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濮安國《明清傢俱鑑賞》

濮安國《明清傢俱鑑賞》——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在不少明式傢俱實物中,幾乎看不到到彩用傳統鬃飾揩漆的痕跡,大多已作過所渭”顏色話”的加工而被燙過蠟,似乎明式家以都以”燙蠟’或“上蠟’為其主要的工藝之一。並以為只有上蠟拋光之後,明式家只才”光亮瑩徹”,才能出見“包漿”。

以上不能不說是很大的失實,是明式家只研究中不應該出現的一種錯誤。有人甚至把“清中期以來,崇尚紫杭,將黃花梨傢俱染成深色”,然後打蠟的做法,說成是一種傳統做法,因而將這種“須染色,與最後的燙蠟硬亮”的加工工藝,認為是“古亦有之,明代匠師,豈能不知使用”的傳統做法。

其實,這只是一種豪無根據的臆斷,把清末以來主要在北方流行的上蠟工藝當作明式傢俱正宗的工藝傳統。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從採用櫸木到老花梨木,或杞梓木、鐵力水等製造的明代和清代的各類傢俱,歷來都沒有作燙蠟的。過去,江南民間也並不知道將傢俱做什麼燙蠟,凡是硬水製造的傢俱都做“揩漆”。這是江南地區自然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工藝特色。這種漆作工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一種極其優秀的傳統工藝特色。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據寧波明代地方誌中有關記載,這種揩漆工藝,最精到的做法常常是“寸寸之木,百日之工”。

又據蘇州民間藝人傳說,舊時,大戶人家定製的高級硬木傢俱,上漆後還常送給一些盲人及老人收容所,讓他們用手慢慢地進行揩磨撫摸一段時間,才使傢俱順溜光滑,透瑩細膩。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由此,我們對被燙了蠟的明式傢俱遺物不能不細加辯認,有的可能是由於年長日久,原有的漆飾已被褪盡。為了恢復舊物的光澤,尤其是流傳到北方以後,由於無法上漆,故被北方工匠燙了蠟;有的原本就是北方生產的仿明式傢俱,從來應當沒有做過揩漆;還有的則是近代或現代古董商的仿製品,尤其是那些與蘇式風格接近而看不到一絲一毫經過漆飾工藝製作加工的所謂保持“本色”的明式傢俱,特別需要細察真偽,辨明其製作的時代究竟是早還是晚。一件古傢俱上,只要舊時原有的漆飾留有遺蹟,只要不被後人人為地加以清除,遺蹟常常會是明清傢俱的斷代十分有用的依據,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眾所周知,漆是中國的土特產,漆藝的成就同樣反映了傳統手工藝傢俱的卓越水平。明清漆傢俱除了同漆器一樣運用各種齊樣的漆作工藝,如剔紅、螺佃、描飾、彩繪、犀皮之外,在江南細木工傢俱出現之後,硬水傢俱則主要採用揩漆工藝,它成為蘇式傢俱製作不可缺少的工藝程序和特徵。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明黃成《鬃飾錄》“單素第十六”中記載:“黃明單漆,即黃底單漆也。透明鮮黃,光滑為良。”楊明加註稱:“有一鬃而成者,數澤而成者 … … 又有揩光者,其面潤滑,木理燦然,宜花堂之瓶以也。”揚明系嘉興西塘人,楊注為天啟五年( 1625 年),已是蘇式傢俱生產的興盛時期,說明當時江南木製家只採用揩光的工藝是確實不誤的,這種揩光與後世的揩漆應該有著一定的關係。楊明在對“質色第三’的註釋文字中,又講到” 揩光欲黸滑光瑩’的效果,與“退光欲敦樸古色”有所不同。還說“近來揩光有澤漆之法,其光滑殊為可愛矣”。這裡雖然不是指單素透明揩光的硬木傢俱。但對其所表現出的明淨光冊的工藝效果,描述得十分具體。毫無疑問,正是由於採用了這種類似的工藝手法,才使硬木傢俱保持了木材的天然紋理和色澤,使蘇式傢俱表現出獨特的地方風格。這種漆工藝的應用,也應當是成為我們認定明清蘇式傢俱的一個重要佐證。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傳統手工藝製作的演變過程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從漆飾傢俱發展到硬木傢俱的過程中,硬木傢俱應是漸漸地替代漆飾傢俱的,故漆飾傢俱的不少工藝手法在硬木傢俱上依然存在。如傳統漆藝中的”做底”,顯得特別重要和講究,在明清舊傢俱中也經常會見到這種殘留的痕跡。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1998 年 8 月,我在北京頤和園展出的園藏官廷傢俱珍品展中看到一件老花梨木半桌,現在表面也被燙了蠟,但蠟層下有的地方有明顯的脫落.仍可看到”蘇作’的揩漆底。有人認為黑色是後人染上去的,這隻能是一種猜側。講解員告訴我,據園中修復工廠的匠師說,此桌是頤和園珍藏傢俱中一件典型的蘇作傢俱,呈現的黑色就是原有陳舊的漆色。現該桌也被罩上了一層燙蠟,亮是亮了,也起到保護作用,但不免讓人感到少了些靈動感。仔細透過蠟層,我們還是看到了原先的漆層,呈現著一種深褐色的底漆,有的已退落而露出木質紋理來,能非常清晰地讓我們瞭解到桌子的“真面目” 。由於沒有除去這些殘跡甚至重做新作,才使這件珍貴的明代蘇式傢俱在眾多的官廷傢俱之中,展現出了特有的神采和光輝。同時,還使我們能進一步瞭解到明代硬木傢俱的一此揩漆特徵,如底色漆、工藝過程和表現手法等。

另外,在江南地區流傳的傢俱中,有更多是在傢俱表面髹塗色漆或加施描金的做法。傢俱的用料很多采用硬木,幾乎是在完整的硬木傢俱上再施於一層色漆。在一線古舊市場,我們仍不難發現有些傢俱在線縫及一些雕刻花板中,依然殘留著零星的漆痕。這些面貌,無疑都是明清傢俱原本並不燙蠟的歷史真實。總之,將明清舊傢俱燙蠟,只能是北方古舊傢俱行業的所為,是清代北方流行硬木傢俱後才出現的,不僅時間較晚,而且不同程度上都已改變了古舊傢俱的原貌。其實,鑑賞明清傢俱,對於舊傢俱表而的髹飾,是不能不明察的傢俱“品相’之一 ,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對於漆作的留痕.我們還常常可以從蘇式傢俱的後背、底板以從其他一些“背布”的做法中獲得信息。採用這種手法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板材收縮出現隙縫。如在椅子座面的底部、面框與牙板交接處、桌子桌面的背面及面框與牙板交接處都以漆灰填縫,糊上麻布,再塗漆。這種工藝在江南地區一直流傳著,至今在有些山村鄉間仍能看到。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作為蘇式傢俱的傳統漆作工藝特徵,在這裡特別加以說明和記述,是因為不少舊傢俱在修復中,對這些特徵都被損壞甚至人為地消除。我在 1997 年、 1998 年利用暑假去廣州、北京考察傳統傢俱,都親眼目睹了用鋼絲刷洗刷舊傢俱的劣行。舊傢俱幾乎被剝了一層皮,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從而使許多做假的“明 清傢俱”有機可乘,魚目混珠。至於一些滿塗做假的漆底,只要稍作材料、工序和手法上的驗證,就很容易辯別出它的偽裝和造假。

「學術」明式傢俱的“揩漆”與“燙蠟”——濮安國談

現代仿舊作收的漆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