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亞歷山大帝國是世界史上第二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2350年前,號稱"亞洲之王"的亞歷山大大帝躺在巴比倫奢華的宮殿中一病不起,殿外的空中花園裡,滿是來自印度的桫欏,這是亞歷山大大帝從引以為傲的帝國邊疆帶來的。他心裡只有一個遺願:翻越興都庫什山,去看一看東邊的大海。四年前,如果他的遠征大軍準備足夠充分的話,他本是有機會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西域的。甚至有可能與他父親腓力二世的仇敵斯基泰王的遠東表親——月氏人首領會面;亦或者給中原的周天子帶去來自馬其頓的葡萄美酒。但這一切都因為他在北印度的一次失利而化為泡影。

而在東方的洛邑王宮裡,周顯王也因諸侯紛起而大權傍落,威嚴掃地。自從十年前魏、齊兩國僭越稱王開始,秦、中山、宋、韓、趙、燕等諸侯陸續稱王,他們"相王"的相王,自立的自立,周天子形同虛設,轄地不過數十里。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與魏惠王進行"徐州相王"的齊威王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能夠繼續東征,進入黃河流域,會不會徹底改寫周王室頹廢紛亂的局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是,吸取了古希臘先進文化的馬其頓軍隊,已經悄悄在中亞和南亞次大陸播撒了希臘化的種子,這片土壤必將誕生眾神的使徒。

到底是什麼阻止了這位東征西討的年輕帝王繼續東征?這還要從亞歷山大和他父親—"獨眼"腓力的發家史談起。

亞歷山大的先祖世居多瑙河中下游地區,起初他們只是希臘城邦聯盟外圍的一個弱小勢力。公元前513年,斯基泰王伊當提爾蘇斯舉兵攻擊了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統一了整個黑海以北的斯基泰人。波斯帝國為了均衡與斯基泰人在黑海沿岸的均勢,大流士一世也派兵征服了多瑙河下游的色雷斯,並在這裡設立總督管轄。此時的馬其頓處於波斯和希臘的雙重壓迫下,只能選擇臣服並追隨。可23年後,希臘在馬拉松戰役中打敗波斯帝國;從那時起十年的時間,希臘再也無法忍受波斯帝國的不斷挑釁,曠日持久的希波全面戰爭終於爆發。馬其頓的領主面對兩強相爭的局面,所能做的只是觀望和維持現狀。

直到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登上王位,他的強勢性格加上北方的變局,最終促成了馬其頓王國的全面崛起。原遊牧於烏拉爾丘陵一帶的薩爾馬特人於前339年越過頓河,向西攻擊斯基泰人。斯基泰人不得不向南遷徙,向馬其頓的北方邊境擴張。但此時的斯基泰王運氣不佳,阿提亞斯在對馬其頓王腓力二世的戰爭中不幸戰死,直接導致斯基泰內部的分裂。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馬其頓的夥伴騎兵比斯基泰重騎兵更具機動性

突然失去北方勁敵的馬其頓王迅速轉移全國的防衛和進攻方向,僅過了一年,腓力二世就在凱洛尼亞戰役中一躍成為希臘的統治者。可好景不長,他的專斷和暴虐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亞歷山大繼位。

亞歷山大大帝自幼接受大賢亞里士多德的教授,他的內心世界和眼界大過他的獨眼父親許多。兩年後,他把戰略目標鎖定在了土耳其海峽東側的亞洲。大軍征討的速度很快,不出兩年,亞歷山大就佔領了埃及和腓尼基的所有城市。波斯帝國皇帝大流士三世開始緊張起來,他擔心自己在東地中海的話語權受到新興帝國的全面挑戰。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波斯第一帝國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在兩河流域北側的高加米拉戰場陳下百萬雄兵,信誓旦旦的要將亞歷山大大帝趕回歐洲。這次正面大會戰的結果卻是馬其頓人出其不意的全勝。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電影《亞歷山大大帝》中的高加米拉戰場

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倉皇逃進高加索山區,卻被馬其頓的精兵團團圍住,斬殺於曠野。同年,亞歷山大大軍開進巴比倫城,並燒燬波斯故都波斯波利斯。

但亞歷山大大帝並未就此滿足,他想做整個亞洲的王,他領兵東進,穿越了伊朗高原的戈壁大漠,跨過巴克特里亞,侵入蠻族佔據的呼羅珊地區。從這裡開始往東,軍隊只能沿著西部天山的北坡緩慢行進,無數塞種人的部落和大大小小的冰川阻礙了慣於"閃電戰"的馬其頓軍隊。當行進至錫爾河畔的費爾干納谷地時,希臘人再也無法繼續東進,龐大的天山脈高聳入雲,馬匹和輜重物資無法跟上行進過快的前鋒部隊。亞歷山大命令在此建立亞歷山大城(埃斯哈塔亞歷山大),將退役老兵和波斯僱傭兵安置在此。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苦盞古城—埃斯哈塔亞歷山大城的城址所在地

僅一嶺之隔的吐火羅人創建的莎車國國王哪裡會想到,天山北側的山谷中新來了一群比自己的先祖征戰更遠的軍隊。如果信使和商旅得以繼續往來,西域的城廓諸國恐怕都要陷入深深的恐懼中。但天山和帕米爾高原的連綿雪峰還是阻擋了亞歷山大大軍東進的腳步。還有不斷激起的馬薩格泰人部落與馬其頓士兵的摩擦也警示著亞歷山大,此地不宜久留,為了得到粟特領袖的支持,亞歷山大不得不與蠻族王子奧克薩爾特斯的女兒羅克珊娜結婚,並將呼羅珊以北區域的管轄權交由當地元老繼續掌控。

面對龐大的帕米爾高原,亞歷山大決意暫時放棄東進,轉而翻越興都庫什山和開伯爾山口,南下進入溼熱的印度河平原。阻止馬其頓人覬覦中國的,除了高聳的天山和帕米爾高原,還有北印度的土邦。他們躲藏在瘴氣深重的叢林之中,希臘到來的騎兵和步兵方陣難以展開全面攻擊,印度土王甚至使用了大量亞洲象作為騎兵的坐騎。組成象陣衝擊希臘軍團。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亞歷山大大帝在北印度的擴張受到了包括象兵在內的印度土邦軍隊的強烈抵抗

這一方法果真奏效,沿著印度河南下的馬其頓大軍在中亞和南亞受盡挫折,亞歷山大大帝本人在作戰中身受重傷,在老兵和親信的勸告下,亞歷山大不得不命令大軍即日撤退。部分士兵跟隨軍官尼阿庫斯組建希達斯皮斯艦隊,從印度河口的帕塔拉沿阿拉伯海海岸返回波斯灣;其餘士兵由陸路海岸穿越戈壁返回巴比倫。後世的耶律楚材強烈阻止成吉思汗征討印度,看來是無比正確的,否則肯定步亞歷山大山大帝的後塵。

是什麼阻礙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中國的腳步?

出土於龐貝古城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戰波斯帝國彩繪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病逝,他想看一看東邊大海的願望落空了,但這對亂世中的戰國群雄或許是一件幸事,因為避免了與希臘鐵騎的正面對決。而阻礙這位年輕皇帝征程的,只是那些一路走來變得越來越險峻和高聳的冰川、河谷、與雪峰。這些障礙的作用在當時遠遠大於秦國和趙國的北方長城,否則西域和河西走廊肯定會受到希臘軍團的影響,這或將大大改變中國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