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明朝為何沒有趁機發兵呢?

小小棣


首先在時間上看,皇太極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猝死於盛京後宮,福臨於八月二十六日登上帝位(另一說10月登基)。等於豪格和多爾袞的地位劇烈爭奪時間只有二十天不到(即使按另一個時間也才兩個月不到)。明朝皇帝大臣遠在北京,即使得到消息也無法做出有力的應對。

其次從當時明朝自身來說,1643年八月的明朝已經離滅亡不到一年的時間。當時的明朝上下已經風雨飄搖,自顧不暇了。1643年3月李自成已經攻下襄陽,自稱新順王,5月張獻忠已經攻下武昌並且建立“大西”政權。當時的崇禎皇帝正急不可耐的催促明朝最後的軍事力量孫傳庭的新秦軍出關剿滅兩大流寇。當時的明朝上下來說,李自成和張獻忠才是心腹大患,而遠在遼東的滿人不過是外族小患。所以明朝上下應該沒有想法也沒有實力去發兵收復被滿清佔領的遼東地區。

最後,1643年八月,孫傳庭在崇禎的不斷催促下,無奈率領10萬大軍出潼關剿滅李自成。9月,孫傳庭在在汝州(河南郟縣)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郟縣戰役後,明朝已喪失了剿滅農民起義軍的所有有生力量。剩下的寧遠的吳三桂的部隊,和左良玉這樣的軍閥,已經不是崇禎皇帝是隨意指揮的了。故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


圍爐品茗人


兩人爭奪皇位之時,距離歷史上明朝滅亡只剩一兩年,這個時候的明朝,已經自顧不暇了,根本沒有什麼餘力來佔這個便宜。

我們講明朝的滅亡,崇禎一朝,天災不絕,然後是明代藩府兼併土地、聚斂錢財,耗空國庫,再一個是農民起義,百姓吃不上飯,又加入壯大起義軍,還有東林黨……

這些個問題,哪個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它們疊加在一起,使大明搖搖欲墜,試問這種情況下,哪還顧得上滿清的內亂呢?

相比之下,同樣在整肅內亂的情況下,清就好多了,它們建立政權也沒有多少年,除了多爾袞和豪格的爭鬥,整個領導階層都是比較穩固團結的。而且它們的國內並不存在動亂,也沒有太多兼併土地的事情發生,百姓的生活整體上要安定許多。

再者,豪格和多爾袞的爭鬥,十幾天就結束了,以福臨登位告終。就是明朝真的發兵了,怕是士兵還沒有出關,滿清的內亂都已經結束了。


浮沉於史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太宗皇太極整日都在意氣風發地處理朝政。入夜,天色驟變,烏雲突起,電閃雷鳴,年僅52歲的皇太極驟然崩逝,朝廷上下頓時一片譁然!由於皇太極死前並沒有安排自己的繼位人,滿清朝廷就繼位人選的問題發生了巨大爭執,呼聲最高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以及在皇太極一朝功勳卓著的睿親王多爾袞,當時豪格與多爾袞為了皇位已經是水火不容,支持皇太子子嗣繼位的兩黃旗以及多爾袞三兄弟統領的兩白旗已經到了火併的邊緣,滿清政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考驗,就在此時,各方勢力選擇了一個全新的方案,豪格不能繼位,而從皇太極的子嗣中另尋新君,最終,選擇了福臨作為皇太極的繼位人登基,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同時,為了平衡勢力也便於政權過渡,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同為攝政王,輔佐福臨。至此,持續了十七天之久的滿清皇位之爭落下了帷幕,滿清政權從生死邊緣挺了過來,隨即再次團結一致,開啟了揮師進關、平定天下的進程。

滿清政權因為皇位的爭奪已經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那麼為什麼明朝不趁機發兵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其一,皇太極猝死與瀋陽故宮,是滿清政權的中心地帶,從瀋陽到北京還需要一段路程,消息傳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軍事部署又需要時間,派兵前往還需要時間,而整個皇位爭奪的過程前前後後一共持續了十七天的時間,並且是在順治皇帝福臨登基後,各方迅速達成一致,重歸團結,甚至比之前的戰鬥力和士氣更加的旺盛。可以說,滿清這面根本沒有給明朝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皇太極猝死的情報,多爾袞從一開始就嚴密封鎖消息,皇太極秘不發喪,憑藉當時的戰略實力對比情況,明朝很有可能並不是第一時間就知道這個消息,當明朝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順治已經登基了,再出兵已經晚了。

其二,1640—1642年在明清之間展開的松錦大戰,以清軍的全勝而告終,明朝經此一役,元氣大傷,主將洪承疇與祖大壽相繼降清。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重金構建的關寧錦防線徹底被摧毀,只剩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悉數陷落,僅剩孤城寧遠。所以,當皇太極駕崩時,在遼東的明軍已經沒有能力再組織起任何進攻,完全是有心無力的狀態,只能是繼續死守陣地,不敢出關。

其三,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準備向山西和北京發動進攻,崇禎皇帝既要面對掛外滿洲八旗的虎視眈眈,同時也要應對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腹背受敵,兩面作戰,而此時的明朝國庫空虛,軍中無糧無餉,士氣低落,而朝中大臣也是見死不救,任憑國土喪失,此時的崇禎確實也是最無奈,也是最絕望的時刻。

所以,處在內憂外患的明朝,即便是知道這是一個可以打擊滿清政權的絕佳時機,但是自己卻沒有能力組織兵力發起進攻,最終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明朝宣告滅亡。而重新歸於團結的滿清則在招降了吳三桂之後,揮師入關,一路南下,成功奪取天下,建立了大清王朝。


雍親王府


因為當時明朝國力不允許明軍主動出擊。而且國內農民軍農民運動此起彼伏。連內亂都處理不好如何去進攻清軍。並且清朝換屆速度極快,明朝政府來不及反應。我們知道古代交通業不發達為打仗準備糧草也不是一兩天。而清軍是遊牧部落出擊迅速不需要準備過多的糧食打仗。



小閆說歷史


明朝,怎麼知道皇太極因病死亡?皇太極暴病突發死於瀋陽故宮內,當時的消息嚴密封鎖起來了,以大明王朝的情報探查能力怎麼樣準確知道?再說了,以大明王朝軍事行動能力能夠馬上就做出反應?那是古代大明朝廷知道了皇太極確認的死訊,最快的一個月,慢點三月到半年都很正常。再說了出兵放馬各種準備時間還要多少時間?


愛看愛思考


一,明軍經松錦之戰後,已轉為戰略防禦。即使之前,進攻清軍的也不多,主要為防守。遭遇松錦之成後,軍隊,政府已士氣低下,不敢積極進攻。二,多爾袞,豪格爭位,並未削弱清軍成鬥力,正如前幾年的日本,首相幾個月就換,但人家國家機器不亂。三,明朝情報未必知道清朝內幕。四,豪格,多爾袞爭位,是內部之爭,如明軍此時進攻,反而使他們一致對外。


等閒197


1、爭奪皇位時間太短,明朝來不及反應;

2、明朝本身內部有問題,無法統一;

3、皇太極死後,雖然有皇位爭奪,但是軍隊戰力沒有受損。


石魚湖中魚


明朝當時無暇顧及,國內農民暴亂都無法平息,國家無錢,軍餉無法發放,明軍處於一盤散沙,所以說當時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


陽光若水8241


麻木了,明朝後期就是活不了什麼稅都收,底層沒出路了,所以,哪個不想換個新朝代來改變現狀,所以不反抗


千珏67361968


明朝在崇禎的帶領下已經沒有底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