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青春期的國產手機

跨過青春期的模仿、摸索,國產手機終於揮別成人禮,開始擁抱更大的疆域與挑戰。

2007年1月,舊金山的莫斯康展覽中心。喬布斯在第一臺iPhone上打開Google Map,找到了附近的一家星巴克,惡作劇般地打去電話:“請幫我訂4000杯拿鐵外賣。”

還沒等店員說話,喬布斯立馬掛斷。鬨笑過後,現場的觀眾馬上意識到了幽默之外的東西。

確定地圖位置、查看商戶信息和撥打電話這一整套操作,在這臺手機的電容屏裡以一種極為流暢的姿態被演示出來。這不是以往簡陋的“baby Internet”,而是一個整合了線上線下資訊的完整互聯網。虛擬和現實的邊界被微微撬動。

在那場發佈會裡,喬布斯還用iPhone打開了《紐約時報》,在電容屏上用雙指縮放圖片,在通話時啟動其他應用。這些操作如今早已司空見慣,但在大多數人還在使用“功能機”的時代,流暢完整的“電腦式”使用體驗足以震撼全場。

2007年1月9日,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喬布斯於Macworld年度展示會上推出iPhone手機。

喬布斯在那場發佈會說,iPhone 是一款領先其他手機五年的產品。

而在彼時,中國的手機行業還在漫長的青春期裡艱難摸索,華為還在為他人代工、OPPO正在MP3上開疆拓土、vivo尚未註冊。

失意

2007年是中國國產手機的寒冬。波導退出手機研發、聯想準備剝離手機業務……國產品牌經歷了世紀初的短暫繁榮後開始全面潰敗,2007年底Gartner公佈的數據顯示,諾基亞、三星和摩托羅拉牢牢佔據著市場前三,唯一擠進前十的中興通訊也只有百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

而山寨機卻“逆風翻盤”。聯發科提供的“Turn-key”模式,讓主板、軟件被集成到了一塊MTK芯片裡,生產手機的門檻被降低到了只需要裝個外殼和電池就可以使用,一時間催生了“山寨機”的整體氾濫,從此給整個國產手機行業都帶來了難以抹去的長期刻板印象。

那時的中國手機大多是這樣——用觸控筆手寫的大屏幕、電池堆料累積起來的超長待機、標稱百萬像素的攝像頭、支持MP3以及多媒體的播放。通過早期聯發科芯片的基本功能支持,令彼時的山寨國產手機看起來幾乎全能,但卻樣樣不精,價格只有國外品牌手機的五分之一。

在當時的深圳華強北,幾乎可以看到任何造型的手機。臨近北京奧運,有的廠商甚至推出了未經授權的福娃、鳥巢甚至水立方造型的異形手機;有的乾脆直接做成了相機的樣子,搭載一顆誇張的鏡頭;還有的在機身背後搭載了數個喇叭,外放音量接近音響。

OPPO創始人陳明永在華強北逛過一圈後,失意而歸。正是因為買不到一部合自己心意的手機,他才決心進入手機領域。2008年,第一部OPPO手機“笑臉手機”A103面世。

中國的智能手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起步。那些戲謔甚至荒謬的場景同樣蘊藏著改變和機會。同時,國產手機在駁雜的競爭環境中也展示出了一些自己的獨特底色,例如對市場快速反應、準確把握本地消費者的需求等等。這些模仿時代的典型要素,其實都在之後與國外品牌的競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機遇

如果說第一代iPhone展示了手機體驗上的未來樣態,那麼真正讓手機發生巨大變革的是在第二年——蘋果推出自己的App Store應用商店,無數普通開發者加入了進來,一個完整生態的可能性已經展露。與此同時,Google推出了開源和免費的安卓系統,並快速成為智能手機的中流砥柱。

就此,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開始了。

順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以及運營商重組,中國的3G普及時代也終於開啟。當三星、蘋果們利用傳統品牌優勢開始逐漸佔領城市的時候,國產智能手機卻在適當的時候做該做的事——他們沒有和這些大廠直接對標,而是依靠標準化的軟件系統解決方案和運營商的補貼,迅速下沉到了這些擁有中國最廣大消費人群的市場。

在許多國外廠牌還沒來得及完整佈局產品線的時候,國產品牌靈活和務實的特質得以顯現。例如OPPO等品牌,在物流不發達的時代便已通過大量的線下門店為大範圍的用戶提供服務及產品,快速滿足了中國市場最開始的需求缺口。

但從功能機轉換到真正的智能手機,無論在價格上還是使用習慣上,門檻依然很高。傳統的“功能機”由於巨大的存量,在中國直到2010年才漸漸退出大城市,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地區甚至要更慢一些。讓這麼多人生活方式發生轉變,去更換長期以來使用的設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國產手機在確立自己基礎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中國最廣大人口的智能手機啟蒙。憑藉紮根中國城鄉的門店,更廣泛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接觸和使用有品牌的國產手機。

成長

2013年11月30日,鄭州街頭的中國移動4G網絡大幅廣告牌。

雖然3G時代國產手機質和量都已逐漸追上,對安卓系統的打磨也到了成熟的水準,但它們依然還沒能擺脫中低端的刻板印象,更無法在中高端市場撼動三星、蘋果。

網絡制式更迭給國產智能手機帶來新的機會。4G的來臨,更大規模的數據體量和更快的傳輸速率讓手機再一次變化。視頻、遊戲以及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使手機成了這個時代最主流生活方式,整個市場對數據流量的需求和使用史無前例地激增。

在中國,大眾普遍擁有的智能設備較少,又恰巧在4G的大時代背景中,手機幾乎成為了中國用戶上網娛樂以及連接世界的唯一出口。在一線二線城市工作的工薪階層,往往需要通過智能手機完成近乎生活中所有的相關需求,無論拍照、遊戲、音樂又或是社交,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款貼身的超級智能設備。

在這樣的需求面前,國產手機沒有失位。

積累已久的國產手機,對供應鏈以及上游的控制和話語權早已今非昔比——他們可以和國際品牌一樣拿到最新的處理器和元器件。

一方面,隨著自身的發展、審美的升級,國產廠商已經可以拿出令人驚歎的工業設計,他們對機器材質的遴選、顏色的創新已經不輸國際品牌。

另一方面,國產品牌大力投入研發,體察用戶的細部需求並迅速做出反應:針對手機看視頻的場景,他們推出了更大屏幕的手機;針對遊戲,他們利用本地優勢迅速與開發者溝通,針對遊戲將硬件和軟件進行單獨優化,尤其是對本土熱門遊戲的專門合作,往往是國際廠商容易忽略的;而面對社交及分享的需求,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們開發出了專門的美顏模式,滿足了人們對自拍的更高要求。早在2012年,OPPO就發佈了一款前置500萬像素攝像頭的自拍手機Ulike 2,而國際廠商同年的前置攝像頭還停留在能拍即可的水平。

像素的多寡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展示出對本土用戶需求的進一步思考——對人本身的思考。

而對本土用戶需求的思考恰好是那些國外品牌的弱勢。視頻、遊戲、上網都需要耗費電量,而輕薄化又是智能手機形態發展的極致方向,但受制於電池材質短期內無法改進,電池容量已達到瓶頸。基於此,國產手機敏銳地抓到了充電——這個常常被國外廠商忽略的環節,創造了第一個快充行業標準,“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不僅僅是手機界最流行的廣告語,它更是直擊技術痛點,滿足了用戶對於手機續航和快速充電的需求。

和十年前一樣,拍照仍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不過拍照這件事情也已經不僅是像素數字的比拼,而變成了各大廠商對消費者縱深需求的把握。手機拍照的軟肋一直是弱光環境下的夜拍,這是受手機感光元件的硬件所限制的——即便是用相機,在夜晚暗光的時候也需要通過腳架固定、增加曝光時間來獲得進光量。而現在的國產手機通過曝光次數和算法,單手在黑夜中即可拍出一張擁有足夠亮度且有豐富細節的照片。在以往,這樣的照片大多都會因為手抖而糊掉。

2018年,拍照仍然是各大手機廠商對消費者縱深需求的把握。

這樣比肩國際甚至領先世界的細節,在國產手機裡已經越來越多。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扶持和整體消費升級,國產手機有機會也有能力和各大國際品牌抗衡,並憑藉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嶄新的設計開始輸出海外,把這些依託用戶的思考帶到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僅如此,萬物互聯、AI,這些當今世界的前沿科技,國產手機也都沒有缺席。

至此,傳統的刻板印象已經基本消失,國產手機已經不再是隻能在千元機市場與國際廠商叫板,並在各個價格檔位都有了自己成熟的佈局,各個品牌也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中國的手機行業跨過了青春期裡的模仿、摸索,終於打磨出了成熟的樣子。

蛻變

現在距離第一部iPhone發佈已經快十二年。這些年裡,它的設計語言深遠地影響了所有智能手機,也幾乎確立了智能手機的使用邏輯。iPhone引領了智能手機的每一步發展,同時又像是一塊堅固的“標準”。在這種”標準”之下,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的外觀都千篇一律,在這漫長的迭代過程裡,全世界沒有人打破過它。

幾個月前,一款手機突破了這個“標準”的某個部分。

更高的屏佔比是現在手機發展的方向,人們一直在期待一款擁有全面屏幕的智能手機,但傳感器、聽筒等保障設備正常使用的重要部件必須在主屏上各司其位,於是“劉海”設計無可避免地出現在所有手機的屏幕上方,成為一種審美妥協。即便是最新發布的iPhone也無法迴避這個尷尬的“劉海”。

外國媒體正在體驗新款智能手機。

國產品牌OPPO的Find X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獨特的雙軌潛望結構,OPPO把傳感器和攝像頭巧妙地用滑蓋形式隱藏起來,整臺手機背面沒有任何開孔。這不是對傳統設計的優化填補,而是對整體的機身結構、材料、電機升降算法甚至使用邏輯的重新發明。

國產手機OPPO雙軌潛望結構

這臺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手機的出現就像是國產手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它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已經開始完全突破以往的競爭思維和跟隨姿態,國產智能手機即將走出自己的樣子。

人在成熟之後,總會去思考自己今後該以什麼來安身立命、去接受更大的挑戰。剛剛跨過青春期的中國智能手機早已突破了中國這片市場,未來將在更廣闊的競爭場域大展拳腳。在長期的摸索中,他們或許已經知道了如何去面對——時間回到2007年的那個舊金山的莫斯康展覽中心,和當時拿著第一臺iPhone的喬布斯一樣,他們都知道,最重要的永遠不是手機,而是那些拿著手機,正在和世界發生連接的人。

萬物互聯的魅力,這部最新上線的視頻片應該可以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