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不打法國和英國,先對付蘇聯,那麼他會不會得到英法美的支持呢?

喬治85744078


希特勒不可能先打蘇聯,因為在簽訂《慕尼黑協定》以後,德國又將捷克的剩餘部分以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形式吞併了。英法已經認定德國缺乏外交信用,隨即與波蘭等國簽訂條約,共同防禦德國。

而德國和蘇聯之間有著波蘭阻隔,德國除非先進攻波蘭,否則僅靠和蘇聯接壤的東普魯士是無法和蘇聯作戰的。而德國一旦進攻波蘭,英法就會對德宣戰。

此時德國去進攻蘇聯,英法也不可能相信德國,更可能和蘇聯聯合,德國會比歷史上更危險。




不沉的經遠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談可行性只談可能性,因為德國根本無法在不得罪英法的情況下對付蘇聯。假定希特勒先對付的就是蘇聯,那麼英法美會如何應對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英法美三國與蘇聯並無傳統友誼可言,這是由社會制度決定的,所以三國如何抉擇只需要看哪種選擇更符合本國的利益即可。英國是一個島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簡單,那就是維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態勢,避免過多地捲入紛爭。從英國的外交政策來看,一旦希特勒與蘇聯開戰,英國絕對會袖手旁觀,而且對德國進攻蘇聯也會持一種默許的態度。當然如果雙方有一方出現明顯的劣勢,那英國自然會出面干預。總之,對英國而言,幫忙是有限度的,拼個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果。



對於法國可就不是這樣了。首先,他無法在這種爭霸中置身事外。其次,他與德國又有世仇。從這兩方面來講,法國是絕對不會願意德國再次變得強大起來。但是法國光憑自己的國力又很難遏制德國,所以他的外交政策還得看英國的臉色。因此,法國的策略就是: 絕不能讓德國好過!



美國雖然遠離歐洲,但他也有著自己的訴求。一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國力的增加,美國對於重建國際秩序的訴求也在增強,因此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要力圖打破凡爾賽體系,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體系。歐洲越混亂,對英法國力的削弱也就會越嚴重。因此美國很有可能會像一戰時一樣,大發戰爭財,然後在合適的機會參戰。

如果希特勒先進攻了蘇聯,英美法最初只會看熱鬧,至於以後如何做,那要看各種態勢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歷史文齋


對待歷史已經發生的事情,暫且假設一下,假設二戰德國不攻打英法,這個問題會成立嗎?以史為鑑,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陰影在歐洲瀰漫,戰後英法等國把德國抽筋扒皮,已經點燃了德國復仇的火種,也為二戰埋下了炸彈。

民族大義上來說,德國對英法是有深仇大恨的,不可能消除的,是深度的。同時德國也有更深層次考慮的,畢竟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件,先打擊蘇聯的話,畢竟蘇聯的國家戰略縱深太大了,如果沒有充足的把握是吃不下來的,德國當時還沒有信心,同時它們也害怕,英法兩國,背後捅刀子,坐收漁利,同時打擊英法能報一戰的恥辱,是一雪前恥的大好機會,還可以大大團結國家內部統一,維穩大後方基地,一舉兩得。於是乎,“閃電戰”就把歐洲國家搞得毫無還手之力,也為自己,統領世界奠定的基石。

如果德國先打蘇聯,首先後勤補給方面也是有問題的,加上英法等國,早就有所耳聞,或許會趁著德蘇戰爭去攻打德國,與其前後受敵,倒不如近水樓臺先得月。

發動戰爭的風險太大了,關乎國家的命運,德國不可能不深度研究戰法戰術的,如果時機可以,他們也可能會先攻打蘇聯的,只是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不得不作出選擇,因為這是國運,誰都不會把兒女情長放在心上,有時候結合戰爭的走勢,民族大義也可以置之不理的,只要是贏得了勝利,一切都是值得。


中華磚窯廠首席燒磚師


您這一提問,屬於對歷史進行“假設”推斷,只能用“腦補”來回答:

一、他會得到英法的支持,尤其是當時“英相”張伯倫。

二、美方動向,難以判明。

因為當時美國“孤立主義”盛行,與各方交易之大發戰爭財,不會輕易介入爭端。

另外美方之未來國際戰略定位、現今地緣政治環境因素等等方面,美與英法也有不同/區別。

三、希魔即使得到美英法的支援,其攻蘇仍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蘇俄自身就具備強大雄厚的戰爭持續能力--遼闊戰略縱深、豐富自然礦產、先進科學技術、巨量產製能力、充足人力資源等等。

以及其獨有的“戰鬥民族”特質之精神作風!

四、“普魯士”佔蘇之後、反攻英法,這不會發生及存在的。

雖是說沒有“虎、虎、虎”之軍港被襲的巨大刺激,政治家羅斯福既使再偉大/再能幹,也無法改變美國“孤立主義”不出兵的既定國策。

但是老美也不會讓德國藉機發展到“一家獨大”、成為“大西洋區域霸主”,這就不符合美國的國際戰略利益了。

因為“唇亡齒寒”,由於英美具有相同的背景之“盎格魯-撒克遜”;英法如亡,下一目標就是與大洋彼岸的美國開仗。

美國即使不參戰,也會在除軍事外之所有方面盡力對德國“使絆子”,在法國與蘇俄(英國還有一道海峽屏障)之提前佈署並執行對德整體“牽制”方案。

況且蘇俄會鬥爭到底、英法會全力反抗……

所以,預估推演為蘇德大戰一場、兩敗俱傷;但是蘇聯仍然是存在,這等同於三國時期“華容道上捉/放曹”,以此牽制東吳力量的道理一樣;蘇聯對美英法還有利用價值。

英法危機解除,德國元氣及實力大幅消弱,美國不費一兵一卒取得大西洋“準盟主”資格。

其實,此事還有另一推斷版本,題主如有興趣,請搜索“蘇聯紅軍之歐洲大雷雨計劃”,我在此就不再贅述。


野草Yc


各國地位會與現在有所不同,但總體歷史發展不會有根本性變化!戰爭無礙兩種結局;第一種結局:一方切底消滅另一方或讓其屈服偏安;第二種結局:雙方都打不動了,在某一戰線穩定下來型成長期對峙。美法英其實更偏向於希望出現第二種結局,這樣兩個歐洲大陸上的大國就都廢了。東南歐會變成如同今天南美的情況,就算國土再大資源再豐富也沒有什麼國際影響力,只能成為提供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附庸國家。第一種情況就不多說了,不管誰贏,都會與美法英進入冷戰模式。因為科技發展不會停步,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各國都先後擁有了核武!再瘋狂的政客都不敢挑起核武國家之間的戰爭!


萬豪金屬製品天佑


不會支持的。英國是平衡外交,絕不允許歐州大陸出現一強,德國處於歐州中心,不管蘇、德誰羸,都可以主宰歐州,法國更不會允許身邊出現超級強國,所以,德國一打波蘭,二戰在歐州就爆發了,至於美國,也不希望歐州能夠“統一”。


大衛思想


不會

可想而知,德國得到蘇聯的大筆土地,器實力暴增,野心自然水漲船高,英法坐視德國取勝,自己還有活路嗎?肯定會趁德國即將取勝,突然背後一擊,德國也絕不會相信英法

當然,也可能蘇聯取勝,蘇聯取勝就更壞了,蘇聯長驅直入,大舉奪取西歐土地,發動歐洲全面社會主義革命,英法這不是找死嗎?德國也不傻,拼死拼活,最後都得倒黴,所以正確的策略先滅法國,解除東線後路的威脅,蘇聯體量比較大,不如法國好解決,英國是島國,沒有強勢海軍無法快速解決,同樣英國沒有陸地支點,也不需要大兵防備


宰活人


不會得到英國法國支持的,因為德國打敗蘇聯以後就會成為世界大國,英國和法國是不可能同意的,事實上波蘭在蘇聯建立不久就在英國和美國支持下大敗蘇軍,蘇軍是一潰千里,但是英國馬上停止了支持波蘭,道理很簡單,波蘭控制蘇聯以後也馬上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大國,英國根本不願意的!


用戶493989798548


不可能先打蘇聯,腹背受敵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東西兩線作戰希特勒知道這個弊端,即使先打蘇聯,英法聯軍也會參與,他們不希望德國的強大,畢竟當時在沒開戰的情況下德國已經先在本國實行了法西斯政策,英法聯軍不會是傻子,不知道蘇聯倒了就輪到他們了!


明清那些事兒


如果德國把進攻蘇聯的時間改在春天,或者不要那麼急著進攻莫斯科,等過完年,天氣變好了準備充分了,再進攻蘇聯,戰局就不會受天氣影響,蘇聯就徹底被征服或者有生力量將退回遠東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