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央集權制是歷史的進步,為什麼秦始皇還要被人罵?

瀟湘夜雨l


的確是歷史的進步啊,在秦朝以前是你爭我奪你殺我我殺你的春秋戰國,一直處在戰亂之中,社會秩序混亂、禮樂崩塌,這樣的局面最受傷的遭戕害最嚴重的是老百姓,秦始皇結束了這種局面,那就是可以被稱為中華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了!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然,秦始皇也不是一個懂得謙虛的人,又是德過三皇,又是功過五帝的,給自己按了一個秦始皇的命號,既然秦始皇喜歡這麼叫,那也不能怪別人打臉了,也就是秦朝贏氏子孫還沒把皇帝當明白,確切地說是還不知道如何當皇帝,就被打了下去。

不過秦始皇的話是不錯的,他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開創者,處在中間的皇帝頂多就是個守成之君,而這種開創性的工作,一個朝代只能有一個人走向前臺,獨一無二的一個人,再說到整個封建社會,秦始皇也拔得頭籌,因此,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功績,說是歷史第一人都不為過。


至於說罵的聲音,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殺了多少人?簡直都要構成反人類罪了,人人都知道三國時期老百姓死的多死的慘,可秦始皇統一六國,誰又真正體會過當時老百姓的處境,一個不容忽視的歷史事實是當時絕對有老百姓存在,而不只是當兵的和當官的。

大家對於秦始皇的罵主要集中於焚書坑儒、苛捐雜稅等暴政措施,但是話說回來,既然是統治天下,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面對的時代背景,任何的措施都不可能與當時的時代脫節存在。

秦始皇不是聖人,他有他自己的統治風格,好的壞的,那都是秦始皇當時能夠做出的最優選擇,至於說被後人罵,恐怕當時的秦始皇萬萬不可能想到的,自己的萬世江山,還有人敢罵他?讓孫子輩的直接去收拾就行了,秦始皇還是一個比較有作位的皇帝,至少作為封建帝王,他敢為,而不是畏畏縮縮!


歷史三日談


專制大一統,雖使國家無戰亂了,死人少了,但權力超強系統進行控制,權大於法,統治集團不尊重契約規矩,持續從事著的是或明或暗掠奪國民資源財富的活動,而且由於權力無約束,盤剝會變本加厲,使百姓從生活較好變成僅僅能維持生存,再到最終連生存也維持不了。而當百姓因難活下去而造反推翻政權時,統治者所貪積的財富也遭到了毀滅,然後新一輪循環又開始。由於專制權力大於法官本位,不守規,連貴族都人身財產不安全,社會中沒了獨立人格,握權者又致力於持續的榨財,致使百姓多半時候只能苟且維生,社會沒了思想、沒了創造、沒了文化,千年循環一成不變!國家變得如豬圈,統治者在養豬享樂,百姓則如豬能得生存即安,對於持續的受害卻懵然無知。


扎西284919421


民主才是進步,集權和毒菜是舊社會所以被推翻的原因。


Oys3162


大一統,表面上平穩,內則問題太多,為達到大一統的目的,強力穩固,謊言誘騙,愚民弱民,權大於法,貪汙腐化,,,,


用戶5688982382566


站在獨裁的角度秦始皇的帝制是對的,有利於獨裁統治。站在人民的角度秦始皇的帝制是殘酷的,秦朝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相恆892


中央集權是歷史的進步,有個前提條件,必須在王朝社會。如果離開了“王朝社會”這樣一個前提,這句話就當另說了。

那麼,為什麼說在王朝社會,中央集權是歷史的進步呢?

(皇帝登基)

我們先反著來說,如果在王朝社會里,不實行中央集權,會是怎樣一種情況。

司馬家族經過三代人的苦心經營後,最終笑到了最後,打敗了魏蜀吳三國,實現了統一。但是,由於司馬炎重新實施藩王制度,分封了不少藩王,結果造成“八王之亂”,又給北方遊牧民族以機會,最後好端端的統一大國,很快就覆滅了,中國也因此進入了四百多年的亂世時期。

唐朝唐玄宗把兵權交給安祿山,接著安祿山造反。為了平亂,各地藩鎮都擁有了軍隊,也因此擁有了權力,唐王朝從此進入了藩鎮割據的混亂狀態。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宋朝初年。當宋太祖用“杯酒釋兵權”解除了藩鎮們的權力,實施集權以後,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才算結束了。

再說戰國末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實施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因此不久,造成了秦朝的滅亡。但是,劉邦統一天下以後,卻並沒有改變秦始皇的策略,依然實施高度集權,殺功臣,削相權,等等。同時由於他的集權做得不徹底,又封了很多同姓諸侯王,結果在後世引發了“七國之亂”,直到漢武帝時期,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動亂才因此結束。

(漢武帝劇照)

我們再來看看,高度的中央集權,給王朝社會帶來什麼好處。

明朝朱元璋當皇帝以後,進一步實行高度集權,取消了宰相。結果整個明朝,再也沒有出現過權臣。而且明朝那麼多貪玩好耍的奇葩皇帝,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有喜歡外出當大將軍打仗的,有一心一意做木工活的,可明朝的天下依然固若金湯,沒有藩鎮割據、權臣專政等各種現象。就算明朝的宦官很厲害,但都在皇帝的嚴格控制之下,劉瑾很厲害,正德皇帝一句話他就被處死了。魏忠賢厲害,十幾歲的崇禎皇帝也輕易就把他拿下了。

清朝延續明朝,依然實施高度的中央集權。整個清朝期間,除了農民起義和外國入侵,清朝也沒有亂過。唐朝安史之亂後,出現了藩鎮割據。但是清朝太平天國以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們,沒有一個敢擁兵自重,清朝也沒有出現唐朝那樣藩鎮割據的現象。

(清末重臣圖像)

那麼,為什麼王朝國家裡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是,王朝社會是一種“家天下”的社會,在“家天下”的指揮棒下,王朝社會進入中央集權是必然的。

“家天下”是什麼?就是天下是我皇帝的,是我皇家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為了表明皇帝的家天下是合理合法的,還引入“天命”思想,主張“君權神授”。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但是,就算是這樣,也有人不服啊。如果是普通老百姓,覺得皇帝離自己太遠了,想也沒用。但是那些皇親國戚,那些朝中將相,他們的看法不一樣,他們會覺得,這天下也有可能是我的,是我家的。憑什麼你那麼沒能耐,還能當皇帝。而我才高八斗,居功至偉,竟然要跪下給你磕頭呢?所以,造反的事情,就因此出現了。

所謂“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高層為爭奪權力打起來了,受傷害的就是普通老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皇帝為了維護“家天下”,他就必須要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而一旦實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造反的人就少了,國家就穩定了。王朝社會國家一穩定,經濟就向前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不過,如果不再是王朝社會,不是在某一個人的“家天下”,中央集權,那肯定就是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集權就是想幹啥就幹啥,沒有約束、監督、論證、評估,百姓沒什麼發言權,統統把權力交到官僚手裡讓他們來運作管理這個國家。國家就是官僚們的實驗場所,對就對了,錯就錯了,沒有什麼賠付止損機制,能自糾算是良心發現。專制與之不同,是針對人的自由而言。


文學者277


事實證明,剝奪人權打擊民主魚肉百姓的獨栽政腐不得人心


老十十李




中央集權制很難說是歷史的進步,但中央集權制確實是秦始皇的獨創。

在秦皇統一六國之前,夏商周推行的都是封建制。也就是說,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大夫,大夫養士。一級對一級負責,大夫不用對天子負責,士不用對諸侯負責。

在這樣的社會體制中,諸侯對天子的制約作用非常明顯。對於很多大事,天子都要和諸侯商量。

天子並不敢胡作非為,必須尊重各諸侯國的利益。在天子發起戰爭時,諸侯王就必須自備兵馬糧草,配合天子的軍隊行動。相對應的,天子也不能對諸侯國隨意發號施令。



也就是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前,中國的制度和西歐的封建制度非常接近。

西歐各國基本上都採用的是封建制度,施行的是國王和諸侯共治天下。國王不能越級指揮諸侯的子民,很多大事都需要和諸侯商量。



國王和諸侯國的貴族之間,在權力上達到了某種默契和平衡。比較容易形成寬鬆的文化,他們對人才也比較尊重。

因此最早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包括大航海。這些都依賴於他們寬鬆文化制度下,思想和科技的快速發展。



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推行中央集權制後,就開始焚書坑儒,控制思想。到了西漢,漢武帝年間更是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專制獨裁的傾向進一步加深。

中央集權制下的皇帝就是國家的主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穩固統治,皇帝們更喜歡奴才,而不是有獨立思想的人。

奴才太多了,一個社會的空氣就會窒息,最終導致科學和文化發展緩慢。整個社會失去活力,變成了皇親國戚和權貴們的享樂聖園。

他們根本就不關心科學和文化發展,甚至非常仇視。比如康熙年間,武器專家戴憲改良了明朝的槍械,讓中國的槍械技術已經在當時超越了歐洲,但被康熙皇帝流放,不採用他的技術。



那些說中央集權制是社會的進步,卻又在罵秦始皇的人,只是秦始皇升級的2.0版本的人。他們只是在假裝罵秦始皇,實際上喜歡的還是秦始皇那一套。

秦始皇在秦國推行的是法家路線,強調對老百姓殘酷打壓,毫不留情。最後在六國貴族的支持下,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推翻了秦國。



漢朝的皇帝們吸取了秦朝的教訓,對秦國的制度進行了改造,推出了外儒內法的新路線。表面上崇尚儒家思想,實際上推行的還是法家路線。

他們對迷信儒家思想的人講仁義道德,對不相信儒家思想的人從思想和肉體兩方面進行消滅。表面上看是仁義道德,實際上還是殘酷打壓的路線。只是這種思想更具有迷惑性,更具有欺騙性罷了。


新知傳習閣


先說中央集權制,相比於地方諸侯割據,它確實有進步的地方,起碼沒有了那麼多的戰事。但中央集權制,皇帝一人說了算,沒有管制,就造成了像秦始皇這種暴君的肆無忌憚,那種百家爭鳴的思想激盪就很難出現,從人類精神發展層面來看,中央集權又是退步了。

再說後世對秦始皇的評價,他是中國第一個王朝統治者,是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開創者,一代帝王偉業,青史留名這些他都做到了。但他在一人獨攬大權下又被權力裹挾,會變得暴虐,異常殘忍,廣收賦稅,焚書坑儒等,都讓後人知道他是暴君。

你覺得中央集權是好是壞?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