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了是應該去養老院,還是該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柔柳搖搖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幾年前都在考慮了,我的想法如下。

現在的孩子都是00後了,思想和生活習慣和我們這些60後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是俗稱的“代溝”。我們這些老人中,生活習慣是能省就省,好多年不添置新衣服了,我的一件名牌夾克還是十年前買的,穿的很仔細,過年或遇上重大事情時才穿,裡面的兜爛了又縫了縫,孩子是三天兩頭換衣服,就那還天天嚷著沒衣服穿。

年紀大了,睡的也早了,好靜,孩子正好相反,晚上看連續劇基本都到11點,你看就看吧,嘴裡還評價著這個演員不行那個演員是靠“潛規則”才演的主角,睡覺差不多也就12點了,早上不到7點半不起床,起來洗把臉就匆匆上班去了。

我們兩口在吃上面不怎麼講究,只要有營養就行,吃的也少,主要是為了養生,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不吃。孩子正好相反,不是嫌這菜沒味就是嫌煲的湯太淡,經常在網上點外賣,我兩口辛辛苦苦把飯做好,聽見敲門聲一打開是他訂的飯到了,氣的我倆直接把外賣小哥給哄走了。

所以跟孩子在一起享天倫之樂,指望他養老,我看是指望不上啊。

養老院我也考慮過,在單位我十幾年前就跟同事們說過,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不久的將來養老院肯定生意火爆。但一直聽說很多養老院硬件設施不達標,很多工作人員根本就沒有進行過正規培訓,不時曝出虐待老人的醜聞。我兩口也商量了目前不考慮去,要去就去有資質的,衛生部門批准的,軟硬件設施較高的養老院,哪怕貴點也行,只要住的舒適、開心就行。

我們打算是這樣的,只要雙方身體健康能生活自理,就不考慮去養老院,畢竟是新的環境,也不知道適應不適應。如果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了,另一方就照顧不能自理的一方,直到另一方先走再去養老院,如果雙方都不能自理,就由孩子把我們送到養老院交給專業護工護理,所需費用由養老金或出租住房支付,如果所需費用較多,可變賣住房。

這個想法和孩子商量後,他也沒說同意或不同意,,只是說走一步看一步吧,他也聽過很多老人和孩子住不到一起的情況。

到底如何養老,我想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會有更多的好辦法和好的養老機構出現,老年朋友一定都要好好活著啊!

祝全國老年朋友身體健康,天天快樂!

謝謝!


碳酸鈉516


天論之樂是每個老年人都想往的,老了不能自理了,究競去那比較好,我己62歲了,這年齡是我也應該想的,兒子很孝順兒媳也很好,我想老了動不了那天,他們會管我的,但我又想他們管你有時間嗎?工作的壓力,孩子的教育,不能麻煩他們了,他們己夠累了,那麼想到國家,特想國家應伸出一雙溫暖的手,為我們這些獨生子女的老人們指條路,去養老院吧!最近看看養老院的價格,讓我們也很失望,想去價格高的嚇人,我們拿的退休費,只是低養老院的一半,走到今天看看我們這些50後走過的路,再想想我們的晚年,很悲哀!走一天看一天,往好處想,到時再漲點工資,去養老院養老吧!讓兒子家庭也過的平穩快樂!



菁菁35053843


我今年45,我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等我老了只要能動既不去養老院,也不去孩子家,還住在自己家,用自己的方式養老。

如果去養老院,周圍都是老人,老氣橫秋暮色沉沉,今天走一個明天走一個,你想想那心情能好嗎。除非動不了,沒辦法,就只能去了。

和孩子一起呢,互相的生活習慣都不同,而且孩子都有家庭了,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節奏,老了慢半拍,身體也不好了,就別給孩子填麻煩了。

那老了怎麼辦?以房養老啊。

我說的這個以房養老和zf提倡的可不是一回事。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報道,在歐美,有老人免費出租房子給年輕人,代價就是年輕人要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做家務,一週陪老人吃幾次飯,聊幾次天。

我一直覺得這種方式不錯,又能和年輕人接觸瞭解新思想不脫離社會,還有人簡單照顧,年輕人呢剛步入社會不花錢住房還能少花錢,雙贏。

但不知在中國可行不?


王大貓


當你老了,去養老院還是跟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這是個永恆的話題!

曾經我們心心念唸的“養兒防老”,但是在這個一直變化的殘酷社會里,好像現在越來越行不通了,養兒可以,可能否防老卻未必,頂多算是繼承香火。多少個子女與老子爭家產的真實例子證明,老人還是靠自己才靠譜啊!

當然,也不排除很多比較和諧的家庭,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這時候家裡老人可以幫助照顧孩子,老人也不至於一個人孤苦伶仃無人照顧。但是從銀髮君角度出發,我可能更傾向於去養老院。

國際上把65週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中國目前基本也是這麼認定的。中國有句古話:人生70古來襲,認為70歲以上就是古稀老人了,需要更多照顧了,而在當代,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老年人很多基本已經到了80歲還可以照顧自己的生活,我們討論老的定義,是想確定,什麼時候研究養老的問題,按現在的水平,許多老年人到了80歲還可以獨立生活,我們只是探討當他們獨立生活已經困難、需要照顧的情況下怎麼辦才好?也就是說,到了需要照顧的時候才涉及到去不去養老院的問題。

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擺在了中國的面前,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養老模式就是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計劃生育政策,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正在邁入老年人的行列,兩個獨生子女將來可能要面對4個需要照顧的老人,把老人放在家裡養老不是不可行,但顯然不是問題的最佳答案,關鍵點不是孩子想不想,是能不能的問題,如果孩子的工作很忙,而這幾位老人都需要照顧了,在家裡養老就不是一個好想法。

一提到養老院,大家的認識還是老的模式,一個大院子,幾個人一個房間,一天三頓飯,大家看一臺電視等等,這個看法已經很陳舊了,許多新的模式已經開始出現了,比如社區養老,連醫療條件都具備,條件已經非常好了,只是價格不便宜;還有最近很火的一個成功案例:抱團養老,幾家老人住在一起,吃大鍋飯,想幹啥幹啥,大家互幫互助,不怕孤獨終老了;更有比較新興的旅居養老,邊旅行邊養老,把年輕時候沒機會遊歷的大好河山都走一遍,甚至很多人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更有一些城市老人,厭倦了城市的喧囂,跑到鄉下去養老,吃吃有機蔬菜,養養雞鴨,這對於城市老人來說,不失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

但是現在養老院還是比較常見的養老模式。但是由於對舊的模式的認知,許多人並不認可養老院模式,認為去養老院一定不如家裡,甚至對老人是不敬,這個觀點可能要改改了。

由於中國老齡人口的嚴峻形勢,估計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進入養老院,也會喜歡養老院,因為老年人也是喜歡扎堆的,扎堆自然有扎堆的樂趣。當然了,如果有老人喜歡享受天倫之樂,實在不想去養老院,那就在家裡好了,請個專業點的保姆照顧老人就是了。另外去養老院也不是就沒有天倫之樂,我的一個朋友,岳母還在,老岳父癱瘓了,就把岳父自己送去了養老院,每週六雷打不動地全家去看望,也應該算是天倫之樂吧。

小編還認識一個阿姨,在蘇州一家老年公寓住著,每月退休金6000多,養老公寓每月收費5000多,自己用退休金養活自己,這也不失為一種養老,她還打算把自己家裡的房子賣掉,來以房養老。

其實按照銀髮君的想法,車道山前必有路,總有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的。


謝謝您的收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都是快樂的退休一族,我們渴望健康、渴望交流,卻不知從哪兒尋找。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咱也有自己的平臺啦——“銀髮無憂”呵護中老年人健康,定義優質退休生活,為全國中老年朋友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敬請關注!

運營人員: 文文


銀髮無憂




這個問題真的所有人都無法逃避,因為沒有人不會老。雖然感覺離自己有點遠(應該要老的哪裡都去不了,才算真正的老吧),但是這個問題每個人還是要面對的。


原來以為只要自己經濟基礎沒問題,老了請保姆啊。當一次次的看到保姆虐待老人的案例後,趕緊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保姆這個層次的人,好的少,壞的多。而且,你弱他強,讓保姆天天面對同一個人老人怎麼會不煩呢。


還有一種抱團養老:當初聽起來很新鮮,感覺應該不錯。因為都是熟悉的老人,應該說話比較投機,有共同語言,可以相互關照。後來,聽說過一批抱團養老的老人組合,開始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互相尊重,相安無事,最後時間長了,大家都肆無忌憚了,組合鬧得亂七八糟、雞犬不寧,想想還是算了吧(老頭和老婦天天在一起也會日久生情,從而矛盾越來越多)。


第三是和孩子一起住:這個不管是對老人還是孩子,都怕麻煩的。畢竟老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同,再加上後期的媳婦和孫子、孫女等,老媽會活脫脫成了保姆一枚。後期也會因為在一個屋簷下,每天面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矛盾越來越多,還是別一起過了。


第四:養老院這個地方。說實話,本來我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有人照顧,一日三餐和身體檢查在養老院都是有專人負責的。但是,在得知養老院這種地方因為都是身體不夠靈活的老人,整體死氣沉沉。有的看不見;有的聽不見;有的甚至大便到處拉.....天天是有進有出,出的都是悲哭聲一片,想想都怕,還是算了吧.....


那麼,養老到底咋辦?


我有個親戚,今年已經85歲了,老伴十年前就去世了,孤獨一人,育有二兒一女。現在,還是住在自己老房子裡,拆遷的時候就租房子住。然後是大兒子(已經退休))負責母親的日常三餐;二兒子(還在工作)晚上陪老母親住,陪母親看電視,照顧老人;小女兒負責管理母親的衣服、被子和家裡衛生洗刷等等。這種養老,我認為還是不錯的選擇。大家認為呢?



好媽媽好女兒和好妻子


我想過了,身體健康時,就住自己家裡,不去養老院、也不和兒孫住。不能照顧自己了,我就去養老院。所以年輕時,我需要多攢點養老錢,不然老了都不能去高級養老院。

和子女住是很不好的。公婆和兒媳,岳父母和女婿,他們原本就不是一家人,只是因為自己女兒或女兒,他們才有了聯繫。可有了聯繫,不代表有感情,其實很多是沒有感情的。最主要的是,彼此三觀不一致,生活習慣也不一致,生活上很多不方便的。哪怕雙方都知書達理,一直住一屋簷下,彼此都會不舒服。萬一遇到個不大講理的,那就更難了。



比如南方兒媳或女婿,和北方公婆或岳父母,長期住一起的話,僅僅吃飯就很多不一樣,你是要每餐都做兩種風味,還是要誰遷就誰?遷就的那個人也不能長期遷就,否則心理準憋出病來,然後就是關係惡化了。這樣一來,哪裡還有什麼天倫之樂,天天鬧矛盾就夠了!

而養老院的話,身體還健康時也沒必要去。我想多和年輕人一起。只要有錢,我可以去旅遊,去參加戶外活動。我前兩年認識一個六十多歲的大叔,自己騎車去尼泊爾,不好的路況一天還能騎240公里呢!我覺得這樣很好,老了有自己的愛好,活動,不粘著子女。逢年過節可以團聚一下。

等照顧不了自己了,我還是住養老院吧,請人來照顧我,子女有空來看看就好。我也不捨得子女辭掉工作來照顧我。

所以,我要多攢錢呢!老了肯定不和子女住,不能照顧自己了去養老院!


劇評社


這個問題要因人而議,還要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如何。假如是獨生子女,老人又需要人伺候的話,多數會選擇送養老院。其他情況建議還是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我老公弟兄四個,他最小。婆婆一直住在我們家,我們在廠裡住(自己的廠),2016年我婆婆查出肺癌晚期,弟兄們合計輪流照顧,但又不敢明說,就用開玩笑的口氣試探性問她可不可以,她說誰家都不去,要死也死在這兒。於是老公決定停廠伺候他,雖然我們這個決定也遭受了非議,但不後悔。我老公每天給老太太頭髮梳的光光的,用輪椅推出去找她的老姐妹老妯娌,說說笑笑...我婆婆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大街上唱小曲呢!每每說起婆婆,我老公從來沒有遺憾!



追憶青春吧


其實,去養老院和天倫之樂沒有衝突,完全可以兼得。但是要看養老院的條件,還要看子女是否孝順。長期兒女一塊生活,如果生活的不愉快,又或者兒女把家務 帶孩子 做飯等事全部推給老人了,那不叫天倫之樂,那叫免費保姆。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養老社區,和自己小區一樣的,住的房子有兩房一廳,有廚房,有客廳,有餐廳,有冰箱,洗衣機,什麼都有,平時子女來家做客,可以和兒女聚聚。另外養老社區裡面有游泳池,商場,會所,高爾夫,網球場等,子女來了也可以在小區玩一會。另外社區周邊配套了地鐵,公園,醫院,這就是老人自己的家。無需和兒女一塊生活,也是一種天倫之樂,是快樂自由的天倫之樂。如果這個養老社區全國還有分院,那大家還可以去全國異地養老,邊旅遊邊養老。那這樣,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天倫之樂。

目前在北上廣深,均有建設,類似的養老社區,深圳我比較熟悉,我頭像就有介紹


養老院15013424996


有條件就去養老院,現在的養老院設施齊全,環境好、吃得好,還有個護,真的是頤養天年的好地方!周圍還有一群年齡相仿的老人,可以談天說地、下棋、打麻將、健身等等。

年齡相仿的人比差輩的人更知心,看看其他人的樂觀心態,自己也會有改善!

子女忙事業,忙家庭,忙賺錢,哪有空照顧老人?手腳麻利,身體健康還好,如果身體不好,都請不到長假悉心照顧你,一邊是父母,一邊是“飯碗”,飯碗丟了,全家都吃不飽、穿不暖!

做子女、做父母都要相互體諒,能幫著燒燒飯、帶帶孩子,子女會很感激的,特別是媳婦,確實媳婦一個人忙家務、忙孩子,有工作還要工作,確實忙不過來!

家庭富裕的,沒啥愁的,在哪都一樣!全都是為錢所累!


太后老佛爺的少女心


西安交大,年愈七旬的交大女教授即興發表了一番感慨:

《不能讓下一輩看到的感概》

已是幾次住女兒家了。

看到了孩子們的富足、前衛、潮流生活,很羨慕。

但是,就是有那麼點想不通:他們如此完美了,我們老人們為什麼還要節衣縮食地"接濟"人家?

他們的化妝品有多少?隨意買,經常買,剛打開又買,以至於一堆一堆地,過期了也不知道,而後扔掉,再扔掉……

他們的衣服,自組織新家庭,就沒有帶來以前的舊衣服。全是新買的……

他們的零食,五花八門,五湖四海。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隨意一款就是一袋白麵與一桶麻油的錢。

他們的冰箱裡應有盡有,卻經常去飯店。他們的工資,掙多少也是月光。

他們給大人們的禮物,也就是那麼一點點,一點點…………。

我們,至今節儉,腦子裡想的仍是——能省則省,不多花一分冤枉錢。買打折的、買低廉的、買一口口兒想吃的,攢下的大把的錢,然後悄無聲息地,傾力補貼給兒孫們。

下一代用得著嗎?

下一代理解嗎?

下一代感恩嗎?

是存在代溝?

還是時代不同?

但她們豐衣足食後,本應該從收入中提取起碼的儲備金。以保障贍養老人基金、孩子的成長教育金、自身的各種失業、意外、以及養老金……等不時之需。要承擔他(她)們應擔當的家庭責任呀。

也許我們這一代並不知道,當我們奉為稀罕的食物,給孩子們帶去後,人家至今在那擱著、晾著,根本不屑一顧。一旦忘記了,很可能會毫不心痛地扔掉。

我們給人家的是當地的商品,而人家卻想的是外地的商品; 我們好不容易去外地給人家帶了禮物,人家卻又說喜歡國際的。

於是在這個清晨,我看到孩子們隨意丟在沙發上、灶臺旁的各種巧克力呀、甜點呀、零食袋呀,腦子裡就出現一大塊豬肉、各種袋面、各種蔬菜水果……

我們為什麼不在有生之年,大方一把吃盡自己所想吃的地方小吃、特色餐飲……走出家門去享受大自然,趁著腿腳還靈便,有計劃地到全國各地逛一逛,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呢?

我們有什麼必要為他(她)們的不懂事而買單呢?

我們應當教給她(他)們儲蓄的方法,教給她(他)們放遠格局謀化未來的道理。至於您的錢款財物,還是留給落後時代的自己吧……!

趕快行動,從改變觀念做起,全面改良自己的生活習慣。換一種活法,想方設法活出吾輩的精氣神。不然就再沒機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