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普中醫?瞭解中醫?應用中醫?

如何科普中醫?瞭解中醫?應用中醫?


中醫在你的認識有多少?

就對中醫瞭解的多少;瞭解並且運用好,

中醫就會回饋你多少?健康也不是悠然自得的。

首先聲明一點,我的《方神療》模式,是中醫外治領域的!中醫藥治,沒有運用。

我概括中醫為48字:“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皮肉筋骨,氣血津液,四時日辰,飲食起居,情志勞傷,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功法術養,對症下藥,扶正祛邪”。

中醫運用得好,全面的是中醫藥法,中醫外治都精通的。

中醫藥法的運用,中醫外治療法的運用,目的都是為人體健康而存在;但都各有優勢;也都各有側重。

無論是在辨證方向,還是治療途徑;給人的感覺,認識都有不同。

這篇文章就是我的個人見解,說明藥法,外治法的差異!

都是中醫的治療疾病的方法。都遵循中醫“陰陽五行”自然界科學,規律,法則;以人為本!治病求本!辨證論治!

都以五臟六腑為中心的整體觀念;不主張損傷性治療,仁心仁術。都有“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觀念;都以望聞問切,“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的辨證機理;

都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堅者軟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強者洩之”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及“標急治其標,本急治其本,標本同治”“虛則不知,實者瀉之”的治療原則;

都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提高自愈力的目的。

藥法與外治法的不同:

藥法有八法“汗、吐、下、和、溫、補、清、消”!

藥法的配藥“君,臣,佐,使”,目的是辯證後,針對病症確定治療方案,就是上述的藥八法使用原理。

藥八法,在使用上,對於患者而言,相對簡單,容易;辨證,開藥,都由醫者包辦,患者只需對藥,服用就可以了。

瞭解,接受中醫知識,相對零散,片段式,只會在有了症狀才會去看;能學習的知識,也在問診中的對話,很能連貫,調動積極性的學習。

藥法有“是藥三分毒”之說;外治療法有“自然療法,綠色療法”之稱。藥法一方一劑只能適宜某一病症或證候群;而一針一灸之微,竟能治百病(經絡者,之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衡陰陽不可不通)。

藥法以臟腑調和為重心;外治療法以經絡通暢為重心。(純是本人的理解:因為藥法切入點由內而外,外治切入點由外而內)所以才說藥法和外治的辨證有差異!

外治法與藥法的不同:

外治也有八法“通、和、補、瀉、溫、汗、清、散”!

外治療法的配穴“主,客,助,役”,原理也是和藥八法的原理一樣。兩者相較不難看出,有五項是相同的“汗,和,溫,補,清”,不同的只要3項藥八法的“吐,下,消”,外治八法“通,瀉,散”。

外治療法,在使用上,相對比較困難,不像藥法,開藥就可以了;還要了解經絡,穴位,外治技術的掌握,一個系統的學習。需要積極學習的態度,快速掌握,才能有效的促進健康!辨證5維度:功能性、器質性、生理性、病理性、協調性!才能用好外治療法!

因為側重點的不同;藥法的由內而外,給人的感觀,理解相對比較“概括”,沒有一定中醫水平,不容易理解,這就是“先易後難很困難”;外治法由外而內,理解相對比較“細緻”,一個系統,積極學習,就是“先難後易很容易”!

科普中醫知識,個人認為,外治療法會更簡單易行;因為外治療法的安全,簡便;是在掌握中醫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就是因為安全,能調動積極性,動手能力,會更能吸收,接受中醫知識。循序漸進,易於推廣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