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豔陽天》中小石頭若被救下,東山塢的鄉親會是一種什麼心情?

田長旺


主人公蕭長春的獨子小石頭的死,是作者為了突出階級鬥爭的殘酷和彰顯敵我矛盾不可調和的現實,寫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據說江青當時看到小石頭被馬小辮害死的一幕,心裡都非常難過;可想而知,許許多多讀者看到這裡,心中都會充滿了對階級敵人的仇恨。假如作者把小石頭寫活了,或者是被人救下——當然不僅僅是東山塢的鄉親們,還包括我們這些讀者,心情都會釋然了許多,不過,這也會削弱了這部文學作品的表現張力,很容易讓人忘記階級鬥爭的痛,好了,大家不要在爭論了,每一次社會變革都不可避免地帶來無謂的犧牲,正因為如此才換來了一個春滿人間的豔陽天——一部《豔陽天》一個時代的縮影。



浩然的長篇小說《豔陽天》,是作家深入生活體驗出來的。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會深深地銘刻著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烙印,毋庸置疑【浩然】的作品也不例外。長篇小說《豔陽天》裡蕭長春的兒子【小石頭】被【馬小辮】害死,這就是那個時代背景中的【烙餅】一癍的呈現。如果作家將小石頭寫活了,可能會削弱時代感的存在。

看小說如同觀賞名畫一般,只有走進書中才能真正品味到箇中滋味,也才能理解作者的真正想表達的意圖。

如果一廂情願地對書中人物故事的發展去展開想象,那隻能稱為【觀書】,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很有名氣的文學作品被搬上熒屏反而被人們詬病的原因之一。








楊老帥


"燕山高又高,金泉水長流,群雁高飛頭雁領,書記帶咱向前走……"電影《豔陽天》插曲在上個世紀70年代廣為流傳,至今仍有很多人耳熟能詳。

長篇小說《豔陽天》是我國農村的著名作家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面世後在我國文學界和農村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同名彩色故事影片,《豔陽天》電影在中國家喻戶曉,受到了廣大觀眾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小說《豔陽天》主要通過京郊東山塢農業生產合作社麥收前後發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勾勒出農業合作化時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畫卷,塑造了眾多可信可愛的貧苦農民的形象,表達了社會主義永遠是“豔陽天”的堅強信念。


在60年代"左傾"思潮顯見易見的特定歷史時期,《豔陽天》自然不可避免地帶有政治色彩。作者浩然在談到小說《金光大道》時承認,作品缺點是“非常突出血統論”。其實那個時代的文藝作品包括《豔陽天》在內都是這樣,就是都把工農兵形象變成神聖化,把“黑五類”形象搞得妖魔化。

小說中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蕭長春、馬之悅、馬小辮等,他們之間為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蕭長春的兒子小石頭被馬小辮害死,正是當時文藝作品"血統論"的典型體現,以達到烘托馬之悅、馬小辮奇壞無比形象的目的!

對於小說《豔陽天》中小石頭若被救下,鄉親們會是一種什麼心情這個問題,這是拋開了小說本意的一種假設,如果這一假設成立的話,東山塢的窮苦鄉親當然會高興,恐怕連當時的讀者、觀眾看了也會滿意。畢竟蕭長春是大家心目中的大英雄,是和貧下中農心連心的帶頭人,好人應該有好報,大家當然不希望看到好人喪子的悲劇發生在蕭長春身上!但是小說中的小石頭確實被馬小辮害死了,這種結果雖然令人心寒,但從一個側面更好地刻畫了農村"黑五類"分子的那種窮兇極惡,也使作品內容更加符合當時的政治色彩和歷史背景。



一個時代的文藝作品有一個時代的烙印。幾十年過去了,如果撇開特定的政治因素不講,現在想想還是挺喜歡《豔陽天》的小說和電影。年齡大了偶爾在網上再看看老影片《豔陽天》,依然令人倍感親切,喚起了對往事的美好回憶!


千山車神


首先一點,蕭長春也為革命付出了巨大犧牲,他的兒子小石頭被馬小辮懷著“刻骨的階級仇恨”害死。不過,鬥爭風範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使他從別的方面得到補償和獎賞——純潔的團支書、高中畢業生焦淑紅深深地崇拜和迷戀他。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小石頭如果被救下村民是不會有特別的慰藉。意識形態所致。


小何一尾


電影裡救下來了。

我還記得小石頭喊著“爺爺,爺爺”……

電影的結尾是蕭長春洪亮的聲音:

社會主義的東山塢永遠是大好春光的豔陽天!

“看穿千重霧,挑起萬斤擔。咱們貧下中農是鐵打的漢,折不斷壓不彎。擰成一股繩,抱成一個團。社會主義道路咱們走定了。萬里征途轍不偏……”

哈哈,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獨上西樓2746


電影中的小石頭跌落山崖後,沒找到。日後,是被人救了,好人有好報,革命後代不能死——。


一墨丹青516丁乃忠


小石頭日後若被救,作為父老鄉親那是喜極而悲的激動,也是劇情的巨大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