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發射洲際導彈?

brave嘯風吟月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洲際導彈為什麼不使用核動力的問題!之所以這樣問肯定還是嫌棄洲際導彈個頭大、射程短,總夢想著用核動力的無限巡航能力賦予洲際導彈無限的射程。其實這樣想很不專業,且不說以地球的腰圍並不需要導彈的射程太長,就算真需要也不可能把核動力安裝到導彈上去,此前雖有俄羅斯媒體宣佈該國實驗核動力導彈,但是至今都沒有下文,再加上俄羅斯軍工愛吹牛的性格,這則消息並不一定屬實。

核動力原理是不能與導彈動力原理混為一談的,導彈的火箭發動機是通過燃燒燃料向後方噴射高溫氣體,產生反作用力推動火箭前進的;核動力則是放射性元素產生鏈式反應,釋放高溫和輻射粒子,這個能量很難直接利用,需要加熱鍋爐產生蒸汽再推動渦輪機旋轉,旋轉後的主軸帶動螺旋槳給船隻移動的動力。簡單考慮一下就知道這樣的核動力是不能應用到導彈上的!總不能給核反應堆加裝一個小型鍋爐,產生蒸汽後再帶動螺旋槳攪動空氣推動導彈前進吧!這明顯不現實。

給導彈加上核反應堆還有一個要命的門檻,這就是體重問題!小編知識有限,但是我也知道全球最小的核動力載具是美國的NR-1核潛艇,水下排水量是400噸、全長41.8米,這是一艘近幾年剛剛曝光出來的實驗性核潛艇,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小體積導致反應堆馬力有限,僅能跑出4節的可憐速度,甚至還不如威廉二世時代建造的早期U艇。

(NR-1核潛艇)

最有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使用的S8G核反應堆更大,它的堆芯長13米、寬17米,僅僅是這個堆芯就重達2750噸,這還不算配套的保護設施和鍋爐、渦輪等設備,可以想象它佔用的空間有多大!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在它的推動下能跑出30節的超高航速。使用這樣級別的核反應堆,導彈的速度也能驚世駭俗,但是體積更不能讓人接受。因此可以下結論說,轟炸機裝備核動力在技術上不可能實現,用在導彈上更是天方夜譚!


利刃軍事


使用核聚變驅動火箭發動機,是火箭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相比於常規化學能火箭,核動力火箭具有動力輸出和續航能力上的絕對優勢。

據測算,如果將核動力火箭發動機用於載人航天,僅一週時間就可以將現有的載人航天器從地球投送到火星軌道,這是目前的化學能火箭所難以比擬的。毋庸置疑,如果將核動力火箭發動機用於洲際導彈,那麼現有的洲際導彈將會產生革命性的顛覆和發展。由於在保證現有的彈道導彈整體體積和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所需的核動力火箭發動機和燃料箱佔用的體積遠比常規化學能火箭發動機和燃料箱更小,因此理論上如果為現有的洲際導彈配備核動力火箭發動機,將能夠實現更遠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並能夠投送數量更多的彈頭。

然而時至今日,沒有任何國家成功研發過核動力火箭發動機,原因大致如下:第一,以現有技術,在保證能源輸出功率的前提下,實現核聚變裝置小型化極其困難;第二,核動力火箭發動機所需的核燃料比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純度更高,加工難度也就更大,成本上或許難以接受;第三,在輸出功率驚人的同時,核動力火箭發動機產生的高溫也遠非目前的化學能火箭發動機所能相比,其工作時產生的持續性高溫環境可能會對洲際導彈的彈頭和制導元器件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降低導彈的可靠性。另外,對於主要核國家而言,目前的洲際導彈在射程、速度指標上已經能夠達到需求,完全將現有技術方案推翻並不划算。


軍機圖


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發射洲際導彈?

先了解一下核燃料!

就目前的技術來講,核燃料的利用有兩種主要形式:一、(不受控)核反應,也就是核彈。它是把足夠數量的核燃料放到一起,從而自然而然產生的反應,所以叫做不受控核反應。這種反應劇烈,時間短,有很強的破壞力。只能用作核炸彈。

二、受控核反應:為了讓核能緩慢的釋放出來,就要有一整套控制反應速度的裝置,例如:在核燃料棒之間加入阻礙反應速度的材料(例如重水)。還要控制燃料棒插入重水的比例,以調節反應的劇烈程度,還要把反應產生的熱量引導出來加以利用。

另外還要有非常厚重的防輻射保護層,這一套控制裝置的體積和重量非常龐大。

現階段以目前的技術而言,這樣一套最小的反應堆,也僅僅能裝到軍艦或潛艇上,還做不到裝到飛機或火箭上。

任何的導彈發射,都有風險,而且發射洲際導彈用核動力,這是一種新的技術,肯定需要去試驗和試射,而新型的洲際導彈,試射失敗的概率非常高,萬一失敗了,導致核燃料洩漏,這將是災難性,所以不會有國家輕易去發展核動力的洲際導彈,至少以現在的技術,肯定不行!


稜視


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都有核動力導彈了,就更不用說用核動力發射彈道導彈了。

典型的核動力彈道導彈發射載具,那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是核動力的吧。

如果說核潛艇屬於間接發射的話,那麼俄羅斯還有一個無限射程的核動力洲際彈道導彈。


要符合要求嗎?使用核動力渦輪噴氣發動機。

一邊飛一邊噴核廢料,汙染槓槓的。這就是一個飛行的切爾諾貝利。未傷人,先傷己的那種

用核裂變時產生的高溫,加熱,導彈的斯特林發動機,從而推動核動力導彈到核動力導彈擁有的無限的射程。還不如用核動力發射導彈,畢竟和前景還是有無限續航的,但是用核動力當導彈的發動機的話,那真的是太可怕的,


攔截的話,它掉到你的桌子上,它就是一個爆炸的核電站,如果不攔截的話,但又是走到哪兒漏到哪的切爾諾貝利。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如果使用常規動力發動機已經可以達到全球到達,全球打擊的目的,為什麼還要發展核動力這種高風險、昂貴、一次性的洲際導彈,依照目前的發展可能,核動力的洲際打導彈是帶具有放射性氣體和燃料的,不僅敵方,而且自己也會受到核輻射,害人害己,還有受到輿論的譴責。

現在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安理會五大國的洲際導彈,已經可以實現對自己潛在的的覆蓋打擊,如白楊-M,東風41,民兵的洲際導彈已經可以全覆蓋,射程都超過12000公里,即使不行也可以依靠戰略核潛艇進行發射,沒有必要發展核動力洲際導彈。

現在只有美國發展過依靠核動力的飛行器NB-36H,安裝機載核反應堆,原是B-36戰略轟炸機改造而來,後來遠程轟炸機航程的增加,以及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問世,已經沒有必要再研製核動力飛機。


巴爾幹尖刀


主要還是成本太高。技術上冷戰的時候美國蘇聯都研究過核動力的飛機,並且已經有最終的成品,但是由於成本太高,負擔不起,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問題沒有使用。發射洲際導彈也是一樣的道理,技術上用核動力是可行的,但就是成本太高,用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