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闹蝗灾的时候人们不食用蝗虫以度灾年?

leecen163


古代蝗灾时候人们确实吃过蝗虫的,但要完全依靠其度过灾荒是很难的。

古人不是傻子,历史上蝗灾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捕捉蝗虫为食,既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蝗虫,同时又增加了少许食物。甚至上到皇帝,下到地方官的统治者,也会鼓励人们吃蝗虫。唐太宗还当众生吃蝗虫,作为给臣民的示范。题主问人们为什么不吃,是在想当然了。

不过,要指望吃蝗虫就可以度过灾年,那难度是很大的。

首先,捕食蝗虫,本身只能捕捉到蝗虫的一小部分。蝗灾是由飞蝗引起的,成群蝗虫遮天蔽日地飞行,所到之处,草木扫荡一空。人们对于正在蚕食本地植物的蝗虫,确实可以扑上去很容易就捕捉到一大袋,但是即使如此,捕捉到的还是少数。一旦吃光了本地植物,蝗虫又会离开飞走,人们追之不及。

其次,捕捉到的一部分蝗虫,能获得的肉,比起被它们吃掉的植物庄稼来又是少数。大家都知道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下一个层级的能量被上一个层级吃掉后,只能保留10-20%。所以蝗虫吃掉的植物,最多也只有10-20%能量转化为蝗虫自身的能量(组织细胞)。更别说,越小的动物越需要消耗更多比率能量在维持生命上,蝗虫还要长距离飞行更是消耗能量。这么一来,被蝗虫吃掉的植物,能转化成的蝗虫组织就更少了。

再说,蝗虫作为食物质量也很低劣。蝗虫味道很不好。硬壳翅膀内脏什么的不但苦涩难以下咽,而且没有营养。灾民们可没有时间把蝗虫肉如同今天的人一样慢慢烹饪。这样能吃的部分就更少了。再加上蝗虫尸体也不容易保存,最后能吃下肚的很有限。

总之,吃蝗虫,灾民们一直在做,但要靠这个减少蝗灾饥荒,难度很大。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更多精彩历史话题共同探讨,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锅


这个问题很残酷,说起来都是惨痛的古代灾害史和民众的苦难生活史。

在内蒙和广东地区,烤烤蝗虫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在遥远的古代,蝗虫所到之处,往往赤地千里,紧接着就是饥荒遍地,如果救治不利,很可能会造成民变。 所谓蝗虫就是俗称的蚂蚱,雌雄飞蝗交配后一年可以产卵200到300颗,在干旱的时候极易形成蝗虫大量繁殖的条件,迅速形成蝗灾。

在古代也有在蝗灾时人们食用蝗虫的记载,例如唐朝《新唐书》就记载,人们吃蝗虫的时候,先把翅膀摘去,然后蒸熟,蘸上酱汁而吃,有的地方为了赈济灾民,还鼓励人们捕蝗虫去官府换粮。 但是,这只不过是一时之计,在蝗虫肆虐的几日里人们可以捕食蝗虫几日,但是蝗灾过后,在秋收的日子里,农田里几乎颗粒无收,也就意味着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农民可能都没有粮食吃。

简而言之,蝗虫不能天天吃,但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还是要吃粮食,才能保证体力和健康。有的时候遇上了蝗灾,官府不开仓赈济,地主普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老百姓没粮食吃和吃不起粮就会造反,往往成为引发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现在的世界,蝗灾还普遍困扰着世界上一些农业大国,旱涝频繁,气候无常,水利设施建设不当,造成了蝗虫泛滥的条件。

不过人们已经掌握了预防蝗虫灾害的手段,比如利用飞机在蝗虫还未长出翅膀移动前,就用农药灭杀,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显著。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历史图文志


其实古人是吃蝗虫的,毕竟真的饿到一定程度,树皮都往嘴里赛,何况蝗虫这种还富有高蛋白的生物。

但是蝗灾来得快,去的也快,密度高,破坏力极大,凡是蝗虫经过的地区几乎是寸草不生,植物、庄稼等都会被破坏,而且一段时间内长不出粮作物。所以蝗灾发生时,大家还是有粮食吃的,依靠家里的存粮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当家里的粮食吃完后,地里又长不出新的粮食时,饥荒就发生了。

而且蝗虫经过的时间短,要想吃到它们,就得跟上它们的迁徙速度。就算捉来吃也吃不了多久,大量捕捉更不现实,没有可供冷藏存放的容器,过不了多久就会变质不能吃了。而且蝗虫虽说高蛋白、可以吃,偶尔吃是不错,但天天吃这个充饥肯定是不行的,不仅会反胃恶心,还会吐绿水,对身体极不好。


老照片


嘎嘣脆,不吃白瞎了,记得以前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人们生吃各种虫子,那些人吃之前基本都会说句这个口号,然后就是一顿猛吃。现代人吃蝗虫的多了去了,随便一个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小吃街中,肯定会有炸蝗虫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这样,法国人就非常喜欢吃蝗虫,他们一度把这个当做休闲小食品。

天津和北京这两个地方吃蝗虫的历史更是悠久,人们一般管蝗虫叫做旱虾或者飞虾,有些地区也把蝗虫叫做蝗米。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蝗虫是非常有营养的,蝗虫体内有甲壳素,并且非常的丰富,这个对人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对女性来说。

甲壳素能够帮助身体排毒并且还有养颜的功效,所以说很多女性朋友都是非常喜欢蝗虫的,而且蝗虫的脂肪和胆固醇是非常低的,蝗虫早就被列为了21世纪安全绿色食品,随着这个知识的逐渐普及,现在很多烧烤摊上都会有这道菜。

由于市场需求大,现在很多的养殖户都开始饲养,并且市场价格还不低。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说蝗虫是可以吃的,那么古时候闹蝗灾的时候为什么不吃?当然吃了,当人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什么都吃,更何况是蝗虫呢?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还曾经吃过蝗虫呢,并且是生吃。

大家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蝗虫是有很多种的,能够造成蝗灾的都是飞蝗,这种蝗虫速度极快,到了一个地方大肆破坏之后,会迅速转移,这种蝗虫与大家平时见到的不同,很难抓,不是想抓就能抓到的,其次蝗灾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不会想到去捉这个吃,家家都有口粮,都反应过来需要捉蝗虫当食物的时候,蝗虫早就去下个地方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谁说闹蝗灾时大家不吃蝗虫?壹周君查过资料,在中国有记录的几次大饥荒中,大家都在吃蝗虫。只是,人在饿的时候,最需要的应该是碳水化合物,是粮食,而不是蛋白质,这样只会越吃越饿😁

还有,蝗虫所到之处,只会寸草不生,你想随时随地吃到蝗虫,就要跟上它们迁徙的速度。否则等到庄稼被啃光了,蝗虫也飞别处去了,你只能吃观音土,啃树皮。

至于题主问到的,为什么现代人不吃蝗虫?这个就是伪命题啦。首先,没有人为了蝗虫富含蛋白质就要吃它,其它更健康、更正常的食材多得去了,而且蝗虫吃多了也不是好事,容易吐绿水👌

至于乡间野味饭馆都有蝗虫这道菜,还有专业的蝗虫饲养户,这个倒是实话。因为当不了主食,作为个零嘴,蝗虫也还是有存在意义滴!

蝗虫,也叫蚂蚱,中国人吃蝗虫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就生吃过蝗虫,为百姓除害做表率,他的举动也让老百姓依葫芦画瓢,将害虫变成了盘中餐。

在北京、天津两地,老一辈的人非常爱吃蝗虫,天津卫还流行着一句歇后语,"烙饼卷油炸蚂蚱——夹(家)着吃去吧”。而在泰国,“油炸飞虾”这道菜人尽皆知,东亚飞蝗更是被列为“21世纪安全绿色食品”。

好啦,是时候秀出大家吃蝗虫的决心啦!

最出名的——云南十八怪,三个蚂蚱一盘菜!

蝗虫(蚂蚱)用热水烫一烫,去翅,然后在油锅里慢慢煎黄,加香油、花椒煸炒即可。咬上一口,清脆中还有一股青草的芬芳😁

而在北方一些城市的烧烤摊上,“烤蚂蚱”的受欢迎程度绝对不逊于小龙虾。炒上一盘,喝上几杯小酒,爽!

最后,想要尝鲜的童鞋,壹周君推荐万能的某宝,有几百家店铺售卖各种蝗虫的美食产品。一般是每斤50元—100元之间,最贵的进口蝗虫买到了每公斤300元以上。

果然是吃害虫的成本比较高😁


武汉壹周


时代真的变了,过去人们怕蝗灾,现在的人巴不得蝗灾呢。

先讲个真事,去年潍坊的峡山发生了蝗灾,在干旱的水库边上,蝗虫漫天飞舞,玉米叶都被啃光了,玉米减产。当天,新闻媒体对此做了报道。

结果,听到这个消息,全市人民都沸腾了。第二天,水库边上的那条路直接堵车了。拿着网兜的,拿着手电的,纷纷都出动去捕蚂蚱。大晚上的,到处都是晃来晃去的手电筒。

有捕蚂蚱的能手,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装,一晚上能抓到几百斤。被蚂蚱啃食的玉米地的主人,也下手抓蚂蚱了,一斤蚂蚱十块钱都供不应求,算了算,竟也差不多能弥补玉米的损失。

政府部门的出动加上人们的抓捕,不几天,蚂蚱就绝迹了。我想,要是蚂蚱会话说,一定会哭着说,倒了八辈子霉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油炸蚂蚱,在潍坊人民的眼中,绝对是美食,很好的下酒菜。炸焦了,又脆又香,营养还丰富。市场上的蚂蚱,一般都卖到十多块钱一斤呢,要是在饭店点个炸蚂蚱,一盘怎么也得二三十以上。

有人说了,蚂蚱这么受欢迎,那古代经常发生蝗灾,人们不高兴死了。哈哈,还真不是真么回事。过去,科技不发达,哪有什么防治蝗灾的手段,一般都是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吃掉。即便是这次潍坊的蝗灾,其实大部分功劳还是政府部门的,撒了蝗虫药,才能很快扑灭。在古代,那蝗灾真的是分分钟把粮食都吃光了。

那用蚂蚱来代替粮食行不行,当然不行。蚂蚱说到底只是个下酒菜而已,吃个一顿两顿还可以,吃长了身体受不了。人体机能能接受的主食还是粮食,主要成分是淀粉,易于消化吸收,对于蚂蚱这种高蛋白来说,很难吸收利用。

再说了,古代,即便抓了蚂蚱,保存也是个问题,几天就臭了,即便做成咸菜腌着,你能天天吃咸菜吗?

粮食,才是国之大事,蚂蚱,只是个下酒菜而已。


山东味儿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滴!!!

解放钱闹过蝗灾,我听老人讲过当时的真实情况。我也问了这个问题,老人的解释是这个样子的。

当时蝗灾来的很突然,正在地里干话呢,瞬间遮空蔽日,如乌云而来,数量之多,达到每株玉米上有几百只!!!几个小时时间,凡是蝗虫能吃的基本吃完了!!!

当时村民们也抓蝗虫,两个人撑一个口袋在地里一跑,不出百米,己经有半袋蝗虫了!!!你想想密度有多大!!!

捉蝗虫容易,可蝗虫吃多了上火,好多人嘴肿,嘴角烂了!!!接着蝗虫飞走了,己捉的蝗虫也放坏了。

当时盐贵,买不起太多,也买不及呀!

这是一个最真实的故事!!!

欢迎大家关注,作为记者,我喜欢提供法律及维权帮助。关注我吧!!!











正义令主


食用了啊!

听我奶奶讲,闹灾时什么都吃!

我奶奶吃过树叶树皮树根,蛇老鼠,蟋蟀蚂蚱蝗,饿急了连土都吃!还说有些村庄连人都吃。

奶奶说能逮到蛇和老鼠等有肉的东西吃,那都是奢侈!

蝗虫多的时候,烧口大锅(没油,不放油的),烧热的时候,将一大袋活蹦乱跳的蝗虫蚂蚱蟋蟀之类的倒在锅里,立马盖上锅盖,几秒中后打开锅盖,各种虫子已奄奄一息,用锅铲翻炒直至炒熟。

奶奶回忆说特别香。

老人家不愿回忆太多,她那时也小,自己的家人又有饿死的,现在我们都不提了。小时候童言无忌问得比较多,奶奶被问的烦了,会含糊的讲一些。

唉,推荐你看看电影《1942》,虽然讲的是旱灾,但一样没吃的。我奶奶是河南人,亲身经历过。


我家来只猫


就是以前的蝗灾的时候人们也会吃蝗虫,不仅人自己吃,还会给家里面的家禽吃,但是吃这些蝗虫对于蝗灾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蝗虫太多了,靠吃真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前几年山东闹蝗灾,结果很多人开车去地里面收蝗虫,有很多农民靠卖蝗虫的钱就超过了自己种地 所得的收益,那一年的蝗灾被戏称为“最失败的蝗灾”。于是就有人想如果在蝗灾的时候 大家都一起吃蝗虫,那么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如果真的这样想的话那真的是太幼稚了。


其实蝗灾的时候吃蝗虫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兴起的,在很早之前人们都知道蝗虫可以吃,并且会收集大量的虫子给鸡鸭,但是相对于蝗虫超强的繁殖力来说,每个虫子在理论上就会生下将近2万的卵,而一个蝗虫虫卵发育成成虫所需的时间也不过三十多天,所以要想靠吃来解决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



另外蝗虫有非常强大的机动力,一天可以飞上几十公里,从一个地方去另外一个地方拥有很快的速度,并且数量庞大,所到之处,遮天蔽日,能吃完所遇到的一切植物,知道了这些,还想着靠吃蝗虫来度日吗?


国557


也就是古代才会考虑这个问题,现代人吃蝗虫吃的蝗虫都不敢结对出现了!

听网友说,去年山东潍坊闹蝗灾,蝗虫还没飞出潍坊地界就被抓光了!抓蝗虫的人乌央乌央的,简直比蝗虫都多!

不少人在蝗灾时还能赚大钱,因为蝗灾的蝗虫都是纯野生的,绝对能卖100一斤的,漫天遍地的蝗虫,那不是蝗虫,那是人民币啊!

在山东等地,蝗虫养殖已经是超级赚钱的新兴农业模式了。从4月初到11月中下旬,能养3~4茬蚂蚱,一亩地一年净赚3万~5万。一亩地三五万,养十亩蝗虫,比白领挣得多多了!

现在蝗虫的价格,少说也要20块钱一斤,有时候能卖到50块钱一斤。有的蝗虫养殖户,年产量达18万斤,这就是500万的收入啊!这哪里是蝗虫,明明就是黄金啊!

我们老家农村没有出现过蝗虫灾害,但是经常出现豆青虫成灾。去年夏天,豆青虫收购价20一斤,全村人都去捉虫子,当年大豆产量并未出现减产。

到饭桌上一看,你发现蝗虫身价一点不输给小龙虾。饭馆里,一盘炸蝗虫30多,放在电商平台,一斤炸蝗虫最贵卖到350元以上。


古代如果吃蝗虫,可不可以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

答案可能很让人失望,效果很有限。

捉来的蝗虫,大部分会被扔掉,少部分炸一下烤一下当零食吃,不顶饱,还得再吃饭。

我给学生上课时讲过这个笑话,

小明爱吃鱼,爸爸大明抠门不给买,于是小明又一次故意让大明捡到一条鱼,回去父子俩好好吃了一顿。小明故技重施,大明捡到鱼直接扔掉“这么一条鱼,害我一顿饭多吃了一斤大米!”

这个笑话告诉学生,鱼和大米是互补品,配合起来才好吃!

蝗虫也一样。吃蝗虫,可能消耗更多粮食。

更重要的是,收获不到粮食,收到了蝗虫,蝗虫是活物,无法长期保存。过一段时间,蝗虫都放坏了,粮食也没有了,那么我们只能饿肚子了!

类似的事情还经常发生在游牧民族身上,他们养到位牛羊,遇上雪灾风灾等灾害,大片死去,你以为能吃肉吗?不能!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冰箱储存,也没有大量的盐做腊肉,基本全扔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