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不打法國和英國,先對付蘇聯,那麼他會不會得到英法美的支持呢?

喬治85744078


這個問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希特勒很聰明,但其他人不是傻子!

作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德國的地理位置相當不利,尤其是爆發世界性大戰時,德國的位置註定了只能是兩頭受氣。

所以自1871年德國走向統一,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破解兩線作戰的困局。

但是很不幸,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東西方向都是對手而且兩個對手還結為盟友,德國幾乎是毫無意外的成為被夾擊的對象。

對於這一點,希特勒肯定是非常清楚的,如無意外,崛起的德國,將會受到來自西方的英法以及東方的蘇聯夾擊,而最後走向失敗。

所以希特勒必須想方設法讓蘇聯和英法對立起來,起碼一方為我所用。

不過英法和蘇聯誰都不是傻子,納粹德國的威脅讓他們不得不有所行動,英法的行動是推行綏靖政策,使勁兒將德國向蘇聯方向推,甚至犧牲德國東部的盟友也在所不惜。

而斯大林則不斷向英法示好,企圖聯合英法將納粹德國扼殺在搖籃之中。

不過沉迷於綏靖政策無法自拔的英法兩國,對於蘇聯的好意視而不見。畢竟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德國攻打蘇聯,如果和蘇聯結好,就背離了他們的初衷。

此時的蘇聯,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幾乎是所有國家、所有制度的死敵。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恨蘇聯,法西斯也痛恨蘇聯,蘇聯幾乎成為世界的棄兒。

在仇視蘇聯這個問題上,英法和德國是有共同利益的。某種程度上說,納粹德國的崛起就是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默許和支持的。

1929年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資本主義國家深受打擊,包括美德英法等世界主要國家。

經濟危機的巨大沖擊,不僅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失靈,失業率飆升,社會陷入動盪。更導致了沒有遭受經濟危機衝擊的蘇聯極力膨脹,蘇聯膨脹的方式就是瘋狂向外輸出革命,將紅旗插滿整個資本主義陣營。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全球政治舞臺中心的歐洲成為抵禦蘇聯的第一線。而此時的歐洲各國,在經濟危機的寒冬中一蹶不振,尤其是德國,失業人口高達800萬。魏瑪共和國政府在經濟危機中表現乏力,引起德國上下的普遍不滿。

尖銳的社會矛盾使納粹勢力上臺成為可能,希特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

而由於德國身處歐洲十字路口的位置,夾在蘇聯和西歐國家之間,在位置上非常適合作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屏障,因此對於希特勒的上臺英法等國並沒有干涉,並且對於希特勒的發展壯大還進行了一系列支持,比如默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慕尼黑會議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等。

可以說英法等國的目標就是將希特勒的勢力引向東歐和蘇聯決戰。而希特勒也非常識趣的將共產主義視為最重要的敵人。1936年,德國和日本意大利簽訂《反共產主義協定,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表明姿態。

但是希特勒深知,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英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手裡。法西斯體制作為一種應急和過渡性質的體制,不可能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模式。這就意味著,一旦希特勒緩解了德國國內的經濟危機,並向蘇聯發動大規模進攻,將蘇聯打得奄奄一息,完成了歷史使命,那麼接下來希特勒面臨的主要對手將會從蘇聯轉向英法。

也就是說,無論希特勒能不能消滅蘇聯,只要能夠保證蘇德兩國兩敗俱傷,英法等國就可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希特勒要想不死,就不能聽從英法等國的安排,和蘇聯鬥個你死我活。

不過話說回來,作為小國的德國,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有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而這隻能由蘇聯提供給他。因此進攻蘇聯是德國的既定目標,但不能是首要目標。

在斯大林遭到英法拒絕,心灰意冷之際,希特勒向斯大林拋出了橄欖枝。於是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在莫斯科秘密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將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進行了明確劃分。

希特勒此舉完全出乎英法等國的預料。在英法等國以為拋棄了波蘭這個盟友,希特勒下一步就要進攻蘇聯時,希特勒卻突然調轉槍口橫掃西歐,打了英法等國一個措手不及。

應該說希特勒橫掃西歐,進攻英國的做法,達到了出其不意,穩固後方的效果,為徹底消滅蘇聯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是希特勒低估了英國以及蘇聯的潛力,在希特勒瘋狂進攻英國時,美國為英國送來的溫暖;而在希特勒瘋狂進攻蘇聯時,英國和美國都雪中送炭。

也就是說為了消滅膨脹的納粹德國,昔日尖銳對立的蘇聯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結成同盟,德國再一次陷入兩線作戰的無解境地。

況且,無論德國先打蘇聯,還是先橫掃西歐,膨脹的德國都打破了英國大陸均勢的政策,因此英國和德國的對立是必然的。

而在確定希特勒橫掃西歐後,德國已經成為蘇聯赤化歐洲的最大對手,所以斯大林為了在接下來的蘇德戰爭中佔據更多主動權,瘋狂地向西拓展領土,使希特勒惱羞成怒,不得不選擇先發制人,於1941年6月22日發動對蘇聯的閃擊戰。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無論希特勒先掃西歐還是先打蘇聯,希特勒最終的結局都是失敗。不僅僅是因為法西斯體制的先天不足,更是因為膨脹的德國,本來就是蘇聯以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巨大威脅,所以德國面臨東西方向的聯合絞殺似乎是歷史的宿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談可行性只談可能性,因為德國根本無法在不得罪英法的情況下對付蘇聯。假定希特勒先對付的就是蘇聯,那麼英法美會如何應對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英法美三國與蘇聯並無傳統友誼可言,這是由社會制度決定的,所以三國如何抉擇只需要看哪種選擇更符合本國的利益即可。英國是一個島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簡單,那就是維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態勢,避免過多地捲入紛爭。從英國的外交政策來看,一旦希特勒與蘇聯開戰,英國絕對會袖手旁觀,而且對德國進攻蘇聯也會持一種默許的態度。當然如果雙方有一方出現明顯的劣勢,那英國自然會出面干預。總之,對英國而言,幫忙是有限度的,拼個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果。



對於法國可就不是這樣了。首先,他無法在這種爭霸中置身事外。其次,他與德國又有世仇。從這兩方面來講,法國是絕對不會願意德國再次變得強大起來。但是法國光憑自己的國力又很難遏制德國,所以他的外交政策還得看英國的臉色。因此,法國的策略就是: 絕不能讓德國好過!



美國雖然遠離歐洲,但他也有著自己的訴求。一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國力的增加,美國對於重建國際秩序的訴求也在增強,因此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要力圖打破凡爾賽體系,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體系。歐洲越混亂,對英法國力的削弱也就會越嚴重。因此美國很有可能會像一戰時一樣,大發戰爭財,然後在合適的機會參戰。

如果希特勒先進攻了蘇聯,英美法最初只會看熱鬧,至於以後如何做,那要看各種態勢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歷史文齋


德國是絕對不會得到英法美的支持的,相反,英美法更有可能會在蘇德打的不可開交時,在背後捅上德國一刀。雖然蘇聯和英美法一直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再次新生的德國卻對英美法的威脅更大,尤其是對英法的威脅。德國的目的是要打破由英法兩國所主導的凡爾賽——華盛頓條約的限制,在重新建立一個由德國主導的新的世界體系的同時,再一次重新瓜分世界。而蘇聯又恰巧因為某些原因被排除在凡華體系之外;所以相對於蘇聯來說,德國才是英法最大的威脅。因此,與其讓德國和蘇聯拼個兩敗俱傷,倒不如在蘇德兩國激戰正酣之際,向背後捅德國一刀,好將這個新生的威脅扼殺在搖籃之中。


其實,英法要維持綏靖政策,將戰爭的禍水引向蘇聯,實際上就是為了維持凡華體系的存在。一方面,英法害怕直接與德國發生戰爭會直接導致凡華體系的崩潰,諸如美國,蘇聯等國家將會趁機取代英法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尤其是蘇聯);另一方面,英法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蘇聯解決德三這個禍害,這樣不僅會保證凡華體系能夠繼續存在,還可以藉此大幅度削弱蘇聯的實力,一舉兩得。

而希特勒雖然將入侵俄國作為”擴張生存空間“的暫定最終目標,但是要入侵俄國,前提就是要衝破凡華體系的限制。在大幅度擴軍備戰的同時,消滅或是儘可能避免來自西線的威脅。而德國若要入侵蘇聯,首先要先入侵併佔領波蘭,而佔領波蘭就必然會導致英法對德宣戰;這樣一來,只要英法想進攻德國,隨時都可以進攻。對德國來說也是一樣,只要德國想入侵法國,也可以在任何時間內進攻。倘若德國先入侵蘇聯。那麼誰又能保證蘇聯一定能打垮德國呢?而蘇聯一旦戰敗,誰又能保證德國不會再將槍口轉向法國呢?所以我個人認為,為了能夠達成徹底消滅德三這個目標,英美法不僅不會支援德國,反而還會支援蘇聯;以此來保證蘇聯始終比德國多一口氣,最終實現借刀(蘇聯)殺牛(德國)的目的。當然了,倘若英美法三國真的腦瓜不清,稀裡糊塗的去支援德三而不是蘇聯,那麼蘇聯也不一定真的會戰敗。如果真如題主所說,英美法教唆希特勒去打蘇聯並提供支援,那麼在入侵波蘭的背景下,此舉絕對會引起蘇聯的警覺;要知道,蘇聯在蘇德戰爭前期引發大潰敗的原因之一便是由於準備非常不充分,當時甚至還出現了十幾萬蘇軍連槍都沒拿到就被德軍俘虜的情況。等到了那時,德軍面對的可就不是手無寸鐵的蘇軍了,而是全副武裝,隨時準備烏拉衝鋒的蘇軍了;想想蘇聯那可怕的戰時工業產值和強大的動員能力就知道了。恐怕到時候被人海戰術和鋼鐵洪流碾壓的可就不僅僅是德國了,估計英法兩個幫兇也難逃蘇聯的鐵騎之下。


二戰吐槽君


這倒是有可能的,叫做“禍水東引”。看看那一段時間的歷史軌跡,就能有個靠譜的判斷。

一戰時,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很快沙皇被推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宣佈退出一戰,這樣,在一戰中俄羅斯即不是戰勝國,也不是戰敗國。

一戰結束,德國戰敗,英法聯手對戰敗國進行了瘋狂掠奪,還簽了一大堆監管和限制協議,企圖壓迫得德國永世不得翻身。這也是德國與英法結下深仇的重要原因。

一次世界大戰,並沒能通過戰爭後的資源再分配和壓力釋放,而解決資本主義發展累積的深層次政治、經濟問題,在戰爭結束後,很快還是爆發了經濟危機,英法經濟遭受重創,連大洋彼岸的美國都進入了大蕭條,英法美實力大減。

而德國因為戰敗,本身國家命運就跌到了谷底,全歐洲的經濟蕭條讓英法加緊催要德國戰爭賠款,雖然讓德國雪上加霜,但本己低無可低,反而讓德國民眾加深了對英法的恨意,促進了德國民眾的團結。應該說在希特勒上臺前,德國民眾的復仇情緒己是全國上下一大堆乾柴,遭上希特勒這個火星,自是一點就燃。這就是希特勒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民意基礎。

而蘇聯,在渡過了政權建立初期的戰爭和動盪後,開始推行社會主義制度,在當時,社會主義本身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了資本主義弊端後,由列寧和斯大林領導的大規模社會實踐,它克服了資本主義很多固疾,在蘇聯取得了巨大成功,使蘇聯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飛速進步,綜合國力極大提升。短短二三十年間,就讓蘇聯成為歐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經濟體。

因為社會主義就是針對資本主義的相反政治經濟理論,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而且列寧、斯大林都推崇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消滅資產階級。蘇聯強盛後,又向世界推行社會主義,對蘇聯的鄰國更是親自派兵去推翻當時政權,呈現出極強的擴張性。英法自是又怕又恨,可以說恨之入骨。苦於地理和實力所限,只能望洋興嘆!這時,如果己復甦過來的德國要於蘇聯發生大規模戰爭,英法一定會支持德國。讓德國去當炮灰與蘇聯對耗,正是英法求之不得之事。

可歷史卻沒這麼演繹,原因一是德國並沒有把握能打贏蘇聯,二是壓榨戰敗後德國的是英法,而英法這時卻極其衰弱,德國民意的基礎就是找英法尋仇,希特勒也無法違背,這就讓德國鋼鐵戰車,必然先壓向英法。正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英法種下仇恨,自當有此一劫。





淨月暖陽


實際是二戰德國攻打蘇聯,是為德國攻打英國法國的戰爭長期化做準備,希特勒發動二戰,是英法尤其是法國所逼,法國被佔領後,攻擊英國,遇上麻煩,發現戰爭需要長期化了,沒有海外殖民地的德國,需要蘇聯的歐洲糧倉與油田,這才下決心攻擊蘇聯,其它戰爭宣傳口號都是遮羞布而已,別太當回事,資本主義世界,真的是為了錢,可以把絞死自己的絞索都出賣給別人的!


比方哈默,他不在經濟危機中把破產企業的設備都倒騰到蘇聯,我懷疑蘇聯自己都挺不到二戰,所以希特勒不會無腦為什麼主義的事情,去進攻蘇聯,去主動給英法當小弟的。希特勒征服世界的夢想,其實比較現實,就是讓德國取代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那樣一個世界霸主,並不是無腦到真的打遍全世界,佔領全世界。所以該架空問題不成立,世界是現實的,德國去攻擊蘇聯,英法反感蘇聯不假,但是對德國也沒什麼好感,最大的可能,是一邊看好戲,希望雙方朝死裡打,掏錢的話,是誰快倒下就支持誰,直到雙方都倒下,絕不會支持一方直接乾死另一方!



以英法的德性,多半還各種使絆子,用詭計,企圖把對方推進德俄大戰的火坑裡,只有自己一個人落到好處才罷休,這才是國際局勢的真面目,國際之間,不但要追求利益,而且要追求最高利益,二戰前的英法,沒有後來美國的大格局和長遠眼光,所以希特勒先進攻蘇聯,也只會被利用和出賣,別指望能落到好處。


李三萬的三萬裡


希特勒不可能先打蘇聯,因為在簽訂《慕尼黑協定》以後,德國又將捷克的剩餘部分以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形式吞併了。此時英法已經認定德國缺乏外交信用,隨即與波蘭等國簽訂條約,共同防禦德國。

而德國和蘇聯之間有著波蘭阻隔,德國除非先進攻波蘭,否則是無法和蘇聯作戰的。而德國一旦進攻波蘭,英法就會對德宣戰。

此時德國去進攻蘇聯,英法也不可能相信德國。有些人覺得英法會禍水東引,但是要注意,歷史上在德國吞併捷克以後,英法主動和波蘭等國達成協議,為波蘭提供擔保,這不符合禍水東引的目的。

所以英法選擇和蘇聯聯合的可能更大,德國會比歷史上更危險




不沉的經遠


假如德國不打英法,蘇德開戰的話,英法一定高興的。但是這種事不可能發生,。是戰前形勢造成的歷史就是這麼發展的,因為一戰後,英法瘋狂壓榨德國,德國很不高興的,蘇聯伸出援手拉了德國一把,兩國經貿大發展,兩國關係特別好,國家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走的近,雙方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中東歐,根本就不存在先打蘇聯,後打英法。


東龍45


希特勒倒是想這麼幹,但是英法不會同意的,所以他才要先打英法。

希特勒上臺後沒多久就開始重整軍備,此後不斷的突破凡爾賽體系的制約。希特勒的戰略很明確,就是要消滅蘇聯,奪取所謂的生存空間,然後稱霸世界。在希特勒的流氓手段下,英法一直採取綏靖主義,寧願犧牲小國利益,也不採取實際行動制止德國。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更是將綏靖主義推上了頂峰。

英法的行為在蘇聯看來,這是想禍水東引啊。本來蘇聯還想跟英法訂立攻守同盟,但英法反應並不積極,蘇聯更是加深了這種觀念。

但是從歐洲的局勢來說,無論如何,德國都要先擊敗英法,尤其是法國,之後才會進攻蘇聯。如果德國真的直接進攻蘇聯的話,恐怕下場會比較慘。

一、法德矛盾不可調和

德國崛起之後,法國和德國就在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是極盡所能的要削弱德國,要不是英美反對,德國早就被肢解了。即便如此,德國還是遭到了極大的懲罰。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事實的霸主。

一戰對法國的傷害其實更大,西線戰場主要在法國境內。戰爭結束後,法國元氣大傷,非常虛弱,對英國的依賴很深。基本上就是如果法國想要幹什麼,英國如果不支持,法國也就沒辦法。但是這不能掩蓋法國對德國的擔憂。

希特勒重新武裝德國時,就遭到了英法強烈反對,尤其是法國。英法德意開始就裁軍問題進行談判,墨索里尼提出了一個四國公約,要求德國放棄擴軍方案。當時領袖還不是很看好元首,還站在英法一邊。

但是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虛弱,他一意孤行,重整軍備。

法國非常擔心,但自己又無能為力,此時蘇聯提出跟法國籤互助條約。法國就只好希望蘇聯在東方牽制德國。

法國為啥不直接干涉德國呢?因為英國不同意,英國人的出發點是所謂的大陸均勢原則。

二、英國的均勢原則

英國作為歐洲大陸邊緣的島國,一向奉行大陸均勢原則。它依靠強大的海軍維繫海洋霸權,同時以海制陸,讓大陸國家相互制衡,避免出現大陸霸主。

英國出於這個角度考慮,在凡爾賽堅決反對法國徹底解決德國的計劃。

德國重新武裝,一定程度上對英國是有利的,符合均勢原則。重新武裝的德國可以牽制法國,削弱法國的霸權。英國可以更好的控制大陸。

反正說白了,英國是不希望看到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狀況,不然怎麼對得起攪屎棍的稱號呢!

順便說一下美國,美國在一戰之後,繼續保持孤立。其實孤立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要取代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的海軍已經跟英國持平了,但英國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放棄霸主地位呢。對美國來說,既然暫時沒什麼機會,那就在家先待著吧。

三、如果德國直接進攻蘇聯會怎麼樣

英法美雖然不喜歡紅色蘇聯,但是他們更不願意看到蘇聯被德國吞併。

如果德國吞併了蘇聯,那就意味著法國的大陸霸權沒有了。也意味著英國的均勢失敗了,這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而對於美國來說,舊霸主還沒退位呢,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這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英法美會樂意看到德國去顛覆蘇聯,但不會幫他吞併蘇聯。如果德國直接進攻蘇聯,最大的可能是坐山觀虎鬥。當他們看到蘇聯如果撐不住了,肯定會援助蘇聯。如果蘇聯想反攻滅了德國,他們又會支持德國。

對法國來說,最好就是兩國都完蛋。但英國和美國是不會同意的。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可能會發生政變,希特勒會下臺或者被暗殺。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迷蝶夢文史社


希特勒也想,但德國與蘇聯不接壤,中間夾著波蘭,波蘭不同意借道給德國。希特勒只有武力解決波蘭。英、法又是波蘭的盟友。



寒江119


這是不可能的,哪有法西斯國家在其他國家還沒有徵服的情況下,法西斯國家先打起來的。事實是兩個法西斯國家結盟共同發動了二戰,後來希特勒發現蘇聯法西斯太邪惡了,德國法西斯是殺猶太人,侵略其他民族。蘇聯法西斯是害自己人。蘇聯這種法西斯,留在法西斯隊伍裡,會讓世界人民對法西斯產生不好的印象,為了維護法西斯的高大上形象,希特勒才一腳將蘇聯這個法西斯敗類,踢出了法西斯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