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姓亡國又家破,卻在異國崛起,最終完成篡權奪位,靠的是什麼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有很多諸侯國,但是有一個諸侯國很是特別。為何特別呢?一般來說,春秋到戰國的諸侯國大都是周天子所封,家族傳承,就算三家分晉的時候,趙韓魏這三家雖然不是西周以來的諸侯,也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可是有一個國家很特別,明明是西周建立伊始就成立的諸侯國,但是到了戰國時候,諸侯國名不變,當權的國君卻變了。

這就是齊國,齊國是西周建立後就由周王分封給姜太公的封國,可是到了春秋末期,國家大權被田氏所篡權,可是呢田氏也很奇怪,他也不像三晉一樣自立一個國家,而是直接篡權了齊國,這也是傳說中的“田氏代齊”,這件事有時會讓不熟悉歷史的人很糊塗,比如明明春秋時候齊桓公這些人都姓姜,怎麼到了後來田單田忌這些齊國的國姓都變成田呢?

這一姓亡國又家破,卻在異國崛起,最終完成篡權奪位,靠的是什麼

春秋五霸的齊桓公

說到田氏代齊,這個田氏的祖先呢,其實原本是陳國的公子,這裡要注意一下,當年的公子指的是諸侯國君的兒子,所以田氏的祖先是陳國人,但是當年陳國內亂,陳國公子跑到了齊國,被齊桓公收留,當年春秋貴族之間其實是相通的,一個國家的貴族到了另外一個國家也是貴族,所以這個陳國公子陳完在齊國也得到了任用,因為古代陳田相通,所以也稱為田完,後人就以田氏為姓。

這一姓亡國又家破,卻在異國崛起,最終完成篡權奪位,靠的是什麼

田常時期已經奪取齊國大權

田完的故國陳國後來被楚滅了,他作為陳國的有繼承權的公子,等於國破家亡,只能在齊國重新發展,這個難度是很大的,不過田氏頗為賣力,到了四世的時候,就因為立功等願意受到寵信,漸漸在齊國成為了一個大族,與齊國傳統的國、高、鮑、崔、慶等大族並列,成為齊國的一大勢力了,但是和其他傳統大姓比起來,田氏只是新興勢力,比較弱小。此時的田氏靠了三招擊垮了所有勢力,最終取勝:

1:大斗出,小鬥進: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說到古代地主巧取豪奪的手段的時候,總說地主喜歡大斗進,小鬥出,意思是同一個容器,大斗五升,小鬥四升,在地主借給農民糧食的時候,都用小鬥,在收農民糧食的時候,都用大斗,就是說借給農民四升,農民還的時候必須五升,這還不算借貸利息,你想向地主借糧就必須按這個規矩來。

而田氏是反過來的,大斗出,小鬥進,等於是讓利給百姓了,所以老百姓得到他的好處,紛紛投靠,不過據說田氏這個招數是用在替國家收取賦稅上,實際上是損了姜氏的利益為自己尋求名氣,但是不管如何,田氏靠這個招數獲取了很多支持,至少是不反對。

2:挑選盟友,春秋後期,各國實際上都是國君無權,卿大夫有權,田氏在齊國畢竟一開始只是小勢力,所以田氏有選擇性的挑選結盟和對手,一開始他和鮑氏(鮑叔牙的後人)欒氏,合作打擊慶氏,後來又聯合鮑氏打擊欒氏,一開始總是不冒頭,讓同樣是外姓的鮑氏衝在前面,打擊姜姓的卿大夫,等到姜姓的卿大夫被打擊得差不多之後,再跳出來一舉滅了所有的敵人,包括輔助姜齊的國高兩姓和之前盟友的鮑氏,一家獨大。

3:外交縱橫:田氏代齊是很擔心各國會對其進行干涉的,所以他採取兩個辦法,一個辦法就是想方設法和各國交好,尤其是以自己田氏的名義私下裡與各國尤其是強大的晉國各卿大夫交好,第二個辦法就是指使國君背黑鍋,比如派兵打仗,一旦打下來了,帶隊的貴族自然是田氏,決策的是田氏,自然要給田氏加官進爵,一旦失敗了,那麼都是國君的錯,要求國君出面認錯,總之好事都是田氏來,壞事都由姜氏背,這樣姜氏的名聲越來越差,從而威信掃地,為田氏代齊做好了基礎。

這一姓亡國又家破,卻在異國崛起,最終完成篡權奪位,靠的是什麼

田齊時期也有一個齊桓公

最終,公元前391年,田氏放逐姜氏最後一任君王齊康公,正式取而代之,一個亡國公子在異國的後代篡取了國家大權,成為異國的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