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不殺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三人,朱允炆繼位,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

用戶58667638356


胡惟庸的勢力主要猥集於中書省,其所謂的罪行“專權擅政”,正是他能力之極限。假設建文帝登基時,胡惟庸繼續以丞相權柄、操縱中書省大小官員,確能在一定程度上以自身小集團利益左右朝政,但說到要危及皇權,則絕無可能。因為胡惟庸集團根本無力染指被諸王和淮西勳貴們把持的軍權,也不能操控皇帝親領的錦衣衛特務組織,即使在京城內的武裝力量也是由功臣後裔把持,胡惟庸自身也深知究竟,其本人絕不會利令智昏去惹殺身之禍的。

李善長的優勢在於,其在明初長期擔任政府首腦,是中書省及六部所代表的中央政權的締造者,加之因鄉土觀念,而在淮西諸將中享有崇高威望。但是李善長及其家族利益與皇權息息相關,他沒有反抗皇權的理由。且與李善長相接納的徐達、湯和等將領,也都是朱氏皇權的利益相關者,也即是政權的擁護力量。李善長之所以被明太祖誅殺,其原因並不是“謀逆”,而是其因排擠劉基、宋濂等浙江官員,而提拔胡惟庸入中書省、並給予其不斷的關照、致使其坐大有關。

藍玉是明初勳貴悍將中的後起之秀,在徐達、常遇春、湯和、傅有德、馮勝等,相繼或病、或逝、或貶後,藍玉成為了手握重兵的新一代統帥,並有成為淮西勳貴中新領袖的趨勢,可以說,這三人中,唯有藍玉具有威脅皇權的客觀實力。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藍玉就會謀反,理由如下:

首先,藍玉一直以來都是太子朱標的心腹,雖然在朱標幾個兒子中,建文帝朱允炆本身不是藍玉最為至親的那位,但其畢竟是太子朱標的後裔,也正是藍玉長期以來的效忠對象,可以預見,如果建文帝繼位後,藍玉仍在的話,將更得重用,如另一個徐達再世。其次,藍玉雖然在軍中廣交諸將、收攬義子,但卻從未有對抗朝廷、謀劃叛亂的計劃,一是無心,二也是無人,藍玉集團如果真的存在,也僅僅是軍內派系,它沒有政治性的抱負和計劃。最後,朱元璋晚年其諸子大多身為統兵大員,分駐四方,藍玉即令有黃袍加身的野心,也不得不顧及到一旦起事,將遭到朱姓諸王四面八方的圍攻,成功的希望又剩下多少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胡惟庸、李善長,還是藍玉,即使僥倖存活到建文帝登基,也都不至於謀逆皇權,因為主觀、客觀的形勢都不允許。


史海悠遊閭春暉


主弱臣強,社稷危矣,如果太子朱標不是過早去世,就不會出藍玉案,朱標是朱元璋一手調教的接班人,太子身份以定,藍玉是朱標一夥的,朱標為人仁義,他一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而他的兒子之中朱棣算得上可以接班的人選,但兒子十幾個,如果選朱棣,其他兒子又不服,什麼辦呢,,只有選孫子朱允炆,一是平服這些兒子,第二是朱元璋為了布這個局,殺了這些權臣,也是為了孫子繼位掃除障礙,朱元璋深知,向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等這幫文臣悍如若不除,就憑他孫子是震不住他們的,弄不好江山就要易主,百姓就要遭殃,天下就要大亂,老朱屠殺這夥淮西勳貴是有計劃,是有預謀的,這也是帝王封建思想家國天下的一個代表。


風雨同舟129273794


首先,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

其次,簡要回答朱元璋殺這三個人的原因。殺胡惟庸的主要原因是他結黨亂政。殺李善長則是因為他以老弄權,深陷胡惟庸亂政案。殺藍玉是因為他擁兵驕縱。這是歷史上他們三人被殺的主要原因,很多史書上說的其他原因皆不可信。想想在朱元璋的統治之下,李善長七十有餘,謀反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是正宗。都說朱元璋好殺人,其實朱元璋所殺之人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雖然說,朱元璋手下可能有冤死鬼,但是看中外歷史,帝王將相手裡哪個又沒有冤死鬼呢?說到他的好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的出身背景。

朱元璋出身卑微,草根農民的資格都達不到,從一個草根登上帝王寶座,這其中的滋味不是什麼人都能瞭解的。所以他有三恨,一恨貪官汙吏。他出身草根,自然是草根的代表,至於當上帝王之後,尤其是後期,是不是背叛了草根我們不論,至少初期,他是相當痛恨貪官汙吏的,所以在大明律及所有朱元璋制定的法典中,對於貪官汙吏的懲治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比如對貪官汙吏的剝皮、腰斬、凌遲等酷刑,那是十分殘忍的。李善長以老弄權,死於朱元璋手,著實正常。二恨為富不仁。實際上朱元璋仇恨為富不仁不僅僅是不仁,而簡直就是仇富,作為草根出身的他,對富人就是敵視,所以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抑制工商業的發展。比如沈萬三之死就是活例。三恨官官相護。結黨營私,誰人不恨,朱元璋的童年就受過官官相護的壓迫,在此不舉例,所以他對結黨營私,朋黨亂政的行為就是零容忍,胡惟庸結黨亂政,不正是往他槍口上撞嗎?

再說朱允炆,都說朱允炆仁慈,手段不夠狠,所以朱元璋以各種理由殺掉與他打江山的功臣,為朱允炆鋪路,道理上可通,但是像湯和,徐達等人,不也是開國功臣麼?為何就能得以保全?所以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李善長、胡惟庸、藍玉觸犯了朱元璋三恨的底線,才導致了殺身之禍。其實在朱元璋的調教下,朱允炆並非史書上所說“仁”,所謂對政治的見解有所不同,但是朱允炆的帝王心術並不是沒有學到。他的仁是和朱棣相比的。也就是說,相比於朱棣,他是仁了點。

朱允炆實際上已經繼位了,朱棣發起的這場戰爭本身就是在朱允炆繼位之後。朱允炆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繼位的,號建文帝,只在位三年。朱棣卻發起了靖難之役,來奪取侄兒的江山。我們只能問,要是朱棣不發動這場戰爭,明王朝在朱允炆的帶領下,會呈現一種什麼結果?至於改姓,萬不可能的了。


青燈問史


由朱元璋興起的明初“四大案”,就是考慮到朱標和朱允炆太“仁厚”,這才自己動手,保證日後皇權順利傳到朱家子孫手中。

藍玉案和胡惟庸案打擊了一批囂張跋扈的開國功勳,在朱元璋看來,可以保證朱標或者朱允炆皇權的穩定。但直接的不利因素便是,藍玉案使得“靖難之役”中,朱允炆身邊無人可用,不得不先後啟用年邁的耿炳文和膏粱子弟李景隆。

那麼胡惟庸案的不利因素是什麼呢?

試想下,如果朱允炆不削藩,也許就不會有靖難之役。而削藩就是朱允炆和身邊“智囊團”商量的結果,分別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如果胡惟庸案不發,朱允炆身邊應該會有一批開國文臣,相比“智囊團”,會更具政治手腕。

其結果是,要麼不建議削藩,要麼“快刀斬亂麻”。周王、湘王、齊王、代王相繼被削藩後,立刻削藩燕王。而不會出現朱允炆因婦人之仁,“朕即位未久,連黜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於天下?”準備緩一緩在對燕王動手。沒想到燕王提前動手。


五味社


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大元帝國對國民的管理過於寬鬆,才導致了大元帝國不到百年,就失去了對中原地區的控制權,因此,為了大明帝國國家的長治久安,朱元璋就制訂了嚴厲的《大明律》。

朱元璋之所以殺掉了很多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生死兄弟,就是由於他們居功自傲違法亂紀。

實際上,朱元璋的這些兄弟,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都敢胡作非為,那麼,在朱元璋百年以後,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朱元璋殺掉他們是對的,如果不殺掉他們,那就會遺害無窮。


瀋陽楊藝


提問是大明江山是否改姓,那就是提問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會不會造反謀逆篡位了?答案應該是不可能。朱元璋大興胡案藍案殺戮是前後兩次,胡案是洪武十三年,藍案是洪武二十六年。胡惟庸李善長的死清洗的是行政文官系統,胡惟庸雖然權勢得逞於一時,但只掌握了行政文官集團,淮西武功勳貴集團沒能力染指,秀才不掌兵放屁也不響。藍玉案朱元璋才對淮西武功勳貴集團動了手,其中核心是常家藍家兩母舅家。朱元璋雖然冷酷無情但絕對不是個昏庸的人,對藍案的殺戮完全是經過冷靜的思考。太子朱標的死才是決定了藍玉常茂傅友德馮勝周德興等人最終的結局。由於太子朱標意外的死於朱元璋之前,在通盤考慮利害後朱元璋決定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他之後大明接班人,而朱允炆同父異母的弟弟朱允熥的嫡親舅舅常升常茂以及常升常茂的舅舅藍玉就是對朱允炆皇位的極大威脅。原本朱標的正妃常氏之子朱允熥在長兄朱雄英死後成為朱標的嫡長子,是朱標名副其實的嗣子。而朱元璋心裡藍玉常升這些擁有兵權的驕兵悍將大有可能是如果年幼的朱允熥繼位架空朱家皇位的威脅,所以朱允熥生母常氏死後扶持了家族背景不深厚的呂氏為朱標的正妃,那麼按封建禮法朱允熥成了庶子失去了承繼的正統,朱允炆成為了嫡子。接下來朱元璋考慮的就是為朱允炆保駕護航剷除藍玉常升常茂以及常茂丈人馮勝等淮西武功勳貴。


遠處吹來陣風


明初絕對有權臣威脅皇權的事實存在,否則朱元璋也不會這麼殘忍。元朝時權臣幹掉皇帝的事常發生,明初的文武大臣也都有這種思想遺傳,而且面對的是一個叫化子皇帝,自己骨子裡鄙視。所以老朱殺了他們才保住了近300年的江山,此後大明即使皇帝天天玩木匠,照樣江山牢固。劉邦殺武將也是這樣,秦朝短命,漢初的人都以封王為人生成功的奮鬥目標,而王權太大,嚴重威脅皇權,所以殺了王,此後的人以封侯為成功的目標,不再惦記封王,漢家才有了400年江山。劉邦朱元璋殺功臣,積極意義大於消極意義。


女媧故里會同新說


朱元璋草根出身,縱橫捭闔,沙場浴血,於元未亂世中打出一座江山。其胸襟氣魄手段在開國諸帝中也是第一流的,面對這樣的帝王胡李之輩仍敢擅作威福,貪卑弄權,那麼小皇帝上臺,其等謀逆作亂更將不在話下。


陶令想去桃花源1


朱元璋大殺忠臣,這給後面朱允文期間的動盪留下了嚴重隱患,由於這些忠臣良將的死,導致朱允文後來沒有優秀的文官為他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沒有好的將領來平定朱棣的叛亂


馮兄化吉fwz


分封制度和戶籍制度在頂層設計就有問題,出事情是遲早的,朱元璋活著還鎮得住,以後就尾大不掉了。按老朱對皇親貴族們的安排,甭說藩王造反了,光發工資也把國家財政拖垮了。中央集權做的不徹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