然收貨這麼難受,那就收銀子吧,如此一來,商人高興了,官員高興了,農民不高興了。



我們種地的,哪來那麼多銀子,尤其是內地,白銀流通量不大,白銀和沿海不等值,交同樣的稅收,很辛苦啊。

地方官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報給內閣,張居正給出了答覆。

改地方標準,結合實際情況收稅,可以寬限10%。這是張居正在大明坑爹的體制下做出的最後的續命掙扎。結果他一死,大部分的努力都被愛徒萬曆皇帝廢除了,好不容易提起來的重農厚商又被擱置了。

除了稅收有坑,老朱家自家人也坑。相信大家看過不少關於明朝藩王如何蛀空國家的文章了,沒看過可以自己去找一找,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當然,政府收不到錢,不代表老百姓就都窮。當時的東南沿海,商品經濟十分發達,秦淮河處處歌舞昇平,整個江南一篇繁華盛世的景象。

所以到最後,帝國東南的居民很有錢,但是政府沒錢。沒錢,就只能垮臺。

經濟上,明朝不如宋朝。

政治

大宋剛剛建國的時候,皇帝是想加強君權的,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真宗。從四代仁宗開始,皇帝就變得愈發的軟弱或者不負責任。但是國家機器總要轉下去,那這個指責就落到了文官手裡。宋朝有丞相,雖然是好幾個中書省官員,但是他們不但有投票權,還有決議權,這就夠了。所以說宋朝的皇帝活的很憋屈,因為他們真的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連掙扎的機會都不給,但是文臣也不能把皇帝怎麼樣,因為手裡沒軍隊。所以皇帝和文臣恰好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制衡水平,誰也不能幹掉誰,這就能保證政策的公正。

相比之下,明朝的皇帝要幸福的多。朱元璋廢了丞相,從此決策權為皇帝所獨有。雖然後來有了權勢滔天的內閣和大權在握的司禮監,卻都威脅不了皇帝。沒有決策權,文臣的意見就可以被皇帝否定。手伸不到禁軍,司禮監也只是皇帝座前效力的一群狗。雖然皇帝想獨裁會受到重重阻力,但是隻要他精力旺盛、意志堅定,就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只是很少有人做得到罷了。

“民主”決策的正確性更大,而獨裁,就要看獨裁者本人了。

所以政治,明不如宋。

綜合二比一,還是宋要強一點。


火器工坊


拿一個大一統王朝和一個連漢地都統一不了的王朝對比,有什麼可比的?明朝的整體實力是要比宋朝更為強大的。

南宋就不作對比了,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而且還是一度向金國稱臣,甘願做大金江南國主的那種,連南明都不如。那就明朝和北宋比吧,北宋也差得遠了!

首先就是軍事力量,明朝的軍事上力量顯然比北宋強。明朝立國之初便一氣呵成的北伐成功,並一舉收復丟失四百多年之久的燕雲故土。反觀北宋,軍力最盛之時都沒能收復燕雲,之後更是一直被遼國從軍事進行壓制,即便是西北地區的西夏,北宋打起來都很艱辛,什麼三川口、定軍寨、永樂城......每次都幾乎全軍覆沒。就是面對被打成殘軍的遼軍,北宋傾精銳十萬,也還是打不過,這樣的戰鬥力,也是沒誰了。

再一個就是國際地位,不吹不黑,明朝的國際地位顯然就比北宋高得多。北宋附屬國都沒幾個,和北方的遼國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國家,就是南方的越南也不放北宋在眼內,宋仁宗時期還佔了北宋幾個縣。

而明朝可是重新恢復了中原王朝與周邊各國的朝貢體系,朝鮮、越南和琉球這些國家都向明朝稱臣納貢。雖然明朝中葉軍事力量確實不盡人意,但是在隆慶和萬曆前期,明朝又重新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並通過萬曆三大徵再次確立了自己東亞霸主的地位。這些可是孱弱的北宋所不具備的。

接著是領土,這個更加沒法比,明朝全盛之時,幅員遼闊,疆域一度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即便到明朝末年,遼東盡失,實際控制疆域也在38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北宋就呵呵了,全盛時期實際控制疆域也比不過明末。

再一個就是骨氣,北宋是上至君主,下至百官的孬種。宋真宗面對南下的遼軍,嚇得當即討論遷都,若不是寇準逮著他上前線,硬是擋住了遼軍,沒準北宋開國沒幾年就靖康恥了。之後北宋亡國,更是皇族公卿被一窩端,兩位皇帝淪為俘虜,帝姬妃嬪飽受凌辱。


明朝時期,明英宗雖然也戰敗被俘,但是人家是主動出擊,御駕親征被俘,比起坐在汴京集體被俘的北宋皇室好多了。再說,面對國難,明朝君臣並沒有彎腰投降,而是在於謙的努力下取得了北京城保衛戰的勝利,並一舉贖回被俘的明英宗。就這骨氣和氣度,北宋就該跪了。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從經濟文化角度來看,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最繁榮的時期。但難道明朝的商業文明和文化就不發達嗎?


不見得吧。明朝時期,文學領域也取得很大的發展,商業上江南地區也產生了僱傭關係......

真要說富裕,強盛時期明朝不一定就比北宋差多少,不是看看永樂通寶,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得到,更是一度成為周邊某個島國的貨幣和財富的象徵。都說北宋經濟發達,那敢問北宋哪個通寶做到了這樣的影響力呢?


這些歷史要讀


陋宋給大明提鞋都不配!

下面我就趙家朱家的基因來談談。

1. 趙家的基因。趙匡胤是欺負老柴家孤兒寡母才奪了鳥位的。所以趙老太說,如果柴家有一個成年兒子,哪輪到你,所以你要傳位給你成年的弟弟。但趙二是什麼貨色,偉大領袖有批註:此人不知兵。後來才有高粱河之敗,奪驢車逃命之恥。從此以後,趙家人患上了恐外症,並且世世代代遺傳。不僅如此,整個宋朝的統治集團都有了恐外症。比如曹彬。此人內戰內行,率軍南下,一掃割據小政權。但後來北伐幽雲十六州,慘敗,是個外戰外行。後來他孫女慈聖光獻皇后曹氏,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后。她孫子宋神宗想出兵燕薊,已經和大臣商定好了,於是到慶壽宮告訴祖母(非親生祖母)這件事。曹皇后問:“儲蓄賜予準備好了嗎?鎧仗士卒精銳嗎?”神宗說:“都已經辦好了。”曹皇后說:“此事事關重大,幸運、兇險、後悔、吝惜在一瞬之間,得到燕薊不過是南面受到朝賀而已,萬一不行,則是生靈塗炭。如是燕薊能輕易取之,那麼太祖、太宗早就收復了,哪裡會等到今日。”神宗明白了,說:“豈敢不遵從教誨。”此事遂罷。看到了嗎,趙家人將其臣子對契丹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基因中了。趙匡胤曾說外敵不過是皮毛之患,禁軍將領造反才是心腹之患。所以加強對內尤其是軍隊控制是老趙家保住皇位甚至身家性命的重中之重。至於外敵,只要他們不反對自己當皇帝,多給點錢物就無所謂。這恐怕就是教科書上說的:“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階級利益出賣民族利益”吧。

2. 再看看老朱家的基因。朱元璋家裡,父母病餓而死,姐姐早已出嫁,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從此以後,可謂在世間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雖然朱元璋也是岳父黨人,但也是靠自己的膽識能力逐漸上位���,後來在江南剪滅群雄,北伐中原,又派大軍深入大漠狂草殘敵,哦不,狂掃。他兒子朱棣,更不是善茬,老丈人是徐達,徐達駐守北平期間,他一直向老丈人學習兵法,當藩王時就曾率軍深入大漠,迫降蒙古人一次,打敗蒙古人一次。當了皇帝后,更是五次親征,犁庭掃穴,殺怪練級。蒙古人不招惹他,他還主動出擊呢。鎮國公朱壽同志也主動出擊,在應州大戰來犯之敵,雖然自我吹噓親手看了兩個,真偽不辨,但敢在前線確實需要一分膽魄的,試問除了歷朝開國的皇帝們,有幾個敢在前線對敵的?至於明英宗,太輕敵了,如果他當時多走幾步,進入宣化城,也不至於被俘。畢竟當時蒙古人攻城還是比較弱的。也先進攻北京,許多大臣主張南逃,于謙大罵:你們沒有看到宋朝南渡的下場嗎?大臣們的血性被激發出來,於是重新立了個皇帝,抄起傢伙跟蠻子幹!就連當時的北京郊外居民也站在屋頂上向蒙古騎兵扔磚塊瓦礫,瓦剌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于謙更是身披鎧甲在後面督戰,誰敢後退直接砍了。石亨等人拼死作戰,終於擊退瓦剌。這是明朝前期最大的一次危機。試問,在決戰的時刻,如果沒有決戰的勇氣和決心,毫無鬥志,只想著南渡逃跑,說不定當時北中國早就被瓦剌佔了,大元重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起碼也是一個南北朝。老朱家帶動了整個民族心理:抗擊外辱,絕不屈服。因為委曲不能求全,苟且不能偷生。反正都是死,索性給狗日的拼了!我覺得老朱家都是這種流氓無產者的心理,這江山都是我家打下來的,絕不容別人染指。蒙古人都是我祖宗的手下敗將,祖宗能,我們也能!不能辱沒祖宗。對外族有種心理優勢:他們是我們的手下敗將,我們打敗過他們!本朝朱相當年的一番抬棺材闖地雷陣���論,也是霸氣側漏的。

北宋開國後,趙大鑒於唐朝後期,南詔與唐朝之戰,拖累唐朝,甚為恐懼,於是玉斧一揮:大渡河外不是中國領土。允許南詔(大理)的存在。而明軍在深入雲南,消滅蒙古梁王,將雲南納入大明版圖之內。

後世更有評書世代相傳沐英沐王爺如何妙計消滅韃子,佔領雲南的豐功偉績,直接影響了清朝初年的一個揚州少年。

明軍征伐踏足之地,如雲南、哈密、遼東、朝鮮,對宋軍來說都是天方夜譚的域外之地。宋軍,百萬肥豬罷了。

明朝的經濟並不差。尤其是隆慶開關之後,賺取世界七億兩白銀,明中期開始,白銀成為中國古代的主要流通貨幣。


孔子打洋搶


若要判斷宋朝和明朝哪個朝代的整體實力更強大,則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思想、軍事等多個方面去綜合分析。

首先分析宋朝。宋朝(960--1279)是由趙匡胤建立的一個王朝,可分為兩個階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北宋初年,為加強中央集權,並鑑於唐朝安史之亂和五代十國動亂的歷史教訓,宋太祖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又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行政上,由中央派遣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置通判負責監督。財政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這些措施的實行,雖然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這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給北宋政治格局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局面,致使後面對遼、對西夏作戰的失利以及被金、元滅國的悲劇。

宋朝雖然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表現不好,但在經濟上的表現突出。宋朝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宋朝商品經濟發展快速,商業活動不受官府的監控,而且海上貿易興盛,使宋朝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

一個國家或朝代的發展,不能只靠經濟。沒有合理的政治結構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的結果就會像宋朝那樣,遭受外敵入侵併且落得亡國的命運。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怒髮衝冠》岳飛


明朝(1368--1644),由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一個鐵血朝代。明朝時君主專制大大加強。明太祖時,廢行中書省,設立布政司、都指揮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軍政和監察,合成三司;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時,內閣出現。


明太祖時為加強君主專制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時設立東廠,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但這也導致了宦官亂政。明朝後期宦官與新興的東林黨互相制衡,勉強維持著國家機器運作,直到李自成的起義軍攻佔北京,明朝滅亡。

明朝的軍事力量頗為強大。有明朝建立初與蒙古軍隊作戰的功績、多次北伐北元以及後來分裂的瓦剌與韃靼、援朝戰爭和後期明朝水師多次擊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艦隊的表現,均體現出明朝軍事實力的強大。明朝軍隊熱兵器得到廣泛運用。在對蒙戰爭中、對日戰爭中,明朝軍隊均運用到大量火炮部隊,取得顯著功績。在與後金的戰爭中,明朝軍隊也是運用火炮將後金首領努爾哈赤炸傷,最後身亡。但明朝由於朝廷用人問題、財政問題(在對後金用兵前明朝曾進行萬曆三大徵)、連年對清用兵等內部原因和氣候惡劣等外部原因,最終滅亡於農民軍。




明朝時期農耕經濟高度發展,社會經濟全面高漲。明朝中葉以來,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工廠、作坊,佔據主導地位。商品流通擴大,社會上大量使用白銀,商業資本日趨活躍。明朝中葉以後,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廠手工業經營形式。在這種手工工廠中,擁有資金、原料和機器的工廠主僱傭具有自由身份的僱工,為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被學界稱為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後期,江南一帶的市民工商業者已經擁有相當強大的經濟實力,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也開始湧現出許多新思想。李贄大膽地向正統思想發出挑戰。他批判道學家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慾。他認為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人不能脫離基本的物質生活去空談仁義道德。李贄還提倡男女平等,在當時重男輕女的倫理道德盛行的社會背景下出現這種思想是極其寶貴的。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明朝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為適應市民階層需要,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其中吳敬梓創作的三言展現出明朝豐富的市民生活,體現出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蓬勃發展。

綜上來看,明朝的整體實力更強於宋朝的整體實力。而且明朝更接近資本主義社會變革的大時代。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歷史便進入了另一條曲折黑暗的軌道發展,也開啟了中華民族最壯烈的反抗史。


植得愛i


這個問題不好,我先要質疑一下提問者的智商,拿後世王朝對比前世王朝,這沒有可比性,肯定是越往後越強。

先說一下我對整體實力的理解:軍事、經濟、外交。

兩宋軍事制度、軍事技術和軍事人才:宋朝實行募兵制和團練制,也就是國家花錢僱百姓當兵,而宋朝的社會地位中武人和士兵是最低級別之一,講得過份一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青樓名妓的社會地位都比朝廷武官高一些,這個可以從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淫詞豔曲裡瞭解一下。這樣一來,但凡有生活來源的百姓就不會當兵,即使走頭無路當了兵也會想辦法當逃兵,而宋朝統治階級卻這樣做:在士兵的臉頰上紋字,讓士兵跑到哪都會被認出來。但這樣還是阻止不了士兵逃亡,兵不夠用怎麼辦?那就使用囚犯來充任士兵也就是充軍,這個大家肯定很熟悉水滸傳裡比比皆是。還有就是地方組成廂軍來維持地方治安問題,但這種軍隊的戰鬥力怎麼樣?雖然我想說很差,但我還是要說:漢人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在失去養馬地的兩宋,靠者步兵打遊牧民族的騎兵,照樣勝率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因為一旦低於這個數值,宋朝就會滅亡。在軍事技術上面,兩宋的能工巧匠們將中華冷兵器推上了最高峰,各種奇思妙想的武器層出不窮,火器也得到長足發展,在那個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現代武器的始祖:突火槍(刺刀步槍)、飛龍出水(艦對艦火箭彈)、飛天神鴉(地對地火箭彈)、火毯(手雷)、砲石(石頭打磨的開花彈,殺死蒙哥的兇手)、神機箭(喀秋莎火箭炮)等等。兩宋的武將其實是比較弱的,北宋就狄青拿的出手,南宋是岳飛和韓世忠,但就這樣皇帝和文君們也不放心,不搞死搞殘武將絕不罷休。還有一個奇葩制度,帶著陣圖上戰場,武將打仗必須拿著皇帝親手製定的軍事方案作戰,不管遇上什麼情況就得按照既定路線走,不然監軍大人手中的尚方寶劍不認人。總體來說,兩宋的軍事實力和技術在防守方面比較強,但軍事制度和人才方面真的很差,沒有好的制度人才都被浪費了。

明朝的軍事制度、軍事技術和軍事人才:明朝實行衛所制和募兵制,這算是吸收了宋朝募兵制的缺點把衛所兵當做駐守地方的基本武裝力量,世代相傳,一邊農墾一邊訓練,想法挺好也挺天真的,到了明朝中後期衛所兵變成了武官們吃空餉的機器和免費勞力,一點戰鬥力也沒有還學會了禍害百姓。募兵制說穿了就是募集地方閒散人員組建的家丁式部隊,裝備軍餉完全傾向家丁,只要家丁不散換個地方招兵旗一樹有的是破產農民來當兵。戚家軍就是這種軍隊,不過效果參差不齊,最後也成了地方傭兵自重的隱患,這種部隊聽宣不聽調,不給錢就不動,給了錢也是拖拖拉拉的,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那種,有好處跑的比誰都快。當然除了戚家軍還是有拿的出手的軍隊,關寧鐵騎就是。在私兵盛行的明代,這支軍隊鎮守住了明朝的北方大門,他們以少勝多的打敗過日本遠征軍,壓制過想抬頭的建州女真,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還是走向了失敗的命運,成為武將傭兵自重、報團取暖的地方,在民族危亡之際,他們出賣隊友、出賣情報、出賣除了性命以外的一切,關寧軍也成為一時恥辱……在軍事技術方面,明代工匠十分強大,那時正好是火器大發展時期,雖然明的本土火器(虎蹲炮和鳥銃)不及西洋火器犀利,但工匠的仿製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像鷹炮(佛郎機)、紅夷大炮、魯密銃(仿製西洋火槍再發展出來的升級版火槍)都是當時一絕,靠著這些火器明軍壓制了朵顏三衛的叛亂、打敗了豐臣秀吉的日本遠征軍和射傷了努爾哈赤。明代的軍事人才首推戚繼光,他是二百年大明的唯一將星,他創建了集火器和冷兵器於一身的近代化軍隊——戚家軍,而且還寫下了紀效新書這部偉大的軍事著作集制度、訓練、技法、武器製造於一身。在我的心裡他完全可以和孫子、吳起、伍子胥、曹操、拿破崙相提並論。另外要提兩點:戚繼光對陣倭寇的整個戰爭中戚家軍沒有犧牲滿一百人;戚家軍最後的結局——渾河血戰,雖然失敗了但也是我們漢人終大明一朝最武勇的時刻。最後提一下明唯一不會吃敗仗的軍隊:水師,雖然這話有點不確切,因為這個水師前者是鄭成功下西洋的船隊不算軍隊,後者是明末大海賊鄭家的海賊團,但其它各國包括巔峰期的葡萄牙海軍也不是對手。

兩宋與大明的經濟對比:對於兩宋我只用幾個自來概括:商品經濟的雛形。既然是雛形就比較脆弱,與周圍國家相比算是很強大了,雖然為了和平給周圍幾個國家稅幣,但一轉手那些歲幣就在互市中迴流到了宋朝,但宋的統治階級沒有看到或者說不重視這種經濟差,導致宋的幾個鄰居盯上了這位家裡有錢但很慫的富戶,有錢沒錢的就來打秋風,最後索性佔宋朝的花花世界。宋朝縱向一比明朝就不太夠看了,明朝中後期正好處於大航海時代的紅利期,白銀像雪花似的流向大明購買茶葉、香料、絲綢和瓷器,大明可是第一個使用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的中國朝代,那是相當的流弊!雖然兩個朝代都是雛形但雛形跟雛形不一樣,明的雛形要強於宋,這不是明的制度好或者領導人高瞻遠矚,而是借了大航海時代的東風。

外交對比:宋的外交過柔,易被欺負,還手還打不過,只好再付錢擺平,週而復始直至此消彼長,最後直接被攻滅。說個小插曲,宋領導人喜歡以孝自居,面對金的無理要求竟然會答應,而且明顯金是耍宋玩的,一次上當也就算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當,上完金的當再去上蒙古的當,我一直認為海上盟約是宋全面走向滅亡的起點,在這之後即使太祖復生宋也絕無回天之力。明與宋的外交政策相反,過剛易折啊!不和談不和親不進歲幣,我只能說大明皇帝脫離社會太久,拎不清世面不會適時妥協肯定要吃虧的。

寫了好長一段,全靠腦子裡的存貨寫的,肯定與歷史有出入的地方,希望各位海涵。


1314吐槽星君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相對來說明朝表現的實力更強。由於宋分為北宋和南宋,但由於北宋比南宋實力更強大,所以我們以北宋與明朝做對比。

主要在於宋王朝始終沒有完成中國的大一統,北方的燕雲十六州沒有納入到王朝版圖中、西北地區(中原王朝主要的養馬地域)也沒有進入到統治版圖中。而這兩個地區的缺失導致宋王朝北方始終被遊牧民族壓制,沒有掌握對外戰爭的主動權。北方的燕雲十六州是中原地區的屏障,沒有了該地區的守護富庶的中原隨時可能被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所侵略,北宋只能維持龐大的軍隊來防護,這對北宋的財政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而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反擊,主要是依靠騎兵,並且每一個強大的王朝都有一支非常善戰的騎兵部隊,像漢、唐。而中原王朝主要的養馬地區是在西北方向,不幸的是這個地區也始終沒有進入北宋的統治範圍,並且西北的西夏王朝也同北宋爆發多次戰爭。

而明朝,把西北地區和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都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中,並且在洪武年間、永樂年間多次主動出擊,打擊北方的遊牧民族。


江楓漁燚


從南宋滅亡到明朝建立,中間經歷了九十多年的時間,要是對這兩個朝代進行對比,勝出的肯定是後者,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家要知道,畢竟歷史是朝前走的。而後人超越前人這是必然的。

朱元璋畫像

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對比一下,就疆域來說,明朝的疆域要比宋朝大得多!南宋半壁江山,自不必說了。就說北宋全盛時期的疆域吧,也遠遠比不上明朝。在宋朝是時候,雲南屬於大理國,蒼山洱海邊,段譽可以從容不迫地練著他的六脈神劍。段譽的結拜兄弟虛竹後來成了西夏的駙馬,西夏國的疆域在今天寧夏、甘肅、陝西、內蒙一帶。到了明朝,西夏國的疆域全部歸了明朝。明朝全盛的時候,其疆域到達了今天哈密一帶。段譽還有另外一個結拜兄弟蕭峰,後來做了遼朝的南院大王。遼宋之間的邊界大體上就在今天河北保定一帶。宋朝皇帝念念不忘的幽雲十六州,在明朝的時候,早就成了明朝的疆域,明朝的首都就設在過去的幽州。在東北方向,明朝最牛的時候,甚至還在黑龍江入海口設立過一個奴兒干都司呢!朝鮮、安南,都只好老老實實地向大明朝稱臣。

其次,就軍力來說,明朝也遠遠超越了宋朝。宋朝在對外戰爭之中,幾乎沒有過獲勝的記錄。早年,宋太宗曾經發動過兩次北伐,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一次宋太宗腿部受箭傷,一次大將楊業被俘後殉國。後來遼朝主動南征,北宋被迫和遼朝定下了澶淵之盟,每年給對方銀絹三十萬,成為歲幣。後來西夏國主元昊稱帝,雙方關係破裂,鬥爭多年之後,宋朝冊封元昊為西夏國主,並向元昊賞賜歲幣每年銀五萬,其他若干。到宋神宗的時候,與西夏作戰失敗,宋神宗早朝的時候面對群臣痛哭失聲!至於後來,宋徽宗、宋欽宗都直接被金人抓到了五國城。南宋時期,多數都是被動挨打,更是少有佳績。相反,明朝在對外作戰中的表現明顯要好於宋朝。明朝建立後,對北方的蒙古族始終不放心,先後多次北伐。朱棣後來遷都北京,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為了方便於北伐,採取了天子戍邊的戰略。朱棣本人更是六次北伐御駕親征。最後一次北伐凱旋後,回來走到榆木川病死。到了宋英宗的時代裡,雖然有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人抓走了。但是敵人也並沒有佔到一點兒便宜。到了萬曆皇帝的時候,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情況下,還能完成了三次大規模作戰,被稱為萬曆三大徵。後來明朝之亡,完全是因為內憂外患一起發作,李自成、張獻忠與關外的滿清夾擊下,才滅亡的。宋代是遠不能和明朝相比的。

明代疆域示意圖

再次,我們談談經濟吧。宋代本身已經是一個非常富庶的朝代了。我們從文獻的記載來看,宋代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越了前朝。無論工農業生產,還是貿易,都比前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完全可以從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得到驗證。但是,宋朝還是不能和明朝相比的。就農業生產來說,明朝不僅有了耕作技術的進步,更是引進了優良的高產作物。明朝的時候,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開始引進並且局部普及,使得糧食產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就手工業生產來說,明朝的手工業生產已經呈現出一定的組織規模,具有一定的大生產的成分。前輩史家往往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至於對外貿易,這更是宋朝所不能比擬的了。明朝雖然也嚴格執行海禁。但在全球商貿聯繫已經日趨於緊密的大背景下,明朝也不可能孤立於世界之外。後期是明朝中後期開放海禁之後,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大批的商品如瓷器、絲綢、茶葉等等出口世界各地,大量的白銀被運送到中國。中國本來是一個貧銀國度,但到萬曆時期張居正改革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推行銀本位,銀子取代銅錢成為了中國的主要貨幣!

第四,就國家的統治效率來說,宋代不如明代。縱觀中國歷史幾千年,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宋太祖建立宋朝以後,為了防止出現唐末藩鎮割據的亂象,也開始加強中央集權,比如把地方的兵權、財權、人事權、司法權等等,都收歸中央。宋朝以後,在中國的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軍閥割據的局面。而到了明朝,中央集權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宋朝。而且,朱元璋更是廢除了丞相制度,以皇帝而兼丞相,整個國家統治機器變得更加強大!

其他的,就文化來說,宋朝有程朱理學,明朝有陽明心學;宋朝有宋詞,明朝有小說……也都是各有特色。

從以上我們的分析來看,畢竟明朝的建立是在宋朝和元朝的基礎之上,後來居上是歷史的常態。


野叟雜談


明朝國土比宋朝大。明朝外交也比宋朝強硬。

但宋朝的經濟要比明朝經濟更發達。

其實,在不步入民主社會的正軌前,宋朝,明朝都是極其腐敗的。國家實力強大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民是否有尊嚴,有自由的,幸福地生活!


旅行青年說


經濟宋強,軍事明強


麵包沙皇


都是一個球樣,丟疆丟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