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滿8小時就夠了?睡眠科醫生:滿足4點才叫“睡得好”

睡不著,睡不夠,睡不醒,睡太多……現代人與睡眠的關係就像找對象,如果能倒頭就著、一覺到天明、在鬧鐘響起之前精神抖擻地起床,這簡直與找到心靈契合、三觀一致、雙方父母歡喜滿意的男/女朋友一樣,是被上天眷顧的「寵兒」。

在《2017中國青年睡眠狀況白皮書》(以下稱《白皮書》)中,這樣的「寵兒」有些孤獨。數據顯示,一覺睡到天明的人只佔比11.2%,滿足「睡覺是為了一身輕鬆、精力充沛」這個小目標的只有5.6%。

而阻止青年們擁有高質量睡眠的「罪魁禍首」當屬電子產品,《白皮書》顯示,九成的人睡前電子產品不離手,與手機難捨難離。試著回憶一下,有多少個夜晚,陪伴你入眠的不是放鬆的心情,而是照在臉上藍色的屏幕光。

睡滿8小時就夠了?睡眠科醫生:滿足4點才叫“睡得好”

93.8%的人睡前使用電子產品。|圖:《2017中國青年睡眠狀況白皮書》

有一種作叫「不捨得去睡」

90後媒體人阿樂每晚睡覺前都要通刷一遍手機APP,瀏覽新聞、看看公眾號文章、刷刷微博和淘寶.......明明已經困到雙眼皮打架,也意識到該睡覺了,但還是不想睡,放不下手機。

「有一晚刷手機,刷著刷著突然睡著,手機一下子砸臉上又掉在地上。」阿樂指著手機屏幕摔裂的地方給39深呼吸(ID:shenhuxi39)看,一想到自己的行為,她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

像阿樂這種「不到一個時間點捨不得睡」、「困到睜不開眼還要刷一遍手機」、「感覺身體已經勞累到不行才戀戀不捨入睡」的人不在少數。同樣來自上述《白書皮》的調查數據,「22.8%的人總是會拖延入睡」,屬於「拖延癌晚期」,「25.1%的人經常遲遲不想結束這一天」。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症狀可與此對應——晚睡強迫症。它也屬於拖延症的一種。

心理專家指出患有晚睡強迫症的人性格中容易有拖延的一面,不自覺地在工作、學習中形成拖拖拉拉的風氣,不到最後一刻不完成任務,面對壓力形成「拖」的解決辦法。此外還有過於執著、敏感的心理。如果這些長期存在就會構成亞健康的人格特徵。

手機到底有多好玩才會讓人犧牲睡眠和健康遲遲不肯入睡呢?

其實是你的「心魔」在作祟。有些人認為「夜深人靜才能專心致志、靈感爆發」;有些人白天做事過於拖拉,只能在深夜「挑燈夜戰」;還有些人晚上根本不困,但早上難以醒來,白天又嗜睡,這種情況建議瞭解一下「睡眠覺醒時相延遲障礙」,同時到睡眠門診科掛個號。

睡滿8小時就夠了?睡眠科醫生:滿足4點才叫“睡得好”

睡眠覺醒時相延遲障礙是一種慢性睡眠紊亂,患者睡眠覺醒時間通常推遲≥2小時。|圖:originoo.com

熬夜一時爽,爽久了就過頭了,身體由內向外「抗議」不斷。你的黑眼圈、「游泳圈」、痘痘在臉上圍成的圈恐怕會讓鏡子前的你開始懷疑人生吧。

此外,專家還指出,長期熬夜,可造成記憶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胃腸道疾病、眼肌疲勞、聽力下降等可怕後果。

身體的這番「抗議」是不是讓你下決心要治治這晚睡強迫症了?那麼問題又來了,晚睡毛病治好了,每天晚上到底睡多久才夠?

有一種傻叫「不捨得睡夠」

答案多種多樣,但「睡夠8小時」恐怕是站隊最多的一種。不知道從何時起,「每晚睡夠8小時」成為了大多數人檢測睡眠是否達標的黃金守則。睡覺之前,計算一下睡眠時間,發現自己睡不夠8個小時就會焦慮。若白天狀態不佳、工作不順,就會怪罪為「沒睡夠8個小時」。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國家認證心理治療師曾慧梅表示,執著於睡夠8小時,是對睡眠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

「每個人的睡眠時間,都是不太一樣的,有些人可能是長睡眠者,有些人是短睡眠者,並非說8小時就是適用於所有人的標準。睡多久才合適,這個主要是看你睡醒以後的整個的精神狀況,如果睡醒後比較精神,那麼沒睡夠8小時也是可以的,睡眠質量比睡眠時間更重要。」

正如英國睡眠協會前任會長、運動睡眠教練尼克·利特爾黑爾斯在其《睡眠革命》一書中提到,這個世界上既有英國撒切爾夫人這種每晚只需4-6小時的人,也有飛人博爾特這種每晚要睡10個小時的人。

其實,過度關注睡眠時長反而會給入眠帶來壓力。睡眠質量才是檢驗我們睡得好不好的標準。從科學的角度而言,睡眠質量取決於睡眠的深度和異相睡眠所佔的比例是否適宜。

人的正常睡眠由兩種睡眠狀態交替進行,一種是深度睡眠(慢波睡眠、非快速眼動睡眠),一種是異相睡眠(快速眼動睡眠)。

所謂異相睡眠,是與正相睡眠(深度睡眠)相對而言的,指人處於半睡眠狀態,尚有一些意識,並非進入深度睡眠。

其中,在深度睡眠期,人的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對穩定情緒、平衡心態、恢復精力極為重要。而異相睡眠在鞏固大腦功能方面(如記憶和學習等)有重要作用。

一個成年人入睡後,一般要經過4個階段和異相睡眠期,從第一階段開始到異相睡眠結束,重複循環。其中,50%的睡眠時間在第二階段,20%的時間處於異相睡眠期,還有30%在其他各個階段。

睡滿8小時就夠了?睡眠科醫生:滿足4點才叫“睡得好”

我們一個晚上不斷在深度和淺度睡眠中切換。|圖:《The role of sleep in cognition and emotion》

「入睡快、不易夜醒、起床容易、白天精力充沛」是人們對於高睡眠質量最直觀的感受。當然,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多種多樣,如睡眠環境、睡具是否合適、睡姿等。

比起追求8小時睡眠時間,不如努力提高睡眠質量。

有一種痛叫「不願隨便睡」

為了好好睡覺,各種發明創造不斷更新著我們對「睡眠質量」的認知,也把我們白天辛苦工作填充的荷包一點一點吸走。

隨著睡眠問題的增多,各類監測睡眠質量的手機APP悄然走紅,它們聲稱是「你需要的全能睡眠管家」,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這些APP主要根據聲音、光線、動作幅度等指標,在用戶睡覺時監測出「深睡時長」、「淺睡時長」、「醒/夢」等信息,也可記錄用戶的夢話與呼嚕。

除了記錄當天睡眠情況,還會以圖表形式呈現出一週的睡眠情況,讓人一目瞭然,並給出專業的睡眠建議。

李婷的睡眠狀況一直不太好,與大多數晚睡青年不一樣,她笑稱自己屬於「早睡強迫症」,晚上九點上床就能睡著,但「淺眠、多夢、越睡越困」讓她十分困擾。

為了瞭解自己的睡眠狀況,李婷在不同時期使用了兩款監測睡眠APP,第一款APP主要用來記錄睡眠情況。用了一週左右,她發現並不準確。「我半夜醒了,APP顯示我在說夢話。」

第二款APP側重於用催眠曲進行睡前安撫,幫助入眠。用戶可在睡前設置催眠曲播放時長,然後在這種白噪音中慢慢入睡。李婷一開始沒想到對睡眠有用,「我只是喜歡雨聲,白噪音聽起來很舒適。」

用了半個月,她慢慢發現,對自己的「淺眠、多夢」好像有一點作用。

芒果臺的《新聞大求真》節目為了檢驗睡眠監測手環和APP是否有用,曾經赴北京朝陽醫院做過一次對比實驗:用醫學上專業的睡眠監測儀器多導睡眠圖與兩款APP進行同步檢測,實驗結果顯示手環和手機APP的監測數據與專業監測儀的數據差異很大。

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恆解釋說:「手機沒有跟身體發生直接接觸,只是感知你的生理信號,比如你躺到床上不動,可能就判斷你睡了,因為它沒有真正觀察到你的腦電圖的變化,這種誤判斷是存在的。」

此外,手環監測測定的傳感器、原理和評價的標準也與專業儀器完全不一樣,「所以結果不可能一致,對於評價睡眠來說是價值有限的。」

而專業監測儀器多導睡眠圖較為複雜,需要身體多種生理參數,如腦電圖、眼動圖、肌電圖的共同進行監測。

比起科技的加持,一些實實在在的助眠產品似乎更得受眾青睞。

《2018國民睡眠生活消費大數據報告》(以下稱《報告》)指出,近三年,線上助眠產品消費趨勢持續走高,購買人數和消費額逐漸上漲。雖然50%以上的消費者每單單價低於50元,但是數據顯示人們越來越願意為好睡眠買單,每單單價在50-300元的人群增速更快。

助眠產品的種類更是從聽覺、視覺、觸覺和嗅覺等多方面幫助人們好好睡覺。39深呼吸(ID:shenhuxi39)在淘寶輸入「助眠」二字,隨之出現了「助眠枕頭」、「助眠燈」、「助眠精油香薰」、「助眠噴霧」等各類產品。

對「好睡眠」的追求不分年齡,不論是即將步入半百之際的70後,還是拿著保溫杯蹦迪的90後「朋克養生族」。《報告》顯示,70前和70後偏好助眠食品及保健品,如牛奶、褪黑素等;80後偏好寢具,如乳膠枕頭、床墊等;而90後則更關注助眠小產品,如眼罩、隔音耳塞、助眠噴霧以及香薰蠟燭等。

睡滿8小時就夠了?睡眠科醫生:滿足4點才叫“睡得好”

央視新聞曾報道褪黑素副作用問題。|圖:央視新聞微博

來自《2018年互聯網網民睡眠白皮書》的數據則顯示出北上廣深的城市助眠性格:「北京最直接、上海最浪漫、廣州最養生、深圳最智能」。其中,北京人偏好的助眠產品前三名分別為:止鼾器、蛇麻草、酵素;上海人偏好的助眠產品前三名為:香薰蠟燭、酵素、褪黑素;而廣州人和深圳人購買最多的則分別是複方精油和智能手錶。

有一種苦叫「不能好好睡」

好睡眠求是求不來的,關鍵要怎麼做,從心理到生理,從白天到黑夜,總有一些辦法能讓你離好睡眠更近一些。

簡單說來,首先要明白床是用來睡覺的,刷劇、刷微博、刷淘寶、玩遊戲這些娛樂活動留在上床前完成,一旦躺下了,就要全身心放鬆,並告知身體要入眠了。若睡不著,可離開床看看書,因為越躺著睡不著就會越焦慮越睡不著。等到睏意襲來時再次躺下。

睡滿8小時就夠了?睡眠科醫生:滿足4點才叫“睡得好”

睡不著就數羊?可能會讓你越數越清醒。|圖:originoo.com

其次,睡前2小時不要吃東西。很多年輕人笑稱「宵夜是命」,一到深夜味覺便蠢蠢欲動,尤其是這時候若看到美食的圖片,整個人都不好了,只有吃一頓才能緩解這種「味覺憂愁」。但這樣真的很不健康,睡前吃太飽,腸胃就要加緊消化,進而會不斷刺激大腦,很難讓人安然入睡。想想每次夜宵後是不是覺得還挺精神?

睡眠環境有多重要想必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睡覺時的燈光、溫度、聲音、床和枕頭的舒適度等等都有可能讓你在擁有好睡眠的路上越走越遠,雖然這些外在條件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不同,比如有些人一點點聲響就醒了,而有些人即使外面鞭炮齊鳴鑼鼓昇天也醒不來,但營造令你舒適的環境對睡眠益處多多。

其實,大多數人都深深地知道自己睡不好的原因,也知道要如何改善,但行動總是停在大腦「想」這一環節。不是手機太好玩,不是宵夜多好吃,更不是深夜太迷人,而是睡眠帶來的可怕後果都只停留在你的腦海裡和別人身上。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除專家姓名外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