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個“淮”所指的地方,便是南陽這一帶,淮河的源頭就在南陽的桐柏。

南陽河流上百條,分屬長江、淮河、黃河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唐河、白河、丹江,這三大河流有分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支流,諸如湍河、潦河、刁河、趙河等不勝枚舉,密密麻麻的河流把南陽盆地織成了一個緊密的水網,使南陽有了特殊的地方交通,使南陽地區既有北方的旱路,又有南方的水巷。

南陽市區內還有一處南陽水運的遺蹟,便是天妃廟,這裡面供奉的天妃娘娘,便是是媽祖。南陽的天妃廟據師院聶振弢教授考證,是中國現今尚存的最北方的媽祖廟,這個最北,處在南陽,這個南北分界的地方,有著必然性。鴨河口水庫修建以前,北方的貨從白河到唐白河,到漢水,再到長江,運到南方,南方的貨逆流而上,到達南陽,起旱運往北方各地。南陽依著地利,儼然成了匯聚南北的一個要道。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可惜1958年修建鴨河口水庫,白河斷流,南陽水運的氣數到此完全喪盡。然而近幾年,南陽本地政府要開建唐河復航工程,這卻又給我們很多設想的餘地——當年鴨河口水庫的修建,其利弊的衡量,又是根據什麼呢?

水運,有許多好處,第一是省錢,第二點,結合當下的形勢,便是節能環保。

有水流動的城市,這個城市才是活的。

南陽從水運衰敗以來,經濟和人均收入,一直處在河南省其他地市發展的末流,其中最大的阻礙,是交通不便,幹線鐵路都不經過南陽。南陽地處西南一隅,雖然三面環山一面水,但原來有水旱兩種途徑的互補,倒也給生民留條跑船的行當,但自從水運斷絕之後,便成為了一條腿走路的瘸子,怎麼發展,都難以追上河南其他地市的腳步。交通的不便,是短期的劣勢,長期來看,交通滯後造成了人口流動不便,造成了招商引資的困難,而南陽本地又缺少有實力的企業,難以留住當地人才,也難以吸引外來人才進入,這些原因使南陽陷入了一個非常艱難的境地,也使南陽形成了獨特的民風——要麼安分守己地在當地企業,要麼下海大風大浪,創業去吧。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缺少外來的交流,缺少包容的心態和地方經濟基礎,南陽民風就地方主義盛行,排外思想嚴重,淳樸民風之中,也夾雜著一股匪氣。這大概也是當年南船北馬的南陽形成的地方特色之一。舊時候跑船的,行路的,險象環生,路途多舛,沒有一股衝勁和不怕死的精神,生意可是做不成。

從水運陸運並重的城市,到單獨依靠陸路交通,南陽的交通變化和城市衰落,可以說是中國城市中一個獨特的例證。西語有言“哪裡有河流,哪裡就有城市”,曾經水運的興盛,成就了南陽的唐河、社旗、新野,也成就了許多知名的水旱碼頭,諸如社旗鎮、石橋、朱集、潦河坡、瓦店等,把城市散落的市鎮通過水運,連接起來。河流的衰落和死亡,也預示了城市發展的受阻。

當今社旗鎮美輪美奐的山陝會館,依然顯示著當年商人南船北馬的氣勢恢宏,可惜如今的社旗,在南陽人心目中是出了名的貧困縣。

放眼全國,有河的城市不再少數,曾經能夠通航的城市諸如南陽,延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的城市也不少。如果合理開發內河航運,也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再說南陽的內河。南陽老城區,曾經是個梅花盛開的形狀,故老南陽都叫他梅花寨。南陽市區內,有三條內河,梅溪河,溫涼河,三里河。梅花寨的城防、洩洪、排汙,都依靠這三條河貫通城市,流入白河。如果說,白河、唐河是南陽的動脈,南陽城區的內河就是南陽人的毛細血管,他們靜靜地流淌,帶走城市的汙穢,也給世世代代南陽人帶來生活的方便。

可惜南陽內河的汙染嚴重程度,在中國近三百個地級市中,可謂名列前茅,其治理和汙水排放管理嚴重滯後。大量工業廢水從河的源頭處排入內河,使內河已經失去了自淨能力,成了已經死亡的汙水河,給南陽城區環境和人民身心健康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可惜幾十年來,一直沒有人來治理。無奈國家環保總局約談南陽市長,南陽市才開始內河清汙治理,但究竟效果如何,還要經受時間的考量。

就河流和溼地資源來講,南陽這座古城有著相當優越的自然條件。有水繞城,有山依靠,地勢平坦,溼地豐富。近年來,北大教授俞孔堅等人提出了“海綿城市”,而南陽的城市規劃,完全可以走海綿城市的路徑,通過打通內河與幹流之間的聯繫,通過合理規劃和營造城市溼地、綠地,而使南陽整個與自然完美融合,避免夏季看海的前車之鑑。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中國古代的意象之中,從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到清明上河圖的熱鬧,總是離不開水。南陽古代的梅花寨,便是一個有山,有水,對稱規劃合理的城市。古城南陽的規劃,有陰陽和山水,有禮制,有傳統的美,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代有名的大都市諸如長安、洛陽、北京、南京、蘇州,沒有一個不是如此。中國山水和諧的城市營造思想,延續了千年。

那穿行城市的河流,密佈城市的坑塘溼地,城市綠地,承載著飲用、灌溉、洩洪、排汙、交通等功能。雨水來了,順著自然的坡度或修建的排汙設施,排入坑塘和溼地,兩者滿了,便流入內河,內河漲了,流入城市所依託的大河。城市依著自然,達到了洩洪排水。

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唐代長安城,人口達到百萬,城市管理卻井井有條。而如今的北京上海千萬級別的超級大都市相比,卻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粗放型發展,挑戰著城市的承載能力和中國人的健康底線。而古老意象中的江南水鄉,北方市井,小橋流水人家,山水和諧的城市,離我們遠去。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反思近代中國城市的營造,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城市營造的主題之一。“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高峽平湖的三峽大壩,南水北調,引黃灌溉,種種對大自然的改造造福了社會百姓,但也帶來了破壞環境和生態的副作用。

南陽這幾十年來的城市營造,鴨河口水庫修建了,梅花寨拆了,內河汙染了,白河溼地的沙灘沒了,市郊曾經成片的樹林綠地變成房子了……城市在發展,城鎮化率高了,但我們失去的,從一百年,二百年的角度來看,或許是得不償失的,城市的發展與規劃,有更好的路子可以走,但是我們沒有走。

在城鎮化、現代化的路上,中國還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初學者,這個初學者有時候還缺乏耐心和虛心的態度。外來人口持續湧入城市,超過了一個城市的承載能力,工業的發展與自然生態相矛盾……諸如此類問題,都難以解決和協調。

南陽水運衰落史:南船北馬的盛況,何日重現?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超級都市的行列,霧霾嚴重,城市內河死亡,河流斷航,傳統能源利用率低等等造成了中國環境的惡化,其實每一個城市,在環境保護方面,都可以選擇一條更好的路。

究其原因,是我們把眼下的利益看得太重,把自己的生存不當回事。從大處講,是國家的統籌沒有做好,過於急功近利,還沒有為中國工業和城市發展的轉型做好準備。

南陽的山水給了南陽得天獨厚的條件,把南陽營造成山水城市,海綿城市,完全有可能。曾經的南船北馬的南陽,如果有一天能夠恢復唐河,乃至白河的航運,一定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

而這一切的規劃,是否都要留給後代,讓後代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汙染和不負責任買單呢?

這是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