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浙江人在種,北方人在吃,以前過年才能吃到,你吃過嗎?


“兒時一到冬天,河裡就會划來一隻裝滿茨菇的船停在岸邊。大人們就會買上十幾斤或幾十斤茨菇放在家裡,平時還不捨得吃,要等到過年才拿出來招待客人,特別是茨菇紅燒肉,想想就要流口水。”這是一個江南人對兒時吃茨菇的回憶。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刮冷了整個江南大地,杭州也進入了嚴冬模式,溫度降至了冰點。田裡的茨菇經過半年的生長到了成熟的季節,杭州餘杭的農民已經開始採收。

茨菇又稱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慄等。生在水田裡,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以球莖作蔬菜食用,據說營養及藥用價值很高。不過由於茨菇吃起來帶微苦,因此江浙一帶的人好像不怎麼喜歡吃,但又不知為何一直有種植茨菇的傳統。

早就聽聞採收茨菇非常的辛苦,今日來到田頭才發現,這種採收方式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農民正用雙手扒開近30釐米厚的泥土層,在黑乎乎的泥土中摸找著一個個的茨菇,而且還不能戴手套,難怪當地人把採茨菇叫“摸茨菇”。

寒冷的冬日,刺骨的寒風,冰冷的田水,碩大的茨菇田就靠雙手這麼一顆顆的摸出來,看到這一切我的腦海中忽然閃現出很多的想法。據說餘杭崇賢人很早就開始種茨菇,難道他們已經習慣寒冬裡幹這種農活?難道他們迫於生活的無奈?難道這個東西很值錢......

帶著一大堆疑問,我找到了一位正在幹活的大爺。交談中得知,大爺是崇賢本地人,今年已經76歲,種茨菇已經有幾十年。我問他:這麼大歲數,大冷天還在幹這活,是不是太辛苦了點?他的回答很簡單:“習慣了。”

大爺一邊幹活一邊給我講著關於茨菇的事。他一直在強調,本地人不吃這個,都賣到北方去的。收購價格每年都有起伏,一般在150元左右一擔。今年由於茨菇成熟期經常下雨,所以產量不高,但品質還不錯。這幾天的大號茨菇價格在130元左右一擔,小的在80元左右一擔。


130元一擔,一擔是100斤,也就說大號的1.3元每斤,小號的0.8元每斤,聽這個價格,我有點震驚了。這茨菇差不多半年生長期,還要用人工採收,一天也只能賺100多塊......看著大爺那因勞累而駝的背影,我感受到了農民的心酸。

臨走前我想給大爺拍張正面照,原本我想拍出《舌尖上中國》那種豐收喜悅的照片。然而我在照片裡完全看不到一絲的喜悅,或許這正是大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

臨別前,大爺起身從茨菇田裡走了出來,在田邊的河溝裡用枯草擦拭著手上的泥土。也許是一天都沒有人和他說話,我的到來讓他沒那麼孤單,出於感謝他想送送我;也許是實在凍的不行,他需要讓自己的手回回暖;也許......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