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一、流域概況

名稱:遼河

長度:1430 km

年徑流量:89億m³

流域面積:22.94km²

注入:渤海遼東灣

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遼河水系

二、名稱由來

 遼河史書稱遼水,其名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東經》。遼河古代稱句驪河即拘柳河(《盛京通志》認為是拘河、柳河合流之處),漢代稱大遼河,五代以後稱遼河,清代稱巨流河。遼河的發源地位於東遼縣遼河源鎮,故稱為遼河。

三、水系詳解

遼河全長1430公里,流域面積22.94平方公里,地跨內蒙古、遼寧二省區。東、西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附近匯合後始稱遼河。遼河干流河谷開闊,河道迂迴曲折,沿途分別接納了招蘇臺河、清河、秀水河,經新民至遼中縣的六間房附近分為兩股,一股向南稱外遼河,在接納了遼河最大的支流――渾河後又稱大遼河,最後在營口入海;另一股向西流,稱雙臺子河,在盤山灣入海。

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水系詳解

遼河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重要大河之一,被稱為遼寧人民的"母親河"。其幹流上游老哈河源自河北省七老圖山脈的光頭山。遼河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四省區,注入渤海。全長1394公里,流域面積為20.16萬平方公里,屬樹狀水系,東西寬南北窄,流域內山地佔48.2%,丘陵佔21.5%,平原佔24.3%,沙丘佔6%。

遼河主流上游老哈河匯合西拉木倫河後,稱西遼河。西遼河於臺河口分為南北二支,南支為主流西遼河,北支為新開河。二河於雙遼匯合後南下,至福德店匯合東遼河後始稱遼河。經鐵嶺後轉向西南,至六間房再一分為二,一股南流為外遼河,在三岔河與渾河、太子河匯合,稱大遼河,經營口市注入渤海;另一股西南流稱雙臺子河,經盤山南匯繞陽河後,注入渤海。1958年後,在六間房堵截外遼河流路,使渾河、太子河成為獨立水系,遼河主流改由盤山南入海。遼河上游流經黃土丘陵,會合坤都河、英金河、崩河、羊腸子河後流入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至昌圖福德店,長882公里;西遼河接納南岸支流教來河後地勢降至300米以下,向南穿過遼北低丘,接納招蘇臺河、清河、柴河、泛河等,進入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至石佛寺為遼河中游,長210公里;下游穿流沖積平原,北岸匯入秀水河、養息牧河、柳河等,至雙臺子河口長302公里。

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遼河上游分東、西兩支。東遼河發源于吉林省遼源市哈達嶺附近。水從山洞中流出,經東部山地丘陵在三江口入遼寧省,長383公里。西遼河有二源︰一源來自河北省平泉縣光頭嶺,流入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稱老哈河,長873公里;另一源來自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白岔山,稱西拉木倫河,長380公里。老哈河、西拉木倫河在哲里木盟的蘇家鋪匯合後稱西遼河。西遼河長449公里,東流到吉林省雙遼市內後轉向南流,在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與東遼河匯合後,始稱遼河。遼河干流長512公里,自東北向西南貫穿遼河平原。平原由深厚的河流沖積物構成,地勢平坦,間有有沼澤分佈。遼河水系包括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等,流域總面積229,400平方公里。1958年在盤山縣六間房堵死外遼河後,遼河流域分成兩個獨立入海水系︰遼河、繞陽河在盤山縣境內匯流入海,渾河、太子河經大遼河在盤錦、營口兩市分界處入海。遼河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水量變化大,含沙量高。歷史上常發生洪澇災害。每年有3個月河流封凍。小輪船可溯至三江口。現渾河上建有大夥房水庫,控制洪水危害。

東遼河

東遼河是遼河上游左側的大支流,發源於遼源市境內的薩哈嶺山。流經吉林省遼源、伊通、梨樹、懷德、雙遼,遼寧省西豐、昌圖、康平等市縣,全長448公里,流域面積11306平方公里,在遼寧省昌圖縣與康平縣之間山東屯附近與西遼河匯合。東遼河大致分三段,二龍山水庫以上為上游,二龍山水庫壩下至長大鐵路橋為中游,長大鐵路橋至平齊線三江口鐵橋為下游。東遼河共有大小支流71條,右側36條、左側35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4條。

西遼河

西遼河水系絕大部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除河源部分在河北省外,上游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境內,下游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境內。上游為山區,下游則是沖積平原。較大的支流有:西拉木倫河(是遼河的重要水源,多年平均徑流10.02億立方米,75%枯水年的平均徑流仍有7.684億立方米)、老哈河、教來河和烏爾吉木倫河。流域呈扇狀,北、西、南三面為山區。西遼河干流長827公里,流域面積131891平方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流域內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庫90多座,設計總庫容41.2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7座(紅山水庫是西遼河的最大已建水庫,在西遼河防洪體系中防洪效益約佔2/3以上,灌溉效益也居主要地位),設計總庫容為33.2億立方米,中型水庫22座,設計總庫容為6.7億立方米。建成666公頃以上的有4處,灌溉面積達36.6萬公頃。

渾河與太子河

渾河源出清原縣滾馬嶺西南麓。西南流經清源縣中部、新賓縣北部,撫順、瀋陽市區,燈塔、遼中、遼陽三縣邊界,在海城、臺安、盤山三縣交界處匯合太子河後,稱大遼河,至大窪縣與營口市之間注入遼東灣。全長415公里,流域面積11406平方公里。太子河匯合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93.0立方米/秒。河源以下自然落差588米。可能開發裝機容量5.73萬千瓦。已建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3.20萬千瓦。流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河道曲折,呈不規則河型,水系發育,水量豐富,大夥房水庫以上,流經中低山丘,植被植被覆蓋率達79.2%。中、下游流經東北平原,河網交錯,渠道縱橫,工農業發達,灌溉方便;下游河口段地勢低窪,水面寬闊,暴雨期常遭受水患。水源來自上游山地降雨補給。冬季結冰期約3~4個月。中、下游可通航。主要支流有蒲河、蘇子河等。

太子河是遼河下游左側一大支流,橫貫遼寧省中部地區,流域面積13883平方公里,流域呈東西向。東側為鴨綠江支流渾江、南臨大洋河、西北接渾河。太子河發源於遼寧省新賓縣大紅石砬子,向西流經本溪、鞍山、遼陽三市,在三岔河與渾河一起匯入大遼河,行至營口市注入渤海,河長413公里,主要支流有南支、小湯河、湯河、細河、蘭河、三道河等。流域內山地佔69%,丘陵佔6.1%,平原佔24.9%。

四、河流歷史文化

水系系列——遼河水系

遼河西入海口


遼河,是中國第七大河,起源於河北、內蒙古、遼寧交界地區,歷史文化積澱沉厚,是一條文化長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遼河歷史文化通稱為紅山文化,是遼河流域的先民在距今五六千年間的生活勞作、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歷史。遼河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因1935年首先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郊紅山後村而得名,主要分佈遼寧西部和內蒙古東南部。半個多世紀以來,考古學家根據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斷,5000年前,遼河流域曾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紅山文化由此成為文明史的重要源頭之一,遼河亦成為中國的母親河,甚至被歷史考古學者們稱之為“祖母河”。“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的紅山文化,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遍佈遼寧西部地區,大體呈現沿遼河流域分佈特點,已有近千處遺址。紅山文化於1955年獲得正式命名,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至3000年。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涵蓋西遼河、大淩河以及河北灤河、桑乾河等流域,分佈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