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沒有無道昏君?

潤楊的紅樓筆記


清朝確實沒有什麼昏君,像努爾哈赤、皇太極那都是創業人物。 清世祖福臨雖然傳說當了和尚,但其實是一個很能幹的皇帝,重整農業,整頓吏治。要是他這時候掉鏈子,可能就被打回關外了。

接下來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不錯的皇帝,基本上達到了國泰民安。

到了嘉慶皇帝,當時的大清朝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但這是一個時代累積的問題,非人力可以挽回,而且嘉慶皇帝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諡號是仁。史上諡仁的就沒有壞皇帝。

再到後面的道光皇帝。清朝進一步衰落,但道光皇帝還是不錯啊,一來本人節儉,二來也幹實事,沒有什麼不上朝啊、淫亂後宮、亂殺大臣、大批徵用民力虐待百姓等以前皇帝經常乾的事。也算是一位合格的守成皇帝了,但無奈碰上了鴉片戰爭。那是世界格局的大變化,換史上任何一個皇帝來,基本上也是這個局面。

道光可能是世界上最瘦的皇帝了。

接下來的咸豐皇帝,他的最大貢獻就是起用漢臣,曾國藩這些人都是他提拔起來的。要不是他幹了這件事,清朝可能早就亡國了。

再接下來的同治、光緒等等,他們的個人能力以及品行方面看,都不算一個壞皇帝。

垂簾聽政的慈禧,能力也是很強的。把她說得一無是處禍因秧民,那也不全是正確的,至少不昏不暴。

從這個角度看,清朝是沒有昏君。

為什麼呢?

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清朝的皇帝始終是有憂患意識的,他們畢竟是從關外入主中原,數十萬人統治百倍於已的人口,心裡還是有些提心吊膽的,不敢太放鬆胡來。所以清朝皇帝也比較重視皇子的教育問題,清朝皇子六歲開始正式讀書,一般從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學到下午三四點,而且沒有周末,一年到頭不過數天的假期,完全是按照學霸來培養的,功課裡有文有武,而且積極學習漢文化。

所以,清朝皇帝沒有懶皇帝,這是以前學習努力慣了。

另一點,清朝不是按嫡長子制來傳承的,自康熙之後,他們就沒有太子,沒有人生下來就註定要當皇帝,這裡面有一定的競爭機制,這使得清朝的皇帝在皇子期就接受過政治鬥爭的洗禮,白痴可當不了皇帝。


腦洞歷史觀


笑死了,清朝沒有昏君?

比如,道光。

所謂勤儉都成了笑話。大臣以穿補丁為榮,結果給朝服打一個補丁需要200兩銀子,裡面卻全是華服美器。而道光給黃袍打補丁一個就花費1500兩。

更愚蠢的是,聽太監說腕果(雞蛋)一個要10兩銀子就嫌貴不吃。結果某日問大臣曹振鏞早餐吃什麼,曹振鏞說早餐吃了兩個雞蛋,道光驚詫萬分,問你怎麼能這麼奢侈,朕都捨不得吃一個?曹振鏞汗水都被驚出來,當然明白怎麼回事,又怕太監報復,急忙說,微臣家雞蛋都是自家母雞所產,又比較小,所以便宜。道光恍然大悟,卻不知派人上街市上打聽下,10兩銀子可以最少買5000個雞蛋回來。命令內務府買母雞產蛋以節省費用,結果太監們直接把母雞弄死,道光過後也再也沒吃到過已經便宜到一兩銀子一個的雞蛋。

如此昏聵,不是昏君是什麼?


四川達州


滿清當然沒有昏君了,中國曆朝歷代都是昏君,就滿清人家都是明君,,文字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都是聖明之舉,割地賠款,人家那叫友情贈送。。滿清是全宇宙最偉大的民族,人家和和高麗棒子合成宇宙雙嬌👎👎👎👎👎👎


雲淡風清67195376


滿清諸帝不是說沒有昏君,而是基本沒有明君,努爾哈赤就不必說了,典型未開化野人,攻打寧遠城中炮死翹翹,除了擅長帶兵野戰,搶掠人口及屠城之外沒什麼特點。皇太極秉承其父特點,唯一優點是擅長拉攏漢奸,加上狗屎運逆天,遇到李自成滅了明朝,吳三桂開關投敵,滿清撿了個大便宜。順治只顧兒女私情,中道夭折不值一提。康熙是滿清唯一值得吹噓的,但就是這位所謂明君,遷界禁海,遏制工商業,同時禁錮思想,在自己愛好西洋科學的情況下,嚴格限制火器發展,鼓吹弓馬騎射,兩萬多清軍打數百俄軍散兵遊勇的雅克薩居然打了一兩年,最後鼓吹大勝的尼布楚條約丟掉大片西伯利亞領土包括尼布楚在內。雍正大興文字獄,堪稱焚書坑儒,毀滅中華文明。乾隆只懂下江南玩女人,攻打大小和卓,打緬甸勞民傷財,耗盡了滿清國力,還自吹十全老人,實則廢物一個。嘉慶毫無政績不值一提。道光在敵情不清,強弱未明的情況下,毫無外交手段和長遠視野,貿然開啟虎門銷煙,一旦開戰,面對區區數千英國遠征軍,本可以傾國之力圍剿,又沒有死戰決心,輕易屈服,割讓香港島,開啟了喪權辱國先河。咸豐年年跑承德避暑山莊逃難,面對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棄國民於不顧,自管逃命,導致中國進一步淪喪。同治實屬白痴,嫖娼花柳病而死,堪稱恥辱。光緒志大才疏,天真可笑,毫無實權的一個廢帝妄圖奪取慈禧權利施行變法,百日而亡,貽笑千古。至於最後那個宣統帝溥儀,實屬漢奸中的極品,簡直不足掛齒。

所以,滿清不是沒有昏君,而是除了暴君和漢奸之外,基本只剩昏君了


濛濛吹溼漢衣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都是清粉胡說八道而已。

自己看看滿清最後幾個皇帝,如果這還不算昏君,什麼是昏君?

道光皇帝狗屁不通,自己沒實力還敢主動招惹列強,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

咸豐皇帝就更失敗,國家在他的時代內憂外患,英法聯軍殺入北京城,一把火把圓明園都燒了。

區區太平天國一群神棍,帶著幾千廣西農民,竟然突然幾十萬清軍圍追堵截,在中國腹地橫行十多年。

新疆、甘肅、寧夏、陝西、雲南等等幾乎半個中國都差點丟了。

再看同治,政績全無,逛窯子逛的一身性病送了命。

光緒雖有野心,無手腕,沒有權力卻試圖變法,最終搞得維新百日就失敗。

同時,試圖通過甲午戰爭撈到實權,結果慘敗,連臺灣都丟了。

最後的溥儀,更是不堪入目,乾脆做了大漢奸。

至於所謂康乾盛世主要也是靠吹。

乾隆時期被吹為大盛世,實際上呢?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英國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

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清王朝僱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

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

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 “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18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僱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飯是麵包、奶酪、少量的啤酒和醃豬肉;晚飯是麵包和奶酪。星期天,甚至可以吃上鮮豬肉。

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兩三加侖脫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


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吃的是什麼呢?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

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人們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

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

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

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薩沙


個人觀點:

清十二帝,從本質上說都不是暴君或無道昏君,當然這個觀點可能會與某些大漢民族主義者的意見相左,但我們應該學會用客觀的視角來審視歷史、詮釋歷史,也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書寫歷史。

努爾哈赤“天錫智勇”、“神武絕倫”;皇太極建清立國,實力強盛;順治冊封達賴,穩定邊疆;康熙一統金甌,立功絕域;雍正日理萬機,研求治道;乾隆“勵精圖治”,“揆文奮武”;嘉慶“崇儉勤事”,“削平逋寇”;道光守成令闢,宵旰之憂;咸豐“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同治“沖齡即阼”,惜哉、甚矣;光緒“欲張撻伐,以湔國恥”;宣統“沖齡嗣服”,為公遜位。於此觀之,清十二帝何者為暴君?何者昏庸無道?

後金初立,與明互有攻伐,死傷之事,不可皆罪於後金,不然,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從何而來?官逼民反乃自然之理耳。

明洪武稱帝后肆殺功臣,清則不然。

明永樂踐祚皇位,清則未有。

明萬曆曾長達二十八年未上朝。清朝自康熙起“御門聽政”,春夏辰初,秋冬辰正,幾乎可以說是“歲無需日”的。而清康熙以前的皇帝都是有事才上朝的,幾乎沒有定製,由此可見清朝皇帝之勤政愛民了。

明天啟時宦官亂政嚴重,清則有令不準宦官參政。

明崇禎剛愎自用,清則審慎而為。

明之儲君大都養尊處優,清則奮發有為,康熙精於西學,乾隆通滿蒙藏維漢等語言。

由此觀之,清朝從本質上說是沒有暴君或無道昏君的。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錢先生的畫報


我們還是講故事吧,看完故事之後,清朝皇帝是昏庸還是英明,自然會躍然而出。

我們先講一個清朝最“聖明”、自號“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的故事

話說清乾隆年間的一個夏天,某日雲淡、風輕、日麗,天地間只見一桌、一椅、一庭院,院中擺滿了晾曬的書籍,而桌旁椅上愜意的坐著一名書生。陣陣微風襲過,院落邊的柳枝隨風婆娑,書頁也在風中逸動,陣陣書香不時掠過。

書生見狀即興吟道:“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隨手拿起了茶壺往已經半空的杯中續水。壺中茶水已盡,書生卻看到了壺底的落款“大明萬曆年制”。書生默然一笑,隨口又吟道:“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

晚間,書生在燈下讀書寫作,卻聽得“喳喳”的老鼠啃食之聲,書生隨口罵道:“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書生罵完,將其隨口吟出的詩句,悉數寫在了自己所撰的名為《一柱樓詩》的詩集之中,此書生名為徐述夔。

徐述夔去世後,其子徐懷祖將其父的著作刊印成書,並留存家中。

乾隆四十二年,徐述夔的孫子徐食田與監生蔡嘉樹產生田產糾紛,被舉報私藏禁書。蔡嘉樹說書中有諸如“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之類的悖逆言語。江蘇布政使陶易看完之後,卻不以為然,因為他看懂了詩中之意,判處蔡嘉樹誣告之罪。

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卻認為事關重大,奏報了乾隆。沒錯,這個劉墉就是大家所喜聞樂見的那個劉墉。自此引發了清朝文字獄中人盡皆知的一案。

看看對此案件的處理吧。乾隆下旨嚴查,秉持公道的江蘇布政使陶易冤死獄中;徐述夔、徐懷祖父子雖然已死,“仍照大逆凌遲律,銼碎其屍,梟首示眾”;徐食田、徐食書、徐首發、沈成韻、陸琰等人因刊書、藏書斬立決;毛澄為書做序,流放三千里;揚州知府謝啟昆,發往軍臺效力贖罪;東臺知縣塗躍龍,徒三年;曾經為徐述夔作傳的沈德潛去除諡號,革去封號,拆毀墓碑;徐家財產入官,家人入官家為奴。而挾私告發的蔡嘉樹卻因舉報有功,無罪釋放。

為什麼把判處結果寫這麼清楚?顯得乾隆英明呀,對待“悖逆之徒”,雷厲風行,殺一儆百,震懾天下。實際呢?有風骨的正義之士和無辜之人被判罪、被冤殺,而奸佞之徒卻逍遙法外。等到國難之時,正義之士已亡,而奸佞之徒只會見風使舵,普通百姓在看遍了世間滄桑之後,更多是在等待機會發洩積聚已久的不滿與憤怒。

乾隆曾下諭旨說,“朕從不以語言文字罪人”,而乾隆時期,清朝的文字獄達到了巔峰。

歷史上也有“糊塗皇帝”,你罵就罵吧,又能耐我何,一笑了之,不置可否。“糊塗皇帝”甚至對於罵他的有為之士,還加以重用,藉以收買人心。而“文字獄”雖看似清廷很強大,很暴力,皇帝很英明,卻正好襯托出了滿清統治者內心的虛弱,和皇帝的昏庸。

《國語》曾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清朝沒有昏庸皇帝了呢?很簡單,敢笑話我不識字、敢說我昏庸無能、敢譏諷我不如別人,殺殺殺,抄家滅門,看你服不服。見到此狀,眾人也只能裝聾作啞,充傻裝楞了,“皇上聖明!皇上英武!”可是現在大清已經亡了,留下的只有笑柄。

再來看第二個關於乾隆的故事

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按照英國禮儀,覲見禮為右手放在前面,左手在後彎腰行禮。乾隆看了,不樂意了。在乾隆心中,全天下我最大,爾等皆為蠻夷,見到我是要跪拜地。然而,英國使臣拒不跪拜。

為了打破僵局,乾隆皇帝身邊的大臣告訴乾隆皇帝,此等蠻夷不跪拜,是因為他們的腿彎不了,只能直著。乾隆聽後,局勢才緩和下來。

馬嘎爾尼當時帶來了很多禮物,諸如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等天文學儀器,鐘錶及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清廷的工匠、官員看後,告訴乾隆,他們送來的跟我們宮廷中的沒什麼差別,甚至有些還不如我們的。乾隆也稱“所稱奇異之物,只覺視等平常耳”。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分析出兩種結果。一、如果滿清時期的武器裝備等物品,並不落後於西方,而清軍對抗列強,卻屢戰屢敗,是說明了清朝皇帝的英明,還是昏庸無能,治國無方?二、如果清朝的武器裝備落後於西方,而工匠、官員們卻告訴乾隆,他們的東西不比我們的好。乾隆也聽信了,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乾隆好大喜功,加上大搞文字獄,容不得異議,誰還敢跟乾隆說實話。這種情況下,那就是乾隆被大臣們騙了,那乾隆英明麼?這也造成了中國更加的落後,乾隆英明麼?

再來看第三個關於乾隆的故事

乾隆至少曾經六下江南,美其名曰閱兵、視察書院、瞭解生產,體驗民生,而實際呢?逛美景,吃美食,尋美女,撈足了金銀財寶和各地特產。清朝官員們也是一個一個的巴不得乾隆到他們的任地,以便極盡拍須溜馬之能事,在皇帝面前表現一番。乾隆造成的這一遺毒,坑害了中國數百年。

而在隋朝呢,楊廣遊個江南,被罵了上千年。

明朝時,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想遊江南,被上百大臣攔路勸阻,只能暫時作罷。最後,還是借平定寧王之亂,跑去江南遊玩了一番,中間還屢次吃癟,被明朝地方官嗆了多次。朱老闆跟地方官要錢沒有,吃飯還要自理,只有在即將返京時,地方官員才擺了一場宴席送行。當然,朱老闆太“糊塗”,忘記了處罰這些地方官員。而朱老闆不聽勸諫,肆意玩樂的光榮事蹟,卻被明朝史官一一記錄在案。朱皇帝就因為跑去江南找了幾個美女,釣了個魚,從此成了淫蕩玩樂的代表。

反觀乾隆呢,人家那是風流才子,羅曼蒂克。嚄,厲害喲……自此,清朝歷代皆明主,世世皆聖明,文治武功,雄霸天下,傲視宇宙,那個牛呀。

其他奇聞

清朝皇帝們個個英明神武,終於傳到了更加英明神武的咸豐皇帝。咱有錢,所以,要經常旅遊,經常去避暑,修養身心。咱不但有錢,家裡還有地,而且還慷慨,這塊地不要了,你拿走吧,我多的是;嗯,那塊地也不要了,你也拿走吧。啊,沒錢花了,我這有,給你,拿走吧。還不夠熱鬧,我這有個園子,裡邊的東西隨便拿,房子隨便燒,夠意思吧。

而太后也在京城百姓熱烈歡迎八國聯軍訪問北京之時,帶著英明的光緒帝,跑去了西安旅遊。等回來一看,八國的士兵為了在太后西遊之時,守衛好北京城,太辛苦了,賞,賞,賞呀。咱有錢,不能給少了,顯得小氣,丟咸豐的臉,來個九億兩白銀的大紅包,你們八個回去好好補補身體,歡迎再來。

至於坊間流傳的數兩銀子一枚的皇帝御食雞蛋,以及道光皇帝掀起的舊衣節儉時尚,和咸豐皇帝為了樹立節儉典範,以身作責,打了個價值上千兩的天價補丁,說明了什麼?皇帝都被大臣糊弄,還是大臣們聰明呀。


奕天讀歷史


首先,清朝不是被暴力革命直接推翻的,而是最終以孫中山和袁世凱南北合談的方式,讓清帝和平退位,結束帝制,並在憲法上保證了清皇族的合法地位和權益。這與以往的朝代變更有著本質區別,也就是說,從法理上,已經沒必要用“誇大”“汙衊”的手段去否定前朝,來突顯本朝的偉大和正確。這是有清一代沒有無道昏君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歷史都是後朝寫前朝,而有關清朝的第一部有著官方背景,由袁世凱牽頭編修的史學《清史稿》卻是由前清遺老們編著的,他們受聘於民國政府,卻在《清史稿》中大肆頌揚前清,詆譭民國。時人抨曰:

“彼輩自詡忠於前朝,乃以誹謗民國為能事,並不顧其既食周粟之嫌,遂至乖謬百出,開千百年未有之奇。

可見,編史者不僅不會去潑髒水,還有可能對前朝歌功頌德,這個基調,也是清代沒有無道昏君的重要原因。

最後,出於民族團結和基本國策,本朝對很多事是“避而不談”,官修《清史》久久不能問世,原因錯綜複雜。無道也好,有道也罷,最終都要為和諧大道讓道。


蔡員外1979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說:“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王朝就是大清王朝,最優秀的皇族就是愛新覺羅皇族。

清朝皇帝們統治國家的能力和水平的確是歷朝歷代中最高的,清朝皇帝的整體素質、學識、修養、才能也是最好的,平均壽命也是歷朝歷代中最高的,拋開民族偏見,這幾點你不承認還不行。

一般來講一個王朝最多能出兩三個偉大君主,西漢也就是高祖劉邦和武帝劉徹倆人能幹,東漢只有一個劉秀,唐朝只有李淵、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是前賢后昏還算不上,宋朝只有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倆人算比較厲害一點,明朝只有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二人厲害。

而清朝從努爾哈赤到乾隆六代皇帝都可以躋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不斷開疆拓土保持150多年的全盛局面,這是任何一個王朝也比不上的。

從努爾哈赤到乾隆都是一流水平的皇帝,並且一代比一代優秀。嘉慶、道光、咸豐等皇帝也算是合格的守成之君,只有同治不合格,同治是一個有病的頑童,年僅19歲就去世了。

清朝皇帝都很勤奮努力,瞭解並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智商、情商都很高,整體表現都很優秀,幾乎找不出大的過失錯誤,清朝皇帝做得最好的一點是沒有虧待屈殺功臣能臣的惡習,他們是對敵人殘暴無情。


流賊聞之心膽搖


首先,問題就是錯的,清朝有無道昏君。

如下:

1,咸豐帝,外敵入侵首都被破,驚懼而死,不算無道昏君麼???

2,慈禧太后,執政半個世紀,專權賣國誤國,從英法到日俄再到八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用軍費辦大壽,不算無道昏君麼???如果秦檜算漢奸,籤無數議和合約的慈禧不算漢奸麼?

3,同治帝,沒有任何政治作為,甚至在親政前花柳病死,不算無道昏君麼???

4,宣統帝,大清滅亡不關它事,但是甘願淪為偽滿洲國皇帝,不算無道昏君麼???不算漢奸麼???

另外,順治皇帝殘暴不仁屠戮江南百姓,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康庸乾雖然是盛世,但是文字獄越來越頻繁,限制文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