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進化:下沉、邊界消失和一小時達時代

本地生活進化:下沉、邊界消失和一小時達時代

- 文丨不凡商業記者 項也 -

蒯佳祺正帶領著達達-京東到家打一場硬仗,這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本地生活電商未來的走向。

10月31日,在剛拿到京東、沃爾瑪5億美金的“糧草”之後,達達-京東到家公佈了新一輪的目標——全面下沉,“加速三四線城市佈局,2019年進入200個城市。”

此前,京東到家主要目標還在一二線城市。四年多的時間,京東到家逐漸覆蓋了包括北上廣深以及南京、杭州、天津、成都、武漢等在內的63個城市。

“二三線城市的增速普遍超過了一線城市。”蒯佳祺告訴記者。京東到家後臺數據顯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其銷售額增速TOP10城市分別為:南寧、石家莊、東莞、廊坊、貴陽、溫州、無錫、昆明、杭州、佛山。二三線居多、已經沒有了一線城市的蹤影。

與此同時,業務的邊界正在模糊

——京東到家此前更多的是基於商超業態的到家服務,而現如今,從生鮮、醫藥到鮮花、便利店、美妝個護、家居、母嬰用品等品類,都已經全面開始了一小時達的本地化探索。

“我們還在不斷拓展新的品類,”蒯佳祺告訴記者。

顯然,京東到家在加速。

本地生活進化:下沉、邊界消失和一小時達時代

突然的“變奏”不僅來自於自身的發展需要,同時也來自於競爭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在外賣格局整體穩定的大勢下,今年,美團、餓了麼開始從主攻的外賣抽身,開始大規模試水生鮮、便利店等業務,美團閃購、買菜功能上線,餓了麼與便利店、星巴克等合作。

本地生活正在“進化”——外賣之後,中高頻的商超以及長尾市場正在從深度和廣度上迎來了新的變革時刻,全品類的本地生活電商正在到來。

近日,不凡商業專訪了達達-京東到家創始人兼CEO蒯佳祺,與他一起聊了聊達達-京東到家的目前的發展、競爭環境、未來的規劃,以及對本地生活未來發展的判斷等等。以下是採訪的節選:

談競爭:商超履約遠比外賣複雜

商超生鮮品類是相對中高頻的品類,也是京東到家起家的核心品類。目前,京東到家已經與全國TOP10零售商——華潤萬家、沃爾瑪、永輝、家樂福、永旺、山姆、步步高、百佳等達成了深度的合作。

不過,更早入局本地生活、在外賣領域深耕良久的餓了麼、美團,也開始在這一領域試水和探索,尤其是中小型超市、便利店業態。競爭無可避免。

本地生活進化:下沉、邊界消失和一小時達時代

在蒯佳祺看來,外賣和商超生鮮的運營思路並不一樣,商超生鮮品類的運營更為複雜:

首先,外賣基本沒有庫存的概念,而對於商超品類,庫存管理、缺貨補貨機制對於一個門店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其次,與一家餐廳幾十個SKU相比,一個大型商超的SKU通常在數萬以上,一方面,需要在幾萬個SKU中挑選出最熱銷的數千個SKU上架;另一方面,商超品類的撿貨時間和工作量更多、流程更為複雜。

對此,京東到家的策略是,通過技術的方式對商超等B端進行流量、履約、商品、門店和用戶等多個方面的改造和賦能。

我們重新定義了這個行業的履約方式。這種履約不僅僅是給商家提供流量、提供即時物流,還提供履約背後的整套技術系統。”蒯佳祺說道,“單純套用外賣的邏輯很難湊效,即時消費也並非簡單的跑腿。”

談核心:深綁B端、服務C端

目前,京東到家的月活躍用戶達到了3000萬,註冊用戶超過6000萬,月交易額已經是兩年前達達和京東到家剛合併時的10倍。

在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增長成了不少互聯網公司的頭號難題的今天,無疑,京東到家的答卷頗為亮眼。

在蒯佳祺看來,用戶體驗是增長的根本。

“用戶體驗首先是優質的供給,商家優不優秀、商品豐不豐富;其次是,履約的體驗,速度、包裝、送貨體驗;最後才是價格。”蒯佳祺認為,“為了服務好消費者,你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去賦能商家,這是到家服務的本質。”

一個例子是,會員體系的打通。傳統的商超、藥店等零售商,都有自己的會員卡體系,不過這些會員體系都並沒有數字化。京東到家做的事情是,一方面,與這些零售商的會員體系打通,會員全部數字化,未來這些商家可以通過京東到家等線上手段獲取新會員;其次,提供一套CRM管理系統,為零售商提供針對性的會員營銷服務。

“我們在搭建一個會員體系的基礎設施,會員數量已經達到了億級的規模。”蒯佳祺透露。

前置倉也是京東到家賦能B端的路徑之一。

本地生活進化:下沉、邊界消失和一小時達時代

與諸如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不同的是,京東到家的前置倉是在門店內、倉店一體。“在沒有店內前置倉的情況下,一個店員在門店裡的撿貨時間會非常長。成本根本無法覆蓋。”蒯佳祺說道。通過前置倉,完成從撿貨到系統交接等流程的優化,完成了訂單效率和成本的提升。

除了前置倉和會員數據外,京東到家還與超過1000家零售連鎖完成了在商品、庫存、促銷和訂單等方面的系統對接。

“這是前無古人的,只有做重才更有機會。”蒯佳祺說道。

談邊界:全品類的一小時時代正在到來

互聯網是一場無邊界的競爭。

同樣,京東到家的邊界也日漸模糊:京東到家已經從一個商超品類的到家平臺,正逐漸拓展成全品類的即時消費平臺。

在蒯佳祺看來,京東到家“邊界”拓展的邏輯有兩個:

首先,從頻次上,生鮮(商超中的主品類之一)頻次高、粘性強、剛需,所以最早先做;同時,醫藥強剛需、容易口碑傳播,所以醫藥也是較早做的品類之一;

其次,將重點拓展電商滲透率較高的品類,如:美妝、母嬰用品等等。儘管這些品類在諸如淘寶、京東上已經非常普遍,不過,一個問題是,線上和線下是兩盤貨、並不打通。

“線上是線上,線下是線下。在你三公里之內的門店,他的貨並沒有線上化。”蒯佳祺解釋道,京東到家正在拓展這些品類,“消費者線上購買的行為已經養成”。

目前,包括萬寧、屈臣氏、名創優品等美妝和生活用品的品牌門店已經上線了京東到家,“在品類的拓展上,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本地生活進化:下沉、邊界消失和一小時達時代

同時,下沉也是另一個維度的邊界拓展。

“外賣、滴滴等即時需求平臺,已經深入到三四線城市,提前教育了消費者。”蒯佳祺表示,這是到家業務在三四線城市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快、好、省是消費者不變的追求,”蒯佳祺認為,從最初淘寶的數日達,到京東的次日達,再到本地生活,“本地生活的一小時時代正在到來。”

確實,從外賣興起到本地生活時代來臨,無論從品類還是地域上來看,消費者對於到家即時消費的接受程度都越來越高,京東到家的機會來了。

但挑戰已經存在。從目前情況來看,本地生活已經上升為阿里、美團等巨頭在戰略層面的競爭。對於京東到家而言,或許唯有加速才能跑出真正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