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村史」是什麼原因這個村由原來的“杏花村”改名為“沙峪村”呢?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渤海鎮沙峪村歷史上曾是京北的戰略要地,它四面環山,川地寬廣,是電兵、練兵的重要場地。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村名演義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沙峪這個地方早在元朝就已成村,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古代屯兵之地。元代,沙峪村東五里的渤海所村是兵營中樞指揮機關所在地(曾設千戶所),而沙峪村則是兵營集中地。現存於沙峪村東、西、南、北的練馬墩,據說就是元代兵營集中練兵之地,同時也是觀敵哨所。當時沙峪村的名稱為大川,至今在東山咀岩石上還清晰可見“大川”字樣。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明朝萬曆初年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五戶,會同明初修建長城時的部分留守人員開始在村裡繁衍生息。由於漫山遍野全是山桃和山杏,春暖花開之際蔚為壯觀,因此得名“杏花村”。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春季杏花盛開時,發生了嚴重的倒春寒,沙峪村普降暴雪,溫度驟降,結果杏樹全部被凍死。同年雨季又暴發了特大洪水,沖毀了土地和樹木,導致沙峪村大部分土地堆積成沙石,原來的良田變成了亂石滾滾的沙石灘,由此村名改為“沙峪”。全村共1060戶,2392口人(2000年)。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村內廟宇

歷史上沙峪村共有七座廟,現僅存一座。其中天地廟為沙峪村的主廟,修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康熙年間進行了翻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天地廟分為三殿,前殿為龍王殿,正大殿為三官殿,後殿為玉皇殿。

龍王殿是村民祈雨之地。正中供奉龍王塑像,兩側牆壁上有風、雨、雷、電神像。龍王殿東側有鐘鼓樓一間,每月的初一、十五清晨敲鐘81響,以提醒村民上香祈福。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正殿供奉三官,三官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藥王、藥聖的畫像分別位於兩邊。兩側牆壁上是四大護法元帥①。

後殿是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殿前有月臺。龍王殿門前有33級臺階連接月臺。傳說一個人要想從地上到天上,要經過33個輪迴的修行才可成為神仙。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沙峪村的第二主廟是位於古村中心的南大廟,它建於乾隆年間。南大廟是佛教、道教綜合廟。大殿供奉佛祖、觀音、關羽。

其它廟字還有村北的五道廟、村南的九神廟、村東的老母廟、東山咀的馬神廟等,均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拆除。

民俗文化

清末以前,在沙峪村有秧歌、吵子、竹馬三檔花會,後來逐漸增加了什不閒、耍叉、小車三檔花會。花會演出時,每檔花會前面有兩面大旗,也稱龍旗。龍旗牙邊為龍鰭,領頭會首舉小龍旗為指揮旗。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秧歌會具有濃郁的戲劇特色,是根據戲劇改編而來。主要有生、旦、淨、末、醜等12個人來表演。傳說是緣於12妖拜神求佛,討封求仙的故事。

吵子會起源於大寺院樂隊。由十二種樂器,22人組成。樂器是調子、鈸、鐃、嗩吶、鼓、大小鑔、黑號、星、鏜、五爪、手鑼。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什不閒源於落魄官宦人家出外賣唱,沿街乞討的故事。樂器有架子一個,上有小鑔,小鼓,及兩個弦鑼。什不閒由老翁、醜婆、先生、打弦鑼丫鬟、扛架子等角色組成。

小車會起源於為古代接親的民俗傳統。主要有拉車、推車、坐轎、公子等角色。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沙峪村的民間走會習俗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的,目的是祈求“三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村民安樂、事業興旺。打旗號是三元聖會,三元指的就是三位神官。他們是玉皇大帝的三個兒子,執掌天、地、水大權。長子天官生日是正月十五,次子地官生日是七月十五,幼子水官生日是十月十五。因此在沙峪村便有了正月十五走會,七月十五放河燈,十月十五謝秋唱大戲的民間習俗。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走會順序是四面大旗在前,鳴鑼開道,耍叉為開路先鋒,秧歌為會首。整個花會似一條長龍,秧歌會是龍頭,隨後是吵子會、竹馬會、什不閒會、小車會。各檔花會對村內的廟宇、神棚都要進行叩拜,祈求一年平平安安。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走會的主要表演場地是天地廟。從天地廟下山後,抬著三官串街尋香,晚上串燈場。燈場其實也是一檔花會,是由360個高梁秸把子紮成,在頂子上放食油燈碗,晚上點著,形成一片燈海。燈場甬道寬3米,全長3華里,燈場大門搭建雄偉牌樓。遠看燈場是一座方城,大方城內套有四個小方城,傳說這個圖案是三官一口大印。各檔花會從一個大門進人,表演完後再從原門出來。

沙峪村的竹馬會歷史悠久

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2006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

遺產傳承名錄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生產發展

荒灘建果園 1973年後村裡組織成立了20多人的創業隊,首戰後陀山。隊員們掄錘打眼,放炮開山,硬是在花崗岩上打出了1000多個樹坑,並陸續栽上了蘋果樹,使昔日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盛果期年產蘋果5萬多斤,後因蘋果樹老化,腐爛病蔓延,於1998年改栽慄樹。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以生產隊大會戰的形式,沙峪村還於1978年建成了50畝頭盤碾子蘋果園,盛果期年產蘋果20萬斤,後因樹弱病多也於2003年改建成板栗園。1979年村裡在村南建成了包括桃、李、杏、梨在內的80畝鮮果園。1991年又相繼在南溝、孫臺子、西山咀、王家墳等地建蘋果園共計上百畝。後因這些鮮果壽命有限,到1993~1995年全村河套地全部改建成板栗園,總面積超過1000畝。根據上級退耕還林指示,到2000年,全村5000畝耕地全部栽上了板栗樹。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解決吃水難上世紀60年代之前,沙峪村有飲水井6眼。遇大旱便吃水困難,為了打上一挑水,人們不得不早早趕到井臺,排起長長的隊伍。為解決村民吃水難問題,1982年,村裡在天地廟山頂上開挖了容量為100立方米的圓柱形地下蓄水池,之後又用水泥砌成水罐,作為水塔,將村北一處機井的水抽到蓄水池內備用。1993年,因連續乾旱,村北井供水嚴重不足,村裡又在西大街南口懷沙路北打井一眼,供村北用水,在原村北井旁又建水塔一座,供村東一帶用水。1995年村北用水仍然不足,村裡又把瓜地井水用管道引入到村北,解決了北峪300餘戶村民用水不足問題。2000年在瓜地井西邊再打機井一眼,彌補了原機井供應南峪村民用水短缺難題。至此,經過多年努力,沙峪村930多戶村民的飲水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如今

沙峪人民在黨的領導下

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

創造著新的未來!

「怀柔村史」是什么原因这个村由原来的“杏花村”改名为“沙峪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