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退位,劉備為什麼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喜歡你你是我獨家的記憶


劉備起義和漢獻帝沒有任何關係,漢獻帝在劉備看來,只是被他利用的一顆棋子,劉備利用自己皇室身份的影響力,招募人才。打的是匡扶漢室的名義,開始起兵的,但是,他起義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想自己當皇帝。為自己打江山這和漢獻帝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事實上劉備也是靠著皇家後人的身份,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招攬了一大批的人才,比如,張飛,關羽,諸葛亮,趙雲.......

正是在這些人的輔佐下,劉備慢慢的從一個無業遊民,變成了一個稱霸一方的諸侯,他先是佔據了荊州之地,然後又佔領了蜀郡。

這時候的劉備已經成氣候了,他若是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史,這時候的他,早就該把漢獻帝給接過來當老大了。

因為此刻漢獻帝在曹操那裡,已經成了玩物,漢獻帝的皇后也被曹操給處死了,並且曹操把自己的幾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這就是赤裸裸地對漢獻帝的監視,這樣的漢獻帝,其實就是曹操的傀儡。

當時天下已經三分,魏蜀吳各自雄霸一方,其中以曹操的力量最為強大。

但是,曹操想消滅魏國和吳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曹操打不過劉備和孫權的聯軍。

這時候的曹操其實完全有能力把漢獻帝給廢掉,然後自己當皇帝,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讓漢獻帝把他封了一個魏公。

魏蜀吳的三個創世人中,只有曹操沒有稱帝,劉備和孫權再後來都當了皇帝。當然第一個稱帝的人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當劉備聽說曹丕稱帝了,這時候他的第一反應也是稱帝。畢竟自己征戰一生,不能落後於魏國呀。

劉備稱帝的時候,怎麼可能想得起漢獻帝來。

說實話曹丕即使讓漢獻帝去投靠劉備,恐怕他都不敢去,因為他明白,自己在曹丕這裡還能多活一些時日,還能有一口飯吃。

可是,若是他去了劉備那裡,肯定就會一命嗚呼的。

劉備其實是最為陰險的卑鄙小人,他不像曹操,曹操做事最起碼光明磊落。你們說我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我就真的這樣做了,你們能奈我何。

可是劉備恰恰和曹操相反,他是打著恢復漢室的旗幟,為自己開疆拓土的。你說這樣的人,是不是很陰險。這樣的人是不是小人,是不是連曹操都不如。

現如今大家都曹操的印象不好,一說到他就想到奸臣,小人,其實這都是羅貫中小說影響的,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遠沒有這麼邪惡。


史學達人


220年12月,曹丕於許昌西南17公里的繁陽(今河南繁城)舉行受禪儀式,逼迫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劉協雖不情願,但還是很配合地完成了儀式,將玉璽交給了曹丕。隨後,曹丕貶劉協為山陽公,東漢由是滅亡。


在劉協退位四個月之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遠在成都的皇叔劉備在祭告天地與漢朝高皇帝以下後,宣稱自己成了漢朝的皇帝,將繼續驅除漢賊,復興漢室的事業。漢獻帝還健在,這皇叔劉備為何不去迎奉天子,反而自己稱帝呢?

一、劉備迎奉獻帝難度太大。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封地在山東菏澤。如果劉備要把劉協從山東接到四川,這距離實在太遠,而且要穿過曹魏的中心區域,這對於劉備來說太難了,很不現實。

二、劉備也不想迎奉獻帝。雖然劉備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但隨著劉備勢力的強大,劉備的初心已經改變了。此時的劉備希望做一個主角,而不是之前的配角。所以在得知曹丕篡漢後,劉備的內心是非常波瀾的。在波瀾糾結了四個月之後,劉備想通了,他要做主角,給自己搖旗吶喊,為自己代言。

但是劉備在當主角之前,必須得處理一下劉協。劉備找了一個很尷尬的理由,就是他聽說劉協被曹丕害死了!聽說被害死,我估計劉備自己都不信。可不論這理由有多麼尷尬,反正蜀漢集團的人是信了,於是一大波人勸劉備稱帝。劉備給劉協草草舉行葬禮後,就在群臣的簇擁下登基了。
三、劉備稱帝,劉協應該是知道的,劉備為他舉行葬禮,劉協也應該知道。這時的劉協已然想通了,無論是冠冕堂皇的口號,還是明目張膽的威脅,對他來說都一樣。當他被董卓擁立的那一刻起,漢室早已傾頹,他的命運已經註定。他也清楚,留在曹魏尚可性命無憂,萬一被劉備找到,他只有死路一條。


石頭說歷史


在技術層面探討劉備應不應該、可不可以、能不能夠迎漢獻帝入蜀為帝屬於報道出了偏差,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劉備從來想的就是自己當皇帝,劉備從來沒有準備尊崇漢獻帝。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如此評價劉備:

船山先生說得還是客氣,肯定了劉備和董承合作這一段,說他只是分荊得益之後忘記了初心,其實,衣帶詔事件不要說劉備,連董承本質上或許也只是投機者,當然董承求仁得仁最後因此被曹操殺害,我們對他也不便置評,再看劉備,主動請求替曹操出兵徐州,在徐州殺掉刺史車胄,自己去搞地盤去了,漢獻帝的所謂衣帶詔他從來也沒當一回事。

劉備的志向或曰戰略目的,就是『乘時以自王而已矣』,乘著時機自己稱王稱帝罷了。

曹丕篡漢,表面上雖然禪讓,但是這個合法性當然可以質疑,可漢獻帝好好的一個大活人活著,劉備卻迫不及待地宣佈他已經遇害了,痛哭縞素的大排場背後無疑是大耳兒按捺不住的喜悅。

劉備和曹操,出了姓劉之外,和曹操當然是屬性完全相同的梟雄人物,因此,迎漢獻帝入蜀為帝是不可能迎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匡復漢室又不會做,就是自己當皇帝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談古論金


說難聽一點,劉備不但不會迎漢獻帝來益州,甚至巴不得漢獻帝早日駕崩,以讓自己稱帝更加具備合理性。先別急,下面咱依據史實來論證一下。



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后,劉備聽說漢獻帝被曹丕弄死了,也於第二年稱帝自立。

事實上此時獻帝不但活的好好的,還被封為山陽縣公,到234年才死。



劉備只是一個聽說獻帝已死就急吼吼稱帝了,也許他心理更願意相信獻帝已死吧,否則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口頭最高目標的劉備如何有資格稱帝呢?其實即使獻帝死了,理論上劉備也該擁立獻帝的兒子才對啊。這說明劉備安的就是自己稱帝的心,可憐的獻帝被其宣佈死亡了。



劉備稱帝后,我們也沒發現他與獻帝有來往的任何記載。也許他一方面沒臉再聯絡獻帝,另一方面也真的將錯就錯宣佈劉協徹底死亡了。這樣的劉備,怎麼可能有心迎劉協入蜀?當然,在魏國控制下,劉備即使有心恐怕也撈不出劉協吧。


司馬砸光


而劉備卻在漢獻帝禪讓後,對外宣稱劉協被害死。而自己卻稱帝。劉備為何不將漢獻帝迎接回來呢?

第一,劉備本身就想稱帝。其實劉備從小他的野心就很大,在和別人玩的時候,看到自己家的那顆大樹,就對別人說,自己將來當皇帝就將這棵樹砍了做成車架,他的小夥伴都認為他瘋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備從小的夢想就是當皇帝,和劉邦當初說的大丈夫當如是也一樣,都想過把皇帝癮。

第二,漢獻帝劉協也不想回去。漢獻帝劉協知道,在蜀漢他也沒有什麼兵權,底下的兵也不聽從自己,回去的話也是當一個傀儡皇帝,沒有尊言。並且劉備就算將自己迎回去也只是利用一下,等他統一天下後就可能就會殺了自己。

第三,劉協想過去也過不過去。雖然漢獻帝劉協在山陽這個地方自由自在,但曹丕也會派人盯著他,怕他有何異心。因此劉備想從魏國境內把人搶出來難如登天。

我是小枝雜談,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若有寫得不到位之處請指出,努力創作出優秀的文章奉獻給大家。


小枝雜談


劉備本來沒有小說裡標榜的那麼品質高尚,曹魏也不是傻子會把漢獻帝再放走。要漢獻帝入蜀為帝,首先第一個不同意的就是劉備,其次就是曹操,再次就是所有封官了的大臣。一一解釋

劉備第一個不同意。

我漂泊大半身,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一直標榜自己是皇室正統,不就是想到時候發展空間更大點嗎,現在稱帝了不就是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了嗎?接下來的事就是平定各國一統中原了。什麼?漢獻帝想來我蜀國玩玩,別別,千萬別來,你來了我去哪裡,繼續當皇叔嗎,皇叔有個鳥用啊!我辛辛苦苦培養的一班人馬,每天過著腦袋別再褲腰帶上的生活,一路走過來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大臣們對我心悅誠服,百姓對我歌功頌德,憑什麼要給你漢獻帝啊,大家都已經認了我這個“漢”了,你那個“漢”早就不存在了。要你來了我怎麼的也得做做樣子啊,畢竟我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是向著大漢的呢,不行,我的趕緊跟大臣們商量下,到時候讓他們一定要已死諫我,讓我不要退位,不然可真的假戲真做了!

曹丕第二個不同意。

媽媽的,你都已經禪位給我了,怎麼還不老老實實的待著呢,還想去劉備那,去那幹什麼呢?是要繼續當皇帝,還是去證明劉備漢氏皇帝的正統啊。你要是繼續當漢朝皇帝,那我算個什麼呢,那不就真成了篡位了。你要是去認同劉備那個皇帝的正統了,那我不就冒牌了的嗎,我不還是個篡位的嗎!不行,我得叫人把劉協看緊了,千萬不能讓他去蜀國。還得把他好好供著,天下人都看著我怎麼對待主動禪位給我的開明君主呢。

大臣們也都不會同意。

什麼劉協要去蜀國?他怎麼這麼扯犢子呢!去蜀國幹什麼呢?我們求了好久才勸主公登上帝位,好不容易得了勸進之功,封了個大官做得挺舒服的,你劉協去蜀國是去當皇帝嗎?那我這官不就是蓋的假章了嗎?不行我一定要勸吾皇阻止劉協去蜀國!


(本文原創,有對我的風格感興趣的請關注“以古觀今”,更多精彩為您奉獻)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首先,獻帝在許昌舉行了禪讓大典,不可能跑到成都去。

其次,獻帝就算能跑到成都去,估計他也不願意去——在劉備那裡當個名義上的皇帝,跟在曹魏這邊有什麼區別呢?

最後,很多人說獻帝不情願禪讓,這個說法恐怕是不成立的。漢獻帝本來也不是靈帝的嫡長子,繼靈帝在位的是獻帝的兄長劉辨。獻帝是在董卓亂後,被董卓扶立為天子的。董卓此舉是因為劉辨為何進妹妹何皇后所出,何進在亂中被宦官斬殺,但是何氏的外戚勢力並未完全土崩瓦解,所以必須廢掉少帝劉辨而另立新君,自己才好大權獨攬。劉辨生母已死,被董氏收養,與自己同族,所以選中了劉協。所以劉協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權力的牽線木偶,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天子的權勢。

董卓像


在董卓之後,獻帝的生活其實非常悽慘,直到被曹操接納以後,才停止了流離生活。換言之,曹操在危難之際,充當了漢朝正統政權的守護者長達二十多年,功成而不自居,獻帝則完全生活在曹氏的羽翼之下,這個時候讓他去投奔素不相識的劉備,怎麼可能呢?我們要知道,獻帝是在四十歲的年富力強之時,將政權禪讓給了還小他六歲的曹丕,我們應該替獻帝感到如釋重負。事實上,獻帝也是為數不多禪讓之後還能得終天年的皇帝,這就是因為他的禪讓完全出自真心,所以他也不可能為了一個漢室的名義,就離開保護了他這麼多年的曹魏一方。

曹操像


pku小動物


題主會問這個問題,可能是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在這本書中劉備可謂是仁義的化身,被幾十萬魏軍追趕也要帶著百姓一起逃,趙雲救了劉禪劉備更是恨他的兒子險些害了趙雲死於亂軍之中而要怒摔阿斗,總之在這裡劉備是千古難遇的仁君。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答案不是,瞭解《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羅貫中先生寫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尊劉貶曹”,大體的框架是按照史書來,但細節幾乎靠編,就這樣在歷史中比曹操還奸的劉備搖身一變變成三國最仁義的君主。真實的歷史上,我就單單列舉一件事情,你就知道其實劉備並不仁,據《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這什麼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劉備被曹操追殺,劉備為了保存自己的姓名直接就把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拋棄一邊,他自己就跑了,就這樣跑了.....,我想若不是趙雲捨身護主,恐怕劉禪和甘夫人早就死了,你就這樣的劉備能算仁主嗎?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因為劉備從起兵那一刻起,就沒打算要做大漢的“中興之臣”,他想做的是大漢的“中興之君”。

劉備從來都不是一個甘願屈居人下的主,據《讀通鑑論》記載“曹操王魏,己亦王漢中矣;曹丕稱帝,己亦帝矣;獻帝未死而發其喪,蓋亦利曹丕之弒而己可為名矣。”,看看,曹操稱魏王,他就跟著稱漢中王(這漢中王還是自封的,只是形式上上表通知了下漢獻帝),曹丕稱帝,他也急忙跟著稱帝,可以說劉備從來都不願意屈居人下。再者明明獻帝沒有死,曹丕向天下頒佈詔書,將獻帝封山陽公,並遷居濁鹿城,

《後漢書.孝獻帝紀第九》記載“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可是劉備卻偏偏要說漢獻帝死了並幫他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君王葬禮,如果他真的奉獻帝為君,這等獻帝生死攸關的事情,劉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去派人探查獻帝到底是生是死,而不是什麼都不去查,直接就對外宣稱獻帝已死,併為他發喪,要知道去詛咒一個還沒死的君主,那可是滅九族的大罪,可是劉備卻一點都不怕,相反是直接替代獻帝建立一個全新的漢朝,從這點上來看劉備想要替代漢獻帝早就蓄謀已久。還有的就是即使漢獻帝真如劉備所說是被曹丕殺死的,如果劉備真的是效忠獻帝的,那麼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不顧一切的殺向魏國,而不是不顧一切的殺向吳國。

顯然種種跡象表明劉備早就有了稱帝即位之心,他缺的只是一個藉口,顯然獻帝被廢,曹丕代漢就是他最好的藉口,所以我們就看到,獻帝未死劉備發喪,而宣佈繼承大漢帝位這樣的一幕


澳古說歷史


劉備為什麼不迎接退位的漢獻帝入蜀,有三個原因。

一,能力不允許。

二,心裡不允許。

三,部下不允許。

我們接下來一個一個分析。

一,能力不允許,劉備幾斤幾兩他自己心裡不清楚嗎?奮鬥了20年才僅僅佔領了益州和荊州的一部分,兵馬經濟都不及曹魏的三分之一,而且人才匱乏,沒有後繼之才。而曹魏天下九州十佔其六,經濟軍事雄厚,人才輩出武將如雲謀臣如雨。當時退位的漢獻帝被曹丕軟禁在河南,當時河南是曹魏的軍事中心,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連秦嶺都出不了長安都佔領不了。試問你讓劉備飛過去開飛機去接漢獻帝?就算劉備內心想把漢獻帝接回來蜀國,有這個實力嗎?打得過曹魏嗎?打得到河南嗎?

二,心裡不允許,自己辛辛苦苦創業打天下,好不容易可以等級當個皇帝名留青史,你如果把漢獻帝接過來怎麼辦?蜀國誰當家? 要知道劉備是靠著侄子漢獻帝的一句話發家的,漢獻帝稱劉備為劉皇叔後,天下才認可劉備的帝室之胄的身份,劉備如果沒有皇室後裔,獻帝皇叔這個響亮身份,試問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會跟隨織蓆販履四十歲了還一事無成的劉備嗎? 假如把漢獻帝接回來蜀國,那麼劉備絕對不能登基,漢獻帝也不能暴斃,劉備豈不為難?

三,部下不允許,關張馬趙黃,諸葛亮法正蔣琬費偉都是跟隨劉備辛苦打天下的人,如果劉備等級稱帝,他們直接將獲得高官厚祿,自不多言。如果漢獻帝來了西川,他們受到的封賞必然要下降一個檔次,因為他們的主公劉備還要先接受漢獻帝的冊封。這種情況下,劉備的部下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漢獻帝來蜀漢。

這三個原因下,天時地利都不允許,不論如何漢獻帝是不會也不能來西川的。只能假象一下,哈哈。

喜歡的可以關注,共同討論三國話題。


中國人文歷史


《英雄之志決定選擇》

當我們追溯歷史的時候,總喜歡用假設,用現代人的思考去思考問題,但是我們真的能設身處地的去想這些事情。


在大家印象中,往往覺得劉備是哭鼻子哭出江山的人物,忠義是他的代名詞,偽君子是他的形象,可那是羅貫中給我們的印象。真實歷史上劉備是怎樣的人?三句話就可以評價完。

第一句話,於荊州之時,對劉表所述。

備若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

一句誠不足慮,顯示啦多少英雄氣魄,他是一個絕對自信的人(這是他對自己評價)


第二句話,與許昌之時,曹操評價。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這是他一生之敵對他的評價,最瞭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曹操不愧一代梟雄。

第三句話,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評價

“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這是他的蓋棺定論,是史書對他的評價。

看完這三段話,難道你們還認為三國演義的劉備是真實的劉備嗎?

真實的劉備是因為勢力小處境差,早年常常投靠他人,所以他不可能如曹操那樣“笑傲江湖”。由性格原因,還有處境需要,劉備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不像曹操肆無忌憚表現英雄本色。但這不等於說劉備不是英雄。在他沉默寡言不動聲色忍氣吞聲背後,盪漾著一股英雄氣。這英雄氣是骨子裡的。



所以真實的劉備是,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的大英雄,偉丈夫。

因為有英雄之志,所以他百折不撓,因為有英雄之氣,所以他從不懈怠,因為有英雄之魂,所以跟隨者眾多,魅力無窮,因為有英雄之義,所以他忠於自己的戰友,忠於自己的事業,他最忠誠的是他自己的內心。


那麼他內心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他兩個孩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養子劉封親子劉禪。



封禪封禪,這個論調所有人都回答了,所以我就不再多說。

劉備的最終目的就是用他的努力去恢復祖先的榮光,恢復漢室江山。至於用什麼樣的手段,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那都是最終結果來證明的。

我相信在他稱帝之前,他是內心肯定有過掙扎,他想過是否要去迎接獻帝,但是實際情況是不允許,因為獻帝本身生死不明,就算活著也沒有自由。

而且作為一個英雄人物來說,如果他真的將獻帝接到自己身邊的她,該怎麼做對他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況且所有的人全部都是跟他一條心的,如果他獨斷專權,下面人也會造反,這是他無法承受的。

於是順水推舟,成就帝業,也成了他必然的選擇。

本人生平最欣賞的就是劉備,因為他的出身,白手起家,因為他的經歷,百折不饒,因為他的義氣,義薄雲天,因為他的執著恢復漢室。

因為相似,所以他是我最愛的歷史人物,最後一首詩送上。

布衣起微萍,百戰終成功。 勢足三分立,遺恨猇亭路。 賢相知己願,奈何落葉坡。 悲涼故國舞,唸叨不思蜀。

空悲切,萬古愁,唯有英雄氣,留待古今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