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京白下區沒有了?

無惑-陰悲陽鬥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是為什麼北京的崇文區、宣武區沒了。


2013年原秦淮區、白下區撤銷之後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秦淮區面積也才49.11平方千米,面積的大小嚴重製約著經濟、人口等方面的發展。從南京地圖可以看出,南京原來的市區面積不大,其中的市轄區面積就更小了,原白下區面積僅27.76平方公里。


地區劃分,並不是簡單的大的吞併小的,地區太小遲早會和大地區(面積大、經濟強等方面)合併,這也是為什麼原來秦淮區和白下區進行合併。


南京經過歷次規劃調整之後,依然有5個市轄區的面積低於150平方,不排除以後還會有轄區被調整,區域名稱發生改變的情況。


駑馬


看了其他人回答,大都答非所問,就此問題我想我的回答相對全面一點:

1.高淳、溧水撤縣設區的需要,很多人不懂,這兩個郊縣改區與白下區有什麼關係?這就要說近些年行政區劃變革的一些非公開政策,即同一地市(南京雖為副省級,但在行政區劃序列裡還是地級)撤縣設區必須撤一設一,區的總數量要保持不變(老少邊窮地區除外,比如四川)。南京的快速發展,市轄區建設面積嚴重不足,其實南京市域總面積在省會城市裡都算小的,劃入周邊其他區域難度更大,只能把市屬的溧水、高淳兩縣改區,這樣勢必要撤掉兩個區。

2.為什麼撤併的是秦淮與白下、鼓樓與下關,這就與主城區各區關聯度、老城改造有關,還與各區面積大小有關係。秦淮與白下位於主城內東南部,都是南京重要的核心區域,兩區交界犬牙交錯,劃為一個區有利於統一規劃和產業佈局,且老白下區是主城面積最小的區,發展空間受限。鼓樓與下關情況類似。

3.撤併的各區是同等待遇,不存在誰並給誰的問題。保留哪個區名是綜合考慮歷史文化和知名度。所以,白下區消失了,只是名字消失了,秦淮區的很多政府機關都設在老白下,區政府也是原來的白下區政府。


金陵牧牛


2013年3月南京市城區區劃調整,秦淮區與白下區合併,改名秦淮區;鼓樓區與下關區合併,改名鼓樓區,白下區的名稱成為歷史。

就經濟、文教實力與影響,白下區勝於秦淮區。原秦淮區內轄秦淮河畔的夫子廟景區,在全國有影響,於是區劃調整,改名秦淮區。鼓樓區位於市區,經濟體量與文教實力大於下關區,而下關的名稱則勝過鼓樓,全國城市中有鼓樓區名稱的有多個。就人文與歷史影響,改名白下區、下關區更有歷史文化底蘊。

歷史上南京有多個名稱,其中白下是具有代表性,影響較大的名稱之一,與金陵、建鄴、秣陵、江寧、上元屬於一個層次。

“白下”之名始於東晉,距今有1500多年曆史。《宋書·文帝紀》記載:“甲申,車駕於白下閱武。”時間為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二月,“白下”成為南京的一個新名稱。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金陵縣為白下縣。 “白下”名稱在唐代被詩人寫出詩中,聲名遠揚。

大詩人李白一生來南京四次,寫有不少關於南京的詩歌,“白下”多次出現在他的詩中。“驛亭三楊樹,正當白下門。”(《金陵白下亭留別》)“五月金陵西,祖餘白下亭。”(《留別金陵諸公》)。宋代王安石政治改革失敗後,來到南京,在半山園建宅院,有百十首詠頌南京、鐘山的詩,“門前秋水可揚舲,有意西尋白下亭”。明清之際的顧炎武也有《白下》詩:“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魯迅在《贈畫師》中則說:“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

1955年南京第二區更名白下區,至2013年白下區合併,白下區的名稱在南京城市中存在了58年。區劃調整後儘管白下區不存在了,但是“白下”的名稱在南京仍然存在,南京城區尚有白下路。南京的別稱“白下”也依然存在於歷史中。


黃強黃不息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追溯到南京最新一次的區劃調整。2013年2月,根據國務院、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的方案,原秦淮區、白下區撤銷,成立新的秦淮區;原鼓樓區、下關區撤銷,成立新的鼓樓區;溧水、高淳撤縣建區。目前,南京市共有11個區。原白下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坐擁各類古建築、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蹟近300處,折射了南京的百年滄海桑田。有被譽為南京母城、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的朝天宮,有明朝皇宮遺址午朝門,有被視為明清民居典範、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的甘熙故居,有中國對外交流文化主題公園的鄭和遺址公園……建區始於民國22年(1933年),源於民國時期的南京市第二區,以古時南京的別稱“白下”為名。原白下區還是國家重要的金融商務中心,華東地區的商貿商務中心,長三角地區金融中心,南京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核心區之一,也是南京都市圈商貿、商務、金融、信息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龍虎網



我在東山497


我們都叫白下區,它永遠在我們心目當中


用戶江南七怪正義俠


大概是由於清者自清場能量!


大少爺信仰


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