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村情概況

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小寨村,原名轉嘴村(柏樹嘴),因住兵改小寨村。位於藍田縣東灞河、峒峪河、清峪河沖積平原東北角的轉嘴嶺下,高尖山和三峰山腳下西二里之處,是倒溝峪通往許廟街的必經之路。與“藍田猿人”遺址鳳凰嶺遙相呼應,312國道、關中環線近在咫尺,西、合高速特大高架橋懸空而出,橫貫東西。也是玉山葡萄酒莊園所在地,現屬藍田縣九間房鎮所轄。土地面積500多畝,4個村民小組,247戶,976口人,現有共產黨員32名,先後湧現出了50多名大學生。村民收入的主要途徑是運輸業。村中兩條南北主要街道貫穿東西,北有從河東過來經過轉嘴的一條老路直穿村中東至村東小河,南有從許廟過來進村南折穿渠東去的一條現代主路。

小寨村東臨富饒的街子村,西至美麗的峒峪河,北接川嶺皆秀的河東村,南到滔滔不息的灞河灣。是一個土地肥沃,風景秀美,交通便利,村容整潔的富庶村莊。

據清光緒元年《藍田縣誌》和清宣統二年的《藍田地方誌》記載:藍田縣東鄉主幹道:出城東門十五里至普化鎮,再十五里至蘋峰鎮(馬樓村),再十五里至許家廟,過清峪河、峒峪河到撰(轉)嘴子(小寨村),東進倒溝峪三十里至萬軍回,再十五里到灞龍廟(灞源鎮),再十五里到麻家川,東去翻秦嶺到商洛界。

以撰(轉)嘴子為樞紐站,東南去,經大寨村、穆家堰,進流峪,至張家坪,翻秦嶺入商縣界;從撰(轉)嘴子向北,經峒峪村,到清峪,東去翻大嶺,過小秦嶺,入商洛界。

由此可見小寨村古時就為該地區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是藍田東川、西嶺、北嶺通往商州的主要中轉站,也是商州出山的必經之地。後因流峪的道路打通(民國25年),此路逐漸廢棄。

該村有李、周、吳、張、陳、馬、潘等姓氏祖祖輩輩和睦相處,共同建設著共同的家園——小寨村。

很早以前,溪水不斷從小河溝流出,使溝外平坦地段(今天的小寨村)常年陷入一片雜草縱生的沼澤地,還不時的被氾濫的灞河侵擾。吳姓先祖最早來此,他們依靠地勢比較高的後嶺(小寨嶺)坐北面南依嶺而居。其次,李姓先祖便依吳姓居所把房屋建在比較平坦的窪地上。該村有句民諺:“吳依嶺,李依窪,周家住的是河壩。”可見吳姓來此最早,周姓先祖遷來時只能在西南河灘整地建房。回來,為了防止小河溝溪水的侵泡和灞河水的侵擾,吳、李、周姓聯合其他姓氏,從村東北修渠改水至西南流入峒峪河。

小河,別看它平時涓涓細流,溫柔無比,每遇暴雨傾盆,山洪暴發,它便像兇猛的巨蛇瘋狂亂撞。據說,有一年,小河氾濫,洪水湧入村莊,橫衝直撞,竟然把村東頭的碾盤子衝到西頭。由於水位每上漲一次,人們就將渠基加高一層,這就給後來的村莊留下了一道風景線——穿越村莊的懸渠。

記憶深處


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在藍田東川地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藍田縣城地址就選在現在的小寨村址上,結果,一天晚上,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第二天,人們發現大風從高尖山下旋了個巨梁,就是現在的轉嘴。雖然,是一個傳說,但說明小寨村位置及佳。

半個多世紀以前,小寨嶺頭還長一棵三人合抱的參天柏樹,因此,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柏樹嘴,當地人相信此樹已經修煉成神,年年有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神。樹上掛滿了寄託著人們心願的紅綾,樹前有一香爐,嫋嫋香菸隨風飄蕩。嶺下有座規模宏大的藥王廟,此廟建有上下大殿和東西廊房,上殿坐落著藥王孫思邈的巨型雕像。燒香祈福的人們絡繹不絕,燭光閃爍,香菸迷漫殿前。

民國時期廟宇設了學堂,此處又聞朗朗書聲,小寨村及其周圍的許多賢達之士當時就就讀於此。

上世紀五十年代,玉山人民公社設小寨管區,住址就在藥王廟內,當時的小寨村,人頭攢動,鼎盛一時。

1961年5月,撤銷管區,小寨村仍然歸玉山人民公社管轄。1968年9月,成立了新文化公社,小寨劃歸新文化所轄。1975年12月,新文化改為九間房,小寨村歸九間房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春,政社分開,小寨村歸九間房鄉管轄。

如今,古廟早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小寨村小學。仰望嶺頭,古柏無影,歲月之舟已經擱淺在乾渴的河流裡,只有那新生的柏樹才能勾起老人那已經模糊了的記憶。

軍民共建

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多少年來,小寨人生活在巷子窄,路不平。晴天塵土飛揚,下雨泥水亂流的環境裡。為充分發揮駐軍在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中的主要作用,根據西安市委、市政府新農村建設發展的規劃,西安警備區藍田人武部協調陝西省軍區、63750部隊、武警工程學院、西安政治學院、第四軍醫大學、武警陝西總隊、總參測繪研究所、總後建工研究所、總裝軍代局、海裝軍代局、68090部隊。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把藍田縣九間房鎮小寨村作為援建點,紮實開展援建工作,促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全面協調發展。

他們投資百萬元,把小寨村大街小巷的路面全部水泥硬化,拓寬了街道,修平了路面。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促進了軍民魚水之情。為了感謝駐軍部隊,小寨人民特意在通往村莊的主要道路的顯著位置,立了一塊精緻的豐碑以作紀念。

風流人物


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在中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鬥爭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就是從藍田小寨村走出的共和國傑出領導人——汪鋒。

汪鋒,原名王均治,1910年寒冬出生在小寨村王家嘴頭(現歸街子村所轄)的一個農民家庭,學生時代他就投入革命活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年,任渭北特委書記,領導了渭北新字區和武字區的農民暴動,建立了新、武兩區遊擊根據地。

1935年12月,毛澤東親自委派汪鋒以紅軍代表的名義,持親筆信隻身前往西安,在新城的皇樓見到了楊虎城。最終,歷盡艱險,克服困難,不辱使命,與楊虎城就停止內戰,共同抗日達成協議。

1936年9月,受周恩來委派,親赴十七路軍開展黨的秘密工作,在楊虎城部特務二團團長、共產黨員閻揆要的協助下秘密建立團黨委,設立秘密電臺,傳達、貫徹了周恩來關於不在楊虎城部搞兵變,加強與楊團結,促進楊內部團結,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示。

1937年,“七七事變”後,汪鋒隨許權中旅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汪鋒回陝西省工委工作,先後任中共陝西省委軍事部長、關中地委副書記、統戰部長、警備第一旅副旅長、關中警備區副司令員、保安處處長等職務。

1945年,汪鋒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七大”。次年,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領導在國統區整頓、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和武裝,建立暢通的地下交通線。8月,他奉毛澤東之命前往商洛地區接應中原突圍出來的李先念、王震。任鄂豫陝邊區黨委書記、邊區政府主席、軍區政委和行政公署主任。為挫敗十萬之敵的“清剿”、“掃蕩”做出了貢獻。他衝破千里封鎖,將李先念、鄧位三、陳少敏等中原局、中原軍區高級幹部安全護送回延安。

1958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

1961年,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軍區第一政委。

1978年,擔任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烏魯木齊軍區第一政委、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周正禮,小寨村人,藍田東川地區早期革命者之一,是他把漫道村人王耀璽和峒峪村人孫志均介紹給了汪鋒,壯大了革命隊伍。從此,他們就活躍在崇山峻嶺間,是震驚藍田、渭南、商洛的遊擊力量。游擊隊成立獨立大隊,周正禮任隊長,他英勇善戰,威震敵膽。

紅酒飄香

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在藍田努力打造玉山紅酒文化的氣候下,一個古香古色又不乏現代氣息的文化古街直穿玉山鎮街道,它南接關中環線的玉山段,東去橫跨清峪河、峒峪河,通向遍地葡萄的小寨嶺。此地乃玉山國際紅酒谷所在地,陡峭的嶺沿,柏樹參天,灌木叢生,林間百鳥嘰嘰喳喳的招呼著每位來客。平坦的嶺上百畝葡萄園香飄山川,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墜釣蔓間,羞答答的向遊人悄悄地展示隱約在葉間的魅力。一座座古風古韻的關中民居三合院坐落谷畔。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觀光品酒,遠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的遊客也慕名而來。

富有戰略眼光的旅美華人馬清運2003年就把眼光投在了小寨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深深吸引了他。這裡距西安東三環45公里,離藍田縣城20公里,關中環線離此僅僅1公里。位於世界著名的藍田猿人遺址公王嶺北麓,是終南山延伸和驪山斷層的結合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北接秀嶺,東南環山,灞河及其支流峒峪河、清峪河嶺前繞過,屬灞河水系中上游。氣候溫暖,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空氣清晰,光照熱量充足。年平均最高氣溫18度,日照率為49%。,與法國名牌葡萄酒原料產地的氣候相近,是高品質葡萄生長和高品位葡萄酒釀造的最佳環境。

由於地處丘陵山區,沒有現代化工業的汙染。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很好。植被豐富,水質優良。所以,釀出酒香純正的葡萄酒,設計生產能力為500噸。玉山葡萄酒莊園有限公司在此將葡萄、果酒資源的綜合利用、深加工及其相關產品的開發。致力打造集莊園、觀光、酒吧和釀造於一起的葡萄酒莊園,致力打造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國際水準的紅酒文化主題莊園。到那時,為此項目奉獻了500畝地的小寨人必將享受由此帶來的幸福。

播種春天

藍田名村|你不知道的小寨村?

小寨村人緊踏著改革開放的節拍,努力投奔到發家致富的各個行業。以運輸業為主的小寨村,不斷出現了許多致富能手。

周鋒、周青川弟兄二人共有各類大型運輸貨車5輛,還帶動了周圍許多村民搞起了運輸業。據不完全統計,全村目前有各類運輸車輛50多輛,他們跑遍大江南北,在家鄉建設中添磚加瓦。

李本利、李增利弟兄二人的客運事業也興旺發達。他們從當初的三輪車(蹦蹦車)再到1988年籌資3萬買了一輛農用車,2002年購回大型客運汽車,專跑許廟至西安一線,給群眾帶來了方便,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給自己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如今,他們的兩輛客車早已經加入玉山車隊,在連接山村與城市的同時,年交國家稅收40多萬元。

走進如今的小寨村,街道平整,新居成行,一個朝氣蓬勃的現代化新農村映入眼簾,勤勞質樸的小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腳下這塊祖祖輩輩生息演變的熱土,他們用勤勞和智慧描畫著小寨村美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