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真的沒錢嗎?有什麼依據嗎?

於無聲處34



假的。

關於李自成從宮內府庫中搜出白銀數百萬兩,很多人的說法來源於《明季北略》,其實這本書裡面的確有這樣的記載,不過意思並非如此,很多人是藉此斷章取義了。

原文是這樣的,大家可以仔細看看:賊拘銀匠數百人,凡所掠金銀,俱傾成大磚,以騾馬駱駝馱往陝西。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每馱二錠,不用包裹。談迂曰:三千七百萬錠,損其奇零,即可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蒐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

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也。

可以看出《明季北略》對於這個謠言,先是說了謠言內容,然後進行了闢謠。

很多人卻斷章取義的拿出前半段來說事。

而且最關鍵的是崇禎帝這個人雖然志大才疏剛愎自用,但是國家都要滅亡了,還不至於吝嗇到抓著錢不放,不拿錢使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來禦敵。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個說法只是謠言,是假的。


宋安之


崇禎皇帝死前,已經油盡燈枯,沒有錢了。李自成在大內找到幾萬兩可能有,幾百萬兩絕不可能。

不要小看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為挽救大明做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實在是大廈將傾,無能為力。

明朝的財政是被北方邊防和龐大的宗室藩王開支拖垮的。宗室開支巨大,明末皇室人口和為皇室服務的人口數量加起來上百萬,明朝末期總人口才五千多萬,可想負擔有多重。北方軍費開支巨大,遼東防線在萬曆年間花了大量的銀子,僅僅在萬曆最後兩年,就花了約1800萬兩,這個數字對明朝來說相當於中央財政幾年的收入總和。

天啟皇帝上臺後,把準備結婚用的錢都拿去給遼東前線了,崇禎皇帝為經費愁白了頭,自己省吃儉用,把老婆孩子的壓歲錢、金銀首飾都拿去換銀子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也是個無底洞,一邊撫一邊剿,燒了很多錢。

1642年,崇禎皇帝讓孫傳庭去陝西練兵,只給了孫傳庭6萬兩銀子,真的沒有錢了。崇禎皇帝花完了錢,國家也完了,自己只好上吊。那些說李自成在皇宮找到7000萬兩銀子的,起碼沒有好好分析這段歷史。








坐看東南了


傳聞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從崇禎的內帑中搜刮出了黃金150萬兩,白銀3000萬兩。這件事的肯定行非常小,基本上不可能。



明朝末年,明熹宗因為服用仙藥而暴斃,而明熹宗當時沒有子嗣,所以按照兄終弟及的選擇,崇禎帝繼位。崇禎繼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幹掉了魏忠賢的閹黨,一時間崇禎也受到了朝廷官吏的擁戴。

魏忠賢死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以前魏忠賢雖然在朝廷中胡作非為,但是還能從一些富戶或者官僚手中收取一些稅收,用來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結果魏忠賢死後,朝廷中的東林黨人一家獨大,藉著崇禎搞死魏忠賢的時候取消或者降低了地主豪強的稅收。



崇禎正式弄明白朝廷的情況時,明朝的稅收變的非常單一,大部分的稅收都來自於農民。明朝末年的農民面對天災不斷的小冰川時期,收入本來就少,再加上還有地主豪強的盤剝,明朝的稅收基本上是每年下降。

明朝稅收下降的同時,支出還上升了。內部的農民起義不斷,山海關外的後金不斷地衝擊著明朝的邊關。實際上崇禎的國庫早已經是捉襟見肘的狀態。



當時崇禎為了正常的財政運轉,主動找大臣們募捐。但是這幫大臣一個個的哭窮,說自己潔身自好,而且窮的都揭不開鍋了。面對這種情況,崇禎找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讓他捐一些銀子,周奎說自己真的沒錢,全部身家5000兩銀子。

看到這種情況,周皇后拿出了5000兩給父親周奎,讓他捐一萬兩出去,記在自己的名下。但是周奎第二天上朝還貪墨了2000兩銀子,就這樣,朝廷大臣捐款基本都在幾千兩左右。

面對財政枯竭的明朝,崇禎也無可奈何,最終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城破之後,李自成開始搜刮城中財富。其中有一些明朝大臣向李自成告秘說崇禎的內帑中有黃金150萬兩,白銀3000萬兩。



但事實上,李自成從北京城中搜刮出了7000萬兩白銀,絕大部分都是這些明朝大臣家中的財富。僅僅從崇禎岳父周奎家中搜刮的財富就達到了300萬兩之巨。

根據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國榷》中的記載;李自成的7000萬兩白銀中。侯傢什三,閹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而宮廷內帑中的金銀器具不及十萬。


我是越關


崇禎皇帝如他的祖父萬曆皇帝一樣吝嗇,這是出了名的。崇禎十七年(1645)正月,這時的“流賊”李自成已在西安建立了農民政權,他的百萬大軍懷著必得天下之志從西安出發,此後又從軍事要地宣府、大同進逼北京,並相繼攻陷了平陽和太原,大明帝國的心臟北京城已指日可下,大明的局勢可以說到了火燒眉毛的窘狀。無計可施的崇禎特地召見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戶部、兵部的官員們,討論放棄寧遠,緊急調吳三桂部入衛北京。吳襄提出,如果吳三桂進衛北京,大約需要100萬兩銀子的軍需。100萬兩銀子在畢生儉樸的崇禎眼裡,是一筆龐大得令他肉痛的數字。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這麼多的銀子,為此,崇禎只得放棄了這一原本還算不錯的計劃,然後坐困城中。

到了李自成攻佔北京,從他的宮內搜出的白銀即多達3700多萬兩,黃金和其他珠寶還不在內。為了節省100萬而丟掉了3700萬、乃至根本無法估價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賬,可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悅讀文案


明朝末年,朝廷最缺的就是錢,天災人禍禍不單行。可是老百姓的死活是沒人管的,瘟疫、蝗災、旱災接踵而至,沒辦法老百姓只能跟著李自成等流賊混口飯吃,被人打死總比餓死強,因為餓死不體面,太窩囊。老百姓的死也是需要尊嚴的。朝廷鎮壓百姓起義也需要錢,軍隊對抗後金入侵也需要錢,沒有錢仗就沒法打。


崇禎十七年,大明朝危在旦夕。三月十日,崇禎帝放下了真龍天子的架子,在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面前屈伸哀求,希望他們可以帶頭捐錢。"以三萬為上等",這是他的要求,他還期望著大家可以齊心協力挺過這場災難。

結果呢?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五百兩,首富太監王之心捐了一萬兩,這是最多的。其他的不過幾十幾百兩而已,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在敷衍,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貴族們卻都在集體裝瘋賣傻,爭相哭窮。皇帝很是心寒,這時他想到了他的岳父,周奎。若是他能夠帶頭做個榜樣,想必會有一波大臣良心發現。於是派太監徐高去了周奎家拜訪,傳下皇帝的旨意,要給周奎封侯,並且希望他能夠捐贈十萬兩銀子。那周奎一聽立刻嚎啕大哭,對天所指說自個家窮的只能吃得起發黴的米,最後磨磨唧唧給了他女婿一萬兩。

皇帝覺得一萬兩這也太少了,並表示很希望岳父大人再捐出一萬。周奎沒法子了,進宮去找女兒周皇后哭訴,周皇后很理解皇帝的做法,還勸說自己的父親要給貴族們做個好榜樣,於是自己拿出五千兩銀子給了周奎。周奎回家之後又裝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給了女婿三千兩,剩下兩千兩呢?自己個留下用了。兜兜轉轉二人鬥盡了心計,周奎給了他女婿一萬三千兩。

差不多一個星期左右,三月十八日時,闖王攻陷進北京,崇禎自殺,大明覆滅。捐了五百兩銀子的內閣首輔率先投降,老丈人周奎經過嚴刑拷打,搜出幾十車的財富珍寶,光是白銀就有五十三萬。最後李自成再北京城搜獲白銀七千多萬兩,崇禎皇帝號召捐款救國之時總計所得二十萬兩。

可以說崇禎後期朝廷的大臣基本都是處於看戲的狀態了,沒有誰會為崇禎真心去賣命了,大明王朝也走向了滅亡


Sylar弈


這麼說吧

明朝中期一兩銀子對人民幣是600-800元

一百萬兩銀子相當於6-8億人民幣。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江浙一帶工商發達的超出你想象,這種情況下歲入2000萬兩白銀左右,相當於120-160億人民幣。

李自成把京城富戶全清了,扒拉了7000萬兩,大概420-560億

當然物價比對可能有差異,即使這樣,一百萬兩銀子能頂什麼,崇禎帝褲衩都輸光了!


煮茶看書


崇禎皇帝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人心不齊。

朝廷當官的個個有的是錢,就是不願意拿出來。



西嶺商行


估計是真沒錢,江山是皇帝的江山,國滅焉有帝王?!思宗烈皇帝再蠢也不至不明白這點。

倘有內帑也不至讓群臣捐銀犒軍結果國丈還是在皇后資助下意思了一下。此其一。

李寇進京後大肆搜刮以至前朝舊臣由"迎新送舊"轉為"談之色變"。李寇以"不納糧"為口號,沒有獲得足夠錢財軍心不穩,若內帑豐足,就算李寇蠢,其帳下謀士也會進勸,此其二。

在逼前朝舊臣繳納銀錢時,按官階大小數目不等,但定價令人咂舌,結果在李寇嚴刑淫威之下無一不繳。眾所周知,錢到一定程度就是個無意義的數目,當上皇帝何愁無錢?!為何要逼反舊臣盡失人心?!因為從思宗烈皇帝身上沒搞足錢、銀錢不足軍心渙散,別說當皇帝,恐怕控制這支隊伍都夠嗆。此其三。

鄙人明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灜之後。先祖初封湖南衡陽,後移藩廣西梧州,我等後人便在湘桂一帶開枝散葉。中肯的說,眾藩王是真有錢。害死大明,他們佔四成"功勞";一眾"清流"臣工佔四成"功勞";思宗烈皇帝多疑寡斷佔兩成,但其時形式內憂外患,同樣的形勢換做太袓高皇帝恐怕也斷難有回天之力。

好歹思宗烈皇帝以身殉國大節無損、以發掩面尚知慚愧、以血書"任賊分屍勿傷吾民"其中興愛民之心得以體現。

文筆笨拙望諒解。


荒井胡桃


離甲申之變只有一個月,內庫只存銀七萬兩,蒐集一切金銀雜物補湊,也不過二三十萬兩。

國庫中也沒有!《甲申紀事》中說:“予監督節慎庫時,為甲申三月十五日,與主事繆沅交盤,庫中止銀二千三百餘兩,又錢作八百,國家之貧至此,可發一笑,.自正月至三月,日以坐餉為令,或論省坐派,或官坐派,無虛日。至三月十八日始發帑金二萬,賞守城軍士,銀未及發而城破矣。”


中國歷史探索者


真沒錢了,當時軍餉支出都已是捉襟見肘,怎麼能‘無中生有’。一個國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稅收,其中稅收主要來源就是富商,窮人能有幾個錢?自從東林黨藉著崇禎帝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時機取消大部分商稅,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變得單一,普通百姓的負擔便一天比一天重,等到民不聊生時自然官逼民反,而李自成的勢力為什麼會迅速壯大,也是因為明朝失了民心。而明朝本就因滿清的崛起忙的焦頭爛額,屋漏偏逢連夜雨,平民造反無疑是惡性循環,雪上加霜,國庫空虛自然是再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