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蘇聯是如何對待被釋放的本國戰俘的?

老樹A


這個情況還真的就複雜了。隨著戰爭進程,蘇聯的政策其實是有了不小的變化。

戰爭初期在頭一個月,蘇軍有28個師被擊潰,56個師人員和裝備損失超過一半,後退了近千公里。於是就有了斯大林的嚴厲命令“沒啥俘虜,只有叛徒,叛徒的家屬都要被流配到西伯利亞去”。好多人也收到了,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在這個時候也是被俘虜了,同樣,沒得到什麼特殊待遇。

能有這種命令也是迫不得已,當時因為大清洗造成了蘇軍軍官素質非常差,而且軍隊內部人心浮動,大批的士兵主動逃跑投降。如果不通過這種方式來穩住軍心,別說1000公里2000公里也攔不住納粹,莫斯科肯定丟了。

等著在莫斯科城下打敗納粹之後,情況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俄羅斯人那個堅韌不拔的民族性開始體現,還有納粹的胡作非為,讓俄羅斯人明白了,投降不是出路,跟送死差別也不太大。蘇軍的軍心不但穩住了,抵抗也開始激烈起來。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時候蘇聯政府開始對於頂住納粹有了足夠的信心,西方的援助也開始到來。因此對待自己人被俘虜的政策就變得沒有那麼嚴厲了。當然了,這部分也是因為蘇聯當時已經開始出現兵源不足的現象。

在蘇聯開始進行反攻的時候,對於被解放的戰俘就進行了認真的甄別。被俘之後,如果沒什麼叛變的痕跡,那麼士兵就繼續去當兵,只不過軍銜降為列兵,軍官嗎?肯定是要責任大一些,也都降為列兵送去懲戒營。當然了,也不是不給出路,如果在懲戒營中作戰負傷,那麼說法就是你用鮮血洗清了你對祖國犯下的罪過,現在祖國決定原諒你可以恢復以前的軍銜……

這其實也涉及到德國人一些對蘇聯俘虜的政策變化,最開始德國人抓到蘇聯的俘虜,基本上就是往戰俘營裡一扔,惡劣的條件,讓他們去自生自滅,政委和猶太人,還有共產黨員,通通都槍斃。後來德國人也覺得這樣做不合算,畢竟還是要在佔領區掠奪資源,而人力又不夠,人力也是很寶貴的資源嘛。所以德國人的政策就也有了那麼一點鬆動,很多蘇聯小說裡也有一些體現,當地的老百姓如果做保證,還能從戰俘營裡,花錢贖出來一個女婿……

還有比較可惡的,德國人開始在蘇聯的戰俘中招募叛徒組成俄羅斯解放軍,或者是在佔領區維持秩序追繳游擊隊的偽警察,後者主要是利用非俄羅斯族士兵,尤其是在烏克蘭用了大量的具有一定民族主義情緒的烏克蘭族士兵。

蘇軍抓到這些叛徒基本上是沒什麼客氣的,出去抓到的也不多,當然就是槍斃,可是後來抓到的確實太多了,通通都槍斃也比較麻煩,如果要是留下來送到西伯利亞去伐木,還能緩解點人力緊張,於是就都判十年有期徒刑送去西伯利亞……

不過蘇軍進展越來越順利,勝利者的信心也越來越足,這時候蘇軍的政策就更加有了一點鬆動,最後期解放的戰俘營裡面許多戰俘,如果沒有什麼叛變的跡象,那麼基本上經過甄別之後,軍銜也不再降了,只不過是軍官會被退役,士兵接茬跟著去打仗。


千里巖


依據98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公佈的數字,二戰後蘇聯活著戰俘為183.6萬。戰後蘇聯設立中轉營,接受甄別返蘇平民266萬,戰俘153萬,其中242萬遣送回家,重新入伍80萬,勞動營60萬,接受刑事懲罰27萬,包括平民4.6萬和戰俘22.6萬,至1952年底判處徒刑的14萬餘人中有9萬多被釋放。被俘的77名將軍,26人死於德軍之手,3人下落不明,48人遣返抓捕,其中20人被處決,28人恢復原軍銜。至五十年代初中轉營解散時還滯留作為工作人員的8.9萬,數字來自澤姆斯科夫對蘇聯檔案的研究。

在國內發行的英國安東尼·比弗的《柏林1945》中引用了另一數字“有超過150萬曾被德國俘虜過的紅軍士兵不是被送到古拉格(339000),就是被送到西伯利亞的勞改營和更艱苦的北方”,但從他書中“80個曾被納粹德國國防軍俘虜過的紅軍將領中,只有37個倖存下來。他們當中有11個被鋤奸團組織逮捕,並被蘇聯秘密警察部隊軍事法庭判了刑”,相互對照下可知安東尼·比弗不可信!更何況他的書大量引用已被證偽的《戰地家書》(安東尼·比弗去過俄羅斯查閱檔案)。

二戰1.9億人口的蘇聯動員2960萬人參軍(80萬女性),年齡跨度17至55歲,30%的男性應徵入伍。戰爭結束,30%的青壯年男性死亡,25%傷殘,損失不可謂不巨大,至今影響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戰事頻繁而慘烈的國家男女性別比。對於繁重的戰後重建,活下來的戰俘是不可或缺的強壯勞動力,對他們的處理也就談不上戰時的冷酷與殘忍。56年赫魯曉夫提倡公開化後,蘇聯政府重新審視戰俘政策,恢復包括50年被錯殺的原12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等一千多名將校,一萬餘名士兵的名譽,眾多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戰俘也享受到應得的榮譽。

人人痛恨被欺騙被矇蔽,卻又不自覺的相信傳播謠言,可悲!


貓啦貓抓


戰時就不說了,戰後得有個例子你大概就能明白蘇聯的體質對這類問題的態度了。蘇聯在衛國戰爭初期有個將軍很有名叫盧金,他頗具戰略眼光莫斯科保衛戰之前蘇軍戰線潰敗此時盧金從後方率領一個集團軍恰好到了一個位置關鍵的地域,正是他及時洞察戰局關鍵又很有辦法的收攏集結了附近地域的一些部隊組建了令世界矚目的“盧金集群”力纜狂瀾般的堵住了蘇軍這個方向的缺口。。。可以說一戰成名!沒有後面的命運的話官拜蘇聯元帥不在話下。盧金集群人數最多時近二十萬人達到了一個方面軍的級別,此時盧金的軍銜才是箇中將。但是盧金集群在第二次組建後運氣沒那麼好因傷被俘,一直到戰後才被解救。回到蘇聯後盧金的命運不太好先是在中將軍銜上強制退役,50年代因病去世。這麼大篇幅說盧金基本就提現了蘇聯體制對待被俘人員的政策了,有大功的將軍如此何況小兵?戰時的話統統交到內務委員會甄別。


不猜不知道的爸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由於德國戰爭機器那強大的威力,蘇聯軍隊損失慘重!

當戰爭進行到數月之後,蘇聯就損失部隊三百多萬人,僅僅是烏克蘭基輔一戰蘇軍就損失人員66萬。


鑑於事態的嚴重,蘇聯發佈了全國戰爭總動員令:凡在18之40歲的蘇聯男性公民除去在擔任重要工作崗位上的之外,一律應徵參軍。

這是一道非常嚴厲的戰時總動員令,連斯大林的兩個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裡和瓦西里·斯大林以及赫魯曉夫的兒子也概莫能免,一律應徵上了前線。

戰爭越往後打傷亡也越來越嚴重,最後又把徵兵年齡擴展到了18之45歲。


蘇德戰爭是二次大戰最大的戰場、也是兵員傷亡最大的戰場,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場!

蘇聯在整個的蘇德戰爭中損失人口數量在2200千萬以上,其中軍人的損失佔一半以上還要多。

對於蘇軍的損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也有不同的傷亡統計數字,我在此採用了其中一種比較可靠和客觀的數字統計:在整個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的傷亡情況是陣亡950萬,被俘560萬。


其中最大的傷亡時期是發生在在1941年12月莫斯科保衛戰之前,用後來葉利欽的話說,當時幾乎是重新建立了部隊!

那麼這被俘虜的560萬蘇軍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根據《縱橫碑闔斯大林》、《軍事史林》、《世界軍事》中所說的、以及其他有關蘇德戰爭的描述是這樣的:他們被關在露天裡、沒有食物、沒有冬衣,在秋冬的嚴寒之中很快死去!

造成蘇軍戰俘大量死亡的還有另外一種原因,那就是希特勒對西線的英美戰俘的態度不同於對待東線蘇軍戰俘的態度,這也是造成蘇軍戰俘大量死亡的原因。

此外,同為蘇軍戰俘,德軍在對待烏克蘭籍戰俘和俄羅斯籍戰俘上態度也不盡相同。

蘇德戰爭蘇軍共有560萬名被俘,由於被殘酷的虐待導致蘇軍戰俘大量死亡,連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也慘死於德軍集中營。

在被俘的560萬人中,除去死亡和一部分背叛祖國的叛徒之外,最後活著被解放的只有約一百五十萬人左右。

那麼這些被解放回國的蘇軍戰俘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這些為祖國作出了巨大犧牲的士兵,在歷盡就死一生的磨難回國之後,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也不是榮譽和肯定,祖國沒有對他們噓寒問暖,沒有安撫他們那顆受傷的心靈,而是嚴格的審查。

審查的理由非常簡單:為什麼別人死了,你卻還活著?

他們沒能回到自己那已經殘破的家園,而是被投入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集中營。

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們與那些在戰爭中被俘的德軍和日軍戰俘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同樣也是吃不飽穿不暖,同樣要幹苦力。

這一百五十多萬被關押審查的蘇軍戰俘,到最後能夠活著走出集中營的大概只有幾十萬人!

蘇德戰爭對於整個的蘇聯男性青年公民來說是一場劫難,幾乎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擺脫被應徵入伍和走上前線的命運,在戰爭中除了被俘的不幸命運之外,又能有幾人從戰爭開始的那天起活到最後?


那些被俘的蘇軍士兵又有多少堅持到戰爭結束?戰爭結束以後還是沒能擺脫被關押的命運,最後活著走出自己人集中營的又有幾人?

現在經常有人說斯大林是一個惡魔、是一個暴君、十足的虐待狂。

在此我並不想否認這種說法,需要說明的是,戰爭一開始他的兩個兒子也上了前線,並且還是在最危險的戰鬥崗位。

一個是火箭炮兵連長,一個是空軍殲擊機飛行員,一個在戰鬥中被俘慘死於集中營,一個擊落敵機榮獲獎章。

他們就憑著是最高統帥的兒子,免於應徵入伍對他們來說也並非難事,即便是應徵入伍被安排在一個安全的工作崗位也並非難事,但是斯大林並沒有過問這些事,他們也像許多普通的蘇聯青年男性一樣,沒有受到格外的照顧。

這也許是斯大林偉大的一面!

本文完全是建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來自不同書籍的內容融合,完全是憑記憶編寫而成,沒有任何的百度,如果有遺漏和錯誤之處歡迎各位網友的指教,如有侮辱謾罵者概不接受!


東方中華不敗


整個二戰期間,蘇軍有數百萬官兵被俘,對於戰爭期間傷亡慘重,人力資源極度匱乏的蘇聯來說,被解救戰俘是一個重要的人力資源來源,所以在戰俘問題上,也不可能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做的過於嚴苛。

二戰中蘇聯戰俘數量巨大


首先不論是被解救還是自行逃出戰俘營的戰俘,蘇軍都要經過審查甄別,考慮到戰爭期間有數十萬戰俘投敵(包括德軍輔助人員即希維人,東方營和東方軍團,以及集中營看守等,蘇聯戰俘投敵數量相當驚人),這種甄別可以說是非常必要的,不過,由於蘇聯戰俘數量極大,這種甄別不可能太過細緻,一方面在戰爭期間由於部隊缺編嚴重,很多戰俘僅僅經過簡單訊問就直接補入部隊,而戰爭結束前到戰後的審查又偏嚴苛,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相當數量的漏網和冤案。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逃脫的戰俘加入了敵後游擊隊,這種情況下逃脫戰俘會作為游擊隊員直接補入部隊,這種情況一般是作為游擊隊員處理,任職也更多參考在游擊隊的職務,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例子是佈列斯特要塞團政委福明的助手副政治指導員馬捷沃相(副政治指導員相當於准尉或大士)被俘後設法脫逃並加入了游擊隊,負責游擊隊的地下工作,戰爭後期隨游擊隊重新加入蘇軍後並不是作為準尉繼續服役,而是作為游擊隊領導幹部被選送軍官培訓班,畢業後晉升中尉連長,戰後退役回鄉做了地質勘探隊長(入伍前是礦業工程師)。當然,這些參加游擊隊的戰俘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清洗中也有被重新判決有投敵行為的,比如有一位軍醫在被俘後假意與德軍合作,乘德軍放鬆警惕時投奔游擊隊,最後隨游擊隊迴歸蘇軍,一直做到野戰醫院院長,但是1948年因病退役後不久又被以投敵行為逮捕病死於獄中。

戰爭期間蘇聯戰俘投敵總數達數十萬人,

對於被解救的戰俘來說,如果能夠通過審查,那麼一般都是先按照被俘時的軍銜職務恢復軍籍,然後再根據具體情況退役回地方工作或留在軍隊繼續服役,還是拿佈列斯特要塞的戰俘為例,馬赫納奇中尉腿部負傷,在戰俘營留下了殘疾,被解救後即退役回鄉做了圖書館管理員。步兵四十四團團長加夫裡洛夫少校被解救後,仍以少校軍銜任用,被派往西伯利亞擔任一個關押日本戰俘的戰俘營長官,在戰俘營解散之後仍以少校軍銜退休。

加夫裡洛夫少校的經歷是蘇軍被俘中下級軍官的典型例子

如果排除掉審查甄別中的冤案的話,蘇聯對前戰俘不公平待遇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黨籍問題,由於絕大多數戰俘黨員丟失或銷燬了黨證,所以凡是不能拿出黨證的戰俘黨員幾乎全部被當做脫黨處理,要求重新履行入黨申請手續,過去的黨齡也一概作廢,只有少數幸運兒能夠得到恢復黨籍的待遇,另外一個是被俘期間不被計入服役年限,這導致前戰俘在退役金和退休金計算方面非常吃虧,而留在軍隊服役的前戰俘軍官也幾乎不可能得到晉升,通常都是以原軍銜退役退休,這使得他們在生活上比較拮据,收入往往不如那些早早退役轉到地方工作的難友,還是以加夫裡洛夫少校為例,在佈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事蹟被髮掘並廣泛宣傳之前,他和其他戰俘一樣被判定脫黨,並且退休後退休金年限並未計入被俘時間,生活非常拮据,只是當佈列斯特要塞被廣泛宣傳,加上作家斯米爾諾夫的奔走,加夫裡洛夫才得到了恢復黨籍和重新計算退休金的待遇,生活條件才得以改善(當然這和加夫裡洛夫為人正直可能也有關係,否則戰後管了幾年的日本戰俘,上下其手的機會恐怕不少)。


DDG的老船塢


不是一直流傳著斯大林在蘇德戰爭中說過的這麼一句話:蘇聯沒有戰俘,他是都是叛徒!

不管這句話真假如何,蘇德戰爭時期的斯大林是非常鐵腕和強硬的,在斯大林簽訂的《蘇聯國防群眾委員會227號指令》中,規定前線的指戰員不能私自指揮隊伍撤退,否則將被送上軍事法庭。

根據現在透露的一些資料,整個蘇德戰爭時期,蘇聯被德國人俘虜的士兵人數達到了570萬。

在這570萬蘇聯俘虜中,有150萬人被改編成德軍指揮的偽軍,其中不少人來自波羅的海三國,因為這三個國家對於蘇聯本來就不怎麼感冒。

蘇聯戰俘中最終只有153萬人(這裡面應該還有不少偽軍)活著回到了蘇聯,其他的都死在了德國的戰俘營。

德國人對於蘇聯戰俘和英法等國的戰俘是區別對待的。

對於英法戰俘,德國人還是給予了相當不錯的人道主義待遇,但是對於蘇聯戰俘,德國人可就不那麼客氣,經常有蘇聯戰俘在戰俘營被餓死凍死甚至被都德軍虐待之死,其中就包括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

據說一個3000人的蘇聯戰俘營,在被蘇軍解放之後,裡面已經只剩下15人了。

而那些後來被解救回國的蘇聯戰俘,其實日子也不算那麼好過。

這些獲救的戰俘,首先要經過蘇聯嚴格的審查和甄別,一旦被甄別出有問題,就會被捕,一部分流放到西伯利亞,在這153萬獲救的戰俘中,有22.6萬被捕,其中14.8萬人被流放,截止到1952年只有9萬人被刑滿釋放。

在蘇聯被俘的77名中高級將領中,其中有26人死於戰俘營,3人失蹤,另外48人回到了蘇聯。

在這48人中,其中有20人被指控犯有叛國罪而被處決;另外28人則回覆了軍職(雖然恢復了軍職,但是政治汙點是永遠也無法洗脫的)。

整體來說,蘇聯對於這些被解救回國的戰俘算不上太好,反而有些殘忍!


小鎮月明


蘇聯對投降敵人的士兵容忍度非常低,他們在面對被敵人俘虜的士兵時,態度會變得非常堅決以及冷酷。


要不是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太多男性死在了蘇德戰場中、他們急需大量勞壯力加入軍隊以及參與各種恢復工作中的話,我懷疑那些被蘇聯解救回去的士兵沒有一個人能活得下來。

對投降士兵寬容的美國

要說到世界上對俘虜最為優待的國家,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美國。

美國對俘虜是最為寬容的,在某些程度上,他們甚至鼓勵自己的士兵在力所不支的情況下成為俘虜。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他們的飛行員,因為每一名飛行員培養都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物資的原因,所以他們對飛行員的生命愛惜到了極點。

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會在他們身上放有寫滿了很多國家文字的尼龍布帶。

而在這些布帶裡面則寫著讓別人放過他們一命、將他們送回美國軍隊手中會有豐厚回報的文字。

對於其他士兵雖然沒有對於飛行員那麼明顯的鼓勵,但是他們對於普通士兵的投降也還是比較認同的。

只要不是主動叛變敵人,大多數投降被放出來的士兵是不會受到任何報復行動的。

受武士道精神影響的日本士兵

而蘇聯則和美國走到了一個完全對立的極端,蘇聯在對士兵的要求上跟軍國時代的日本是差不多的。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非常不怕死,每次戰鬥都會有一大幫日本士兵口中喊著為天皇赴死然後以命相搏的場面。

這都是因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促使的,在他們的武士道精神對士兵的滲透不夠、士兵們還沒有決心為他們的天皇赴死的情況下,則會有人拿著槍在後面逼著士兵們在戰場中赴死。

在他們的神風特攻隊中甚至會把年輕的飛行員們焊死在了飛機中,飛機上只添加了足夠進攻不夠返回的油,然後逼著年輕的飛行員們去送死的情況出現。


蘇聯對待士兵投降的殘酷

在精神方面,雖然蘇聯人沒有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但是他們也有著另外一種特殊的精神支撐著他們死戰到底。


而在他們這種精神不足以感染所有人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很多不願意在戰場中丟掉自己生命的士兵。

在對待這種士兵時,蘇聯人的手段跟日本人一樣,那就是拿著槍在後面逼著這些人,但凡有一個膽敢逃跑,那就立即將其處決在戰場中。

當時蘇聯對士兵們的要求非常嚴格,一般士兵們只有兩種去路,第一種就是一衝到底獲得勝利,第二種就是在一衝到底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生命留在戰場上。




向敵人投降被俘虜的事情在蘇聯是根本不允許存在的,在他們的軍法中規定了,如果有人膽敢向敵人投降,那就是槍決的死罪。

而且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

如果這些士兵們膽敢向敵人投降、他們的父母家人也還處在蘇聯掌控下的話,那他們的家人就會遭到來自於蘇聯官方的流放,他們會被流放到非常寒冷的西伯利亞上去幹苦力。


正是因為這種種的冷酷對待手段,使得很多士兵們寧願在戰場中戰死,也不願意向敵人投降。

蘇聯士兵肯加入德國陣營反攻蘇聯的原因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仍舊出現了500多萬名的投降士兵。

這些被俘虜的士兵有一大半死在了德國人設置的集中營中,大多數是飢餓、受傷、環境惡劣等因素導致的。

而那些活下來的俘虜士兵,則有100多萬人加入到了德軍的陣營中,參與了德國攻打蘇聯的戰爭中。


其實在眾多的蘇聯士兵中,很多人對蘇聯都是沒有太多認同感的。

我們要知道蘇聯並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整體,蘇聯是以俄羅斯國為主體,然後再加上俄羅斯周圍14個加盟國組成的一個龐大聯盟。

在這個聯盟中有不少加盟國並不是心甘情願加入這個群體中的。

他們是在蘇聯的強大武力脅迫下才加入的,再加上相融合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小的矛盾,因此在某些士兵的心裡,他們對蘇聯是非常不待見的。

受到蘇聯的轄制是轄制,受到德國的轄制也是轄制,在面臨生命危機的情況下,他們思慮過後就選擇了德國,然後參與了為德國推翻蘇聯的戰爭中。

蘇聯對於被俘虜士兵的處置方法

對於這些幫德國人打自己並打得最狠的士兵,他們戰爭後會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相應的名單,然後把這些人毫不猶豫地處死。

但如果是其他並不是非常罪孽深重、必須要死的俘虜士兵,他們還是會留他們一條性命的。

並不是他們有多麼仁慈,而是他們真的非常缺人。

他們二戰後從東北俘虜了60多萬關東軍以及從德國境內俘虜了許多士兵、平民到蘇聯當俘虜,可不是俘虜來玩的。


而是他們真的非常缺苦力恢復自己國內的生機,然後特意拉到自己的國境裡幹活來的。

這些被他們解救回來的本國俘虜們在有一部分被他們重新充入軍隊、受到微量的懲罰之外。

其他大多數被他們關押到勞改營裡勞動或者流放到一些非常需要苦力的礦產、農場中幹活去了。

這些被俘虜過的士兵後來雖然活了下來,但是晚年結局卻並不是特別完美,會在各種針對中過完自己的餘生。

美國和蘇聯對待俘虜的態度都是說得過去的

通過美國人和蘇聯人做法的對比,我們也不能說誰做得好、誰做的壞。

因為從他們各自考慮的立場上來看,他們的選擇都可以說得上是正確的。

美國人允許自己的士兵被俘虜是因為他們主要著重於“人”的立場。


他們有著雄厚的國力,除了南北戰爭之外,並沒有任何戰爭能牽連到他們的國土上。

他們很多戰爭都是對外的侵略以及以幫助者的身份去幫助他國的,所以他們自然是不會那麼不顧一切地拿士兵生命丟去拼的。

也不是說他們的士兵中並沒有勇士的存在,而是他們在有這種勇士存在的同時,也會採取一種中庸之道,那就是允許自己的軍隊在鋼、軟之間交替。

在能拼命的時候就拼命,在發現拼命也沒有辦法的時候,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保住自己的性命。

而蘇聯主要基於國家的層面,蘇德戰爭中的他們是受侵略的對象。


如果不對自己狠一點的話,強行去模仿美國所奉行的人道,在那種劣勢巨大的情況下,第一個倒下來的就是他們自己,屆時國破家亡,他們都會淪落在敵人的踐踏之下。

於是從這方面來說,他們對自己人那麼殘忍也是沒有錯的。

所以說蘇聯在二戰之後面對自己被俘虜的士兵時,他們一共做出了四種不同的對待手段,第一種對待手段就是直接處決,第二種對待手段是重新編入軍隊中,第三種對待手段是關押起來勞改,第四種是流放去幹苦力。


孤客生


他們沒能回到自己那已經殘破的家園,而是被投入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集中營。

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們與那些在戰爭中被俘的德軍和日軍戰俘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同樣也是吃不飽穿不暖,同樣要幹苦力。

這一百五十多萬被關押審查的蘇軍戰俘,到最後能夠活著走出集中營的大概只有幾十萬人!

蘇德戰爭對於整個的蘇聯男性青年公民來說是一場劫難,幾乎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擺脫被應徵入伍和走上前線的命運,在戰爭中除了被俘的不幸命運之外,又能有幾人從戰爭開始的那天起活到最後?


邊城霧凇


如果要有什麼不知道的,你們去查一查蔣慶泉的經歷。什麼都知道了,別在那裝不明白了。


阿毛143459094


這要去俄羅斯國家檔案館查一下資料才能回答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